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农业市场化改革问题研究

2021-09-05王晓帆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26期
关键词:创新模式

王晓帆

摘要:农业市场化改革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有机融合,产生了较高的农业运营成效。目前,深入推进农业市场化改革面临诸多困境,要从改变利益分配方式,拓展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加强农业市场化改革引导和农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创新发展模式。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农业市场化改革;创新模式

在2020年6月召开的决战决胜脫贫攻坚座谈会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应在乡村振兴与全面脱贫之间加大衔接力度,将减贫战略转变成工作体系,并统一纳入到乡村振兴战略当中,形成标本兼治、长短结合的机制。

一、研究背景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已经逐步改变了经济发展方式,加上投入的生产要素也在不断增多,农业生产所需的工商成本日益增加,因而大部分工商企业都成立了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综合企业以及专合社等,以便于更好地投资农业生产。另外,中央一号文件也一再提出,应在农业发展上加大支持力度,提倡将更多的农业市场化改革投向农村,促成了众多的农业市场化改革支持农业发展,且实现了农业市场化改革同农业生产要素的有机融合。但是,因为不同地区在农业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禀赋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农业市场化改革用在农业上的渠道、程度、运行模式等也不相同,各个地区的工商企业给农业生产方式带去的影响、在投资上的成效也大为不同。

从整体上来看,国内当前在工商业上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并且产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大,利润空间逐渐变小。与此同时,包括股市与楼市在内的资本集中区也深受各项政策的严重影响,看不到其收益前景。资本存在极强的趋利性,众多的资本到了农业当中,以期产生更多的利润点。农业在获得农业市场化改革的红利之后,能为自身增加“血液”,进一步充实现有的“造血”功能。然而,尽管农业市场化改革能够解决部分“三农”问题,但是也会产生一定的隐患。

从2020年开始,国内农村地区的贫困将走向新的阶段,并且以转型性的相对贫困与次生贫困为主要特点,迫切需要对贫困治理体系进行完善,增强该方面的治理成效。处理有关的相对贫困难题,需要较多主体的付出,譬如企业、政府以及个人等。在政府针对脱贫方面坚持不脱政策、不脱监管、不脱责任以及不脱帮扶等原则的前提下,企业需要充分利用政府及国家的各项激励举措与优化政策,竭尽全力帮助农村地区实现脱贫。

二、农业市场化改革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我国在2020 年所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应力争形成农业产业链,加大富农乡村产业的发展力度,创建出极富竞争力的产业群,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有序发展。然而,乡村产业并非等同于农业,其侧重于乡村产业结构的重建;乡村与农村也不能划上等号,前者指的是形成全新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振兴并非逆城镇化,更为注重现代化格局的重构;乡村居民也不单单是指农民,其所侧重的是对乡村现有人口结构的重建。凭借高效治理,加上合理规划,使乡村的空气闻起来更为清新、食品吃起来更为安心、环境看上去更为舒坦、水源变得更为清澈。唯有打造出一个地绿、水清、天蓝、山青的乡村,才可让绿水青山发展成金山银山。

农业市场化改革凭借土地流转的方式实现了土地资源的规模化种养与集中运营,产生了较高的农业运营成效。依照工商企业现今在农业上的投资力度及其规模进行分析,工商企业在农业投资方面,往往会对几百亩甚至上千亩的土地进行连片开发,极大地促成了土地的流转,加快了农业产业的结构优化步伐,同时促进了新兴农业主导产业的迅猛发展。第一,资本下乡将更多的管理人才与科技人才带到了农村,实现了管理与科技知识在农业方面的传播,增强了老百姓的素质,使之更有能力搏击市场。第二,农业市场化改革转向农业之后,工商企业家们的各种专利与创意均会凭借产业化运营、相互交流等相关方式,传递给其它农业主体,从而促使农民更为积极地投身于种养业。

三、制约农业市场化改革的现实困境

(一)社会稳定与百姓生活面临严峻挑战

从相关调查来看,大部分农业市场化改革都用在了较大规模的种养环节上,凭借规模优势得到低端利润,继而有效替代了小农生产,给农户的生产与就业带去很大影响。与此同时,因为实行了规模化与机械化生产,所以促成所有农户的就业,最终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源自于乡村的乡村产业不但不属于低端产业,而且在市场中需求量与日俱增。促营销,市场主体想办法;搞生产,政府会出招。发展乡村产业不能跟着政府走,而应紧跟市场。产品的价格是由其品质决定的,并非政府。应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做主线,秉承绿色兴农、质量兴农以及品牌强农的理念,凸显优质化、品牌化以及绿色化,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前行,达到乡村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效高、市场竞争力强、产业效益好、运营者素质高、老百姓收入高的目的。

(二)粮食安全面临挑战

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应当同时做好粮食生产与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确保粮食安全成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课题,无论何时都不可放松,要想振兴乡村产业,就必须搞好粮食生产。应同时确保质量与数量,不可对耕地的用途随意进行变动,更不可将其用于房地产开发。有关调查显示,某些农业市场化改革在对农业进行投资后,通过乡村旅游之类的名义来进行酒店业与地产业的开发,造成了极其严重的非粮化,对该省的农产品供给及粮食安全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农业市场化改革“潮涌”产生盲目投资现象

国内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演变成“人民不断增长的需求同不均衡发展间的矛盾”,人们热衷于优质农产品,且优质农产品的高价格对农业市场化改革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然而,农业存在复杂性、长期性及风险性等诸多同其它行业完全不同的特点,倘若没有对其特点引起重视,或者高看了现有的运营能力,极易导致失败,甚至连农民的租金也难以兑现,进而引发各种纠纷,使农民利益受损。在发展乡村产业的过程中,切忌急功近利。应将农村的各种优势充分凸显出来,抓住其地域特色,致力于创建出更多的环境友好型乡村企业,不可因为产业的发展而破坏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应将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作为着手点,为振兴乡村做好充分准备,使良好的生态发展成乡村振兴的主要展现点。应利用好乡村良好的生态优势,并据此推动经济的发展,以便于生产出更多的绿色产品,摸索出一条发展“美丽经济”的致富之路。

猜你喜欢

创新模式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研究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陈美琴
京津冀休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一)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谈构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创新模式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