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2015年福州地区雾日数的变化趋势
2021-09-05魏姗王靖文严仲婕余艳
魏姗 王靖文 严仲婕 余艳
摘要 本文根据1981—2015年福州及所辖7个县市其(福清、连江、罗源、闽侯、闽清、永泰、长乐)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共9个站点地面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分析近35年来9个站点雾日数的时间变化特征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35年福州市9个站点除了福清站雾日数在2000年之前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在2000年后又略增加以外,其他站点年雾日数总体上均呈现下降趋势;9个站点夏季、秋季雾日数均呈减少趋势,而福清站在春季、冬季雾日数呈上升趋势,连江站冬季雾日数也有小幅增加。
关键词 雾日;变化特征;福州地区
中图分类号:P42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4–0088–02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雾天气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大气环境的重要问题。雾天气不仅会降低能见度,影响居民生活及交通安全,还会使空气质量下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1]。有学者统计分析了我国雾日时空分布特征及我国东部城市群(长三角和京津冀)雾日长期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指出长三角地区年雾日数呈先升后降趋势,区域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导致的温度上升,空气污染加剧导致的气溶胶增加,是造成长三角雾日不同变化特征的原因。吴滨等[2]分析了福建省50个台站大雾日数及浓雾日数的年、季分布特点、长期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指出,年雾日数与年平均气温呈现负相关关系,而与年平均相对湿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同时与森林覆盖率变化有一定关系。本文利用福州地区及平潭综合实验区9个站点1981—2015年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分析雾日数时间变化趋势,找出影响雾日数的变化原因。
1 资料来源和数据处理方法
本文采用福州及所辖7个县市(福清、连江、罗源、闽侯、闽清、永泰、长乐)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9个气象站点1981—2015的月雾日数、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判断雾日的标准为能见度小于1 km,相对湿度近100%,且1天中只要有一个时次出现雾,则判定这一天为雾日,多在日出前锋面过境前后[3]。利用地面气象常规观测资料计算,年总雾日数和每个季节的雾霾日数。季节划分如下:3—6月为春季,7—9月为夏季,10—11月为秋季,12—次年2月为冬季。分析不同季节、年雾日数年际变化特征及其趋势,
2 结果分析
2.1 年雾日数年际变化特征
分析1981—2015年福州市9个站点年雾日数年际变化(图1、图2),永泰站年平均雾日数最多,远大于其他站点,为25 d。其次是平潭和福州,分别为18 d和12 d,其他站点的年平均雾日数都在10 d以下。分析福州市9个站点雾日数年变化特征还可以发现,2000年以后福州市雾日数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转折性变化。因此,对近35年的数据分成2个时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9个站点的雾日数在2000年之前均呈下降趋势,2000年以后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在2000年之前,永泰站、平潭站、福州站的年平均雾日数分别为28、21和15 d,2000年之后分别下降到20、13和8 d。长乐站下降趋势最显著,年平均雾日数从2000之前的10 d下降到2000年之后的1 d。而福清站的变化趋势与其他8个站相反,年平均雾日数从2000年之前的8 d增加到13 d。永泰站、平潭站、长乐站、闽清站的雾日数减少最显著,减少速率约为5 d/10 a的,连江站的雾日数减少最不明显,减少速率仅为0.6 d/10 a,而福清站的雾日数呈增加趋势,增加速度为1.5 d/10 a。
2.3 年雾日数季节变化特征
分析福州市9个站点不同季节雾日数的时间变化得出:春季的雾日数最多,冬季次之,秋季和夏季最少。春季是一年中的多雾时段,以2000年为界可以把雾日数的变化分为两个阶段,其中1981—2000年为雾日数偏多时段,以平潭站的雾日数最多,春季平均为16 d,永泰站和福州站平均为10 d,其他站点的春季雾日数在10 d以下;2001—2015年雾日数相对偏少,除了福清站的春季平均雾日数从6 d增加到9 d之外,其他站点的平均雾日数均有所下降,平潭站平均为9 d,永泰站平均為7 d,长乐站从6 d下降到了1 d,总体上1981—2015年福州市春季雾日数是呈现减少的趋势。
夏季是福州市的少雾时段。在2000年以前,1981—2000年永泰站和平潭站的平均雾日数分别为3 d和1 d;2000年之后,2001—2015年永泰站和平潭站的平均雾日数分别下降到1 d和0 d,其他站点夏季年平均雾日数均是0 d。总体上1981—2015年福州市夏季雾日数是呈现减少的趋势。
秋季雾日数开始增多。在2000年以前,1981—2000永泰站和闽清站的平均雾日数分别为6 d和2 d,平潭站和长乐站平均为1 d,2000年之后,2001—2015年永泰站和闽清站的平均雾日数分别下降到4 d和0 d,其他站点夏季年平均雾日数均是0 d。总体上,1981—2015年福州市秋季雾日数也是呈现减少的趋势。
冬季雾日数仅次于春季。在2000年之前,1981—2000年永泰站平均雾日数为9 d,福州站和闽清站平均是4 d;2000年之后,2001—2015年永泰站的平均雾日数下降到7 d,福州站和闽清站平均雾日数下降到2 d。罗源站和平潭站平均雾日数在2000年之后与2000年之前持平,而福清站平均雾日数则从2 d增加到3 d,连江站平均雾日数从1 d增加到2 d。总体上,1981—2015年福州市冬季雾日数变化趋势也与其他三季一致,呈现减少的趋势。
3 结论
近35年来,福州市的9个站点除了福清站之外,其他站点的年雾日数均呈现下降趋势。9个站点在夏秋两个季节的雾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只有福清站在春季和冬季的雾日数呈上升趋势,连江站冬季的雾日数也有小幅增加。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 吴滨,施能,李玲.福建近44年雾日趋势变化特征及可能影响因素[J].应用气象学报,2007,18(4):497-505.
[3] 彭超,路学勤,鲁鹏飞,等.1961—2016年我国南方地区雾天气的时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8(16): 87-88,90.
责任编辑:黄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