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日章的革命人生

2021-09-05曾佑桥

湘潮 2021年5期
关键词:邵东邵阳革命

曾佑桥

曾日章(1916—1940),名国策,号理之,出生于邵东流泽镇,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牺牲于福建省崇安县。

求学路上,接受红色革命思想的洗礼

曾日章天资聪颖,悟性过人,1930年9月考入当时办在邵东的“南京三民中学”(现邵阳二中)。但曾日章志不在“读书及第、光宗耀祖”。在这所学校,曾日章饱读进步书籍,很早就接受了红色思想的熏陶,更在学校老师、邵东共产党地下组织负责人李化之(1940年牺牲)的引领下,由一名有革命思想的进步学生成为为劳苦大众求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者。

由于参与革命活动的原因,曾日章很少与家人联系。1936年的一天,曾日章突然写信给家人,告知他要回家结婚,对象是三民中学的同学,叫刘桂淑,是世代商户家庭,为人谦恭贤淑。家人后来才知道,他俩都是邵阳地区早期的中共地下党员,是共同的革命理想让他们结成了红色伉俪。

新婚才几日,曾日章就离家外出,奔赴武冈,佯装去外谋差,实际上是接受组织派遣,跟随李化之去邵阳筹办革命刊物——《真报》。这段日子,曾日章跋山涉水,穿村走巷,四處宣传革命思想,播撒红色火种,为革命活动四处奔波。

毅然入党,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存亡的危机。这一年,曾日章加入中国共产党,全身心投入抗日救国运动中。

1938年6月,中共湖南省委和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在邵阳武冈县塘田寺创办塘田战时讲学院,招募临近县乡的热血青年以及从各地流亡到此的青年学子,宣讲抗日救国思想,培养革命新生力量。曾日章受中共邵阳县委的委派,和邓艾民(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等一起前往深造学习。在这个红色的大熔炉里,曾日章迅速淬炼成了一名坚定成熟的革命者。

中共邵东廉桥区委成立后,曾日章被选为廉桥区委宣传委员。地处湘中腹地的邵东廉桥,素来是商业重镇,三教九流会聚,可谓鱼龙混杂。曾日章虽出身商贸世家,却不曾站过一天柜台。为便于开展地下工作,他与李化之、彭柏林等革命同仁“搭伙”,在镇上开起了“明月楼”饺面馆、书店等店铺,1939年又在中共邵阳县委的授意下,租借宋家塘姚家院子,创办小型纱厂。在这些表面生意的掩护下,曾日章与同志们把地下工作做得风生水起,纱厂的许多普通工人,后来都被他们发展成为共产党员和农会的积极分子。

临危受命,为保存革命力量英勇牺牲

1940年,当时办在邵东地界的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观察日报》被国民党当局查封。中统特务头子卿国魁坐镇邵阳,实行白色恐怖,邵阳的革命形势可谓“黑云压城城欲摧”。在最困难的时刻,曾日章临危受命,奔赴邵阳,担负邵阳党组织的联络工作。他经常乔扮成乞丐、盲人、脚夫、货郎,使用刘佩佩、金品等化名,辗转于邵阳各地,传递党组织的工作指示,发展民众加入抗日民族先锋队,机智勇敢地与敌人进行斗争。

由于参加活动频繁,露面次数太多,他与一些地下党的同志,受到了特务的严密跟踪与监视。鉴于斗争形势日趋严峻,为保存革命力量,中共湖南省委决定将在白区暴露了身份的部分党员干部转移,一批远派陕西延安,一批近遣闽皖两省,投奔新四军。

1940年6月,邵阳共产党组织遭受破坏,曾日章接到党组织的入闽指令,于是先将妻子送回流泽老家,只身前往福建寻找共产党组织。9月24日,在进入福建省崇安县境时,曾日章不幸被捕,不久后惨遭杀害,时年24岁。

猜你喜欢

邵东邵阳革命
Four Folk Customs of the Spring Festival(春节民俗四则)
寻梦
邵东:教师两天献血近10万毫升
我的老公是个“扶家魔”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死里逃生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