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徒生童话》中爱与死亡的关系探究

2021-09-05刘烨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0期
关键词:姜饼安徒生基督教

刘烨

《安徒生童话》是丹麦童话作家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的代表作品,从第一篇童话的诞生至今约有两百年的时间,故事中爱与善的主题、积极乐观的精神温馨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儿童与成人的内心。即使是童话作品,作者对死亡情节的叙写却也从不避讳甚至情有独钟。探究爱与死亡的内在关系对于理解《安徒生童话》的精神内核,甚至研究安徒生本人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安徒生本人的人生遭遇出发最后回归文本,多角度分析《安徒生童话》中爱与死亡的关系,让广大成年读者更能够理解《安徒生童话》所传达的精神内核。

一、沐浴圣光长大的孩子

宗教信仰对于一个人灵魂的塑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安徒生出生的家庭极其贫困,父亲是鞋匠,母亲是一位洗衣妇,两个人靠着微薄的酬劳维持生计。由于1814年丹麦与瑞典的战争夺走了安徒生的生父,其母亲只能改嫁给另一位鞋匠,由于常常受到继父的厌恶,安徒生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是作为从小耳濡目染基督教文化,对上帝有着懵懵懂懂认知的孩子,安徒生一直笃信上帝会为他带来希望和力量战胜所有困难。基督教中博爱与善良的种子自此深深埋在了小安徒生的心中,成为小安徒生的精神支柱和无形之中依赖的对象。

在童话故事《幸运的贝尔》中,主角贝尔成了举国闻名的戏剧演员,赢得数以万计的掌声与喝彩,这也正是青年时期安徒生的梦想,可惜的是由于文化知识的欠缺与嗓音的改变,安徒生放弃成为一位演员,在梦想破灭迷失人生方向的灰暗时期,安徒生萌生了死亡的想法,然而他的精神支柱—基督教上帝给予了他莫大的慰藉,抚慰了他迷茫绝望的内心。在贵人科林的帮助下进入学校学习,由于自身年龄偏大,给能否顺利升学带来了压力,身边缺少同龄人的孤独感,远离家乡父母的愁苦心情,此时的安徒生仿佛茫茫大海上漂流着的小船,只能在深夜中向上帝虔诚地寻求庇护与安慰。

无论身处多么黑暗、困顿的境地,上帝的圣光总能照亮安徒生的内心,驱散一切迷雾,带给他爱与温暖,使他笃信前途的光明。在经历三次感情的失利后,安徒生孑然一身在孤独之中走向生命的终点,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其内心的孤独变得越发深邃,从原本单纯的个体情感到个体对万物的爱与死亡的哲思。在童话《海的女儿》中,小美人鱼宁愿自己化为泡沫消失于大海也不愿用巫婆的匕首刺死王子重回海底获得三百年的寿命,安徒生内心对爱的理解是基督式的博爱,无私的爱,敢于牺牲自我的爱。正是因为小美人鱼那敢于牺牲、无私的爱,才能得到上帝的指引,成为天空的孩子,获得了永恒的灵魂。安徒生从不认为死亡是恐怖阴森的事情,在好友科林夫人去世时,安徒生认为死亡是幸运的。因为上帝会将她带去身边,即使肉体的消亡也不能妨碍灵魂的升华去往天堂享乐,由此看来死亡已不是一个恐怖的人生终点,相反是另一个幸福人生的起点。

二、死亡是爱的最佳归宿

在童话故事中谈论死亡的作家,安徒生不是第一個,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他对死亡的认识是深厚的,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基督教文化的熏陶以及对上帝的信任。在常人看来恐怖阴森的死亡,在安徒生的眼中却是达成此岸世界的圆满与彼岸世界的新生的重要方式。现实生活是充满不幸的,是存在缺憾的,对于信仰基督教的安徒生来说,通过死亡的方式打通人与上帝、人间与天堂的道路,让人们的爱与希望得到补偿或是延续。后续笔者将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以及《柳树下的梦》为例探究死亡是如何延续现存之爱,弥补缺失之爱的。

(一)死亡是对爱之存在的延续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在风雪交加的夜晚卖着火柴,周遭的人群与马车是无情的、冷酷的,就连小女孩的两双拖鞋也因为躲避路上飞奔的马车而丢失了,没有人上前询问并给予小女孩应有的帮助。小女孩迈着冻僵的小脚,又冷又饿地走着,在两座房子的夹墙中蜷缩着划着火柴取暖。在火柴的微光之中看见了温暖的火炉、美味的烤鹅、高大的圣诞树,以及和蔼可亲、温柔体贴的奶奶。在第一根火柴熄灭后,温暖的火炉不见了,刺骨的寒意扑面而来。紧接着是第二根火柴,向着饥饿难耐的小女孩走来的是身上插着刀叉的美味烤鹅,可是不久第二根火柴也熄灭了,并没有什么美味的烤鹅,有的只是漆黑冰冷的墙壁。之后是第三根、第四根……火柴一根根地被点燃,又一根根地熄灭,但是小女孩追求美好生活,对祖母的爱与依恋从来没有消失。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最后,作者富有深意的话才是本文真正想传达的:“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非常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美好地跟祖母在一起,走到新年的幸福中去。”笔者认为作者之所以用大量的篇幅去写小女孩看到的美好幻象,是为了强调一个女孩在如此悲惨的境地下对人世间的爱与希望的坚守。面对现实的苦难,安徒生不是一味批判与谴责,而是寄希望于自己从小质朴的信仰,用基督教的思想与人内心的希望进行抚慰。

或许许多人认为小女孩并不该那么快迎来生命的终点,她是多么惹人怜惜,她应该被好心的人家收留款待,享受火炉的温暖,品尝烤鹅的美味。可是在全文的开头,就已经为小女孩的死亡做好了铺垫:空中飞舞的雪花,抢走了她的拖鞋的小男孩,路上冷漠的人群,社会的黑暗与无情是无法包容一个内心毫不埋怨、充满爱与希望的小女孩的,这样一个残酷的环境必然是要摧毁一朵摇摇欲坠的花骨朵的,死亡成了小女孩最合理的归宿。

小女孩的死亡情节也恰恰反映了安徒生对当时丹麦社会的不满,对底层人民生活的极度失望。然而在安徒生笔下的死亡变得多么和谐自然甚至是幸福的,这或许就要归功于安徒生根植于内心的深深的基督教思想。《卖火柴的小女孩》虽然是一个有着浓厚悲剧色彩的故事,但是童话大师安徒生用他富有基督教色彩的语言,花费了全文几乎三分之二的篇幅来渲染死亡的温馨,火柴发出的光芒由起初的微弱逐渐转为强烈,直到小女孩在光芒中遇见了她的祖母,随着祖母快乐地飞往天堂。内心充满爱的孩子,她的死不是单纯的肉体的消亡,她的死亡是内心博大的爱的升华,这份爱附着在她的灵魂上,来到光明与快乐之中,来到了上帝的居所。死亡促使这份在人世间不被重视与得不到圆满结果的爱能在上帝的身边享受上帝的恩泽。

猜你喜欢

姜饼安徒生基督教
跑跑姜饼人
安徒生的世界
小姜饼人
跳高者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时光浸染安徒生(外四首)
小姜饼人
Christmas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