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国北部华人村语言生活调查

2021-09-05谢智香

现代语文 2021年4期

谢智香

摘  要:泰国北部是泰国的三个华人聚居区之一,华人的语言使用复杂多样。将泰北清迈府景佬县勐纳乡昌良村华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语言状况、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等典型社区的语言生活调查,反映华人村的语言生活面貌。

关键词:泰国北部;华人村;语言使用;语言态度

泰国北部与云南相近,在清迈、清莱和密丰颂三府的山区,星罗棋布地分布着百余个华人村,约有30多万人。因此,它们在很长时间内都成为研究泰国华人状况的重要区域。以往的研究大多关注的是泰国云南人的迁移历史及称谓研究、泰国汉语云南方言的基础研究、泰国华人村语言使用状态及教育方面的研究等,对泰北华人村社会语言的研究则相对薄弱。2017年和2019年,笔者利用假期前往泰北进行了“泰北华人村的语言生活”的田野调查,主要包括语言状况、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等内容。笔者选取了泰北清迈昌良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言语社区的调查,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泰北华人村的语言生活面貌。

一、社会背景

(一)泰北华人移民

华人移民泰国历史悠久,经专家考证,华人最早进入泰国是在宋末元初时期[1](P9)。从16世纪到17世纪,福建、广东沿海一带的汉人因战争动乱等原因纷纷下南洋,乘船从海路漂泊至泰国的春蓬、素叻他尼等泰国东南部和西南部港口以及湄南河口地区,从事海外贸易活动。同时,还有一些华人从云南翻山越岭经缅甸来到泰国,他们主要居住在泰国北部山区。早期到泰国北部经商的云南人留居当地的还不是很多,大量云南人离开故土迁居境外国家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2](P47-53)。他们在泰国主要从事农业劳动。“据统计,在1830年代,曼谷主城的40万居民中,约有一半是华侨华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泰国华侨华人总数已达百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中国人再次涌入泰国。1983年,泰国政府公布在泰的华侨华人总数为630万,占泰总人口13%。目前,在泰华侨华人估计约有7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3](P4)

(二)泰北华人村

据魏国彬调查,泰北华人村落主要形成于20世纪70—80年代。1950年,中国大陆全面解放后,部分国民党残军败退到滇缅边境一线。这些军人大多是云南人,带着眷属颠沛流离,辗转在缅甸和泰国边境地区寻求生存空间。经过30年的波折,最终在泰国北部边境地区立稳脚跟,逐步繁衍生息,形成了与泰国南部地区迥然不同的华人村落[4](P5-6)。这些华人村落主要分布在清莱府的全境,清迈府的芳县大部分地区和景佬县北部,密丰颂府的北部地区。

清迈府景佬县勐纳乡昌良村位于泰缅边界高山平原,海拔930米,距离边界10公里,距离清迈府140公里。该村有三个民族,其中,华人426户,人口2980人;拉祜族320户,人口1920人;傣族26户,人口122人。他们主要以种植蔬菜和水果为生。当地的沟通交流以云南方言为主,当地华人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中国传统风俗文化。昌良村有一所中文学校????????????????????????(育英中学)和一所泰文学校???????????????????(kaenoi school,金乃中学)。华人学生通常白天在泰文学校接受正式教育,晚上和周末则在华文学校学习汉语。

(三)调查对象

根据昌良村的实际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到有效问卷228份。兼顾到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我们从中选取了200份问卷作为研究样本。调查对象的相关信息如表1所示:

二、语言使用调查

(一)家庭领域

目前居住在昌良村的云南人,大多是败退到滇缅边境一线的国民党残军和眷属的后代。作为移居泰北的第一代,大多数人已经辞世,即使健在,也都已到耄耋之年。那些在泰北当地成长起来的第二代、第三代及第四代,都从长辈那里学会了云南话。1975年,昌良村创办了一所中文小学,村里的儿童能够接受到华文教育;其后,泰国政府又在村里开办了泰文学校。因此,昌良村的华人基本上既会讲汉语普通话,也会讲泰语。我们对昌良村华人家庭内部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在昌良村华人家庭中,使用不同语言的频率排序为:云南话>汉语普通话>泰语。可见,昌良村华人在与家庭成员交谈时,使用最多的是云南话。

(二)工作領域

在泰北华人村中,绝大多数的村民是在村里从事农业劳动,劳动中的语言使用情况和家庭领域的情况基本一致,本文不再讨论。这里所说的工作领域,是指村民除了在田间劳作之外的语言活动工作场所,如政府机构、学校、医院、旅游区服务等。在这些正式交际场合中,昌良村华人的语言行为与非正式场合表现出较大的不同。我们对昌良村华人在工作领域中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在与政府机构交往时,昌良村华人使用最多的是泰语,比例高达98.3%;偶尔有使用汉语普通话的,仅占1.7%;无人使用云南方言。在与同事或同学交谈时,昌良村华人的语言使用也有所不同。在华文学校,学校明确要求必须使用汉语普通话(华语),同学在与老师交流时,都使用汉语普通话(华语);不过,课下同学之间的交谈,仍是以云南方言为主。在泰文学校,与同事和同学交流均使用泰语。在其他工作场合,昌良村华人通常会根据交谈对象来选择运用语言,如果是泰国人,他们就使用泰语;如果是云南人,他们就使用云南方言。

(三)生活领域

我们对昌良村华人在生活领域中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在面对不同生活场合语域时,昌良村华人的语言使用会有很大的不同。在与邻居打招呼或生产劳动场所,三种语言的频率排序为:云南话>汉语普通话>泰语,云南话使用的比例较高。这是因为当地华人占绝大多数,云南话成为该社区的优势语言,从而决定了华人村的村民在日常交流时会受优势语言的影响而做出选择。在公务用语、广播用语方面,三种语言的频率排序为:普通话>泰语>云南话,汉语普通话的使用比例较高。在市场买卖、看病就医的场合,泰语的使用比例较高,特别是就医场合超过半数(61.25%)。笔者通过访谈得知,华人村民如果是去泰国人的集市,他们主要是说泰语;如果是去华人集市,他们主要是说云南话。15岁以下的学生,通常都在华文学校/泰文学校学习,会讲汉语普通话和泰语,他们去市场则会使用这两种语言。华人村中一般都有中医(当地人亦称“江湖郎中”),村民在中医那里看病使用云南话,年轻人会则会使用普通话。中医无法医治的,就去泰国卫生部开设的诊所,由于医护人员基本是泰国人,他们去看病时通常使用泰语,因此,就医场合的泰语使用较高。

总的来看,泰北地区的华人村社会呈现出多语现象,这些华人大多都是多语人。他们在正式程度较高的场所,如政府机关、医院、泰文学校等,通常会选择泰语。在正式程度相对较低的场合,如家庭内部及一些生活场所,他们更倾向于使用云南方言和汉语普通话。同时,云南方言通用于华人村各个领域,因此,云南方言是华人村的“高层语言”。

三、语言态度

语言态度是个人对所使用语言的价值评价与行为意向。一般来说,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所使用语言的认识和情感心态,如忠诚、淡漠、喜欢、厌恶、尊重、轻视等;二是对自己或后代的语言行为的意向,如希望自己的孩子使用什么语言等[5](P7-8)。分析华人村对不同语言的态度,不仅可以了解泰北华人如何看待不同语言,还可以了解不同的语言在华人村的地位。本文主要是考察昌良村华人对泰语、汉语、云南话三种主要语言(方言)在实用与情感功能、行为倾向方面的评价。

(一)实用与情感功能评价

首先,我们对昌良村华人对三种语言的实用与情感功能评价进行了调查,调查题目与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1.请您按照重要程度,对三种语言进行排序。调查结果显示,昌良村华人的语言排序为:汉语普通话(平均得分2.19)>泰语(1.63)>云南话(1.26)。由此可见,大多数华人认为汉语普通话是最重要的。

2.您认为学好汉语的目的是什么,请按重要程度排序。调查结果显示,昌良村华人的排序为:找到好的工作,得到更多的收入(平均得分2.09)>升学的需要(1.63)>了解汉族文化(1.05)>便于与外族人交流(0.91)。

3.您认为掌握云南方言的目的是什么,请按重要程度排序。调查结果显示,昌良村华人的排序为:便于与云南籍华人交流(平均综合得分1.58)>了解和传承华人的历史传统文化(1.21)>找到好的工作,得到更多的收入(1.02)。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大多数华人都认为汉语普通话最为重要。这是因为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泰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愈加频繁。从调查中亦可看出,泰北华人学好汉语普通话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为了将来能有更好的职业发展。他们平时也经常收看中国的电视节目,以此增强了对中国的了解。同时,泰国的主流语言是泰语,泰北华人想要融入泰国社会,要与泰国人打交道,泰语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调查中,大多数受試者认为华语和泰语都十分有用。这是华人从实用态度方面对汉语普通话和泰语作出的切实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华人都是以云南话作为日常交流的语言媒介,因此,他们从情感态度方面认为云南话很亲切,同时也可以了通过云南话来了解和传承华人的历史传统文化。

(二)行为倾向评价

其次,我们对昌良村华人对三种语言的行为倾向评价进行了调查,这次调查主要是考察受试者希望自己的后代掌握什么语言行为的意向。所有受试者均掌握双语(普通话和云南话、泰语和云南话、泰语和普通话)或多语。调查结果显示,有178位受试者希望他们的后代能够掌握双语或多语,有16位希望只掌握云南话,有6位表示“无所谓”。在178位希望掌握双语的华人中,有110位希望掌握泰语和汉语普通话,有68位希望掌握泰语和云南话;其中,有96位(占53.9%)希望优先学会泰语,有82位(占46.1%)希望优先学会汉语普通话。下面,我们就对这一问题展开具体分析。

1.关于泰语先于汉语普通话。大多数受试者选择了泰语、普通话为双语,并且认为泰语优先。他们的代表性观点有:“要跟上时代形势,在泰国最好还是会说泰语。”“非常明显,在泰国,泰语会更重要。因为在泰国如果你不会泰语就很难找到好工作。”“从工作方面来说,泰语更常用些,但和亲朋好友说汉语普通话会有民族认同感。”

2.关于汉语普通话先于泰语。有部分受试者选择普通话、泰语为双语,并且认为普通话优先。这些受试者大多是华文学校的初中生、高中生及在中国读大学的年轻人,他们在华人学校学习了普通话,而且很多人的意愿是去中国读大学。因为要参加汉语水平测试和申请奖学金,所以他们认为普通话优先于泰语。同时,随着国内大量游客进入泰国,精通普通话的导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导游的收入在当地非常高,有部分受试者想高中毕业后去从事导游工作,因此,他们也认为普通话优先于泰语。

3.希望只掌握云南方言的受试者较少,主要是55岁以上的老年人。这些受试者很多是第一代移民,很少离开华人村,云南方言是他们生活中的主流语言,基本只会讲云南方言。因此,他们对云南方言认同度非常高。

4.只有6位受访者持“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并不在意自己的后代掌握哪一种语言,而是应根据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的实际需要来决定。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涉及后代的语言行为意向时,多数受试者会选择泰语和汉语普通话。同时,还有部分华人认为自己是云南人的后代,应该掌握云南话,并愿意让后代优先学会云南话。

四、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

(一)语言习得

昌良村华人基本是双语或多语使用者,他们会根据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我们对该村华人“上幼儿园前最先或同时学会的语言/方言(可以多选)”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受试者都是首先学会云南方言。这是因为云南话在昌良村是第一语言,村民们是在家庭环境中与父辈、祖辈交流时自然习得而成的。在访谈中,笔者曾询问该村华人“是什么时候开始会说云南话的”,受试者均回答“从出生就会”或“从小就会”;当询问“是怎么学会的”时,受试者回答说“是父母教的”“跟父母学的”“整个家族都是云南籍华人,受环境影响学会的”。相比于云南话而言,昌良村华人的汉语普通话和泰语则主要是在学校习得的。该村的华人学生白天去泰语学校学习泰语和英文,晚上到华文学校学习华语。有受访者说:“小孩子在家,我们就只用云南话跟孩子交流。孩子先学的是云南话。三岁以后去幼儿园才开始接触泰语。不到一个学期,孩子已经满口泰语了。”这一个案在昌良村是具有代表性的。

(二)语言掌握程度

就云南话掌握程度而言,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受试者均能熟练使用云南方言,只有两人表示个别时候有障碍。就汉语普通话掌握程度而言,“具有部分的听说能力,但不能自如运用”及以上水平都算作掌握普通话,有184人能够掌握普通话,其中,140人“听说能力俱佳,能在日常生活中自如运用”,另外44人能听懂普通话,平时收看中国电视台节目基本没有问题,但不能自如运用。就泰语掌握程度而言,72位青年人均能熟练使用泰语,48位中年人“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但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自如运用”。

综上所述,我们将泰国清迈府景佬县勐纳乡昌良村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村华人的语言状况、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村民都是双语使用者,基本都会汉语普通话和云南方言,多语(普通话、云南方言、泰语)使用者则主要集中在年轻一代。同时,云南话是该村第一语言,是华人口耳相传、代代传承的日常交流工具。所有受试者都能够熟练掌握并使用云南话,年轻一代都能够掌握并使用汉语普通话,汉语普通话与泰语的掌握程度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这是因为青少年一代从小就在双语环境中长大,他们白天学习泰语、晚上学习汉语普通话。从实用态度方面来看,绝大多数的受试者认为汉语普通话和泰语对自己更为重要。从情感态度方面来看,超过半数的受试者认为云南方言很亲切,对自己同样重要。昌良村中的绝大多数华人,都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掌握汉语普通话和泰语。关于云南话的未来,多数人认为会一代传一代;也有一些人认为,云南话受泰语的影响越来越大,未来发展堪忧。

参考文献:

[1]张仲木.古代泰中关系中的华侨华人[A].泰中研究.泰国华侨华人史(第一辑)[C].华侨崇圣大学泰中研究中心,2003.

[2]何平.泰国北部的云南人[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

[3]叶曙明.泰国华侨华人史话[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8.

[4]魏国彬,万晓萍.泰北华人村——来自泰国金三角地区的田野报告[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4.

[5]庄初升,丁沾沾.广东连南石蛤塘土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