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学力提升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2021-09-05朱萍
朱萍
摘 要:学力提升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有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数学知识的技巧,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对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促进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改革实现优化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学力提升;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学力提升是新时期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核心内容,在新时代下的教学改革活动中,教师要将学力提升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从学力提升的角度对单元教学进行设计,确保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规划设计方面真正发挥学力提升的引领作用,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学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鉴于此,在全面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将学力分析作为切入点,面向学力提升的教学改革要求,制定合理化的单元整体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整体水平。
一、深入单元分析,了解学力现状
单元分析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只有科学地对单元教学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学力情况做出初步的判断,才能提高单元教学效果,使单元整体教学规范化、有序化和高效化发展。下面就选取“复式统计表”单元教学,对教学单元进行细化的分析,对学力情况做出初步的判断。
1.明确单元
对单元教学目标进行明确,能全面分析师生群体在本单元教学活动中应该怎样做,通过单元教学目标的有效分析,可以对本单元教学中涉及的数学课程标准进行解读,从而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对单元教学提出的整体性要求,为全面了解学生现有学力情况提供分析基础。结合“复式统计表”单元教学目标,能看出本单元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认识和使用复式统计表的能力,强化学生的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和简单分析数据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统计学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1]。
2.掌握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对学生单元整体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教学重难点的明确能为基于学力提升开展教学活动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使教师可以更好地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单元教学活动进行规划,确保单元教学设计能契合学力提升的教学需求。在“复式统计表”单元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重点为借助现实生活案例的应用引导学生参与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加深学生对“复式统计表”部分知识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能应用“复式统计表”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统计问题。同时教学难点为针对“复式统计表”中涉及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得到相应的结论。通过教学重难点分析,发现在前期关于统计方面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使学生对统计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因此在单元教学设计中应该将教学活动规划目标放置到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线索方面,按照学力提升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
二、创新单元设计,促进学力提升
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开展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按照“復式统计表”单元教学实际情况,在对学生学力现状做出初步判断后,为了显著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综合效果,数学教师要对单元教学活动进行合理化的设计,有意识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学力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2]。下面就对学力提升基础上“复式统计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进行细化研究。
1.制定学习目标
按照学力提升的要求,教师在对“复式统计表”单元整体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客观审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行为主体的重要性,从而结合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将学生学力提升作为预期的学习行为成果,对教学目标进行设定,方便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方向、学习方向形成更加直观的认识,促进教学改革的优化发展[3]。
按照教学分析结果,可以将“复式统计表”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定为:(1)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学习和分析,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按照生活实例中搜集和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可以结合“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2)在认识和填写“复式统计表”过程中,进一步向学生讲解统计方法,对学生数据分析的意识和理念进行培养。(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技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2.拟定学习任务
从学力提升的角度对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任务设计的整体性和挑战性,要确保所设计的任务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有意义建构,从而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单元整体课程知识的综合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从学力提升的角度拟定单元整体任务,需要在全面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重难点的前提下,按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需求,尽量从联系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角度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并且教学任务要聚焦学习重难点,能对学生产生启发引导,具有一定的弹性发展空间,也能引发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入思考[4]。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复式统计表”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设计如下单元教学组织任务:(1)联系生活,导入数据统计内容,预备“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展示简单的统计表,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引导性的问题,使学生对简单统计表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在教学中预备“复式统计表”方面的知识。(2)图表展示,引入“复式统计表”的概念,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观察“复式统计表”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对“复式统计表”中不同栏目的意思进行初步的分析,认识“复式统计表”,导出“复式统计表”的具体概念,指导学生对“复式统计表”在数据分析方面的作用形成初步认识。(3)结合生活实例对照“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细读,了解横纵项目的意义以及对应数据的意义。(4)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情境中的数据信息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尝试分析这些数据反映的生活案例内容。(5)深化拓展,让学生挑战自主设计“复式统计表”并开展实践调查活动,感知“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