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肥料配比对水稻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2021-09-06李明银

乡村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穗数试验田株高

李明银

(上海海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大丰分公司,江苏 盐城 224153)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但适宜耕作的土地面积仅占15%左右。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3%左右[1]。因此,水稻种植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我国水稻产量逐年上升。然而,水稻产量的上升离不开化肥的施用[2]。但长期大量施用化肥,易导致土壤板结,造成土壤中一些微量元素流失,进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3]。过量的化肥没有经过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被雨水冲洗后进入河流,导致河流富营养化;部分化肥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长期施用后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土壤盐碱化等,进而导致作物生长缓慢、产量下降等[4]。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为探寻既不影响水稻生长又可减少化肥施用量的生产方式,笔者共设计4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探索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水稻生长性能和产量的影响,为水稻种植中减少化肥使用量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于2020年5—10月在江苏省盐城市某农场内进行。试验田地势平坦、灌溉和排水设施完善,土壤为沙质土,肥力均匀。该地区年均降水量1 000~1 100 mm,年均气温14 ℃,日照时间2 240~2 390 h。

1.2 试验设计

供试水稻为南梗9108,供试肥料采购于当地农资商店。氮肥使用尿素,品牌为安阳豫珠,氮含量≥46.0%;磷肥使用过磷酸钙,品牌为安徽中仁,有效磷含量12.0%;钾肥使用氯化钾,品牌为中国农资,有效钾含量≥62.0%。

本试验共设4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各组肥料配比见表1。试验田为长方形,每组试验田长10 m、宽4 m,设3 个重复,每个试验田分开灌溉,田埂上使用塑料薄膜包裹,防止相邻试验田相互影响。

表1 不同试验组肥料配比 kg

1.3 日常田间管理

2020 年 6 月 1 日,施用 1/2 氮肥和全部磷肥作为基肥。6月2日开始插秧,栽插行株距为25 cm×15 cm。6月13 日,施用剩余氮肥和全部钾肥作为分蘖肥。试验期间每天巡查试验田,查看杂草与病虫害情况,根据田间情况,结合盐城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水稻病虫防治指导进行病虫害防治。10月3日,收割水稻。

1.4 水稻生长指标及产量测定

采用五点取样法,从各试验田中取5个1 m2的区域,分别在水稻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测量株高并计算平均株高;分别跟踪统计各区域内水稻的分蘖情况,每6 d 调查1 次,直到水稻分蘖稳定。水稻成熟后,测量每个区域中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水稻千粒重等,计算各区域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肥料配比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株高是水稻的重要生长指标之一。不同肥料配比下,水稻不同时期的株高见表2。

表2 不同时期各组水稻株高 cm

由表2 可知,水稻的最终株高为98.47~118.69 cm,而且肥料全营养元素组(S5)水稻株高最高,达118.69 cm;缺磷肥(S3)和缺钾组(S4)水稻株高差距不大,均在114.00 cm左右;缺氮肥组(S2)水稻株高106.28 cm;不施肥组最低,水稻株高98.47 cm。另外,水稻株高在分蘖期前差异不明显;分蘖期—拔节期和抽穗期—乳熟期的增长速度较快;乳熟期后,株高达最高,之后基本不变。

2.2 不同肥料配比对水稻分蘖的影响

不同肥料配比下,各组水稻的分蘖情况见表3。由表3 可知,各时期水稻分蘖数中肥料全营养元素组(S5)最高,缺磷肥组(S3)和缺钾肥组(S4)其次,不施肥组一直处于最低水平。这说明不同肥料配比对水稻分蘖影响较大,其中氮肥是影响水稻分蘖最主要的因素。

表3 不同时期各组水稻分蘖情况 个

2.3 不同肥料配比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方式下,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及产量见表4。由表4 可知,全肥料元素组(S5)水稻有效穗数最多,为203.87 个/m2,最少的是不施肥组(S1),为114.24个/m2;全肥料元素组(S5)水稻每穗实粒数最高,为164.43 个,不施肥组(S1)最少,为122.05 个;不施肥组(S1)水稻千粒重最高,为28.7 g,全肥料元素组(S5)最低,为28.1 g。全肥料元素组(S5)折合667 m2产量最高,为641.4 kg,不施肥组(S1)最低,为256.6 kg。

表4 各组水稻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

3 结论

水稻分蘖数、株高等是反映水稻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施用化肥可以促进前期水稻分蘖[5]。本试验表明,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不施用化肥组水稻分蘖数和株高最低,而且氮肥对水稻分蘖和株高的影响比磷肥和钾肥大,说明合理的肥料配比有助于水稻健康生长。

水稻产量主要由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决定[6],而水稻种植中肥料配比不同对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有较大的影响。本研究表明,缺氮时,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均较低,说明氮肥对水稻的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有较大的影响;缺磷和缺钾时,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差异不大;缺钾时水稻千粒重较低,说明钾肥影响水稻千粒重。

猜你喜欢

穗数试验田株高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简述化肥减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效益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甜高粱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快大茂镇玉米试验田获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