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有事我来办”
2021-09-05王厚明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青年叫周霄,非常谦逊好学,也立志从政报国,还专门向学问大家孟子请教:“古时候的君子也出来做官吗?”当得到孟子肯定的答复和一番教诲后,他决意谋求一官半职,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苦于自己声名不振,本国了解他的人不多,于是他想到了曾经相熟正在齐国为官的宫他,希望宫他能举荐他。
来到齐国,周霄开门见山地对宫他说:“我听说齐王很信任器重您,您能否在齐王面前替我美言并引荐一下,我愿意当齐国的外臣,只要齐国帮助我在魏国获得权力和地位,我就能在魏国为齐国做点事,让魏国采取与齐国亲善的政策。”宫他听后哈哈一笑,说:“周兄的想法很好,但话不能这样去说,如果这样说等于是向齐王表示您没有能力取得魏国的信任和重用,我想齐王是不会看重这样的人的。”
周霄听了感觉有道理,就恭敬地向宫他请教:“确实有这样的问题啊,那应该怎么和齐王说呢?”
宫他微微一笑,说道:“您不如表示得到了魏國的信任。您可以说:‘我出身魏国,上下关系通达,学识才干相长,大王对魏国有什么期望和要求,我会想方设法办好。这样齐王会认为您是在魏国有影响的人,一定会大力支持帮助您,看到齐国如此重视您,魏国必然对您另眼相看,倍加信任。”
从周霄请求宫他引荐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到古人求职入仕的智慧。同样想表达的诉求,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效果。以“齐国给我支持”来作为发挥作用的前提,无形中降低了自身价值和评价,给自己的能力素质打了折扣。而以“齐国有事我来办”来表态,则巧妙地排除了能力堪当的质疑,展示的完全是自信和影响力,自然会增加信任和青睐。正如我们求职过程中,习惯把薪酬和待遇作为入职干事业的前提条件一样,不免会引发对方对你的追求和能力是否匹配的质疑。如果转换一下角度和方式,以我能为单位发挥什么作用、创造什么价值来自荐,既能博得好感,也能增加成功的概率。
(摘自《青年文摘》 王厚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