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武术教学中训练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2021-09-06徐忠娜
徐忠娜
武术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体育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武术训练逐渐成为中学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武术训练过程中,体育老师对学生讲解武术套路知识,进行动作示范,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老师再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给予点评,对于没有掌握的技术要点进行反复指导,最终达到掌握武术套路动作的教学目标。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武术不仅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还能在练习的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各学校对武术训练越来越重视。
1武术訓练的特点
与其他竞技体育项目相比,中国武术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其动作套路中融合了各个时代的特点,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基因,并且始终处于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其特点如下:1.1套路繁多,难学易忘
由于武术动作的组合复杂,套路多,且具有实战性特点。要完全掌握一整套技术动作,需要记住每个动作之间的组合方式,在练习过程中,各个动作的发力技巧、速度、力量大小,甚至呼吸都有不同要求,这就要求练习者反复多次练习才能掌握其精髓。同时,武术套路的流派众多,同一流派之间有不同的分支。比如,太极拳主要分为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各流派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同一流派又分为24式、48式等形式,这就要求练习者要牢记不同流派的动作组合,在练习时做到心与意合、意与力合、力与气合,才能融会贯通。
1.2容易疲劳,难以坚持
一套完整的武术套路由很多动作组成,并且要求每个动作要规范标准,要完成一套动作需要消耗很多精力,导致训练时非常容易产生疲劳现象。以基础动作“马步”练习为例,在练习时要求练习者保持长时间的半蹲姿势,双手向前平伸,与大腿保持平行,这个动作看似简单,而要长时间坚持则非常消耗体力。在一套武术动作中,不仅有基础动作,还有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对练习者的力量、速度、耐力、韧性以及意志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在练习过程中,需要全身各个部分的协调配合,也需要更多的体力来维持。因此,很容易产生疲劳现象。
2中学武术训练的方法和作用
2.1训练的方法
武术具有竞技性、表演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各种属性,属于特殊体育项目,在训练方式上,既要遵循常规体育教学方法,也要突出自身特点。
2.1.1理论讲解
上课时,老师要向学生全面讲解武术的基础知识、技术要点以及练习时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对武术有宏观认识。
2.1.2动作示范
体育教师要通过动作示范的方式,完成一套动作的演练,让学生感受整套动作的动作组合。
2.1.3分解教学
练习时,由于武术动作组合多,学生不可能一次性接受,教师要把动作分解为不同的组合,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化整为零”到“融会贯通”,让学生逐步掌握整套动作。
2.1.4游戏教学
通过游戏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武术时感受到乐趣,激发他们对武术的兴趣,从而提高武术训练效果。
2.2训练的作用
武术作为一项综合性体育项目,练习武术对学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通过武术训练能够强身健体,锻炼身体素质,提升中学生的身体免疫力;二是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作为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中蕴含着崇文尚武的精神,在练习中能够让学生学会严于律己、以礼待人、诚实守信等优秀的思想道德;三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武术套路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求练习者领悟精髓、善于创新,这个过程中有益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创新能力;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在传统武术项目中,蕴含众多的爱国主义元素,学生通过学习武术文化,练习武术动作,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情怀;五是培养坚忍的意志品质,武术训练是非常艰苦的事情,能够增强学生的意志力,提高个人的竞争意识和个人的品质修养。可见,武术除了具有其他体育项目的属性之外,还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中学阶段开展武术教学意义重大。
3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结合学校的实际,从初一到初三年级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对武术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3.1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不足
通过调研发现,对武术感兴趣的人数占比为21%,兴趣一般的人数占比为34%,不感兴趣的人数占比为45%。进一步了解发现他们对武术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是对武术的认知不足,学校缺乏武术教学氛围,也没有专门的武术教材,体育课上虽然会有武术教学的内容,但是缺乏系统性,大多情况下老师只会教一些非常简单的武术套路。
3.2学校开设武术课程情况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得知,很多中学并没有开设武术教学课程,全国仅有35%左右的中学开设了武术相关的教学内容,并且城乡育人理念存在差别,在武术教学方面呈现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其中城市学校开设武术教学的比例要高于农村地区的学校。城市的中学更加重视全方位育人,更愿意将武术纳入中学教学体系之中,个别农村地区的中学则认为武术教学意义不大,更愿意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
3.3体育教师武术教学的能力
武术训练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强调功法的重要性。教师必须要掌握武术基本原理和套路动作,才能开展好教学工作,但事实上,我国很多中学体育教师开展武术教学时,存在诸多问题。王晓晨、乔媛媛、张峰等人在《百年学校武术发展中的教育权力实践及其新时代走向》一文中指出,当前中学体育教师普遍存在武术教学水平不高的问题,甚至有的学校没有专业武术老师,在开展武术训练时,通常都是“现学现卖”,只能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武术动作和套路。
4中学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4.1教学思路单一,缺乏方法创新
在中学体育课堂上,大部分教师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学计划开展武术教学,教学思路固定化、程序化,缺乏方法创新,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打击学生练习武术的信心,不利于武术运动的发展。
4.2教学内容缺乏连续性
练习武术需要长时间坚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武术套路的核心要点,而在中学体育大纲中,武术只是一小部分内容,教学课时短,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武术动作和记住套路动作组合。
4.3不能突出武术的特点
在中學武术教学中,教师一贯采取原有的传统训练方法,不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武术作为特殊的体育项目,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拳种,所反映的思想和文化也不一样,比如太极拳追求中庸之道,拳风讲究以柔克刚,长拳则追求力量和速度,在训练时针对不同拳种,要区别对待,突出武术的特点。
4.4忽视武术的文化传承
中国武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中学武术训练中,以传授学生体育技能为主,尽管学生掌握了武术套路动作,但对于武术内涵并不理解。教师忽视了对拳理和拳意的传承,只重视动作、速度、力量的训练,更偏向体育竞技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武术中蕴含的中华优秀文化,缺失了武德教学,导致武术训练向单纯的体育竞技方向发展。
5优化中学武术练习的策略
5.1文化传承与武术动作结合
在传统武术训练中,要认识到武德传承的重要性。几千年来,“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尊师重道”等传统礼仪一直在武术传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武术中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当代中学生要在武术运动中传承中华文化的精华。在中学体育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武术动作,提高竞技能力,更要重视武德的培养,让学生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增强体质,完善人格,通过武术的独特魅力,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5.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老师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将课堂主体让位于学生,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武术训练的重点就是想办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训练中发现武术的魅力,在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设置相关游戏,让学生在娱乐过程中掌握武术动作,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达到武术教学的目标。
5.3优化训练方法和教学手段
由于武术动作套路种类多,每个套路又可分为不同的动作组合,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基本动作,还要结合已有的技术理念,对武术进行组合。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转变教学理念,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在训练方法上,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和掌握武术技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比如,利用竞赛性游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同时,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比如,通过多媒体技术与武术教学结合的方式,利用视频、图片等,向学生展示武术的各种动作,让武术技术教学更直观、生动和形象,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总而言之,中学武术训练环节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在教授基本套路动作的同时,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武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