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老龄化与技术进步:日本的经验与启示

2021-09-06张卫

当代经济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人口老龄化

张卫

[摘 要]证据表明,虽然日本的人口老龄化处于全球最高水平,但日本的技术进步并未持续减缓,相反,日本仍然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文章首先分析了日本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和技术进步的总体图景,然后重点研究了日本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和促进技术进步采取的应对策略,包括提高创新和研发支出、加强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加速发展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等措施。日本的经验为中国提供了重要参考,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实现创新驱动型发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人工智能

[中图分类号]D669.6;C91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0461(2021)07-0077-09

一、引 言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经濟增长速度位居世界前列,举世瞩目。这一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巨大的人口红利(demographic dividend)及二元经济结构转型所带来的近乎无限弹性的劳动力供给[1]。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延长,中国老龄人口绝对数量不断增加。另外,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家庭生育意愿的降低,出生率大幅下滑,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老龄人口占比不断上升。2000年以来,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跃过7%,其后这一比例逐年上升,2019年高达12.6%;老年抚养比也与日俱增,2019年已高达17.8%①,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

由新古典增长模型可知,技术进步(technological progress)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人口老龄化必然对技术进步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研究人口老龄化与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过去几十年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经历了大幅的生育率衰退,各国的总和生育率均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如日本、韩国、德国和美国等。目前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也出现下降趋势,开始向发达国家收敛。总之,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人口转型的普遍趋势。

值得注意,即使在发达国家之中,日本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也处于前列,日本在人口老龄化和政策应对方面的经验可以作为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时的基准情境。此外,日本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上的政策教训可能对正在经历快速人口转变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而且日本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与中国同属东亚文化圈,两国在文化上具有相似性,因此其人口政策相比一般发达国家更具有借鉴意义。鉴于此,本文主要以日本为例,分析日本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日本技术进步的总体图景及其缓解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负面效应而采取的政策措施,为中国正确理解人口老龄化和应对老龄化提供国际经验借鉴。

二、日本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

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至今已50余年,老龄化程度处于全球最高水平,生育率持续下降,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

(一)人口和劳动力总量

日本总人口在1960年为9千万左右,随后持续增长,在2010年达到1.280 7亿人,之后人口数量出现轻微下降,2017年人口总量为1.267亿人。从增长率看,1961年日本人口增长率为2.61%,随后持续下降,2009年首次出现负增长,增长率为-0.012%(图1阴影部分),2017年继续降至-0.16%。从性别结构看,与中国不同,日本女性人口占比较高,2017年女性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1.166%,高于男性人口占比(见图1)。

从劳动力人口总量看,日本在1960年15—64岁劳动力人口总量为5.9千万人,随后持续上涨,在1995年达到顶峰(图2浅色阴影部分),劳动力总量为8.712 5千万人,然后出现下降趋势,2017年劳动力总量下降至7.615千万人,下降幅度接近1千万人左右。从劳动力人口占比来看,1960年占比为64.11%,随后小幅上涨,在1969年达到一个顶峰,为69.03%;随后下降后又开始上升,1992年达到另一个顶峰(图2深色阴影部分),占比为69.78%,然后一直处于衰退状态,至2017年15—64岁劳动力人口占比下降至60.06%,已经低于1960年水平,劳动力下降幅度较大。

(二)老年抚养比和老龄化系数

从日本的老年抚养比数据来看,自1960年开始,日本的老年抚养比一直处于上升态势,1960年老年抚养比仅为8.76%,1970年升至9.96%,2017年已高达45.03%。

从老龄化系数来看,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老龄化系数)和总量均处于上升状态。根据联合国人口展望的标准,当一个国家老龄化系数达到7%时,即进入老龄化社会,按此标准,日本在1971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系数为7.045%(图3阴影部分)。随后日本的老龄化系数持续上升,在2017年高达27.048%,远高于中国。从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来看,1960年仅为0.519千万人,1971年升至0.745千万人,2017年高达3.429千万人。

(三)生育率和预期寿命

生育率的降低和预期寿命的延长将直接导致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图4表明,从日本的生育率来看,总和生育率(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量)在1960年为2.001,已经低于世代更替水平(2.1),随后总和生育率在波动中下降,在2005年下降至谷底,总和生育率仅为1.26;自2005年后,总和生育率出现小幅上涨,2016年升至1.66,和中国居民的总和生育率较为接近,但是仍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众多学者探究了日本低生育率的主要原因,他们认为20世纪70年代日本婚姻率的低迷造成了生育率的持续衰退[3]。

从预期寿命来看,1960年日本居民的预期寿命为67.66岁,随后一直保持上升态势,2016年高达83.98岁,远高于我国平均预期寿命。由于生育率降低是日本人口老龄化加速的主要原因[4],如果未来生育率未能出现反弹,未来日本的人口老龄化将会进一步加深。

综上,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较早,至今已50余年,老年抚养比较高,老龄化系数持续上升,老年人口总量增长较快,预期寿命不断上升,劳动力人口出现持续下降趋势,而生育率仍处于低位,老龄化程度较高,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不会得到缓解。

三、日本技术进步的总体图景

目前,日本仍是创新强国,自主创新能力处于全球前列。从全要素生产率、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全球创新指数等多种指标衡量,其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并未因为人口老龄化的加深而出现持续衰退趋势。

(一)全要素生产率

根据索洛模型,全要素生产率最直接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状况。佩恩表9.0(Penn World Table,Version 9.0)详细计算了世界各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本节主要分析日本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化趋势。

根据佩恩表9.0计算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标结果,1950年之后日本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不断上涨,即使20世纪70年代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其全要素生产率仍然存在上涨趋势,1974年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达到顶峰,随后出现轻微下降,2014年为1左右,仍然处于较高水平(见图5)。从与福利相关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来看,其变化趋势与全要素生产率基本保持一致,并未出现持续下降趋势。

从日本的利率水平来看。图6表明,尽管老年人口占比不断上升,工作人口减少,消费人群增多,对均衡实际利率(Real interest rates)形成向上压力。然而随着日本居民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由于理性预期,家庭将做出最优回应,增加储蓄以维持未来退休时期的消费水平。而且出生率和人口增长率的衰退增加了人均资本存量,降低了资本的边际产出,均衡实际利率将下降。根据Carvalho 等[5]、Sudo和Takizuka[6]的研究,西方国家的实际利率在二战后均存在下降趋势,而 其共同特征均是预期寿命的延长、生育率的衰退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他们分别通过生命周期储蓄模型和世代交叠模型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导致了日本实际利率的下降。由图6可知,除去日本资产泡沫时期,1961—2016年日本的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和实际利率均呈现下降趋势,而货币政策是周期性因素,并不能决定利率的长期走势。因此,一般而言,实际利率的下降,有利于研发部门增加研发支出进而推动技术进步。通过日本实际利率和TFP的对比,可以发现两者呈现反方向变动关系,具而言之,实际利率降低,则TFP上升。

由图7可知,日本经济年增长率在1961年保持高速增长,GDP增长率高达12.04%,人均GDP增长率高达9.16%。随后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在波动中下降。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下降,随后稳定在1%—2%左右。据吴宇和王珂珂(2018)[7]的研究,虽然1990年以来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是经济增长质量却大幅提升。因此,日本经济已完成向现代经济增长转型,向新古典经济收敛,转向创新驱动型经济体。

由索洛增长模型可知,经济增长由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推动。目前,日本的经济增长已经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完成了向创新型经济体转型的过程。即使在日本所谓的“失去的二十年”,全要素生产率轻微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增长状态。全要素生产率的轻微下降是否是因为人口老龄化仍处于争议之中。而且日本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化趋势由先上升后微弱下降然后再上升继而保持稳定发展状态,存在波动非平稳特征,而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因素,处于缓慢上升状态,平稳状态变量不能解释另一变量的非平稳性特征。目前并不存在人口老龄化上升引起日本技术进步下降的因果证据[8]。

综上,20世纪70年代日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全要素生产率却未出现持续衰退,且处于较高水平,日本已经成功转型为创新驱动经济体。另外,伴随人口老龄化而来的是实际利率的下降,而实际利率下降与全要素生产率上升并存,说明日本各经济行为主体(家庭、企业和政府等)对人口老龄化做出了较好的回应,从而减轻了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

(二)专利申请和授权量

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可以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世界银行数据库和世界知识产权协会(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记录了各国的居民和非居民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本节主要根据世界银行和世界知识产权协会数据库分析日本的专利申请和授权状况,进而阐述日本的创新能力。

据世界银行数据,1963年日本居民专利申请量为53 876件,随后不断上升,在2000年达到顶峰为384 201件,之后处于微弱下降趋势,2016年居民专利申请量为260 244件,相当于1985年的水平,而2017年小幅升至260 290件。非居民专利申请量方面,1963年为17 914件,随后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状态,2016年升至58 137件,2017年继续增至58 189件。由图8可知,居民专利申请量远高于非居民专利申请量。因此,日本居民和非居民专利申请总量演化趋势与居民专利申请量演化趋势存在同步性。

考虑到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老龄化社会,随后老龄化水平一直处于平稳上升状态。然而在1970—2000年间专利申请量仍处于上涨状态,2000—2016年出现微弱衰退,可知专利申请量具有非平稳特征。人口老龄化的平稳上升不能解释专利申请量的非平稳性特征。因此,专利申请量的衰退是否由人口老龄化导致尚无定论。

而从专利授权量来看,据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WIPO)数据,日本的专利授权量1980年开始存在波动上升趋势,1980年居民和非居民专利授权总量为461 06件,其中,居民专利授权量为38 032件,非居民专利授权量为8 074件。至2017年,居民和非居民专利授权总量已升至199 577件,其中居民专利授权量为156 844件,非居民专利授权量为42 733件(见图9)。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与专利授權量的波动上升趋势共存,至少说明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成功减轻了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负面冲击。

(三)全球创新指数

2018年,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发布了《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世界能源,创新为要》,其中,他们根据各国创新投入和产出次级指数得分的简单平均数计算了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其中,创新投入次级指数包括制度、人力资本和研究、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和商业成熟度。创新产出次级指数包括知识和技术产出及创意产出。

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高收入经济体排名靠前,日本排名13名,较2017年上升1个位次,中国排名第17名,较2017年上升8个位次。值得注意的是,排名靠前的国家老龄化程度均较高,日本的排名已经连续6年处于上升趋势,与日本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深并存。另外,根据全球创新投入次级指数排名来看,日本位居第12名,较2017年下降1个位次,中国位居第27名。根据全球创新产出次级指数来看,日本位居18名,较2017年上升2个位次;中国位居第10名②。

另外,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8全球竞争力报告》(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8)数据③,日本全球竞争力排名第5名,竞争力较2017年上升3个位次,全球竞争力存在上升趋势。因此,日本总体创新能力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并未因为人口老龄化的加深而阻碍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日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策略

由上可知,日本的人口老龄化处于全球最高水平,但其技术进步并未出现持续衰退趋势,其背后的动力机制为何?鉴于此,本节将探索日本应对人口老龄化进而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从而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经验借鉴。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负面效应,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较好地缓冲了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冲击。

(一)加大创新和研发支出

根据内生增长理论,一个社会或经济体研发人员及研发支出的增多将促进技术进步[9]。为了促进科技进步,日本制定了《科学技术基本法》(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ic Law)并于1995年11月15日开始执行,对应于《科學技术基本法》,日本制定了“科学基本规划”(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ic Plan),以每5年为一期④,旨在促进日本科学技术发展。其中强调培养科技人员,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加强基础研究,推进产学研合作(industry-academia-government cooperation),R&D支出占GDP比重要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持平。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为了实现成为全球先进技术领导者的战略目标,日本逐渐加强培养科技人才,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培养范围包括儿童、青少年、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与此同时,日本也逐步加快了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先进的研究设备和设施、研究材料、数据库和信息基础设施等。更进一步,2007年日本科技部成立了“全球总理国际研究中心(WPI)倡议”(World Premier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Initiative)项目,为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待遇,激励全球优秀研究人员加入WPI项目,推动日本前沿技术研究。日本的科技战略也逐步完善,经历了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技术引进消化再吸收”战略、20世纪80—90年代的“科学技术立国战略”、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目前的“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战略[10],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的技术进步。

从日本的研发人员数量来看,1996年每百万人中研发技术人员的数量为672人左右,2015年小幅降至527人,仅出现轻微下降。从每百万人中R&D研究人员的数量来看,1996年为4 947人,2015年升至5 230人,出现小幅上涨。从研发支出占GDP比重来看,1996年为2.691%,随后不断上升,2015年研发支出占GDP比重已达3.283%(见图10)。与日本相比,中国2015年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仅为2.065%,低于日本1个百分点左右⑤。

因此,日本的研发人员和研发支出在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均出现小幅上涨趋势。说明日本政府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大对研发支出的投入,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从而较大程度上抵消了人口老龄化的负面效应。

(二)加强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

通过教育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不仅可以便利全球前沿技术的采用,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还可以有效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11]。

日本的基本教育体系由6年的小学教育、3年的初中教育、3年的高中教育组成。日本的高等教育体系由专科院校(1—2年制)、社区大学(2—3年制)、普通大学(例如学士、硕士和博士阶段)和专业化高等教育组成。日本学校每学年从4月开始,到下一年的3月结束,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即6年小学和3年初中。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经过高中入学考试,大约98%的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继续学习,另有部分学生进入专业技术学院学习专业技术。高中阶段完成后,经过普通高等院校入学考试,大约50%的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学习,其余的学生将进入专科学院、社区大学或直接就业[12]。由上可知,中国的教育体系和日本教育体系较为相似。

二战后,日本一直注重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1947年3月日本颁布实施《教育基本法》(The Basic Act on Education)规定了机会均等、义务教育、男女同校、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禁止党派政治教育、禁止在国家和地方公众中对特定宗教进行宗教教育等教育原则。

20世纪70年代,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日本相应地改变了其教育制度,对《教育基本法》进行了修订,并于2006年12月15日开始执行。其中规定了重视培养日本人民所具有的公共精神和其他形式的“规范意识”,以及尊重培养这种意识的传统和文化并制定促进教育的基本政策和措施。2008年日本制定了《促进教育基本计划》(Basic Plan for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旨在重构日本的教育体系,提升软实力(Soft Power),向知识社会转型(Knowledge-based Society),建立教育型国家(an education-based nation),进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日本教育发展成果。从教育公共支出来看,1971年教育公共开支占GDP比重为3.67%,随后由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1987年升至5.61%,随后出现日本“失去的十年”,经济增速放缓,教育公共开支占GDP比重下降至1998年的3.36%。然后保持稳定并小幅上涨至2015年的3.6%左右。

从高等院校入学率来看,1971年日本总体的高等院校入学率为17.34%,男生入学率为24.44%,女生入学率仅为9.96%,女生入学率严重低于男生入学率。随着日本政府对教育支出力度的加大,高等院校入学率快速上涨,1980年升至30.47%。随后由于教育经费的缩减,高等教育入学率也出现下降趋势,1986年下降至27.65%,之后教育开支出现较为稳定的发展趋势,高等院校入学率出现较为匀速的发展。2015年总体入学率由2014年的62.93%升至63.24%,男生入学率由2014年的65.11%小幅降至65.10%,女生入学率由2014年的60.63%升至61.27%,虽然仍低于男生入学率,但是差距已经大幅縮小(见图11)。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5年中国高等院校总体入学率仅为45.35%,低于日本约将近20个百分点。其中男生入学率为41.66%,女生入学率为49.48%,与日本不同的是,女生入学率反而高于男生。总之,中国应继续加大教育支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本积累。

从受教育年限来看,中国和日本在1990年预期受教育年限(Expected years of schooling)分别为8.8年和13.3年,平均受教育年限(Mean years of schooling)分别为4.8年和9.6年。虽然两国预期和平均受教育年限均不断上涨,但是差距仍然巨大,2017年中国和日本预期受教育年限分别为13.8年和15.2年,相差近2年;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7.8年和12.8年,相差近5年(见图12)。由上可知,虽然日本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但是其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积累不断提升。而反观中国,中国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仍存在巨大提高空间,未来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育投资,进一步提升平均人力资本水平,进而抵消人口老龄化的负面效应。

从教育指数(Education index)来看,中国和日本在1990年教育指数分别为0.405和0.691;

2017年两国教育指数分别为0.644和0.848,差距仍然巨大,中国2017年教育指数甚至低于日本1990年水平(见图13)。由此可知,日本的教育水平较为发达,而中国仍存在较大提高空间。

从人力资本指数(Human capital index)来看,1950年日本人力资本指数仅为2.29,随后基本保持匀速增长状态,1970年升至2.80,2014年增至3.54,在全球处于较高水平(见图14);而中国仅为2.45。因此,虽然日本生育率不断下降,但是人力资本积累却在不断提升。这不仅是人口数量和质量替代的过程,也是日本政府加强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

综上,从高等院校入学率、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平均受教育年限、教育指数和人力资本指数来看,日本发展均较为迅速,教育事业较为发达,人均受教育年限和平均人力资本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说明日本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越发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本积累;而中国的各项指标均低于日本,说明中国在教育和人力资本积累方面存在较大改善空间。

(三)加速发展人工智能和自动化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新的增长引擎,例如欧洲和美国。机器人已经替代了部分常规化的生产任务,并且改变了技术创新和商业经济模式。

20世纪80年代,工业机器人已经开始出现在日本的制造业部门,推动了日本机器人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日本的机器人工业全球排名第1。2017年日本工业机器人全球销售量达45 566台,较2016年增长18%,仅次于中国;在2012—2017年,销售量年平均增长10%,增速较快(IFR,2018)。从机器人密度来看,日本每万雇工所使用的机器人数量高达308台,仅次于韩国(710台)、新加坡(658台)和德国(322台)(IFR,2018),日本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和应用均处于世界前列。

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日本日益加强了对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创新和投资,以替代日益衰退的劳动力供给[13]。2013年日本发布“日本振兴战略”(Japan Revitalization Strategy),将日本定位为机器人超级大国,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之前拥有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2015年日本出台“新机器人战略”(New Robot Strategy),旨在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普及机器人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健康护理、无人驾驶汽车、制造业和家庭服务等,从而实施“机器人革命”。随后日本机器人革命促进会成立,标志日本新机器人战略成功迈出了第一步。据此,日本政府提出了发展新机器人战略的愿景、策略和行动计划。

日本政府将投入1 000亿日元集中于3个总目标。第一,提升机器人创新的全球竞争力;第二,提升机器人的自动化能力;第三,建立一个新的机器人时代。日本政府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未来的主导产业进行发展。为了响应日本政府的号召,日本的众多公司已表明要加大对机器人创新的投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有望成为日本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对应于以上3个总目标,日本的“新机器人战略”也提出了3个具体目标。一是通过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传统的生产任务。二是在制造业部门和居民日常生活中大量利用机器人进行生产和服务。三是制造业和服务业部门通过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进行转型升级提升全球竞争力。为此,日本政府提出3个具体措施。一是把日本打造成机器人创新的全球基地。二是把日本改造为机器人能力利用最大化的全球领先社会。三是建立适用于机器人时代的全球领先策略。机器人并不是要替代所有劳动力,而是帮助人类攀升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日本需要建立适合于创新的基础设施,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机器人革命提供人才基础并提前研发适用于未来世代的新兴技术。

日本政府为此还制定了五年行动计划。第一,提出“机器人革命倡议”(Robot Revolution Initiative,RRI),推动日本机器人战略的实施。第二,大力发展适用于未来世代的新兴技术。第三,建立机器人的全球标准,推动日本的机器人应用于全球。第四,建立机器人实验场地。第五,大力发展人力资本,加强机器人创新能力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第六,制定规范机器人应用的政策法律。第七,设立机器人创新奖项。第八,考虑举办机器人奥林匹克运动会,扩大日本机器人影响力。此外,日本政府还制定了制造业部门、服务业部门、健康医疗领域、基础设施部门、农林牧渔和食品行业等多行业的具体行动计划。

由于日本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相关领域的规制和政策体系却相应滞后。为此,日本政府还倡议进行制度变革以保障机器人行业和人工智能的有序、良性发展,使之保持在可控的轨道之上。例如,设立机器人应用的安全标准推进机器人行业的安全发展,建立支持机器人开发利用的新无线电波体系和法案,在健康醫药领域建立程序使得机器人应用合法化,完善支持无人驾驶汽车的道路和基础设施政策体系,等等。旨在推进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完整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

综上,长期以来,日本一直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困扰。然而,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快速发展,日本可以依靠人工智能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抵消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负面影响。

五、结论与启示

人口老龄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将因为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和文化的灵活性而存在差异。持续的挑战并不是来自于人口老龄化本身,而在于各国对老龄化反应的延迟。虽然日本深受人口老龄化的困扰,其对增长质量的关注导致了牺牲增长速度为代价的长期缓慢调整。然而,日本存在一个非常庞大、富裕、技术成熟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阶级,且日本政府和民众对人口老龄化做出了较好的应对,技术创新能力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反观日本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应对策略,吸取其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缓解人口老龄化的负面效应提供政策借鉴。

自明治维新(1868—1912年)以来,日本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完成了从封建国家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时的新技术不仅帮助日本修复了战争期间的损失,而且还帮助其实现了广泛的繁荣。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工业机器人也随之兴起。日本逐渐采用新的自动化方法进行工艺优化,从而实现了纺织和汽车行业的自动化生产。20世纪80年代,日本机器人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日本的机器人工业位列全球第一,工业机器人产业和应用均处于世界前列。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日本日益加强了对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创新和投资,开始实施“新机器人战略”以替代日益衰退的劳动力供给。因此,从全要素生产率、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全球创新指数等指标观察,日本的技术进步并未因为人口老龄化的加深而出现持续衰退趋势。

目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远没有日本严重,这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重要的机会窗口[14]。为了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国应实施如下应对策略:

第一,进一步加强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2017年中日两国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7.8年和12.8年,中国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仍存在巨大提升空间。未来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进一步提升平均人力资本水平,培训创新人才,为实现创新型社会提供人才基础,实现“人口质量红利”。

第二,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虽然我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存在上升趋势,但与日本仍存在一定差距。政府和企业应进一步提高创新投入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红利”。

第三,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和自动化。人工智能,特别是机器学习和机器人技术正在对生产和服务业产生根本性变革。我国应加大对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培养创新型人才;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劳动生产率,有效应对未来劳动力短缺危机;建立与人工智能社会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实现创新驱动式发展。

[注 释]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② 数据来源于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世界能源,创新为要》。

③ 该报告在2018年采用一套新型综合指标刻画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全球经济动态,评估各国的生产率及其长期潜力,指标包括商业活力与创新、创意、教育和技能、企业文化、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等。

④ 2016年1月日本已开始执行第五次科学基本规划(the 5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ic Plan)。

⑤ 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参考文献]

[1]蔡昉. 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J].中国社会科学,2013(1):56-71.

[2]GAWA N. Population aging and policy options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the case of Japan[J]. Genus, 2005, 61(3/4): 369-410.

[3]MATSUDA S, SASAKI T, TAKAMURA S, et 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low fertility and living conditions among never-married wome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survey data[J]. ESRI discussion paper, 2015, 1(1):37-47.

[4]GOLDIN C. How Japan and the US can reduce the stress of aging[Z]. NBER working papers, 2016: 22445.

[5]CARVALHO C, FERRERO A, NECHIO F. Demographics and real interest rates: inspecting the mechanism[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16, 88: 208-226.

[6]SUDO N, TAKIZUKA Y. Population aging and the real interest rate in the last and next 50 years—a tale told by an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J]. Macroeconomic dynamics, 2020, 24(8): 2060-2103.

[7]吴宇,王珂珂. 1990年代以来日本的经济增长质量研究[J].现代日本经济, 2018, 37(5): 52-68.

[8]ZILIBOTTI F. Growing and slowing down like China[J].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2017, 15(5): 943-988.

[9]ROMER P M.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 98(5): 71-102.

[10]智瑞芝,袁瑞娟,肖秀丽.日本技术创新的发展动态及政策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 2016(5):83-94.

[11]CICCONE A, PAPAIOANNOU E. Human capital, the structure of production, and growth[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9, 91(1): 66-82.

[12]KANEMUNE S, SHIRAI S, TANI S. Informatics and programming education a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Japan[J]. Olympiads in informatics, 2017 (11): 133-140.

[13]MIRANDA A E R. Finding opportunities in Japans aging population[R]. CIRSS commentaries, 2018.

[14]原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新时代的国家战略[J].人口研究,2018,42(3):3-8.

Population Aging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Japans Experience and Its Enlightenment for China

Zhang  Wei

(School of Economics,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China)

Abstract:  The evidence shows that although Japans population aging is at the highest level in the world, Japan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s not continued to slow down. On the contrary, Japan still has a strong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Japans population aging and the overall pictur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n focuses on the coping strategies adopted by Japan to alleviate the population aging and promot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cluding increasing innovation and R&D expenditure, strengthening education and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automation. Japans experience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China.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Chinas population aging, China can learn from Japans experience,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s of population aging, and realize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Key words: population ag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uman capit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責任编辑:蔡晓芹)

猜你喜欢

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人口老龄化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协调性研究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湖北省十二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