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檐花”释义考辨

2021-09-05齐瑞霞

现代语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义项

齐瑞霞

摘  要:对古代诗文中“檐花”的释义,历来比较笼统和模糊。这既有碍于准确理解诗文,又容易引起误解和争议。通过大量例证,考证出“檐花”的基本义项为“檐前之花”,除此之外,还有“檐间雕花”“檐前落雨”“灯光映照下的檐雨”等多种义项,并阐释了各义项间的关联及转换。“檐花”多种义项的出现,缘于事物界限的模糊与创作者的有意选择。

关键词:“檐花”;义项;考辨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古代诗文中的常用意象,“檐花”一词最初可理解为“檐前之花”,即屋檐下开的花。不过,在具体语境中,它又可以引申出不同的义项。如果只是释为“檐前之花”,就会出现语义不通、释义不确的状况。同时,由于各种义项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从而导致在释义时出现了很多争议,以致于对“檐花”的理解产生困惑。

关于“檐花”释义的争议,始于唐代杜甫的《醉时歌》:“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对此处“檐花”的理解,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宋代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引赵次公注:“檐花,近乎檐边之花也。”[1](P48)即靠近屋檐下边开的花;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是檐前雨水滴落,在灯光映衬下如花般飘落。清代吴景旭《历代诗话》卷三十四:“杨升庵(杨慎)曰:‘灯前细雨檐花落,注谓‘檐下之花,恐非。盖谓檐前雨映灯花为花尔。”明代王嗣奭则以亲身经历来证明这一说法:“檐水落而灯光映之如银花,余亲见之,始知其妙。今注者谓近檐之花,有何意味?”[2](P23)王嗣奭从“意味说”出发,认为把“檐花”释为灯光映照下的檐前雨水滴落更为适宜。这两种观点的争论一直持续到现在。有学者指出,细雨是很难积成檐雨的,即使有成滴的檐雨滴下,诗人醉眼朦胧也很难看得清楚,因此,“檐花”还是应理解为檐边之花[3]。其实,对“檐花”的理解分歧主要是集中在实指和意指的区别上。前者出于对实物的考证,后者则大多源于对诗歌意境的领悟。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自然相左。

二、“檐花”义项考释

我们认为,要想准确理解“檐花”的意義,应结合大量例证,特别是要结合文本创作的背景及诗词的场景/意境,在具体语境中进行揣摩、分析。由此可以发现,“檐花”不仅存在上述两种解释,它还拥有更为丰富的义项。同时,从这些义项中还可看出,“檐花”这一意象并非简单意义上的词义固化,其间还有词义的转化和幻化,如“花→雨”“雨→花”的相互转换,从而形成了丰富的涵义。具体说来,“檐花”主要有以下义项:

(一)檐前之花

所谓“檐前之花”,也就是靠近屋檐下边开的花。这是“檐花”的基本义,也是客观存在的具体景象。古人对建筑物中的“檐”尤为重视。《礼记·明堂位》:“复庙重檐。”郑玄注:“重檐,重承壁材也。”唐代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南宋杨万里《秋雨叹十解》其七:“檐牙半点能多少,滴入苔阶一寸青。”这里的“檐牙”,就是指檐际翘出如牙的部分;“檐牙高啄”则是指突起的檐牙如鸟喙般伸向高处啄食,彰显出檐之突兀高耸和精巧壮美。

古代关于“檐”的具体实物有很多,如房檐、廊檐、堂檐、笠檐、轩檐、飞檐、橑檐、披檐、鹊檐、前檐、檐子、檐宇、檐沟、檐头、檐角、檐瓦、檐牙、檐板、檐石、檐甍、檐梁、檐帷、檐梠、檐楣、檐口、檐隙、檐翼等。以“檐”为要素组成的词语亦很多,如檐梧、檐溜、檐滴、檐阴、檐冰、檐尘、步檐、寄人檐下、风檐寸晷、飞檐走壁等。古之文人学士崇尚雅趣,常于屋檐、廊檐下植树种草、栽花挂鸟,既可衬托出所居厅院的高雅幽静,也可体现出士大夫生活的闲情逸致。如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唐代柳宗元《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檐下疏篁十二茎,襄阳从事寄幽情。”北宋苏轼《题潭州徐氏春晖亭》:“穿竹鸟声惊步武,入檐花影落杯盘。”清代曹寅《凉夜不寐口占》:“风檐荔叶与蕉叶,时下空堂曳屐行。”皆摹写檐边/檐下花草树木之美之幽,烘托出作者的闲适雅致。

就我们所见的古代诗歌,其中的“檐花”大多是实指。例如:

(1)俱看依井蝶,共取落檐花。(南朝梁丘迟《答徐侍中为人赠妇诗》)

(2)檐花照初月,洞户未垂帷。(南朝梁刘邈《见人织聊为之咏》)

(3)檐花生蒙幂,孤帐日愁寂。(唐代沈如筠《杂怨诗》)

(4)山鸟下厅事,檐花落酒中。(唐代李白《赠崔秋浦三首》其一)

(5)院柳烟婀娜,檐花雪霏微。(唐代白居易《严十八郎中在郡日改制东南楼因名清辉》)

(6)深浅檐花千万枝,碧纱窗外啭黄鹂。(唐代白居易《伤春词》)

(7)檐花照月莺对栖,空将可怜暗中啼。(唐代李暇《拟古东飞伯劳歌》)

(8)愁寻径草无求仲,喜对檐花有广文。(北宋王安石《次韵酬宋玘六首》其三)

(9)钩箔檐花动,抄书烛烬零。(北宋秦观《宿参寥房诗》)

(10)檐花度吹香,池叶漏天影。(元代杨维桢《隐君宅》)

(11)草堂留古色,檐花落轻红。(明代王嗣奭《梦杜少陵作》)

例(1)~例(11)中的“檐花”,皆指屋檐前或屋檐下的花卉,都是指实物之花。

(二)檐间雕花

所谓“檐间雕花”,就是在屋檐上雕刻花草,以达到装饰美化之效果。古人对建筑物“檐”的重视,不仅表现在造型构筑上,也表现在对屋檐的雕刻装饰上。其中,在檐间雕花就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1954年,在河南安阳天禧镇发现了北宋熙宁十年(1077)的一处墓址,墓壁上沿四周就有砖刻着色的檐花。清代沈雄《古今词话·用字》云:“美成词‘浮萍破处,檐花帘影颠倒,无逸词‘檐花细雨照芳塘。以檐间画花为是,非雨花也。”这一解释是合乎情理的。

在有些诗歌中,“檐花”可明显解释为“檐间雕花”。如宋元之际仇远的《和张辅之赠别》:“夜雨溪头泊客船,檐花沟溜亦涓涓。灯前诗酒留三宿,纸上功名付百年。寒雁叫霜投木末,晴云扶日出山巅。欲归苦被微官缚,不得相从酌冷泉。”诗中的“沟溜”,也称“檐沟”“檐溜”,为屋檐上所建凹槽、便于积水流下的设施。这一意象在古代诗歌中也较为常见,如北宋王禹偁《省中苦雨》其二:“醉魂吟魄共凄凄,檐溜窗风冷切肌。”宋代李纲《绝句》:“断云飞雨过溪来,檐溜萧萧泻暮阶。”南宋项安世《中秋后新晴对菊病体欣然》:“篱日疏疏暖薄寒,檐沟无语晓庭乾。”在《和张辅之赠别》中,“沟溜”与“檐花”并列,应为同类或相似的事物,因此,将这里的“檐花”释为“檐前之花”是不妥当的,相较而言,理解为“檐间雕花”则更为合适。

(三)檐前落雨

所谓“檐雨”,就是雨水从屋檐落下细缕繁密如落花。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之前,有必要先厘清“檐花”和“檐雨”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在古代诗歌中,“檐”与“落叶”“落花”“落雪”“落雨”等经常共现。例如:

(12)檐际落黄叶,阶前网绿苔。(南朝梁丘迟《赠何郎诗》)

(13)山鸟下厅事,檐花落酒中。(唐代李白《赠崔秋浦三首》其一)

(14)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唐代戎昱《霁雪》)

(15)尚怯馀寒破桃萼,坐看细雨落檐花。(南宋李洪《元夕书怀》)

相较而言,由于物象间的界限比较模糊,“檐雨”的情况更为复杂。例如:

(16)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唐代杜甫《醉时歌》)

(17)风惊幕,灯前细雨檐花落。(北宋贺铸《忆秦娥》)

(18)夜来细雨落檐花,对客惟有尝春茶。(北宋唐庚《黎城酒》)

(19)更听夜雨檐花落,却是细泉幽窦倾。(北宋李彭《游云居寺三絶》其三)

(20)檐花雨落春独酌,窗竹灯寒夜对谈。(北宋李复《寄旧同游》)

(21)细雨落檐花,帘卷金泥红湿。(宋代杨冠卿《好事近》)

(22)又檐花落处,滴碎空阶。(南宋陈亮《洞仙歌·雨》)

(23)檐花旧滴,帐烛新啼,香润残冬被。(南宋吴文英《解语花·立春风雨中饯处静》)

总的来看,在檐前落花或檐前落雨出现时,诗人在“花”和“雨”之间的创作意向上的选择主要有三种:一是实指落花。如李白的“山鸟下厅事,檐花落酒中”,落到酒中的显然为檐前之花,而非其他。二是花随雨落,难以辨识落下的是花还是雨,或似花亦似雨。如杜甫的“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杨冠卿的“细雨落檐花,帘卷金泥红湿”等,写的都是花雨错杂而落,表现的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对韶华易逝的遗憾。满地狼藉,花雨杂糅,更有利于表达诗人特定的思想情感,至于地上落下的是雨是花,似乎倒并不重要,也无辨识的必要。三是表面上写的是落花,实际上指的是落雨。如李彭的“更听夜雨檐花落,却是细泉幽窦倾”,乍看之下,是花是雨很难辨识清楚,不过,我们可以从“听”的角度加以识别,它应是雨,而不是花。因此,这里的“檐花”就可以理解成“檐雨”。陈亮的“又檐花落处,滴碎空阶”、吴文英的“檐花旧滴,帐烛新啼,香润残冬被”等,都是以“滴”来写檐花落下,把用在“雨”前的修饰词移用在“花”前,又是显得那么的自然而毫无违和感。可见,在诗人的情感表达上,“花”与“雨”之间是有相通之处的。

其实,“檐雨”意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是十分普遍的。例如:

(24)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唐代杜甫《秦州杂诗》其十七)

(25)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唐代杜牧《送国棋王逢》)

(26)何处笛,深夜梦回情脉脉。竹风檐雨寒窗滴。(南唐冯延巳《归自谣》)

(27)庭花番怅望,檐雨同呜咽。(北宋李之仪《千秋岁》)

(28)檐雨溅溅滴砌沙,绿丛深处一榴花。(北宋贺铸《僧居对雨二首》其一)

(29)尘埃别后何由见,檐雨三更起坐听。(北宋张耒《夏日七首》其七)

(30)深闭柴门,听尽空檐雨。(宋代叶梦得《点绛唇》)

(31)背壁灯残,卧听檐雨难成寐。(宋代蔡伸《点绛唇》)

(32)且插梅花,同听画檐雨。(南宋韩元吉《醉落魄》)

(33)锦天绣地春不散,任教檐雨卷泥沙。(南宋范成大《清明日试新火作牡丹会》)

既然在诗人心目中“花”和“雨”存在相通之处,在诗歌创作中它们就具有了相同或相似的作用,那么,人们在赏析诗歌的过程中,也自然会把“檐花”理解为“檐雨”。我们知道,诗人通常情感丰富、思维跳跃、善于联想,由檐花落下联想到雨水滴下,也是合情合理的。而且诗词中在写到檐花时,往往伴随着下雨的场景,雨打檐花,飘落的是雨是花,皆在朦胧隐约之中,恐怕也很难看得仔细、分得清楚。

如北宋周邦彦的《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新篁摇动翠葆,曲径通深窈。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浓翠迷岸草。蛙声闹,骤雨鸣池沼。    水亭小,浮萍破处,檐花帘影颠倒。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屏里吴山梦自到。惊觉,依然身在江表。”该词中的“浮萍破处,檐花帘影颠倒”,化用了杜诗的“灯前细雨檐花落”。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一云:“按杜少陵诗‘灯前细雨檐花落,美成用此檐花二字,全与出处意不相合,乃知用字之难矣。”南宋王楙对此持不同意见,《野客丛书》卷十云:“详味周用‘檐花二字,于理无碍,渔隐谓与少陵出处不合,殆胶于所见乎!大抵词人用事圆转,不在深泥出处,其纽合之工,出于一时自然之趣。”[4](138)相比之下,王楙的见解无疑更为中肯,也更为通达。其实,周邦彦是用“檐花”“帘影”来描写亭院之幽静闲适,与整首词所写环境之幽美颇相协调,至于和杜甫所写的“檐花”用意是否相合并不重要。再如,李彭的“更听夜雨檐花落,却是细泉幽窦倾”,这里实际上已经把雨和花混为一体了,雨即是花,花即是雨;同时,诗人用的是“听”而不是“看”,他听到的更多应是“檐雨”,而不仅仅是指“檐花”。唐庚的“夜来细雨落檐花,对客惟有尝春茶”,也可作如此理解。

(四)灯光映照下的檐雨

在“檐雨”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也可以将“檐花”理解为灯光映照下的檐雨。王嗣奭的《杜臆》就是这样解释的。他笺释杜诗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采取“以意逆志”的方法,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亲身体验来诠释杜诗,并由此发掘杜诗之美,而非着重于對具体实物的考证。因此,与其他笺释者不同,王嗣奭把“灯前细雨檐花落”中的“檐花”释为“檐水落而灯光映之如银花”。我们认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有些学者对这一解释不以为然,并由此否定“檐雨”“灯光映照下的檐雨”等义项的存在,则未免有些武断。

再如,冯延巳的《鹊踏枝》:“风荡春云罗衫薄,难得轻阴,芳事休闲却。几日啼鹃花又落,绿笺莫忘深深约。   老去吟情浑寂寞,细雨檐花,空忆灯前酌。隔院玉箫声乍作,眼前何物供哀乐?”该词中的“檐花”,可以从由内及外的视角进行赏析。从室内向外看,室内灯烛明亮跳跃,室外檐雨细细滴落,在灯光的映照下,光彩斑斓,此时的“檐花”也就成为“檐雨”了。詩人利用想象,把雨视为花,幻化出一种斑驳陆离的意境,既是诗化,又是美化,亦真亦幻,亦虚亦实,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

古代诗人在创作“檐花”时,是很讲究视角的,“檐”经常和方位词搭配使用,像“檐前”“檐外”“檐间”“檐下”等。如唐代秦系的《题僧明惠房》:“檐前朝暮雨添花,八十真僧饭一麻。”唐代司空图的《雨中》:“檐外莲峰阶下菊,碧莲黄菊是吾家。”北宋张咏的《桃源观》:“檐下山光砌下苔,人间重遇眼重开。”北宋苏辙的《和毛君州宅八咏》其四:“檐间翠樾彫疏尽,却放墙东好月来。”同时,诗人在写“檐花”时,还往往与日、月、云、灯等共现。例如:

(34)檐花照月莺对栖,空将可怜暗中啼。(唐代李暇《拟古东飞伯劳歌》)

(35)檐前飞雪扇前尘,千里移添上苑春。(唐代罗隐《镇海军所贡》)

(36)寥寥缺月看将落,檐外霜华染罗幕。(唐代陆龟蒙《齐梁怨别》)

(37)檐花映日午风薰,时有黄鹂隔竹闻。(北宋王安石《金陵报恩大师西堂方丈二首》其一)

(38)雁横霜渚水痕收,檐外微云去复留。(宋代林季仲《登张知省溪楼》其二)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人们对“檐花”的理解大都局限于“屋檐下开的花”一种义项,这样就会出现语义不通、释义不确的状况。其实,从诗歌自身的审美特质来看,“檐花”的多种解释恰恰更能体现出诗歌意境的营造,也更有利于诗人情感的抒发。就此而言,“檐花”除了具有“檐前之花”这一基本义项外,也不妨在具体语境中将其解释为“檐间雕花”“檐前落雨”“灯光映照下的檐雨”等,从而使“檐花”这一诗歌意象更加丰富化、具象化。

需要说明的是,“檐花”的各个义项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我们也对“檐花”义项的发展演变轨迹进行了梳理、归纳:檐前之花、檐间雕花→檐前落雨→灯光映照下的檐雨。其中,“檐花”的基本义项“檐前之花”和常用义项“檐间雕花”均为实景。此后,它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从客观化到主观化的演进过程,从而引申出“檐前落雨”的意思。这时,由静而动,由眼前之景到心中之像,花随雨落,亦花亦雨,更能凸显自然之趣和心中之情,也实现了从“组合之工”到“自然之趣”的创造。此间“花”和“雨”界限的模糊甚至消失,是完成词义变化之关键。同时,由于是在灯光下赏雨,落雨如花,光彩陆离,这时的“檐花”更宜理解为灯光映照下的檐雨。总之,“檐花”作为一个独特的诗歌意象,在创作过程中衍生出不同的义项,各个义项之间既有一定区别又有相互联系,这既是缘于事物界限的模糊,也是缘于创作者的有意选择。

参考文献:

[1][宋]郭知达编.九家集注杜诗[M].陈广忠校.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20.

[2][明]王嗣奭.杜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刘开扬.关于《杜臆》的一条解释——杜甫《醉时歌》句“灯前细雨檐花落”[J].文史哲,1981,(6).

[4][宋]王楙.野客丛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7.

猜你喜欢

义项
多义词词典义项可区分度的度量
浅析泰语中“[na:51]”和“[laŊ215]”的语义范畴
讲究
关注成语中的冷义项
火为何要“救”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义项分合问题补议
高考英语短语分类展播
新版的《新华字典》的一个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