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竹笋竹两用林培育技术措施解析

2021-09-05黄海泳季如春谢善文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培育技术毛竹

黄海泳 季如春 谢善文

摘要 毛竹笋竹两用林培育技术在各地区中被广泛应用,主要是从培育方式、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解决传统化培育方式、经营模式不足问题,在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率、成本投资等方面均发生显著变化。同时,还能对毛竹、笋竹生长习性、培育要求等综合探究,在两用林培育技术措施实施过程中,保证各项条件均能符合毛竹、笋竹生长需求与要求,促进植物快速生长,突出毛竹笋竹两用林培育技术优势,为竹类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毛竹;笋竹;两用林;培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S72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4–0154–02

1 毛竹筍竹两用林培育内容分析

毛竹笋竹两用林经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竹笋为主的笋用林;另一种是共同培养竹材与竹笋,被称为竹笋两用林。关于毛竹笋竹两用林培育,我国相关部门与人员进行了大量研究,依据研究实况与具体内容,对两种经营方式进行了针对性探究,得出综合价值较强、具有强大优势的是竹笋两用林,为我国竹类产业发展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效益[1]。此外,两用林的培育技术与培育要求也比较高,要借助现代化培育技术,在培育与管理阶段注重自然条件、培育要求等,确保毛竹笋竹两用林的综合价值。

2 毛竹笋竹两用林培育技术要点

2.1 选地

毛竹笋竹两用林在培育前,需合理选择地址。通常情况下,毛竹笋竹两用林培育地址要求在地势平坦、土地表层深厚的丘陵区,便于后期种植与土层处理。同时,土地表层要高于50 cm;注重毛竹笋竹的种植密度,3 000株/hm2,以保证毛竹笋竹产量;林地通风、光照条件等均良好,才可促进毛竹笋竹快速生长,增强毛竹笋竹生命力。此外,选址也要求交通便利,周围要有可通行的车道,避免为后续工作的开展造成阻碍。

2.2 施肥

经选址后,依据毛竹笋竹两用地培育要求与竹林生长需求,需开展施肥处理工作。因一片土同时培育毛竹笋竹,会加大土地营养消耗量,为保证毛竹笋竹健康生长,还需保证土地营养成分充足[2]。同时,施肥处理还影响毛竹笋竹两用地的经济效益,突出土地施肥工作的重要性。

依据毛竹笋竹生长要求,主要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比例控制在5∶4∶3,每次施肥3 375~4 500 kg/hm2,并搭配松土处理,保证肥料能被毛竹笋竹充分吸收。通常情况下,会以有机肥料为主,如:动物排泄物,既能保证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丰富与充足,又能使土壤温度升高,促进毛竹笋竹两用林快速生长。需要注意的是,每年进行1次施肥,先撒肥料、再翻土,保证肥料能被土壤覆盖并充分吸收。

不同的施肥方式会对毛竹笋竹的生长造成不同影响,还需依据实况合理选择施肥方式。如果选择沟施施肥方式,需对地质进行相应处理,设定水平线,根据开沟的依据与标准,控制开沟深度。通常情况下,深度控制在15~20 cm,经施肥后覆一层薄土并踏实,避免肥料流失。如果选择的是株施施肥方式,需考虑竹子生长习性与要求,在上坡方向约30 cm处开半月形沟,控制深度约15 cm,经施肥后覆一层薄土并踏实。如果选择篼施施肥方式,常用于陡坡竹林,需把竹篼竹节打通,然后放入肥料,经施肥后覆一层薄土并踏实。

此外,考虑到竹林生长期不同,所需营养元素不同,还需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四个阶段进行施肥,适当控制施肥量,有助于促进竹林生长。第一阶段为笋前肥:通常是在2月末施尿素肥,约225 kg/hm2,能对笋芽生长、发育、笋体膨大等起到促进作用。第二阶段为笋后肥:通常是在6月上旬施加,因此阶段的新竹正处于展叶期,施加人粪尿约1 500 kg、尿素肥约15 kg,既能对新竹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又能保证老竹有充足的养分,对此阶段的竹鞭生长带来积极影响。第三阶段,孕笋肥:建议在8月上旬,此阶段的毛竹行鞭、笋芽分化处于关键时期,可施加尿素肥约15 kg、过磷酸钙约30 kg、钾肥约l0 kg等,有助于帮助笋芽分化,提高明年发笋率。第四阶段为越冬肥:一般在季伐竹后施加,施有机肥约1 500 kg、垃圾肥约3 t,考虑此阶段的竹林温度自然,为春笋发芽做好准备工作,保证春发笋有足够养分。

2.3 挖笋

挖笋是在培育与管理过程中,把生长情况良好的笋留下,便于竹材更好地生长。而笋挖去多少、如何挖笋等,均影响着竹材的生长情况。如果数量过大,会减少竹材;如果数量过少,会增加竹材[3]。因此,在挖笋阶段更注重个头大小、长势情况,重点处理个头矮小、长势柔弱的笋。再适当修正竹材长势,保证毛竹笋林的产量与效益。

挖笋还需遵循“适度采伐”原则,核心目的是通过适度采伐缓解竹林数量,根据林地面积控制毛竹笋竹比例,保证竹子的可持续生长力。同时,建议采用多次采伐方式,在每次采伐过程中对竹林实况进行详细探究,控制竹子的采伐数量。一般情况下,经适度采伐处理后,预留毛竹笋林2 250~2 700棵/hm2。一方面,要合理优化林地结构,在采伐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与标准,而不是盲目采伐对竹林生长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选择多次、适度的采伐方式,考虑竹林生长优势,能控制毛竹笋林比例的科学性,各项条件均能满足毛竹笋林生长要求。

此外,分析毛竹笋林春季长笋、夏季产鞭、秋季产笋、冬季冬眠的自然规律,需管理部门对竹林采伐工作加以重视,定期开展竹林采伐活动,把握时机进开展施肥、翻土等处理工作。通常情况下,在秋季、冬季开展竹林采伐活动,遵循实际,依据毛竹笋林生长培育规律,采伐活动有完善的方案与明确目标,在此项环节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改变传统化管理模式,注重毛竹笋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对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平衡性等均能带来积极影响,从而促进我国毛竹笋林两用林的健康生产。

2.4 采伐

从毛竹笋林生长能力持续性角度进行探究,在采伐阶段,应控制频率与数量。一般采伐后的毛竹笋林数量要控制在2 250~2 700棵/hm2。而不同季节有不同要求,遵循毛竹笋林的自然生长规律与实际条件,要在春季长笋、夏季产鞭、秋季产笋、冬季冬眠,采伐活动要安排得科学、合理,无论是地质翻耕、还是施肥处理等,建议采伐工作在秋季或冬季进行,不会影响毛竹笋林产笋情况。同时,在采伐期间还可以借助各项信息化技术,重点考虑毛竹笋竹两用林的经济利益,以促进毛竹笋竹可持续生产为核心,显著提升毛竹笋竹两用林劳动力、利用率等。

3 毛竹笋竹两用林效益提升建议

3.1 科学调整竹林结构,提高竹林产量

通过实施毛竹笋竹两用林培育技术,突出其技术优势与价值,毛竹笋竹两用林综合效益的提升,还需注重竹林结构科学化调整,以放矢采伐为前提,明确毛竹笋竹两用林的基础条件。从轻龄级、中密度、中径级要求进行探究,立竹量建议约2 400~3 000株/hm2,可适当增大阳坡竹林密度、钩梢竹林密度,合理控制立竹粗细,建议选择胸径9~11 cm的竹子[4]。

3.2 加大林地管理力度,保证竹林稳定生长

关于林地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多角度、全方面加大监管力度,要求各部门与工作人员能积极参与,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分别从垦复、劈山角度进行全面监管,以保证竹林稳定生长。首先,垦复要注重季节选择,最适合的季节是发竹当年的夏季,建议坡度控制25°以下的竹林地,选择带状轮垦方式,开展“三头”清除工作,分别是蒲头、柴蒲头、石头。同时,控制林地垦复深度在30 cm左右[5]。其次,选择每年的梅雨季节进行劈山,劈山对象是竹林中幼嫩杂草、灌木等,保证林地结构的稳定性,并把处理掉的杂草、灌木等埋在林地,使其能自然分解、腐烂,成为竹鞭生长的重要養分条件。

3.3 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保证两用林综合效益

第一,松土、除草,消除病虫害生长与繁殖基础条件,可降低病虫害发生率;第二,日常清理枯枝、落叶以有效减少病虫源;第三,依据国家植物检验检疫制度加大防控力度,避免病虫害肆意蔓延、传播等[6];第四,注重天敌保护与利用,使天敌能对病虫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第五;采用化学防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杀虫。防治方法要便捷、用药合理,降低环境污染程度;第六,管控药剂质量,少用、适量使用药剂,交替使用不同药剂,从而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保证两用林综合效益。

4 结语

毛竹笋竹两用林培育,即在同一片林地中同时培育毛竹与笋竹,使一片林地“两用”,无论是竹子产量还是类别均有明显的变化与影响。随着我国竹类产业的不断发展,竹类产品十分畅销,再加上笋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商业效益,借助毛竹笋竹两用林培育技术能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 汪建新.皖南山区毛竹笋竹两用林培育技术——以石台县为例[J].绿色科技, 2020,68(41):174-176.

[2] 周铭忠.杉木萌芽林中散生毛竹培育材用竹林的技术及效益分析[J].林业勘察设计,2017,32(9):66-68.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培育技术毛竹
卖竹记
节骨草和毛竹苗
寒 秋
节骨草和毛竹苗
敲竹杠
核桃优质育苗技术初探
樟子松种植培育技术探讨
千屈菜的特征特性与培育技术
激流中的竹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