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1-09-05林新燕
林新燕
摘 要:创新教学模式是当前小学数学课的重要要求,融入一些新颖的教学内容,并利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的完整体系,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从而增加对数学课的参与感。这是素质教育下教学的初衷和方向,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增进对数学的求知欲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思维导图就是通过将知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知识树的一种学习工具,其特点就是整合能力强、高效、便捷。这样的学习工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并加以拓展,从而形成较好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深入思考如何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技巧,提高学习质量。
一、思维导图的构建价值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是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中,这也是思维导图为数学课堂带来的最大帮助,这样的高效课堂也是数学教学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思维导图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连接的形式建立数学思维图谱,进而主动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架构,并让学生按照思维导图的知识架构进行学习,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另外,思维导图的运用也是教学史上的一次升级和飞跃,这是数学教学领域的一次重要改革,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运用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1.借助思维导图优化教学结构
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数学知识的建构,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强化自身的优点,找到自己进步的空间,纠正自己的错误。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训练,帮助学生在思维导图运用中提高数学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潜力,发掘学生的数学才能。
比如,“认识物体和图形”这节知识,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图形和特点以及物体的不同性质和外貌,从而提高对数学图形的理解能力,建立数学的想象力和空间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切实融入数学课堂中。这是对高效数学课堂的建设和发展,更是新时代教学发展的最好证明。
2.结合思维导图的特点,突破教学的难点
教学辅助工具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思维导图无疑就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因为数学思维导图的使用,把一个个分散的数学知识点完整地联系到一起,并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形象化,这样数学知识就被划分成小的模块,通过一个个各种颜色的小图块的指示就能快速找到相关的概念,既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帮助学生不断发散思维。
比如,“角的初步认识”这节知识,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不同角的特点,同时掌握角的不同定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角的不同特点,有效地将角的差异进行勾连,帮助学生掌握角的不同类别,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即将角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并依据角的度数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意义。
3.通过导图的创建完善复习体系
高效数学教学课堂的构建,无论是复习还是对新知识的学习,思维导图都能发挥自身的作用,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并且不断地探索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建设自己的数学大厦,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因为,知识的掌握需要不断地重复,才能对抗遗忘,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比如,在学习“圆”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需要将学生上节课学习的数学内容进行课堂回顾,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办法。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数学知识思维导图的构建,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的深度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使学生形成学习意识和学习主动性,真正融入老师构建的高效课堂的学习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提高学习效率的工具,能够帮助教师减轻课业指导的负担,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并增进数学知识的运用程度,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多运用与时俱新的新型工具,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模型,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意义的认识,让数学的学习成为学生的乐趣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国华.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读与写,2020,17(3):183.
[2]廖力.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J].速读(上旬),2019(10):68.
[3]张榅青.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J].科学咨询,2019(29):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