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婚》中爱姑形象的复杂性分析

2021-09-05董艳艳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1期
关键词:夫家离婚势力

董艳艳

鲁迅于1925年创作了启蒙小说《离婚》,其中大胆泼辣的爱姑使人印象深刻,她不同于《祝福》中逆来顺受的祥林嫂,也不同于《伤逝》中的知识女性子君,爱姑为了离婚,与丈夫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对抗。在离婚的过程中,爱姑进行了一场不彻底、不自觉的反抗。爱姑的反抗是一种“闹”,是为了争一口气,她表现出的勇敢也是基于家庭势力和权威势力。小说呈现了一个复杂的女性形象,爱姑既是愚昧无知的反抗者,又是权威势力的屈从者,爱姑自身的矛盾性最终导致了她悲哀的结局。

《离婚》讲述了沿海赫赫有名的庄木三的女儿爱姑离婚的故事。这场轰轰烈烈且长久的离婚起因于爱姑的丈夫有了不忠行为,离婚持续了三年,中途爱姑做出砸夫家的灶等这种强烈的反抗行为。爱姑在家境殷实的家庭中长大,从小受到父亲和哥哥们的宠爱,自然就养成了她大胆泼辣的性格。正是爱姑这种性格使得她可以把离婚这件对于当时的女性来说异常艰难的事坚持了三年之久。这三年中,爱姑拿出的是反抗者的姿态,但最后由七大人审判时,可以看到她不过是只纸老虎罢了。从爱姑离婚的过程可以看到爱姑的形象是具有复杂性的,爱姑虽然是勇于反抗的,但她的反抗又是不彻底的、愚昧盲目的。在当时这场罕见的女性要求离婚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一个愚昧无知的反抗者以及权威势力的屈从者。

一、愚昧无知的反抗者

爱姑泼辣的形象以及彪悍的行为呈现的是一个与以往人们印象中低眉顺眼、逆来顺受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爱姑为自己的婚姻进行顽强抗争,她打破了三从四德的女性形象,为争取婚姻中双方关系的平等进行长期的抗争。但是爱姑的离婚有赌气的原因在,她不甘心丈夫要将她休掉,她要争一口气,不想丢掉面子。所以在爱姑离婚的整个过程中,她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她没有把自己的处境放置在当时女性困境的大环境中,更大层面上是为了不丢面子,她知道被丈夫休掉的女性在社会上是走不下去的。因此,爱姑的反抗只是一味地撒泼想要出一口气,她反抗的整个过程是盲从的,是愚昧无知的。

爱姑因为赌气所以要将离婚进行到底,她在言语中大骂夫家人,口口声声说着要让丈夫家破人亡、走投无路。在夫家要休掉爱姑时,她明确表示丈夫不忠就不想要她了,这是坚决不可能的,她不会让丈夫得逞。她还说道:“七大人怎样?难道和知县大老爷换帖,就不说人话了么?……且看七大人说谁不错。”此时的爱姑表现出的仍是勇敢无畏,不再是当时一味顺从的软弱女子,是一位敢于反抗的女性。

但是在爱姑反抗的过程中,她是没有自我意识的。爱姑的反抗只是一种赌气,她所反抗的也只是不被夫家休掉。她告诉七大人自从她嫁到夫家所遭受的不公待遇和她的悲惨遭遇,她在夫家安守本分,恪守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但是丈夫却出现不忠行为,并想把她赶出家门。爱姑咽不下这口气,她想为自己讨回一个公道。爱姑有庄木三这个父亲和六个身强体壮的兄弟做后盾,同时寄希望于七大人这个权威代表人物的调停。爱姑意识到自己在婚姻中的不公正待遇,从自身爆发出反抗意识,但却寄希望于权威势力。爱姑的内心从始至终都是遵从和支持社会既定文化的,她要离婚只是想强调自己的婚姻合乎世俗,希望自己在家庭中能具有合法性,她要维持的只是已经消亡的婚姻而不是自身权利。

爱姑从行为泼辣到畏畏缩缩再到服从七大人不公正的决判,这整个过程她都是愚昧盲从的,她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大胆抗争已经触碰到了她自身不公遭遇的根源。爱姑的反抗止步于自身认识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来自于她小生产者的身份和长期以来固有的思维方式,她自身的局限性和外界因素的加成使得她所谓的反抗注定是失败的。爱姑只看到了带给她悲惨境遇的个别人,她完全没有意识问题的根源在于当时的社会情况。爱姑以为凭借家庭的势力和自己不断的反抗就能获得一个圆满的结果,但她根本不知道仅靠她这种无意义的反抗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她遇到的问题,最终爱姑还是沦为了权威势力的屈从者。

二、权威势力的屈从者

爱姑既是一个反抗者,又是一个屈服者。爱姑将离婚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爱姑虽然只是为了争一口气,但是她已经不同于其他逆来顺受的女性,她有可贵的反抗意识,即使她的反抗是不彻底的,是愚昧盲目的,但她仍然是一个反抗者。但是爱姑寄希望于七大人这样的权威势力,这从根本上决定了爱姑的反抗是失败的结局。爱姑没有意识到她要反抗的不仅仅是她对待婚姻不忠的丈夫,她需要反抗的是女性在面对悲惨遭遇时被忽视、被不公正对待的大环境,需要反抗的是造成女性困境的大环境。爱姑的愚昧和盲从也致使她最终沦为权威势力的屈从者。

爱姑将这场离婚持续闹了整整三年,最后爱姑的丈夫施家请了有权有势的七大人出面调解。爱姑从一开始就对这位七大人抱有幻想,见面前她认为七大人是知书识礼的人,是可以为她讨回公道的人。爱姑想把她十五岁嫁去施家到现在的一切经历仔仔细细地对七大人说道一番。爱姑见到七大人后仍然觉得七大人是个知书识礼、顶明白的人。爱姑对七大人这种权威人物的盲目崇拜是她悲哀结局的根源所在。

爱姑心中幻想崇拜的七大人对爱姑离婚的判决是:“公婆说走就得走。”当爱姑听到七大人的意思,她觉得自己完全孤独了,即使有长期依靠的亲人在身边,她仍感到孤立无援。她内心依附的权威势力没有站在自己这一边,从前沿海居民都有几分惧怕的父亲此时也如木偶般地说不出话来。这使得爱姑茫然孤独,一下子就败下阵来,先前的泼辣早就已经屈从于当前这个七大人的权威。七大人的一句“来兮”就能让爱姑心脏一停,整个人就像猛然掉进了水中,同时让爱姑觉得这么长时间的反抗都是自己的错。最后爱姑还是听从了七大人吩咐,屈从了她所崇拜的权威势力。爱姑把七大人这位权威代表人物的话当作是非标准,这自然就决定了她最终悲哀的结局。这场长达三年的离婚闹剧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被解决了,这场离婚到最后不过还是一场休妻而已。

从这场离婚的结局不难看出爱姑一开始就只是纸老虎罢了,她的反抗以及泼辣都是依附于外力而存在的,当这些外力不再容她依附,她的锐气就会被一扫而光。最终她离婚的幻想破灭了,她名义上的抗争也失败了。离婚的整个过程可以看出爱姑是权威势力的崇拜者和屈从者,她是一个不彻底的反抗者。爱姑对七大人这种权威势力的幻想和崇拜,再加上她自身的怯懦,必然决定她的离婚只能以失败告终。

三、结语

爱姑是一个悲剧人物,她的离婚最终也以失败结束,但是她和当时那些逆来顺受的女性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爱姑敢于向侵害自己的势力进行勇敢的反抗,虽然她的反抗是不彻底、不自觉的,但是这种反抗已经具备了进步意义。爱姑离婚的故事在警醒着当时社会环境中的女性要明确认识到自身的境遇,不应该苟活在被禁锢的处境中。

爱姑为反抗不忠的丈夫历经了三年的离婚过程,不想如其她女性一般被夫家休掉,这证明她有反抗不公待遇的诉求。在这种诉求下,爱姑在长期的离婚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强悍的反抗行为,证明她有反抗的意志并能做出反抗行为。这些勇于反抗的行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难能可贵的。但是爱姑的离婚最终还是失败了,失败源于她自身对权威势力的崇拜,源于她小生产者的身份带给她认知方面的局限,这些条件都决定着她不可能真正的觉醒。当时社会情况下的女性在长期被束缚的条件下很难会有独立的人格,爱姑对七大人这种权威的认同与盲从必定会导致她自身悲哀的结局。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不离婚就要在家低头进,低头出,即使离了婚也必然会遭受外界的议论和白眼。当时的女性要得到解放实在艰难,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对女性的困境有着深刻的认识:“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像爱姑这样被困在家庭牢笼的女性似乎没有别的出路,但是在当时大多数女性会选择顺从和忍受,而爱姑是敢于反抗的,虽然她的反抗还是局限于牢笼中,但最起码她还没忘了飞翔。

爱姑离婚前期的强悍和见到七大人后的软弱这种强烈的对比,是作者在深刻地控诉当时束缚女性的社会大环境,痛彻地表达对爱姑這样被长期禁锢的女性命运的担忧。爱姑是愚昧无知的反抗者和权威势力的屈从者,从爱姑身上的这种矛盾性可以折射出当时长期被压迫、被桎梏的女性普遍存在的问题。爱姑自身的矛盾反映了女性倘若要改变境遇,最重要的还是要进行意识变革。像爱姑这样没有彻底的反抗意识,思想长期被禁锢的女性不计其数,只有女性的意识变革了,她们才能彻底地对损害自身权利的因素发出挑战。

猜你喜欢

夫家离婚势力
UP!00后新势力
批评新势力 桫椤
批评新势力 张定浩
英国和欧盟:注定艰难的“离婚”
如果英国和欧盟真的“离婚”了……
自由择偶、聘娶婚与“不落夫家”习俗
——论南方少数民族婚姻中女子居住地的转换
冬日“水润”新势力
抵制嫁妆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