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疾病感知与希望水平的关系

2021-09-06吴珊珊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乙肝负面水平

吴珊珊

(泌阳县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河南 驻马店 463700)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decompensatory cirrhosis,DC)是乙肝终末期阶段,一旦进入失代偿期,患者病情急剧加重,并出现较多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腹水等),大多数患者无法适应疾病引起的一系列不良症状及情绪反应,导致疾病负面感知较强烈,影响患者健康态度及疾病应对方式[1]。疾病感知是患者利用以往获得的疾病知识分析当前症状的过程,研究发现,疾病感知对疾病预后、生活质量等均具有一定影响[2]。因此,探讨乙肝DC患者疾病感知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是维持与促进行为的动机因素,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可调动患者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参与疾病管理,可影响患者个人体验[3]。因此,推测疾病感知与希望水平可能存在一定联系。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乙肝DC患者疾病感知与希望水平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泌阳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泌阳县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乙肝D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00例乙肝DC患者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30~69岁,平均(50.58±2.88)岁;Child-Pugh肝功能分级B级48例,C级52例;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61例,阴性39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9例,中专及高中45例,大专及以上36例;合并糖尿病46例;合并高血压39例;合并肝性脑病38例;合并合并消化道出血23例。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乙肝DC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4]中相关诊断标准,且经B超、CT、肝穿活组织检查等确诊;②有3 a以上乙肝肝硬化史,首次确诊为DC,且具有明显乙肝DC症状表现,如肝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性脑病等;③按照上述指南于泌阳县人民医院接受规范性治疗;④年龄≥18周岁;⑤意识清晰可理解问卷调查内容。(2)排除标准:①肝脏内伴有恶性肿瘤或伴有其他系统恶性肿瘤;②消化道急性出血;③住院期间病死;④调查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无法完成调查;⑤合并原发性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1.3 研究方法

1.3.1疾病感知评估 患者均接受规范性治疗,出院时,调查人员采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rief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BIPQ)[5]评估患者疾病感知情况。该量表克伦巴赫系数α(Cronbach’sα)为0.840,重测效度为0.862。该量表包括4个维度:认知状况、情绪状况、理解能力、疾病认知,共9个条目,其中1~8条目采用0~10分计分法,第9条目属于开放性问题,各条目得分相加即为量表总分,总分0~80分,分值越高,表示个体负面感知水平越高。

1.3.2希望水平评估 出院时,调查人员采用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6]评估患者希望水平。该量表Cronbach’sα为0.850,重测效度为0.870。量表包括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3个维度,共12个条目,采用1~4分计分法,总分12~48分,12~23分为低希望水平,>23分为中高希望水平。

1.3.3基线资料统计及质量控制 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记录患者性别(男、女)、年龄(30~45岁、46~55岁、>55岁)、Child-Pugh肝功能分级(B级、C级)、HBeAg情况(阳性、阴性)[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3 mL,以3 500 r·min-1速率离心15 min,离心半径为13.5 cm,取上层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eAg,试剂盒选自博奥赛斯(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结果判断]、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中专及高中、大专及以上)、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症(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基线资料。质量控制:所有问卷均有调查人员进行当场回收并检查问卷完整性,调查结束后,对回收问卷进行审核,剔除无效问卷,本次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

2 结果

2.1 不同资料特征的乙肝DC患者疾病感知评分比较低希望水平的乙肝DC患者BIPQ评分高于中高希望水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特征(性别、年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HBeAg情况、受教育程度、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肝性脑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乙肝DC患者BI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乙肝DC患者疾病感知与希望水平关系的线性回归分析将乙肝DC患者疾病感知(BIPQ评分)作为因变量(连续变量),将表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希望水平)作为自变量并赋值(低希望水平=“1”,中高希望水平=“0”),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方程Y=57.085-5.396X(希望水平),其中回归模型F值为206.930,R2为0.679,调整后R2为0.675,结果显示,低希望水平与乙肝DC患者疾病感知水平有关(P<0.05)。见表2。

表1 不同资料特征的乙肝DC患者疾病感知评分比较分)

表2 乙肝DC患者疾病感知与希望水平关系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疾病感知是个体对自身病情的理解与认知,患者面对疾病时会根据自身状态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形成疾病固有认知,可对其疾病应对方式及疾病控制产生直接影响[7]。乙肝DC患者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且不良症状较多,常导致患者疾病负面感知水平升高,影响疾病控制及治疗进程。因此,了解乙肝DC患者疾病感知情况,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控制疾病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希望水平是一种信念,与自身的期望及未来的目标相关,能够影响患者疾病健康心态,指导患者应对方式。强烈的希望水平可给予个体战胜疾病的勇气与力量,进而提高疾病控制感,改善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负面理解与认知,降低疾病负面感知[8]。李艳艳等[9]研究发现希望水平对疾病感知起到直接作用。由此推测,希望水平可能与乙肝DC患者疾病感知存在一定联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低希望水平的乙肝DC患者BIPQ评分高于中高希望水平患者,且进一步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低希望水平是乙肝DC患者疾病负面感知水平较高的影响因子。可见,希望水平与乙肝DC患者疾病感知存在一定联系。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希望水平较高的患者面对应激事件时,战胜疾病信念相对较强,勇于克服困难,常常选择积极应对方式解决疾病所带来的身心问题,可提高患者面对疾病的适应能力,不断淡化负面事件影响力,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进而改善其疾病负面感知水平[10]。反之,希望水平较低的患者面对负面刺激时,心理压力较大,消极、恐惧等不良情绪相对强烈,且面对疾病时不确定感水平相对较高,并形成恶性循环,疾病控制感低下,对疾病症状、体征的负面感受增强,进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一步降低情感及躯体功能状态,使得疾病负面感知水平较高[11]。此外,希望水平较低者对疾病治疗可控制病情的信念较弱,而对疾病导致严重后果的信念较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自身心理负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导致患者对自身病情的理解与认知更为感性化,应激反应较强烈,使得疾病负面感知水平较高[12]。因此,临床可通过讲解乙肝DC相关疾病知识并指导患者正确宣泄负面情绪,以提高其希望水平,改善患者疾病感知,以此提高疾病控制水平。但疾病感知与希望水平是一个动态过程,本研究未分析不同时间段两者的变化情况,两者的因果关系需通过更长时间的随访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低希望水平的乙肝DC患者疾病负面感知水平较高,未来临床可考虑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希望水平,这可能对提高疾病正面感知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乙肝负面水平
张水平作品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涉及商业伦理的负面事件
做到三到位 提升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