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霜霉病最佳窗口期防效试验
2021-09-06陈艳秋杨正兰胡永方
陈艳秋,胡 涛,杨正兰,胡永方
(安宁市植保植检站,云南安宁 650300)
安宁市葡萄种植面积542.53 hm2,其中葡萄霜霉病连年均有发生,平均每年发生面积达133.33 hm2。主要为害葡萄上部幼嫩组织,如叶片、新梢、花穗和果实等,致使叶片早期脱落或焦枯,植株生长不良,品质降低,影响葡萄产量。目前安宁市防治霜霉病药剂较多,为明确葡萄霜霉病防治的最佳窗口期及药剂,2020年筛选了目前安宁使用较多,效果相对比较好的药剂进行最佳防效及窗口期筛选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防治对象
参试葡萄品种为红提,防治葡萄霜霉病。试验药剂包括:
(1)4.4%氟吡菌胺 + 66.6% 乙磷铝,由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提供。
(2)28.2% 噁唑菌酮 + 2.8% 氟噻唑吡乙酮,科迪华公司产品,当地现购。
(3)100 g/L氰霜唑,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
(4)16% 霜脲氰 + 8% 氰霜唑,江苏明德立达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5)400 g/L嘧霉胺,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
(6)10%苯醚甲环唑,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7)8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另外,针对本地葡萄发病情况,所有处理均加入21.5% 氟吡菌胺 + 21.5% 肟菌酯,防治葡萄白粉病,减少调查靶标以外白粉病的干扰。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安宁市金方街道通仙桥村委会,土壤比较肥沃,管理水平较高。试验区周围为农户自主防治区,种植户常使用75%肟菌·戊唑醇5000倍液进行防治。对其不做特别要求,但不能干扰试验区,另外也要求能有效隔离试验区内病害向周围进一步扩散。
1.3 试验设计
试验处理详见表1,共设9个处理,每个处理共施药6次,2020年4月10日第1次用药,往后依次为:5月8日第2次、5月19日第3次、6月4日第4次、7月21日第5次、7月30日第6次用药。
表1 试验处理方案表
9个小区顺序排列,无重复,每个小区3行葡萄,面积60~80 m2(至少60株),见图1。
图1 田间小区排列图
1.4 试验过程
1.4.1 试验过程及气候条件
试验时间于2020年4月10日至8月4日,试验前期4-5月平均气温为13~31℃,有雨但降水量偏少,降雨量为18.4 mm,6月至8月中旬降雨较多,降雨23次,降雨量为401.1 mm。
1.4.2 试验调查内容及方法(表2)
表2 试验调查内容表
1.4.3 药效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
通过调查发现,进入雨季后(7月21日),葡萄叶片开始感染霜霉病,套袋果实没有受侵染(6月20日套袋),叶片霜霉病防治药效(见表3)。
表3 各用药时期药效对比(%)
气候影响霜霉病感染,葡萄果实膨大(套袋前,1~4次用药)前安宁市较为干旱,没有霜霉病发生,至第5次用药进入雨季后,开始发病。试验结果显示,发病前使用4.4% 氟吡菌胺 + 66.6% 乙磷铝能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越靠近发病窗口期前用药,对霜霉病防治效果越好,即套袋前开始使用效果更佳。
2.2 感染期防效比较(图2)
图2 各处理霜霉病感染期防治效果图
葡萄叶片临近霜霉病发生的窗口期(套袋后)提前预防用药,4.4% 氟吡菌胺 + 66.6% 乙磷铝400倍液整体防效优于28.2% 噁唑菌酮 + 2.8% 氟噻唑吡乙酮1500倍液,整体防效高于80%以上,因此4.4% 氟吡菌胺 + 66.6% 乙磷铝可以作为葡萄霜霉病保护用药推广使用。
喷施药剂
试验地葡萄园霜霉病防治效果图
2.3 葡萄用药反应调查
目测药害率为 0,各处理均未出现药物反应,对葡萄生长发育安全无影响。
3 结 论
各处理比较,4.4% 氟吡菌胺 + 66.6% 乙磷铝400倍液和28.2% 噁唑菌酮 + 2.8% 氟噻唑吡乙酮1500倍液在雨季来临前开始喷雾使用,对葡萄霜霉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尤其能更好的保护幼叶不受霜霉病侵染,且氟吡菌胺 + 乙磷铝对霜霉病的防治时间较长,用药持效期优于28.2% 噁唑菌酮 +2.8% 氟噻唑吡乙酮,适合作为葡萄霜霉病保护性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