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021-09-05汪振球
汪振球
想象力是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小学生善于想象,作为小学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力的提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写作内容更具感染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综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因为语文基础薄弱导致写作能力欠佳。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教师不能再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了,应当借助多姿多彩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缺少对日常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导致缺少生活经验的积累,这不利于想象力的培养。写作要求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并随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以便用于今后的写作。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季节的变化,学生通过观察一株植物的生长过程,研究它从春天播种、发芽、生长,夏天枝繁叶茂,花团锦簇,到秋天树叶泛黄,随风飘零,再到冬天落叶归根,白雪覆盖,从中感受到季节的变化。也可以研究小动物的喜好等。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事物,让他们养成观察的好习惯,为今后的写作积累素材。在习惯养成的初级阶段,教师尽量不要对学生提过多的要求,只需引导学生将看到的事物记录下来就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习惯,提升写作能力。
二、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除了利用实际生活中的素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中,才有助于情感的抒发,激发获得宝贵的经验,提升学习的兴趣,激发写作潜力,从而开发自己的想象力。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因此,授课方式不能过于死板,因为太过严肃的课堂氛围禁锢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情境教学法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以“景色”为主题写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与组员分享自己喜欢的季节,还可以描绘一幅自己所喜欢季节的风景图。然后教师以“春天”为例,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时有的学生会说“春天的风是轻轻的,软软的;春天的风,就像春姑娘在空中飞舞着裙摆,将柳条、小草、树枝都吹绿了;春天的风像母亲的手抚摸在你脸上,柔柔的,很舒服。春天的天是蓝蓝的,亮亮的。春天的水干净得仿佛被洗过一样……”学生通过讲述,将一幅幅春天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拿起笔,发挥想象力,尽情描写自己喜欢的季节。
三、 用好教材,注重训练,提高学生想象力
除了以上兩种方式,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学习也很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就要充分利用教材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大量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应该先从阅读抓起,让学生利用教材写作。在学生读完一本书之后,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写读后感或者写日记之类的写作任务,然后对学生所写内容进行批改,找到问题所在,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提高写作能力。
比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假设性的问题,比如,如果不往瓶子里放石子,那么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呢?如果这样的话,这篇文章的结局是不是就会有所不同?乌鸦最后能喝到水吗?针对这些假设性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利用细节拓展故事,让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设计假设性的问题很有必要,教师只有加强写作训练,设计假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才能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另外,教师也应当打破教材的局限,让学生大胆想象,为乌鸦喝水设计一个结局。在这样的教学设想中,学生能把故事的脉络理清,然后通过揣摩故事角色的心理活动,从而构建全新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大胆想象,在想象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努力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