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域下“侗寨·五娘”非遗学堂的建设与研究

2021-09-05秦海宁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6期
关键词:侗寨侗族学堂

秦海宁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逐渐增高。经过调查发现,很多专家在对非遗学堂建设的过程中忽略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这导致传统技艺在传承的过程中与社会脱节。因此,以“侗寨·五娘”的非遗学堂为例,站在产教融合的角度探讨职业学校与地方有关部门在非遗传承与保护方面的互动,从而将非遗盘活,进而促进当地少数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詞]  产教融合;侗寨·五娘;非遗;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6-0040-02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产教融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作用,为了能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得以发展,就需要通过创新驱动的方式促进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可持续性发展,进而为当地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在这个过程中,职业学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非遗学堂的建立可以使当地的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深刻的了解,并为非遗商业价值转化注入新鲜的血液,进而促使非遗融入人民群众的现代生活中。

一、以产教融合催生非遗匠心的传承与文创平台的培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出了新的政策指示。实际上,通读相关文献就可以发现,产教融合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鼓励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值得注意的是,在合作的过程中,双方应当对自身原有的政策制度进行改进,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保证学校培养的优质人才可以在企业中游刃有余地处理事务。第二,随着生产知识的主体逐渐从单一化趋向于多元化,因此,近年来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逐渐趋于模糊。由此看来,深化产教融合的改革是校企双方在深度对接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需求,这种情况在非遗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之间更为明显,这是因为非遗作为一种即将走向没落的传统技艺,如果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将其“盘活”,那么不仅有利于非遗日后的传承与发展,更是能为当地的少数民族带来经济收益,一举两得[1]

但是经过调查发现,目前很多非遗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都面临着以下问题: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工作不足,这就导致非遗文化无法与学校的专业进行很好地匹配与发展,进而就无法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为了能够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作为侗族非遗职业院校,组织相关专家和教师组成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民族文化教改课题研究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历时8年的研究与实践,通过专业群联动,将“侗绣、侗歌、侗茶、侗画、侗宴”五项侗族非遗技艺相融互促,打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侗寨·五娘”民族文化品牌。不仅如此,为了能够促进“侗寨·五娘”的产教融合发展,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全方位推动“侗寨·五娘”的“123+N”现代传承育人模式。具体为:1个核心,即以“侗寨·五娘”非遗为传承创新教育的核心;2个平台,即搭建“侗寨·五娘”非遗校内研学平台和校外产商平台;“3”指三级传承人梯队,即非遗传承人+校内教师(校级技能大师、专业骨干教师)+专业学生;“+N”指整合多个专业,从师资建设、课程建设、艺术创作、校园文化建设等领域,全方位地推动侗族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取得显著的育人效果。经过调查发现,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构建形成了一个政、校、企、行多方参与的侗族非遗文化实践共同体,最终使得“侗寨·五娘”取得不错的成果。2012年以来,培养校内侗族学生3000余人,已培养六代绣娘,歌娘、茶娘、画娘、厨娘各三代,代代相传。通过“侗寨·五娘”的培养,改变了侗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婚育观,她们更加追求上进,毕业学生中升读大学1200多人,其余就业学生中不少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不仅如此,受“侗寨·五娘”项目的启发,自治区打油茶非遗传承人郭朝阳创立了三江县侗寨五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为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此外,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还为国内各文创企业输送了大量人才。由此看来,“侗寨·五娘”非遗学堂的建设深入贯彻了国家提出的产教融合政策。

二、以非遗新经济促进文创产品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打造

2019年6月,首份聚焦当代非遗消费的《2019年非遗新经济消费报告》正式发布[2]。在这份报告中明确指出:如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有关人员需要借助销售平台来促进非遗经济的发展,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发挥出非遗产品的真正潜力。因此,“侗寨·五娘”非遗学堂在建设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对政策进行深度解读。

第一,为了能够使更多的人对侗族非遗有全面了解,“侗寨·五娘”非遗学堂安排专业教师向非遗传承人学习传统技艺,掌握其文化内涵,归纳提炼出侗族元素,寻找侗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最佳契合点进行再创造,创新设计侗族服饰品、工艺品、歌舞表演和饮食文化,打通了产业化发展道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有关人员应当通过运用新材料、新工艺等手段,使得文创产品在传统和时尚之间形成碰撞,在改变消费者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同时,也提升了产品的时代适应性和消费的另类需求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为一些真正有生命力的侗族文创产品提供展现平台,为社会对非遗活化的模式探索起到了借鉴作用。

第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中都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身影,这意味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增高。在这样的大形势下,“侗寨·五娘”非遗学堂通过与文旅局和文化创意联合会的联合指导、非遗人才培养、非遗时尚产品打造、电商公益售卖等举措,积极推动非遗现代生活化、时尚商品化和发展可持续化,并实现对非遗手艺匠人的品牌宣传和产品推广。通过唤醒、激活、赋能、服务“四部曲”,“侗寨·五娘”以“产学研售秀”打通“非遗新经济”全链条,提升其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现代生产与市场意识;在文化研究梳理环节,联合专业院校和研究学者进行非遗研究和梳理,为非遗创新转化提供支持并发起大学生非遗设计项目,吸引多所高校参与为非遗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在产品创新开发环节,撬动时尚品牌和设计师的多元设计力量,将传统美学与现代时尚碰撞融合;在电商平台销售环节,发挥电商平台优势为非遗时尚产品提供全链条线上销售支持;在非遗传播推广环节,为非遗策划年轻化、趣味化的线上新媒体传播事件,在城市商圈和文创基地开展各类跨界联合活动。

猜你喜欢

侗寨侗族学堂
侗族大歌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侗乡端午粽飘香
侗乡学子爱家乡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侗寨春晓》创作浅谈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苗乡侗寨乒乓情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