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继承与弘扬
2021-09-05程依媛
程依媛
摘 要: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充满生命力的文化底蕴。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小学阶段的思政课,在课堂中充分挖掘并利用好传统文化因素,是完成立德树人这一任务的强劲推动力。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抓好传统文化,既可以达到育人效果,也可以实现文化弘扬。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道德与法治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小学的思政课,在课堂中充分挖掘并利用好传统文化,是完成立德树人这一任务的强劲推动力。
通过对小学阶段教材的整理与归纳,在12册共154篇课文中,我发现有19篇课文与传统文化直接相关,相关率达12%,许多课文也能挖掘出传统文化的因素。这些课文分布于不同的年级,但每一册都涉及传统文化。可见,在教材的编纂中,专家就非常重视传统文化。所以,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当重视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达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一、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相关课文
要使学生自觉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首先要抓住如“传统游戏我会玩”“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团团圆圆过中秋”这些传统文化相关课文。这些课文对传统文化的多彩展示,能够帮助传统文化在学生中快速传播。另外,抓住现有的教材内容,也是最容易把握的。具体来说:
1.分清主次
以“传统游戏我会玩”一课为例,本课中的传统游戏不仅仅指我国的传统游戏,同时也涉及了他国的传统游戏。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生活类课程,就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来说,他们对我国的传统游戏显然更为熟悉,他国的传统游戏则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基于此现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我国传统游戏为主,他国传统游戏为辅来进行教学,分清主次。
2.增加体验
传统文化来源于过去,学生从书本上感知是空洞的。生活是多维度的,不亲身体验,很难产生共鸣。仍旧以“传统游戏我会玩”一课为例,书本上的滾铁环、跳竹竿游戏对现在的小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可以准备好相应的游戏道具,邀请学生亲自体验。学生学会了传统游戏,找到了游戏的乐趣,一传十,十传百,就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二、深入挖掘其他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目前与教材直接相关的19篇课文,所传播的传统文化只是凤毛麟角。我们虽不能奢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继承和弘扬所有的传统文化,但尽可能地挖掘其他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必定可以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1.钻研教材
每位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是有差异的,这也告诉我们教材可深入挖掘的知识点有很多。以“做学习的主人”一课来说,乍一看,本堂课必然是在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与传统文化不太相干。但用心研读教材,就会发现教材中有一个易忽视的“故事屋”,讲述的是古人学习的故事。忽略它,影响并不大;但用上它,却能告诉学生勤学好问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学生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处不在。
2.合理发散
如果教材中没有传统文化内容可挖掘,那就需要依靠教师的合理发散和迁移。以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为例,本单元6篇课文讲述了我国的百年复兴之路。从一次次斗争中我们看到了“粉身碎骨浑不怕”的英勇就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奋勇抗敌。古人无数诗句都能展现出华夏民族深植于血液中的精神品质。在本单元教学中如适当补充、拓展,那也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三、积极开展弘扬传统文化的课外实践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也需要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深刻认识传统文化,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在课程中设置传统文化的课外实践部分是必要的。
1.走进社会
从学校走出,进入家庭、社区、街道,处处都是学生可以实践的场地,宣讲、走访、体验,都是能深入了解和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以“团团圆圆过中秋”为例,如果从了解更多中秋节的习俗出发,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带领学生参与博物馆、古镇等相关单位组织的传统文化推广活动。如果从推广中秋节出发,那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制作中秋节的宣传海报、宣传画等,同时成立宣讲团,在社区、街道等地进行宣讲。
2.利用融媒
如今网络极其发达,各类自媒体层出不穷,学生同样获得了非常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都是可以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同时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平台。例如,在“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课堂中,我教学生传统的民间剪纸。简单几次对折,几次裁剪,一个“红双喜”就可以从学生手上灵活地显现出来,非常适合展示在各类融媒体平台。这一份课外实践作业,也就完成了宣传传统文化的任务。
道德与法治课堂,身负立德树人的艰巨任务。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巨大的课程资源库,也给予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课程素材。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利用好传统文化,那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国家民族精神和品质,就可以在无形中润泽学生的心灵,在无声中达到育人的效果。而道德与法治课堂也可以成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一大阵地。
参考文献:
[1]邹劲松.传承与发展让中华传统文化浸润校园[J].辽宁教育,2018(18).
[2]赵杰.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研究[J].亚太教育,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