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随课小练笔培养学生的隐性写作能力
2021-09-05石雯婷
石雯婷
随课小练笔是指在阅读教学的過程中,教师将课本中微小的表达训练点和语言运用方法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开展写作训练的活动。随课小练笔的特点是切入点比较小,能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作文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单纯地开展写作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若能将写作训练点隐藏在阅读活动中,进行隐性教学,那么就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作文水平。
一、解读文本,内化技能
在开展随课小练笔活动时,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找到适合学生的写作切入点,引导他们进行读写一体化训练,这样才能让练笔目标更为精准,促使学生有效内化写作技能。教师要结合文本的特点,如文风、结构、语言特色、表达手法等选择读写训练点,此外还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到适合他们的训练点,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在学习《草船借箭》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提升鉴赏能力。如有学生从人物的细节描写入手,分析作品如何从语言、动作等方面塑造诸葛亮的形象;还有学生从对比手法入手,发现作品将周瑜和诸葛亮进行了对比,展现人物的不同特点。在赏析中,学生对作品的写作手法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开展“写读后感”的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对作品的感想写下来,这样他们就能运用学到的鉴赏作品的方法分析作品,并思考如何让文字表达更为清晰,更有条理。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自主写作,思考如何将学习的细节描写手法内化于心,并运用于写作中。如有学生写了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时的场景,写出了周瑜对诸葛亮聪明才智的嫉妒。
教师要明确哪些写作训练点的难度大,哪些更适合特定年龄段的学生。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文本,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写作知识,做到“课课有得”,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二、抒写情感,滋润心灵
在写作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常常存在畏惧心理,缺少写作兴趣,而课堂小练笔隐藏性强,和课本阅读紧密结合在一起,当学生对阅读文本产生了兴趣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写作训练,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抒发情感,表达内心感受,在不知不觉中展开隐性写作训练。
在学习《梅花魂》的时候,学生读到“我”从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上感受到祖父浓浓的爱国之情时,就会深受感动,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此时,教师组织他们写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思考如何能通过叙事表现自己的成长变化,并表达出爱国之情、亲情等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写真实的故事,并说说他们的感受。如有学生写自己原本调皮,但是有一次妈妈突然生了重病,住进了医院,他这才感觉到房间空荡荡的,十分孤单,而且担心妈妈的健康状况,在这一刻他感觉自己长大了。学生在写这篇文章时表达了对母亲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自然流露使文章更生动,更能打动读者。学生发现自己所写的虽然只是生活琐事,却能表达真挚的情感。
教师要利用文本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品的情感,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然后再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对写作的兴趣。
三、勾连拓展,发散思维
在小学阶段,教师不必过于注重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而应将关注点放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上,使他们在阅读作品后能够发散思维,然后勾连拓展,写下自己的感受。
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进行同主题创作,或者引导学生续写有开放性结尾的作品。这样就能促使了学生发散思维,写出更新颖的作文。
在学生阅读了《腊八粥》后,教师组织他们围绕“家乡的风俗”这个主题写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搜索资料,然后思考如何在作品中将它们整合起来,展现家乡风俗的独特之处。学生从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角度,搜集了不少素材,然后思考如何将它们串联起。如有学生以“端午节”为主题写作,将相关内容串联起来,将包粽子、佩戴香囊、画额、拴五色丝线、赛龙舟等内容融合在一起。学生会有所感悟,认识到在写作之前要先发散思维,这样才能收集到更多素材,在写作的时候则要思考如何将这些素材整合起来,使文章更紧凑。在读写结合的活动中,学生总结出了更多的写作技巧。
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的熏陶和感染作用,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在潜移默化中产生阅读的欲望,激发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将各种不同的内容勾连在一起,将活跃的发散思维转化为有趣的文字表达,学有所成。
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写作状况,然后结合课文选择有效的切入点,组织学生开展随课小练笔活动,发挥隐性教学的作用,唤醒学生沉睡的写作激情,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