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剧作《天之骄女》中现代女性事业观一览
2021-09-05任雅丽
任雅丽
在英国戏剧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剧作家一直屈指可数。但是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性主义思潮崛起以来,卡里尔·丘吉尔这个名字开始响彻文坛,她被公认为是“当代舞台上最重要、最具创新精神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大多围绕男女性别问题和社会批评展开,特别关照女性群体。卡里尔关注的焦点是现代英国女性群体面临的各种共性问题,是整个群体而非个别人物的命运,所以其剧作中没有中心人物。她的创作为读者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天之骄女》(1982)这一早期代表作的成功确立了卡里尔·丘吉尔在当代欧美戏剧界的重要地位。该剧主人公玛琳,17岁时未婚生产后只身一人到伦敦谋生,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成功地晋升为“最优秀的女性”职业介绍所经理。全剧分为三幕。第一幕讲述了五位来自不同时空的女性会集一堂,参加玛琳庆“升”宴会的场景。第二幕以安吉和基特躲避安吉的母亲乔伊斯(主人公玛琳的姐姐)作为开场,安吉坚信玛琳是其生母并毅然出发去伦敦寻找玛琳;与此同时,玛琳的办公室也在发生着几场面试,不同的女性讲述着各自的职场经历。第三幕中乔伊斯借醉意控诉着玛琳的冷血。整部剧在安吉的呢喃—“可怕”中结束。该剧一直受到文学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政治内涵、写作技巧和女性主义主题。然而,尚未有人对剧中所反映的现代女性的事业观做过系统性的整理。
长期以来,女性一直是男权的附属品,囿于家庭,做“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在“办公室”这样一个传统男性领域,几乎看不到女性的身影。但是在该剧中,以玛琳为首的职场“骄女”们在工作中干练的优秀表现颠覆了对于女性的传统认知,令人眼前一亮;与此同时,作者通过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她们献身工作、对于家庭、生活的态度却也引人深思。
一、事业成功至上,与家庭美满不可兼得
为了追逐事业的成功,在职场中谋得一隅,玛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家庭:背井离乡,抛家弃子,独身来到伦敦打拼。她认为家庭只是她事业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因此她拒绝了自己作为“女儿”和“母亲”的角色:年迈的母亲由姐姐独自照料,未婚生女后将女儿也抛给姐姐,自此不闻不问,这是她对家庭生活的第一次放弃;在伦敦工作之后,她保持独身,这是她对家庭的第二次放弃。工作至上,这是玛琳的事业观。
第二幕第二场中,在玛琳的工作场所—“最优秀的女子”职业介绍所的办公室,玛琳接待了一位前来咨询工作的女顾客珍妮。得知珍妮换工作是“想要更多的钱”“攒钱结婚”时,玛琳的第一反应是珍妮“不想要一份长期工作”;后来了解到珍妮尚未生子,她又重新掌握了主导,引导对话回到了之前关于结婚的讨论。她建议珍妮“在求职过程中不要主动提及打算结婚的计划(这会对求职有帮助)”并且“摘掉戒指”,以避免由此引出一系列她关于结婚、生儿育女的计划而被雇主拒绝。从她对女顾客的反复提醒以及一系列明示、暗示中,玛琳“事业成功至上,爱情、婚姻退居其后”的观点变得愈加清晰。
面试结束之后,办公室突然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玛琳的外甥女,实则是她亲生女儿的安吉突然来到伦敦。
玛琳:“不幸的是,你来得很不巧,今天我很忙……你什么时候回家?定下来是哪天了吗?
……
所以,你回家要搭乘哪趟火车?
……
那你要坐哪趟车?要过夜吗?
……
你和谁住在一起?你要我留你过夜吗?
……
我没有多余的床铺。
……
你可以睡沙发。”
全程玛琳都埋头工作,连一个眼神都吝惜给到安吉,并未对其展现哪怕是普通亲人之间的温情,更不用说母爱了。她满心想着如何能早点摆脱她,打发她离开伦敦回家去,这是她对家庭温情的“吝啬”。玛琳的这一观点在第一幕庆祝晋升的晚宴中也可观之一二:客人们边吃边聊,或多或少地都透露了一些自己的人生经历,只有玛琳好像一直都忙于招呼客人,对此闭口不谈。只是在其中一位客人问到“你有姐妹吗”的时候,她回答“是的,我有个姐姐”。
我们将目光从玛琳身上移开,放眼全剧,玛琳的下属温和奈尔,她们的工作能力毋庸置疑。但是,作为职场新女性,一个甘于做别人婚姻的第三者,一个游走于两位亲密的男友之间,都不愿结婚投身家庭,也足以证明她们的“玛琳式”的事业观。在她们看来,婚姻与家庭责任是职业女性事业发展的羁绊,二者无法兼顾。
二、取得如男性的成功,一般即为事业的成功
剧中所展现的女性角色的成功并不是真正的成功,她们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女性自由。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在玛琳和珍妮的对话中,玛琳向珍妮提出的求职策略,即避而不谈自己关于结婚的打算,正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玛琳”们竭尽所能地想要在男性主导的职场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她们所做的只是一味模仿男性成功,拒绝传统女性角色,取得所谓的成功之后,她们理所当然地采用了男性思想言行,以她们曾经深受其害的男性价值观来审视她们的同性。
为了使珍妮接受工作,玛琳这样说服她:“你会升职到高层,而那些新来的女孩会是你的下属。”此时,玛琳已获晋升,她认为她已经成功了,所以忘乎所以地告诉她的女顾客晋升以后就可以将那些新入职的女孩踩在脚下,完全忘记了她自己也是从刚入职一步一步走来的。当玛琳得知她的“理想工作”是“广告”时,却认为这不切实际,劝她降低预期,最后,也只是为她提供了一份普通的秘书工作。
另一位求职者露易丝,二十多年来“基本没有社交生活,加班加点”,一直兢兢业业,27岁就做到公司管理层,但之后就一直停滞不前。她想要改变,讲到自己的女助手,她说:“那是我唯一一次聘用女性助理。我也有我的困惑。我不太喜欢和女人一起工作,我想我在工作中表现得像个男人。”露易丝是矛盾的:身为女性竭力在男性主导的领域证明自己,想要打破对女性的偏见;但是同时,她本身又持有对女性同事的偏见。后来,温鼓励露易丝去化妆品公司,这更“适合女性”,以此规避与一些年轻男性发生竞争的可能。在对话过程中,二者都表現出了对女性同事的明显的不信任以及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