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1-09-05巩敏
巩敏
摘 要:为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才能更灵活地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基于此,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新时代素质教育尤为注重小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形成,而以逻辑性、抽象性著称的小学数学,是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学科。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从核心素养理念出发,借助课堂教学不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自身课堂教学效果。
一、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数学课本中的知识和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和训练计算的过程中,都不能脱离生活,应该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加上小学数学抽象性强,如果单纯从理论出发传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则学生很难理解其方法,甚至会因此对数学产生恐惧感。而联系实际生活后,降低了小学数学的学习难度,也体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连减”时,为了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出示这样一道题——小明用10元钱买了一块橡皮和一支铅笔,先后用去了3元和2元,请问小明现在还有多少钱?
从该题内容来看,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到商店买文具”的生活实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保持高度一致。这时候,学生的“代入感”便产生,思考“如果是我,那么会剩下多少钱?”等问题。这样一来,小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发,他们也会更灵活地结合实践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借助团队力量
一个人单独思考往往比较困难,特别是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他人或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法就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即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和沟通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高效,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流行的方法。同时,该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佳。
例如,教师在讲“四则运算”时,可以首先给学生出示一道题作为引入,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让学生在组内就该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这种方法有效调动了小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每个人都有思考和交流的机会。通过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小学生逐渐对“四则运算”产生了更深入的认识,对其运算法则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三、给予科学的评价和总结,帮助树立信心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的思维,然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最后教师是师生合作的主体之一,是其中的合作者。所以,教师的作用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体现,同时教师应给予课堂教学更科学的评价和总结,从而帮助小学逐渐树立信心和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这样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小明有12元钱,他想买这些商品中的两件:削笔刀(1元钱)、文具盒(11元钱)、雪糕(3元钱)、可口可乐(3元钱)、辣片(2元钱),他应该怎样买?
不难看出,这是一道开放题,并没有唯一的答案。教师对每个小组学习讨论出的解决方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总结。特别是要肯定学生能解决这么难的问题,对学生优异的表现大加赞赏,从而逐渐让学生的学习信心得到建立。當然,这道题也有效地启发和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有更多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的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而言之,教育教学理论来自生活,最后应用于生活。数学理论也是这样,最终会应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联系实际,而且要进行小组合作,更不能忽视有效、科学的评价和总结。这样才能启发小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依靠小组的力量解决问题,才会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徐多胜.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146-147.
[2]程爱华.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对策[A].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20:639.
[3]维琴黄.基于面向数学核心能力培养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重要性研究[J].国际教育论坛,2020,2(4):162.
[4]吴建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能力[J].知识窗(教师版),2020(8):74.
[5]梁凯俏.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