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户体验视角下财经新闻可视化的困境与策略创新

2021-09-05梁文锐陈碧华李文昌

公关世界 2021年15期

梁文锐 陈碧华 李文昌

摘要:随着新全媒体的到来,传统媒体传播效果开始呈现阶段式下滑,大众可以选择的信息接收渠道也随之丰富起来,这就导致了传统新闻生产被迫寻求转型,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而其中财经新闻由于本身的定位小众性,也间接影响了受众对于财经新闻的接受程度。通过新全媒体的可视化形式,使得财经新闻传播困境有所改变。本文首先阐述了传统财经新闻当下的发展处境,从中发现其存在三点主要问题:专业术语泛滥、官商视角占比大、纯数据引用较多。其次通过具体案例作为参考,分析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对财经新闻可视化的传播路径。最后根据问题与案例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从用户思维导向出发、利用新媒体提升用户互动参与、推动数据新闻视觉化呈现。以此进一步提升财经新闻的在新环境下的传播影响力。

关键词:新全媒体,用户思维,财经新闻,可视化探索

随着中国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更为密切,因此财经新闻的传播价值也更为显现。在新全媒体生态环境下,网络新媒体迅速崛起,产业链不断细化,财经新闻类节目在制作上更为精良,而自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媒体指出了明路,应该充分借力新的传播形式,提高财经新闻的傳播力度,以及影响力。

一、新全媒体生态下传统媒体财经新闻的传播困境

中国传媒大学在2019年进行了关于新旧媒体新闻传播的调查,有30%用户认为传统新闻生产质量需要改进。比如“新闻政治化”现象依旧存在,新闻仅仅是作为某些企业的“传声筒”;选题依旧从政治或者企业出发,忽略了大众的需求等。

(一)企业或政治化视角较多

传统财经新闻内容播放经常涉及企业或某部门领导人的发言,例如某高速公路竣工通车,总投资多少,未来会产生什么经济效益等。这类财新报道占比较多,大部分从企事业单位角度出发描述,忽略了其它用户的需求,因此难以得到大众的关注与兴趣。传统主流媒体,为了彰显权威性与公信力,通常都会以传播财经时政新闻为主要方式,但也正是这样使得传统媒体的财经新闻雪上加霜,更加无人问津。

(二)专业术语较多

传统媒体财经新闻经常会运用较多专业术语或者英文的缩写,比如LPR、MIF、CFA、CPA等,这些术语对于业内人士无疑是不难理解,但是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则较为难理解。如果传统财经新闻编辑没有对专业术语进行充分的解释,就无法吸引新闻用户的兴趣,因为用户没有从中获取有益的知识,所以对财经新闻的关注程度也会因此而降低。

(三)数据引用较多

许多财经新闻整版篇幅都充斥着数据,这些数据对于专业人士而言,当然非常有用,但是对于其它用户而言,数据背后隐藏的内涵才更能吸引大众关注。在传统媒体时代,财经新闻对于普通人而言无异于天书一般,而对于金融财经行业的从业者而言,则更倾向上网获取最新财经资讯,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正是传统媒体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因此,财新中如果出现大量的数据,容易引起普通用户的反感,难以吸引他们继续往下阅读,也会影响他们对于财经新闻的认同度。

二、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的新闻转型路径分析

财经新闻涉及到社会各方面,而只有抽象的新闻题材才需要进行可视化处理。本文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为例,探析财经新闻可视化的传播路径。

(一)财经新闻的视觉化表现

数字新闻已经涵盖了“视觉化”的含义,在对数据的分析中,要求进行逻辑整理、因果分析、结论亮点,并搭配视图,让人们快速了解相关数据。目前,数字新闻已然是各大媒体“抢夺之地”,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在2015年成立“21世纪数据新闻实验室”数字新闻工作室,并且设立了“数读”新闻频道。数字新闻,通常借助第三方技术公司平台来实现数据视觉化,把庞大复杂的数据,筛选整合之后,转换为人们较为理解的画像图形,同时还具有吸引力,看着舒服且印象深刻,这就需要分析团队不仅仅要掌握数据分析的技能,还要掌握美学、产品分析等技能,能够熟练制作出短视频、精美图表、超文本数据链接等新闻产品。

(二)动态视图分析财经政策

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技术飞速发展,财经新闻中数据新闻呈现效果也越来越好。数据新闻,不仅仅是把数据告知受众那么简单,而是借助数据开发技术深究每个数据背后隐藏的内涵与关联度,并形式动态视图,呈现给观众清晰了然的新闻报道。所以财经新闻要想打破僵局,吸引更多用户,必须借助新媒体技术创新节目形式。

财经政策的相关信息对于人们来说大多比较枯燥难懂,因此如果直接将政策文件照本宣读,很容易导致传播效果达不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并且难以深入人心。因此为了提升政策的传播效果,一些媒体集团,例如腾讯媒体研究院、第一财经,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等,都是通过结合多种视觉化技术手段,推出适合不同目标群体的新闻产品。

1.通俗动漫化表达。即使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来表达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文件的核心,并配上卡通动漫化的表达方式,以此来丰富画面内容,借此提升传播的效果。例如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推出的《小财快报》栏目,就通过设置虚拟卡通动漫的主持人,并结合机器化的人声形式来资讯播报,同时还搭配上相关的文字以及视觉化的图文表达,宏观政策议题,诸如“广东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等,立刻使得财经新闻播报生动活泼起来,并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2.功能化工具化相结合。通过第三方平台提供的动态视图工具来帮助用户理解错综复杂的财经类新闻。例如2018年颁布的新个人所得税法,为了让人们更好的理解,21世纪数据新闻实验室创造了一个“个税查询器”,并附上《月入 1 万 6 有望减税 1000 元,一键查询你到手工资多少》标题,让人们在其页面输入自己的税前工资、六险一金,即可快速准确地查询到新法案落地后个人税后工资以及扣后的税费。由于该新闻产品使用性强,且简洁方便,传播力度高,因此该新闻一经发布,查阅量已经破千万。

(三)专业术语跨形象展示

财经类新闻有许多大众难以马上反反应过来或者理解的术语,所以是难以轻易的引起人们自己的关注,因此财新媒体要改变新闻生产的风格,理解专业性的术语,使得人们可以更为容易懂的信息传递。比如央行时不时就会发布有关贷款基础利率的信息,因此想让受众能够快速易懂的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视图来展示差异性,并获得居民购房或者创业等相关数据,从而引起人们对财经类新闻的兴趣。

另外,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主持人张杨,在抖音上也创办了自己的个人账号,通过热门的选题、简洁明了的叙事、以及搭配上专业人士的对话,成功建立精英人设,吸引了超过69万的粉丝关注。总之,财经新闻动态视图化,是为了让人人们看得懂,印象深刻,提升自身的吸引力,这也是符合的新全媒发展转型的趋势。

二、根据用户思维改进财经新闻内容生产

(一)从用户思维导向出发

当下中国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大众开始追求高质量内容,因此财新内容生产也要根据用户需求而转变,贴近用户的日常生活。以用户思维为出发提出与解决问题,针对用户推出个性化的新闻内容。特别在市场经济主导之下,想要获得用户关注,必须用户思维出发。因此广电财新要花时间精力读懂用户思维,精准把握,才能满足用户的高质量需求。

首先,从宏观出发。新闻编辑要利用大数据平台,挖掘到符合用户实际需求的信息,从中深度探析出能够满足用户高质量需求的财经新闻,同时尽量避免新闻政治化或商业化现象,减少不具备现实意义的新闻播出概率。其次,从微观出发。财经新闻要更加“亲民”,避免使用大众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与数据,如要使用,必须对应上易懂的口译与解读,使得大众能够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以及未来的整体发展趋势。

(二)发挥新媒体平台互动优势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透明,同时自媒体的崛起也使得大众注意力放在自媒体上,因此传统财经新闻想要获取关注度与流量,必须适应新媒体平台,利用新媒体提升财经新闻的传播触达率与用户的参与度,比如“财新”就是很好的例子,2017年“财新”顺应用户阅读习惯,推出内容付费模式,深度挖掘数据背后所代表的含义与未来发展前景,获得巨大反响。在2020年上半年,财新付费订阅用户超过50万,位居全球前10,同时也摆脱了广告商业化的束缚。报业大亨默多克曾表示“高质量新闻不能被商业化所束缚,也不是靠免费”。

还有今日财经、新浪财经、网易财经、雪球等平台已经成为了现代人了解最新投资咨询的平台了,用户们在平台上不仅学习财经知识,还会相互交流,因此也积聚了大量的人气。另外,许多通讯平台的崛起,例如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学习强国等都为个体赋权传播财经类新闻提供了助力,不少的学者与业内专家也通过社交平台得以在网络上建立属于自己的“传播区”,获取了大量的粉丝群体。比如财经作家吴晓波、许小年等,都是通过在社交平台传播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观点分析,成功吸引了一票粉丝群体,吴晓波的微博粉丝甚至超过了460万,抖音粉丝达到273万。

另外,对于电视节目形式也要有所创新,要善于结合新媒体优势,例如对财经新闻进行“点处理”,后期加入视图效果,更便于普通用户的信息接收与理解。比如“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推出客户端,使得观众能够在线直播观看,同时还能够上传自己的照片作为头像和与主持人进行互动,提升了用户的互动参与感。

(三)利用视觉化吸引用户注意力

“视觉化”是随着数字化的发展而发展的,美国学者布鲁斯·麦考梅克在1987年对视觉化给出了定义:“借助计算机图形学来建立可视化形态,让数据表现形式以大众更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数字视觉化成为了视觉图形雏形,财经新闻则基于此基础演化成数字新闻,即数字化为载体并基于大数据跟踪技术所表达出来的传播方式。不管是数字新闻,亦或者是数据新闻,都是以一连串抽象的数字形式为主体表现的。为了使得数字新闻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播,有必要借助一些辅助的手段技术,因此视觉化就成为了数字新闻的辅助核心了,其核心特征是通过清晰简洁的图文来解读相关的数据,使得普通人不再抗拒财经类的数字新闻。

随着视觉化产业的高速发展,数字新闻的传播形式也更多元化,除了基于大数据所形成的新闻之外,还有以沉浸式技术为核心的VR、AR新闻,以及具有交互性动态的超文本新闻。当下,视觉化在财经类新闻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财经新闻的生活化与产品化,进而使得人们更易理解与接受。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媒体的财经新闻要想改变现状,吸引用户注意力,必须从用户角度出发,并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引起他们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取用户关注并转变为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广电财新的传播影响力。当然,高质量的内容是一切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张伍生.(2021).新传播生态下财经新闻的可视化探索. 视听(03),49-50. doi:10.19395/j.cnki.1674-246x.2021.03.020.

[2]周文彪.(2020).“DT财经”数据新闻的生产困境及其优化路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江西财经大学).https://kns.cnki. 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name=CMFD202101&fil ename=1020976860.nh.

[3]陈一骅.(2020).大数据时代新闻可视化传播的创新路径. 声屏世界(17),7-8. doi:CNKI:SUN:SPSJ.0.2020-17-002.

[4]陳晖.(2020).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转型与创新. 声屏世界(20),88-89. doi:CNKI:SUN:SP SJ.0.2020-20-037.

[5]官奕聪 & 吕欣.(2020).AI虚拟主播的具象化情感表达设计研究. 传媒(23),35-37. doi:CNKI:SUN:CM EI.0.2020-23-023.

(作者简介:梁文锐,华南理工大学获艺术学学士学位,深圳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获管理学学士学位,现攻读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在读传播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融媒体传播、传媒经济、老龄化传播;陈碧华,星海音乐学院获艺术学学士学位,现攻读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在读传播文学硕士,研究方向:音乐传播、新媒体传播;黄奇彬,现攻读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管理与经济学士,研究方向:房地产经济、传媒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