大国体魄
2021-09-06卢娜周一泽
卢娜 周一泽
这个夏天,有的人在健身房一边关注着耳机里乒乓比赛的实时动态,一边涨红了脸撸铁;有的人在家一边追看电视上的跳水直播,一边用画中画挥汗如雨地跟跳健身操;有的人在地铁上一边回味举重赛场的精彩时刻,一边打开购物APP光顾起了吕小军的网店……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从北京到伦敦、里约,再到东京,中国竞技体育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从“十二五”的1.35万亿元,到如今“十四五”5万亿元体育产业的总规模目标,以群众体育(即全民健身)为基的体育产业也正欣欣向荣——
中國健儿的88块奖牌,8月8日熄灭的奥运圣火,为纪念2008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而于2009年8月8日起设立的“全民健身日”——我们对竞技体育的热情和参与全民健身的积极性,被这组极为有趣的数字巧合串联了起来。
因奥运而为运动狂的人并不在少数。IT“码农”小北从小是个喜欢打球的瘦高个儿,大学四年,篮球场上时常有他跟室友飞奔打球的身影。但是毕业入职深圳某互联网公司一年多来,996的生活让他可乐、炸鸡不离手;各奔东西的朋友也让他失去了球友,身形随之吹气球般迅速鼓了起来,原本的国字脸也没了轮廓,“跟家里人视频,我妈跟我妹都取笑我是‘熊样”。
正当他为减肥而苦恼的时候,男子200米混合泳冠军汪顺引起了他的注意。“那天中午在食堂吃饭,突然就听到别部门的女同事很兴奋地在讨论,说汪顺发了个隔离期间的训练Vlog,六块腹肌,身材好棒之类的,最后还调侃了一下他们部门男同事的腰围。”被调侃的对象有没有放在心上,小北无从得知,但听者如他倒是留了意。放下筷子,他立刻也看起了汪顺的Vlog。
快速浏览后,他发现汪顺分享的“都是一些无器械运动,比如深蹲、平板支撑这类,很好上手,需要的锻炼场地面积也不大,其中一些利用午休的碎片时间也可以做上一两组”。跟练奥运冠军两个星期,每天累积30分钟左右的训练,外加饮食上的控制,小北已经取得了5斤的阶段性成果,接下来他打算循序渐进地增加项目,“虽然找不到一起打球的,但至少每周末我能抽出点时间慢跑一下”。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健儿在奥运赛场上争金夺银的英姿固然令人热血沸腾,但他们在赛场外的自律和个人风采则为全民健身留下了更为深远的影响。比如上海,不仅向国家输送过像刘翔(田径)、孙雯(足球)、曹燕华(乒乓)、王励勤(乒乓)、许昕(乒乓)、庄泳(游泳)、乐靖宜(游泳)、陶璐娜(射击)、姜冉馨(射击)、吴敏霞(跳水)、火亮(跳水)、陈芋汐(跳水)、钟天使(场地自行车)、徐莉佳(帆船)、陈云霞(赛艇)、张灵(赛艇)等多位世界冠军,其国民身体素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等数据在全国都位列前茅,显示了这座超一线城市在全民健身方面取得的成绩。
事实上,自2013年起,上海市体育局每年会对社会发布《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公告》。该报告采取第三方评估的办法,依托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上海上一年度的全民健身发展水平进行全方位的宏观测评,而这份报告也与时俱进,在2016年引入“科学健身素养”测评等全新数据,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社会化、科学化和信息化。通过对近十年数据的解读,相信也能一窥我国全民健身发展的缩影。
东京奥运会男子200 米混合泳冠军汪顺 图/ 新华社
更多的参与人数
一直以来,学界将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称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
2012年至2020年,上海市这一人口比例从39.6%上升到了45.7%,也就是说从942.48万人增长到了1136.56万人,净增194.08万人,呈稳步增长态势。同时,由于疫情的影响,上海市民对体育健身的需求转化为强烈的内源性动机,刺激上海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量较2019年短时间内快速增长79.15万人。
更多的健身场地
近年来,上海的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不断推进。2020年全市各类体育场所近2万处,体育场地面积达到了历史最高的5850.51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各类市民健身步道(绿道)、骑行道总长度1954公里。
但由于常住人口快速增长(较2019年净增58.95万人),因此平摊到每个人身上后,2020年度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比上一年度减少了0.03平方米。但相比2012年时3975.31万平方米的体育场地面积和1.67平方米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经有了肉眼可见的实质提升。
2021年,上海还将新建改建80条市民健身步道、600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80片市民多功能运动场,更好地提升市民健身环境。
更优美的健身环境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越来越具体、越来越丰富,这一点在人民对健身环境的追求上也有所体现。
8月的一个工作日早晨,还未到白领们步履匆匆的时候,上海市中心的南京西路上,毗邻千年古刹静安寺的静安公园就已经热闹了起来。
走进大门,首先可见的是公园标志性的中心大道,大道两侧齐刷刷站着32棵葱郁的悬铃木,皆有百年树龄,但最吸睛的不是这条漂亮的林荫道,而是那些在树荫下活力四射的中老年舞友们。他们或两两成对,或独自潇洒,但无一不是随着音乐的节拍,自信地跳着慢三步、快三步。跳累了,便到旁邊的公园长椅上坐下,擦擦汗、歇歇脚,空出的“场地”又会由休息好的舞友“占领”。
静安公园的交谊舞“舞会”吸引到众多市民来此“以舞健身” 图/Luna
据公园保安介绍,疫情前,这里还要更热闹些。“除了打太极的、慢跑的、打羽毛球的,一天光是来跳舞的就能有好几百人,中心大道同时能有几十对在跳交谊舞。”每到周末,返沪的新疆知青还会在此聚会,载歌载舞,来参加的无一例外都会穿戴维吾尔族传统服饰,为这里增添了别样的风景。
疫情后,聚集的人数是比之前少了,但静安公园“舞会”的名气却丝毫未减,一位保安还颇为骄傲地表示:“就连刘嘉玲也来这边跳过,还上了微博热搜!”
没错,占地33600平方米的它不仅是一座闹中取静的开放式公园,更是社区居民健身锻炼的热门去处。除了“舞会”,这里的市民健身步道也格外受欢迎,因为静安公园不光绿化好,风景好,还有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它是上海市中心唯一专类雕塑公园,以设置多位雕塑艺术家作品而闻名,园内花木扶疏,还规划了樱花步道、梅园、白玉兰景区等多个景点,正应了一句“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因而这里格外受到周边热衷跑走,尤其是有夜跑需求的居民的喜爱。
近年来,上海大力建设的健身步道广受市民好评 图/视觉中国
事实上,上海的健身步道早已不是第一次因“美貌”而出圈。早在2015年,上海市民便通过网络投票,选出了市区十大夜跑最佳路线,排在第一位的是大名鼎鼎的徐汇滨江大道,其余夜跑线路包括苏州河沿线:祁连山南路—北翟路—外白渡桥;光复西路领事馆区:金沙江路丹巴路—光复西路—古北路;复兴公园地区:复兴中路法国公园旧址—复兴中路思南路—南昌路—瑞金二路—淮海中路;老码头:外滩英迪格酒店—外马路—中山南路—老码头等。
更多样的锻炼目的
2020年,上海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为改善体质、增进健康,其次是调节情绪、减轻压力,增加体力活动,减肥塑身等。对比2016年的统计结果,主流目的虽然未有大的变化,但其中,体育锻炼的娱乐消遣目的大幅降低,取而代之的是新增的增加体力活动、防病治病、增加社交、陪伴家人等目的。
同时,以改善体质、增进健康,减肥塑身和提高运动技能为目的比例下降,调节情绪、减轻压力的比例则上升了7个百分点,这或许与现代人学习、工作压力增大,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发病比例上升有关。
据2020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显示,当前我国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人数逐年增多。以调节情绪、减轻压力为锻炼目的的比例上升,或许能从侧面说明上海市民对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的日益重视。
更丰富的锻炼形式
无论什么运动类型,也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是能让你动起来,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让身体变得健康强壮,那这些活动都属于全民健身的范畴。那么在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项目中,哪些最受欢迎呢?(见26页图表4)
2016年时,跑步、快走(健步走)、骑自行车、羽毛球、游泳、篮球、力量健美、徒步登山攀岩、乒乓球、舞蹈类位居上海市民参与的体育项目前十名。
跑步以60%的比例(约1448万人)高居首位,正是当时马拉松在中国迅猛发展的现实反映。2016年,仅在中国田协注册的马拉松赛事已达到328场,比2015年增加了近1.5倍。参与马拉松运动的人数也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2016年,全年参加比赛总人数近280万,是2011年40万参赛人数的近7倍。参加全程及半程马拉松项目的总人数则超过120万。
四年过去,2019年市民参与的体育项目前十虽然大体不变,但跑步人群比例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按各自当年常住人口比例折算,相较2016年少了405万人;舞蹈、乒乓跌出前十;以放松身心而深受都市白领女性欢迎的瑜伽普拉提以11.9%入选(约289万人)。
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占地面积小、可在户内进行的乒乓及跳绳、踢毽等传统体育项目的锻炼人数大幅上升,而力量健美、瑜伽普拉提、徒步登山攀岩等跌出前十位。
值得注意的是,舞蹈类近五年来跃升速度极快,从第十位上升到了第六位。这其中少不了广场舞的功劳。根据ECN报告,中国广场舞人群约8000万~1亿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女性。“女跳舞,男太极”在中老年人的健身圈里可谓金科玉律。广场舞需要相对隔音的场地,而这也是全民体育运动中最亟需解决的问题。广场舞爱好者与其他运动爱好者争夺场地的新闻屡见不鲜,间接地体现出健身场地不够用的窘况。
另一方面,“以舞健身”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也正扩大,90后拉丁舞老师Jasmine认为,“这可能是一些舞蹈类综艺出圈,还有健身房课程项目创新带来的改变”。
Jasmine初中时便在有“国际标准舞活动之首”美誉的黑池舞蹈节上获得过奖项。目前除了在舞蹈学校任教之外,还每周固定在一家小型健身房兼职担任拉丁舞教练。
她介绍说:“本来跳广场舞就是全国风潮,这两年《舞蹈风暴》《这!就是街舞》等舞蹈类综艺十分火爆,健身房也增加一些嘻哈、尊巴、芭蕾动作的操课,让健身更有趣味性,显得不再枯燥。所以群众舞蹈,尤其是成人舞蹈的受众比以前拓展了很多。2015年左右可能我只能同时开出两个班,现在需求可能是五六个班,每个班的人数也从8到10增长到12——这还是我为了教学质量控制过的情况下——甚至还会有一些学员觉得不过瘾,来找我们开四人小班,他们的目的不是学会后去演出,而是运动健身、调整体态。”
同时,她还提到了舞蹈课作为群众体育项目的另一个优势——课费相对低廉。“拿我们拉丁来说,虽然我是拿过奖的,但是四人小班课的收费是在100元/人。对比一下瑜伽,规模较大的连锁瑜伽会所,持证的中等级别上下的瑜伽教练,一对一私教课每小时收费中位数大约在500元/人,一对四的私教小班课每小时价格在400元/人上下,大班课每小时价格在250~300元/人,我们的优势很明显了。”
近年来,舞蹈成为最受欢迎的健身方式之一,图为上海的一次尊巴舞健身公开课 图/视觉中国
更好的体质
参与锻炼的人数增多、可供健身的场地更多、环境更优美,这些外因都促进了上海市民体质健康的提升。
参看上海历年的全民体质健康指数,2012年,上海市民体质健康指数为76(总分100);2016年,为了更好地了解市民的健身状况,这一年的报告在体质健康部分中首度引入了一项全新数据——“科学健身素养”测评,而当时申城市民的平均得分仅50.8分,亮起了“红灯”,所以2016年度的体质健康指数回落至71.8。(见28页图表5)
作为体质健康部分的重要数据,“科学健身素养”测评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彼时上海市民科学健身水平总体不高的情况。
欧文2005年入行,是一名资深健身教练,目前不在一线带教的他成了健身机构的门店经理。他告诉笔者,自己是2013年前后来的上海,当时他就发现,来健身房运动的人,大多只会选择跑步机、椭圆机这类简单的有氧运动器材“傻练”,无氧运动的器械则是鲜有人问津,“尤其女性,做器械的更少”。
简单来说,有氧运动包括跑步、健步走、打球、操舞等,无氧运动是力量训练,比如哑铃、杠铃。前者适用于减脂,后者适合塑形。
健身房内正进行力量训练的市民 图/ 视觉中国
欧文进一步介绍说:“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是不错的,但比较瘦的人并不需要做更多的有氧运动,他们在锻炼中要注意的是增肌,也就是提高肌肉含量。肌肉含量的高低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大多健身的人最后的诉求都应该是提高肌肉含量。但蛮长一段时间里,我感觉好像大多人不是很懂这些,也不太懂有氧和无氧的区别,男性可能练器械的还多一些,但女性客户主流诉求就是减肥,还有些人即使想试试那些无氧器械,也不知道怎么用,甚至还不太好意思开口问到底该怎么用。直到最近三四年,社交媒体越来越发达,很多名人都喜欢晒自己的肌肉和健身房美照,所以我明显感觉到撸铁的人多了,而且女性比例上升了很多,大概从以前的男女八二开到现在的六四开。”
科学的健身理念成为体质健康的有效助力,因而到了2020年,即便在疫情影响下,上海该项指标也达到了历史最高的84.4。
另据国家体育总局最近一次的《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上海以总体达标比例97.1%的成绩排名全国第一。
更多的金牌
众所周知,全民健身具有厚植体育基础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全民健身,特别是推动体育运动项目的普及发展,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参与体育运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人多了,运动项目的总体技术和水平才会有所提升,就会涌现出更多的高水平运动人才特别是青少年后备人才,从而推动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
以崇尚户外运动的澳大利亚为例,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给了澳大利亚人得天独厚的户外运动便利。当地的一份报告显示,2020年澳大利亚人口数量2562萬,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在66%以上,其中游泳、跑步和骑自行车是澳大利亚人最喜爱的三个娱乐性体育活动。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其一直以来都是游泳强国——在本届东京奥运会上,澳大利亚游泳奖牌总数不出意料地达到20枚,仅次于美国;其中,女队的麦基恩一人就独得7金。
我国也有不少顶尖运动员是在参加全民健身时被发掘的。比如在国际泳坛累计揽获14金的孙杨,他就是小时候被父母带去暑期游泳培训班,才开始了游泳之路。再如傅园慧,5岁时被父亲送进游泳馆,起初只是希望她通过练习游泳增强体质,减少哮喘病复发的次数。没想到的是,她在游泳领域显示出过人之处,走上了专业之路,成为中国女子仰泳第一个登上奥运领奖台的选手。
全民健身的发展始终与竞技体育相辅相成、互为助力。这一点,从我国各省市在本届奥运会上所获得的金牌数量上也有所体现。
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方面,除广东、湖北、湖南三省未达全国平均标准外,其余上榜省市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首都北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最高,超过了50%,可谓一骑绝尘。
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方面,对比全国2.2平方米的指标,除去并未达标的湖北、湖南,其他上榜省市均有不错的数据呈现,其中豪夺7金的体育大省山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高达2.58平方米,居上榜省市之首,而他们的全运会成绩也是多年蝉联奖牌榜第一。
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未获奥运金牌的地区虽然未必在这两项数据上“双输”,但至少仅从金牌榜来看,两项数据均大幅落后全国平均水平的湖北、湖南两省在奖牌的竞争上的确不具备明显优势。
市民正在体育用品商店内选购 图/ 视觉中国
更大的市场
体育产业是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也是上海经济转型的新增长点。在全民健身一路向好的助力下,以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为驱动,以体育用品商贸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各类业态蓬勃发展。
2015年~2019年,上海体育产业总规模从910.1亿元快速增长至1780.88亿元,年均名义增长率超过18%。2019年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出(总规模)为1780.88亿元,同比增长19.0%,实现增加值558.96亿元,占当年全市GDP比重1.5%。
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各类市场主体发育成长,逐渐成为上海体育产业动力、活力和竞争力的源泉。2015年~2019年,全市体育产业主营单位数量从7938家增至22385家,增长2.8倍;全市主营体育产业单位总营业收入从741.49亿元增至1952.73亿元,增长近2.6倍;
核心能力不断提升,以全民健身、体育设施为基础,赛事活动为引领,体育产业覆盖面广泛,体育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初步显现。近年来,上海平均每年举办国际国内赛事160余次,其中2019年举办的12项赛事共产生直接消费30.9亿元,综合拉动效益超过102亿元;
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从办体育向管体育、从小体育向大体育、从体育向“体育+”转变,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融合发展、充满活力的体育产业体系,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市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体育产业成为上海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更多的背后,我们还缺什么
更多的参与人数、更多的健身场地、更优美的健身环境、更多样的锻炼目的、更好的体质、更多的金牌、更大的市场……但在这一项项“更”的背后,我们还缺些什么?
首先是体育场地的紧缺。
“现在的运动场地太不够了。球类运动场很多都需要提前‘占位,多人球类运动还要组好人、拼好人才能进行;跑步在小区和公园里很容易撞到人,如果想要跑久一点,遇到红绿灯和人行路很容易打乱节奏。”退役运动员、体育老师李春明(化名)这么抱怨,而他的感受恰恰印证了中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尚不够大。
2021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发布了《2020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至2020年底,全国体育场地共有371.34万个,体育场地面积30.99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0平方米。但这一数据跟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早在2017年,美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就已经达到16平方米,日本甚至高达19平方米。
其次是19岁~39岁人群严重缺乏锻炼。
还是以上海2020年全民健身发展公告的数据为例,在19~29、30~39、40~49、50~59、60岁以上这5个年龄阶段里,前两者,也就是年龄最轻的两个人群的体育锻炼参与度却排在倒数,不仅远低于上海的45.7%,甚至比全国的37.2%也相差甚远。
參与调查统计的市民表示,制约其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没时间、惰性、缺乏锻炼指导这三个方面。其中工作没时间占据了压倒性的57.8%,这也与19~29、30~39两个年龄阶段人群的社会角色相吻合。
其三是专业指导人员的缺乏。
随着全民健身潮的兴起,目前健身人数越来越多,但由于缺乏科学指导,锻炼方法不得当,有些人健身不仅没法更健康,反而会导致受伤,甚至出现了跑马拉松致死等极端事件。要解决科学健身的问题,必须要进行科学健身知识的普及。
对此,95后影视从业者小蛮深有体会。之所以会有这个昵称,是因为她胃口大、跑得快,还胖不起来,而这些,都是她上一份事业的“后遗症”。转行做影视之前,她是体校里一名普通的田径运动员。7年前,觉得自己“跑不出来”的她遗憾地告别田径场,在朋友的介绍下到了剧组工作。没想到的是,本来只想自己夜跑健身的她,却在一个又一个合作剧组里当起了义务健身教练,兜兜转转之下“又干起了体育”,而这也成了她快速搞好关系的社交利器。
“以前训练的时候经常觉得又苦又累,还会质疑自己比不上别人,再练也练不出,渐渐就没了自信,还背了一些伤病,所以一度挺‘恨自己,也挺‘恨跑步的。直到走出来我才发现自己不是个废物,我还能用业余时间带动更多人用科学正确的方式动起来,所以我又爱上跑步了,爱它给我的快乐,给我的自信,给我的健康。”她这样说。
用社会体育指导员对专业指导人员做补充,这是国际范围内流行的做法。
所谓社会体育指导员,指的是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是引导市民参与科学健身的主要力量。其中欧美国家于1960年代启用社会体育指导员,日本于1980年代启用社会体育指导员,可以说在组织管理体制、体育政策、相关健身活动内容与条件的开发方面均已形成比较系统的科学体系。而我国社会体育起步晚,发展快,但較为单一,仍存在不足。
以日本文部2020年公布的数据为例,其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在4.88‰,而我国“十四五”的计划目标是2.16‰。另一方面,在国外,社会体育指导员会像健身房的私教那样服务。提供训前指导、训练中介绍器械的操作;随后做针对性的辅导,比如上肢力量弱该怎么训练;下肢力量弱又该怎么训练;最后搭配饮食、营养学方面内容的运动计划。国内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开展讲座指导、体育活动策划、体育项目培训等方面的确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针对不同个体制定“健身处方”方面的作用却尚待提高,其指导率相比发达国家也存在一定差距。
更进一步,我们能怎么做
针对国内体育场馆和场地严重缺乏的问题,ISG国际体育集团/耐克运动营大中华区副主席于国仪认为,国内目前想要向欧美靠拢,这既是挑战,也是体育产业的巨大机会。
他认为,有几个方向可以帮助体育产业,“其中之一是增加体育设施配套。现在很多地方实施旧城改造、工业厂房改造,比如上海、北京等地的很多工业园已经陆续在改造这些设施,这方面的规划我觉得是个很好的突破口”。
此外,还有专业人士认为,除了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想进一步扩大公共性质体育场地,企业也能参与到其中。这一观点在任职于世界500强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Sunny处得到进一步解释:“国外许多大企业都自己配有健身房,体育品牌阿迪达斯、耐克等的员工更是可以在工作时间自由选择一小时,进入公司自建的专业健身房锻炼身体。我们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虽然没有健身房,但我们允许员工在工作时间去附近的指定健身房,而且公司会代其沟通办卡优惠。我们认为,作为企业雇主,除了提供每年一度的体检之外,也应当把关心员工们的健身状况作为员工福利的一部分;疫情以前,我们还会每年办一次员工内部的羽毛球比赛,每半年组织一次户外徒步。”
某海外企业的员工在办公空间内的健身房一边锻炼一边办公。 图/视觉中国
对于忙于工作而无暇动起来或者懒于动起来的那类人群,曾为中国国家队、加拿大国家队等专业人士提供过体能训练和康复辅导的沈梦溪则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选择自己感兴趣、能坚持的运动,不要一味在健身上跟随潮流。“前几年,很多人觉得跑步火就去跑步,但实际上根本坚持不下来,那这样就没有意义。只要是能持之以恒的项目,就算选择平缓的太极也是好的。”
选择带一点社交属性的项目。“从科学研究来看,带社交属性的运动项目,比如一些双人项目或者团体项目,会更有助于参与者的心理健康,而且能起到一定的彼此督促的效果。”
学会运用碎片时间、创造条件。“我觉得要学会利用碎片时间,也学会创造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来运动。想动起来,最简单的就是走路,不管每天散步15分钟能不能让你减肥,但走起来总比你‘葛优瘫不知强多少倍。这15分钟也很容易挤出来,上下班走个一站公交或者地铁就能完成这个目标,就看你愿不愿意付诸行动。”
不要太过追求社交媒体上的完美形象,运动可能无法让你立竿见影瘦下来,但坚持科学运动一定会让你跑赢其他人。“我发现现在很多人都有身材或者容貌上的焦虑,为了展示自己的‘完美,不光花很多心思在P图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做医美整形。我不是反对这类做法,但这些做法带来的效果远不如真正付出行动去运动。尤其是长期坐办公室的白领,坚持运动不光能带给你好身材,还能带给你更强健的体魄,颈椎病、腰椎病,还有一些消化系统、心肺和心血管等方面疾病的发病率都会降低许多,所以在运动这件事上,我们的格局一定要大,要学会放眼未来。”
图/全景网
对于专业指导人员缺乏的问题,天津体育学院于善旭提出将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纳入我国志愿服务体系的设想。事实上,2018年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已经启动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改革工作,并确定了制度改革的几个关键点与突破口。一是重新明确社会体育指导员身份定位;二是建立并实施协会会员制,进一步发挥协会作用;三是改革技术等级制度,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数量与质量;四是建立健全监管和激励机制,提高上岗率。
据悉,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年轻化是未来几年全民健身工作中的一项重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将逐步向年轻化、高学历化、性别结构合理化的方向发展;提供服务的清晰化、培训内容的专项化、管理手段的网络化、协会运作的社会化也将是重中之重。
编辑 卢娜 周一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