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视域下的唐前志怪小说中的变形母题研究

2021-09-05赵敏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0期
关键词:幻化母题故事情节

赵敏

母题及母题研究法是20世纪30年代兴起于民间文学领域中的一种常见的叙事学理论及方法,不同于主题学的分析研究,母题更为关注的是情节结构及最小的故事情节单元。母题研究对我们了解故事情节及主题等稳定、共通的要素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母题研究中又以“变形”母题最为常见。有关这一母题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老的神话及传说,诸如炎帝之女变成精卫鸟,夸父之杖化为邓林等,大约可以看到这种异类形体之间的异化、变形。此后还有望帝化鹃、金银成精、定伯捉鬼等等,无不彰显着变形母题的内容和特色。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社会多元化思想的发展,志怪小说中的变形母题也受到不同文化的浸染,呈现出别样色彩。据李剑国编著的《唐前志怪小说辑释》统计,就有《汲冢琐语》《山海经》《括地图》《神异经》《洞冥记》《异闻记》《列异传》《神异传》《神异记》《博物志》《玄中记》《搜神记》《神仙传》《拾遗记》《灵鬼志》《搜神后记》《幽明录》《宣验记》《异苑》《集异记》《齐谐记》《述异记》《冥祥记》《续齐谐记》《金楼子志怪篇》《稽神异苑》《续异记》《录异传》《神鬼传》《旌异记》《冤魂志》《穷怪录》等资料的详细记载,基本上可以涵盖唐前志怪小说的发展状况,本文试以此为主要研究对象,着意分析唐前志怪小说变形母题在多元文化视域下的发展变化特点以及呈现出的不同文化意蕴,这对我们深入了解变形母题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一、变形母题不同的影响模式特点

“母题”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最小的叙事情节单位,而且在德国学者伦泽尔看来,在一定的情境和内容中,还可以是一个主题、一个情节要素,甚至是一个情境。因而,在不同的文化视域下,受不同文化的浸染,呈现出不同的样貌特征。唐前志怪小说,受因果、轮回、成仙、修道、幻术等思想的影响较大,形成不同的影响模式特点,同时,也呈现出不同的因缘所在。

(一)幻化变形以显威势

唐前志怪小说中,特别是佛经故事中常见佛祖通过多种幻相与幻术来显示自己的威势,进而予以讽喻,比如《幽明录》卷五“宫廷神庙”中的神像自认为原形“甚丑”,羞于见佛,但为了听取佛经,化身为蛇,最终现出了原形,以至于目中流血,深切地表示了对佛祖的恭敬虔诚,虽然死去,但也暗示出成果,获得了轮回超脱的机会。动物信佛便可以脱去动物之身,这种变形与人修仙类似,必须经过几番磨难。佛法与变形奇幻,两者相辅相成。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予以讽喻,王琰的《冥祥记》中载,晋沙门慧达未出家时,暴病而死后,入地狱、明宿命一事,其中着意描绘了观音大士的变化和教诲,表现出了南北朝时对佛教因果轮回等观念的认可,也在无形中显示出了讽喻的特色。神仙故事中亦如此,如《汉武故事》中西王母见武帝,并遣史指责武帝杀戮之行,颇有威势。

(二)幻化变形以除病患

这类型故事中的变形母题重在通过变形达到除病患的目的,其中也蕴含着果报思想文化特色。比如,《齐谐记》中记载周客子之女,啖脍不知足,后食五斛鲊,大吐出一只蟾蜍,婢女后来把鱼放进她的嘴里,蟾蜍立刻化为水,女子就不再吃脍了。故事中的种种幻化变形为暴饮暴食之怪。另有人因为腹疼痛而死去,后来从其腹部取出铜枪,华佗用药投之,没想到化为清酒,无形中,这种药物变形,说明了此人生前是个酒鬼!用这种方式既表明因果,也足以懲戒,颇为独特。神仙故事中的仙丹妙药,也有此功效。

(三)幻化变形以论因果

在婚恋题材的故事中较为常见这种因果思想及文化。如干宝《搜神记》中关于韩凭夫妇死后化为鸳鸯的故事,虽然他们生前遭受到宋康王的阻挠,但死后双双化为鸳鸯,继续前缘,这样浪漫的结尾给爱情增添了别样的色彩。而《搜神记》中《蚕马》篇则记载,太古时女子思念父亲,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还,吾将嫁汝。”后却食言并将马剥皮戏谑,最终被马皮裹挟到树上化为蚕,这个故事中女子最终化蚕,这何尝不是对她失信戏谑的惩罚和报应呢!

(四)幻化变形以示惩戒

在志怪小说中的鬼怪、精怪故事中常见这类惩戒思想,与释道文化中的表现略有不同。前者与果报思想相关,如《搜神记》中记载,秦巨伯曾夜行饮酒,道逢山庙,两鬼化作其孙两次捉弄他,谁料最终却被秦巨伯抓住化为木人,终被火烧掉,此与曹丕《列异传》中所记载的“宋定伯捉鬼”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所不同的是,宋定伯捉鬼,鬼似乎显得无辜了很多,而秦巨伯故事中的鬼,则是有意逞恶,最终落得个被烧掉的下场,却也无话可说,其中的果报思想显而易见,后者则与仙人幻化成仙,运用法术进行惩戒相关联,如西王母对东方朔的惩戒,也不外乎谴责而已。

(五)幻化变形以明教化

唐前志怪小说中的变形母题,着重受佛老文化的影响,通过人与异类之间互相异化变形,或表现因果轮回的思想,或表现成仙得道的思想,以达到教化的目的。比如南朝刘敬叔《异苑》卷八记载,“晋太元十九年,番卜阳桓阐杀犬,祭乡里绥山,煮肉不熟。神怒,即下教于巫曰:‘桓阐以肉生贻我,当谪令自食也。其年,忽变作虎。作虎之始,见人以斑皮衣之,既能跳跃噬逐”。在神仙故事中,《穷怪录》中记载神仙幻化无形,得道升天,首阳山中,晚虹化为神女,后被明帝召入宫中欲幸,“复令左右拥抱,作异声如钟磬,复化为彩虹,经天而去”。

二、变形母题具有独特的文化寓意和内涵

志怪小说萌芽于先秦,形成于两汉,繁荣于魏晋南北朝,在多元化思想,特别是释道思想的影响下,唐前志怪小说中的变形母题不仅展现了人与异类之间的变形、异化,还充满了果报、轮回、成仙、得道的思想观念,具有独特的文化寓意和内涵。

(一)变形母题中的果报、轮回色彩

唐前志怪小说中呈现出别样的果报、轮回色彩,《宣验记》中记载庐陵吴唐年少射猎,适逢鹿群,先杀鹿子,后射杀鹿母,“至前场,复逢一鹿,上弩将放,忽发箭反击,还中其子,唐掷弩抱儿,抚膺而哭。闻空中呼曰:‘吴唐,鹿之爱子,与汝何异?唐惊听不知所在”。虽然故事中并没有出现鹿的形体的显现变形,但鹿通过神奇的本领实现了变形,这种强制性的置换使得吴唐由失子之痛到杀生之痛有了切身的体验,着实体现了因果报应的思想及方式。

猜你喜欢

幻化母题故事情节
论巴尔虎史诗中的提亲母题
The Beasts Within
幻化兽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以《全城高考》为例浅谈校园青春片的探索
复仇母题的现代嬗变
浅析《西游记》的两大母题及其象征意蕴
天外来客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