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宁县茶叶种植区土地适宜性分析

2021-09-05秦维罗文敏皮发娟

南方农业·中旬 2021年6期

秦维 罗文敏 皮发娟

摘 要 立足贵州省山区,以威宁县茶叶种植区为研究区,运用系统论多因素分析方法,基于种植区35个有效土样检测相关数据,结合研究区气候、地形、水文等要素建立综合分析评价体系。参照茶叶生长最优自然条件要求,逐项分析贵州山区地理各要素对培育优质茶叶的优势和劣势。研究表明,贵州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能够孕育高品质茶叶,并提出山区的茶叶种植应尽量考虑布局于区域内有河流经过的山间谷地地区。

关键词 茶叶种植;适宜性分析;贵州省威宁县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7.051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茶叶等农产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贵州山区作为高品质茶叶主要产区和原料输出地,在茶叶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在国家“科技兴农”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历史背景与政策指導下,种植与推广茶叶也是贵州山区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方向、积极推动贵州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基于此,对贵州山区的茶叶种植进行土地适宜性分析,对摸清高品质茶叶种植的生态环境要求,选择适宜茶叶种植的土地片区,合理调整茶叶种植布局,对提高茶叶品质具有重要科学指导作用。茶叶种植的土地适宜性分析对打造“高品质黔茶”品牌,推进贵州茶业健康发展具有促进作用[1]。

以贵州省威宁县茶叶种植区为例,运用系统论多因素分析方法[2],基于茶叶种植区土壤样品理化指标检测数据,结合研究区气候、地形、水文等要素建立综合分析评价体系(见图1),力求客观分析评价茶叶种植区土地适宜性。

1 研究区概况

威宁县位于贵州省境西北部,境内平均海拔2 200 m左右,县内土壤类型多样,主要有黄壤土,黄棕壤土类,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日照时间最多达1 805.4 h。威宁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13.6 mm,平均气温11.8 ℃左右,境内河流分属珠江和长江两大流域。

2 茶植区综合适宜性综合分析

2.1 气候条件

2.1.1 光照

研究表明,极端的强光和弱光都不利于茶树生长和茶叶有机物合成,茶树在漫射光光照条件下最适宜生长,尤其蓝外光、紫外光对茶叶品质保障有利[1]。威宁县山区光照条件完全满足茶植生长条件,尤其蓝外光、紫外光的充分供给充分满足茶叶高品质要求。

2.1.2 温度

研究表明,年均温大于15 ℃的亚热带、热带地区利于茶株生长[3]。威宁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其年平均气温在11.8 ℃左右,因此茶植区应选择在海拔1 800~2 300 m的山间河谷地带,避免因积温不足出现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

2.1.3 降水

威宁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13.6 mm,但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土壤湿度较大,基本满足茶植生长地区年降水量要求。

2.1.4 天气状况

适宜茶植生长发育的天气状况应表现为晴朗、湿润、微风并伴随一定的云雾。威宁县属于高原山地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高山型亚热带季风气候致使的雨热同期天气状况十分利于茶植生长和高品质茶叶生成。

2.2 土壤条件

土壤的有机质含量、pH值、土壤质地以及速效氮磷钾钙,甚至土壤中微元素含量与茶株的生长和茶叶的品质息息相关,土壤无机物成分和数量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茶叶中有机物成分和含量,是保障茶叶品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4]。研究表明,茶树的根系十分发达,主根扎根地下1 m多深,且根系液体中含有大量的酸性物质,因此适宜茶株生长的土壤应呈酸性,其pH 4.5~6.5的酸性黄壤或红壤为最佳[5]。

2.2.1 有机质

如图2所示,35个土样测试中有机质含量最高为43.91 g·kg-1,有机质含量最低为24.50 g·kg-1,平均每千克土壤中含有30.32 g有机质,按照耕地有机质含量6等级划分原则,该区域有机质含量处于次高级,有机质含量十分丰富,对茶植生长十分有利。

2.2.2 pH值和质地

如图3所示,35个土样测试中有pH值最高为6.01,有机质含量最低2.28,均值5.35,呈酸性,对茶植生长十分有利。

土壤质地通过土壤容重这项指标反映(见图4),35个土样测试中土壤容重值最高1.52 g·cm-3,最低0.79 g·cm-3,均值1.11 g·cm-3,属于容重值较低的黏性黄壤,有机质含量高,结构性好,能很好地平衡透水性和保水能力的关系,对茶植生长十分有利。

2.2.3 速效物

土壤中的速效物主要指土壤中的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属于土壤中真正能被植物吸收的无机成分,这些成分的高低也是衡量土壤肥沃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试验数据表明(见图5、6、7),35个土样测试中碱解氮含量最高141.92 mg·kg-1,碱解氮含量最低106.82 mg·kg-1,平均每千克土壤中含有121.60 mg碱解氮;35个土样测试中速效磷含量最高21.95 mg·kg-1,速效磷含量最低12.76 mg·kg-1,平均每千克土壤中含有16.36 mg速效磷;35个土样测试中速效钾含量最高218.25 mg·kg-1,速效钾含量最低88.82 mg·kg-1,平均每千克土壤中含有149.95 mg速效钾。山区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丰富,尤其碱解氮、速效钾含量较高,属于较为肥沃土壤,对茶植生长十分有利。

2.3 地形条件

地形条件作为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之一,包括茶植在内的一切农业生产都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尤其在喀斯特典型地貌的山区,地形对茶树生产的限制尤为明显。

2.3.1 海拔

威宁县境内平均海拔在2 200 m左右,受海拔因素影响,对茶植生长的有利条件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不利条件是构成贵州山区境内的局部“高寒区”,温度限制茶树生长。因此,威宁县茶植区应选择海拔在1 800~2 300 m的山间河谷地带,避免因积温不足、极端气温出现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

2.3.2 坡度

茶树生长本身就属于具有良好生态修复功能的农业生产,受地形坡度影响较小,又因坡度过大在喀斯特地区造成的土层浅薄和考虑农业生产优先满足粮食蔬菜种植需求的影响,茶植生产应选在5°~25°的缓坡地带进行。

2.3.3 坡向

坡向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光照条件和迎背风及其所造成的温度状况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贵州山区地处北半球,形同房屋建筑选择“坐北朝南”能够获取更好光照条件,茶树生长一般地处南坡,光照條件优于北坡。但是充分考虑威宁县山区日照多、辐射强,素有“阳光城”之美称和茶树生长在漫射光情况下更有利于高品质茶叶生成的情况,该区域茶植区在北坡布局更能保证茶叶品质。

2.4 水文条件

水文水系作为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条件,主要是通过直接饮水灌溉或人为修筑相应的农田水利灌溉发展农业,是茶树生长最基本的保障措施[3]。威宁县境内河流分属珠江和长江两大流域,10 km以上的河流有37条,河网密布,河流总长长,这是茶植生产的优势。但是,威宁县同贵州其他地方一样属于石灰岩广布的溶岩地貌区,典型喀斯特山区“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多如牛”,可能导致茶植区水源供应不足,尤其在干旱时节甚至造成茶树因缺水而枯萎死亡。因此,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势在必行。

2.4.1 水文

河流水文特征主要取决于当地气候状况和地形地貌状况所决定的汇水情况,其主要指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能资源、流速及水位。威宁县同贵州其他山区一样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降水季节变化大,所以河流水位、水量、流速在丰水期指标值高,在枯水期指标值低,季节变化明显,明显的丰水期和枯水期,丰水期山洪频发,枯水期河道趋近干枯。为保证茶树生产正常进行,面临巨大的水库、水池、水窖等工程建设项目压力,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威宁县水文优势是无结冰期,绿水青山政策实施下的河流含沙量小、水质优良,为高品质茶叶的获取提供了良好条件。

2.4.2 水系

河流水系特征同水文特征一样主要取决于当地气候状况和地形地貌状况所决定的汇水情况,其主要指源地、注入、流程、流域面积、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以河流水文特征背景身份存在。威宁县境内河流分属珠江和长江两大流域,10 km以上的河流有37条,河网密度为16.4 km/km2。丰富的降水量与高海拔低温决定的较小蒸发量致使该区域各流域总蓄水量大,库容充足,水源丰富。

3 结语

对贵州省威宁县茶叶种植区进行土地适宜性分析,对摸清茶叶种植在贵州威宁县的生态环境要求,选择适宜茶叶种植的土地片区,合理调整茶叶种植布局,提高茶叶品质,建立高品质茶叶产区具有提供“基础数据”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波,孙世群.茶叶溶出物微量元素的研究及土壤适宜性分析[J].绿色科技,2005(5):54-56.

[2] 李良军,龙昱,张晶.赤壁市羊楼洞镇茶叶种植的土地适宜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392-1393.

[3] 聂国朝.原子吸收法测定茶叶、茶树叶和土壤中微量元素[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3,20(6):33.

[4] 陈惠,岳辉英.福建省茶树生长的气候适应性[J].广西气象,2005,26(1):16.

[5] 吴全,王银华.茶叶微量元素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3(2):21-22.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