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培育过程中的森林抚育间伐措施

2021-09-05牛志武

南方农业·中旬 2021年6期
关键词:森林培育管理措施

牛志武

摘 要 在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措施是指在同龄林尚未成熟的林分中,定期重复地伐去部分林木,不仅能够为保留林木提供更为适宜的生长环境、强化林分结构合理性,还能够获得一定量的林材。基于此,从森林抚育间伐措施应用的重要性入手,秉承保护环境、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重点探究森林抚育间伐措施应用要点及管理策略,旨在为森林培育工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 森林培育;抚育间伐;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75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7.033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森林面积仍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且现有森林资源尚不能有效解决林材市场供需矛盾问题。在森林抚育过程中强化森林抚育间伐措施,能够改善林区植被生长环境、提高林分结构的合理性,并且可以增加林材的供应量,对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及调节林材市场供需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阐释了森品培育过程中的抚育间伐措施及管理策略。

1 重要意义

1.1 改善林区植被生长环境

森林培育过程中,林间环境,如光照、降雨、林间密度等对林木及植被的生长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土地较为贫瘠的林区,过大的林间密度会阻碍林木高度的增加。此外,林间林木分布过于密集,林木之间便会竞争其生长所需的养分、光照等,导致部分林木营养缺失,进而使得林材质量参差不齐。在森林培育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林区情况采取科学、适宜的抚育间伐措施,能够以适当的疏伐降低林分密度,尤其是在林区土壤贫瘠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林分高生长量[1]。同时,合适的抚育间伐措施能够减少单位面积的植株数量,改善林间树木的分布情况,保证林间通风良好、光照充足,避免林木间过度竞争营养,可为林木及林区植被的生长提供更为优质的环境,进而提升整个林分单位面积材积生长量。

1.2 提高林分结构的合理性

1)天然幼林及混交林中,不可避免地会掺杂部分培育价值偏低、材质较差的林木,借助抚育间伐措施能够剔除此类林木,保留培育价值高、材质优的林木,以提升整个林分的树种质量。2)随着林木的生长,部分林木会感染疾病或遭遇病虫害侵蚀,部分林木会被风吹倒等,如果对此种情况置之不理,则可能导致森林生态环境每况愈下[2]。合理的抚育间伐,可以清除染病、染虫及长势不理想的林木,既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暴发,又能够保障森林生态环境,进而提升林材质量。3)林木生长期间对林间环境有较高的要求,随着林木的生长,林间养分、光照空间被压缩,采取适宜的抚育间伐措施,能够保证林木根系水分充足、林木叶片光照充裕,继而促进林木根系发达粗壮及林木的生长发育。

2 应用要点

2.1 选择合适的间伐对象

森林抚育间伐措施适用于天然林及人工林,需要在幼龄林郁闭期至成熟林采伐前进行。无论是天然林还是人工林,其树木形质都会存在个体性差异,随着林木的生长,此种差异性将更为明显。在自然状态下,林木个体差异会导致林木分化,部分长势不理想、缺乏生长优势的林木会被淘汰。但林木的自然分化周期较长,部分林材被淘汰后掉落在林地发生腐烂,将会导致森林资源浪费。抚育间伐以人工伐除代替自然稀疏,可以达到促进后备资源培育、获得部分林材的经营目标。基于树木的生长规律,林木分化是抚育间伐对象选择的重要依据。例如在幼龄林中,抚育间伐对象可以选择径级生长逐年下降的林木;在成长阶段,可以选择生长被抑制、感染病虫害的林木作为抚育间伐对象。

2.2 精选抚育间伐开始期

森林培育过程中,抚育间伐需要从幼林郁闭后开始,具体的首次抚育间伐时间需要根据林分、立地及经济状况等进行确定。抚育间伐开始期的确定要保证适宜,通常可从以下6个方面予以确定:1)优势林木的树冠长度与树木均高之比接近1∶3时,即可开始首次间伐;2)林分郁闭度达到0.9时,即可开始间伐;3)观察林木平均生长量曲线,当林木胸径、树高、材积连年生长量下降时,可以选择胸径连年增长量与曲线相交处的林龄作为间伐开始期;4)当生长不良且处于被阻碍状态林木、濒死或枯死林木数量达到林木总量30%,或小径木占比达1/3时需要对其进行间伐;5)对易遭受风害或雪害的地段要进行提前间伐;6)如果林区交通便利、当地对小径林材需求量较高,可以适当将抚育间伐开始时间提前。

2.3 控制抚育间伐的强度

抚育间伐强度是指伐除林木与保留林木的比例。研究表明,抚育间伐强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抚育间伐措施的应用效果。目前主要存在间伐技术推广不彻底、不科学、不系统等问题,影响抚育间伐强度的因素包括间伐株数、材积及郁闭度[3]。1)可以林木分级为基础确定间伐株数,也可根据间伐前后林木郁闭度的变化量确定间伐强度。通常情况下,需要保证间伐后林木的郁闭度在0.7及以上。2)在确定抚育间伐强度时,需要综合考虑经营目的、前次间伐强度等因素,并且需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保证间伐后的林木蓄积量、人工林及自然林间伐后的郁闭度等。3)要合理选择确定抚育间伐强度的方法,如在应用以树高为依据的抚育间伐强度确定方法时,需要根据林分、以往间伐经验、立地条件等分析优势木平均树高,通过计算得出优势木不同树高所对应的单位营养面积、保留林木数量等,进而确定间伐株数。

2.4 合理选择抚育间伐措施

当前森林培育过程中,常用的抚育间伐措施包括透光伐、生长伐、卫生伐3种。1)透光伐,一般在幼龄林阶段进行,针对天然幼龄林,需要伐除影响目的幼树生长的草本植物、灌木、萌芽条等;针对人工林则需伐除分布过于密集、培育价值及材质偏低的林木。2)生长伐一般在中龄林阶段进行,抚育间伐方式以下层抚育间伐为主,伐除下层被压木,适当调整林木分布密度,保留材质良好、长势旺盛的林木。在抚育間伐中应注意将伐桩高度控制在10 mm以内,最大程度上避免被砍伐林木表面受损。3)卫生伐措施一般应用于遭受病虫害、火灾等的林分,需要注意的是,在伐除感染病虫害林木后,应当在开阔地区对其进行集中焚烧,并对树根部位进行喷药杀虫处理[4]。

3 管理策略

3.1 强化部门及人员的专业认知

森林经营相关单位需要加强对抚育间伐措施的宣传,尤其要注重对基层单位抚育间伐技术的指导与纠正,使其能够树立抚育为主、间伐为辅的工作思想与理念,在保护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协调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主动积累抚育间伐工作经验。根据林区实际情况、林材生长规律及当地林材需求等制定完善、科学的抚育间伐方案与工序,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抚育间伐措施的适应性。

3.2 加大抚育间伐工作研究力度

森林抚育间伐措施涉及林业生产规律、国家政策法规、林木生长监测等多学科、多专业知识,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森林培育、抚育间伐相关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在为森林培育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对抚育间伐技术措施的选择及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为此,森林经营相关单位需加大对抚育间伐工作的研究力度,根据复杂多变的林间环境对抚育间伐工作流程、间伐间隔期的选择等进行优化与改进,并持续推广成功的抚育间伐经验、加强技术交流,致力于扩大林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进而提升我国森林培育的水平。

3.3 增加森林抚育间伐资金投入

森林培育具有资金投入规模大、资金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且森林抚育栽培措施中4次式间伐相对于2次间伐更能够保证天然更新,但4次式间伐成本过高,且极有可能导致林木受损,因此无法在森林培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基于此,建议加大对森林抚育间伐的资金投入,1)促进抚育间伐技术的创新,节约成本并保护森林资源;2)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丰富培训资源,为人才成长提供实践条件与基础,并进一步完善林木生长监测、森林资源评估等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森林抚育间伐措施符合林区实际需求,切实提升林区生产力,并为当地的经济、民生等各领域的发展提供优质、充足的林材。

4 结语

森林培育过程中,采取抚育间伐措施能够为林木的生长提供更为适宜的环境,提升林木材质并扩大林材供应量。森林抚育间伐措施的应用要点包括间伐对象的选择、抚育间伐强度、开始期及间隔期的确定、抚育间伐技术措施的选择。为进一步提升抚育间伐措施应用效果,还应当加强对抚育间伐的管理,通过对抚育间伐工作的研究、加大资金投入及构建高素质抚育间伐工作队伍,进一步提高林区生产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 赵雅琳.森林培育中森林抚育间伐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分析[J].现代农机,2021(2):55-56.

[2] 池永泓.森林培育过程中的抚育间伐措施探讨[J].种子科技,2021,39(1):131-132.

[3] 田万青.森林培育过程中的间伐方案初探[J].种子科技,2021,39(9):119-120.

[4] 马永红.森林培育过程中的森林抚育间伐措施[J].乡村科技,2020,11(36):70-71.

[5] 迟永明.浅析森林培育過程中的森林抚育间伐措施[J].甘肃农业,2020(12):86-87.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森林培育管理措施
加快森林培育提高森林质量的对策
浅谈加强森林培育技术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森林质量效益加强森林培育经营
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探究
浅谈变电站变电运行的管理措施
基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效益研究
森林培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