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生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多样化教学探究

2021-09-05王巧玲

新教师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生活化法治

王巧玲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道德与法治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生多彩的生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道德置于具体的、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本文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入手,针对教师如何“基于儿童生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多样化教学”进行探讨,旨在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将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供借鉴。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生活化的重要性

统编版教材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范例选取源于儿童真实的生活,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基于儿童生活,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能够让儿童更加直观具体地认知世界、感受世界,提升儿童实践能力。教师以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变化为依据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儿童的思想行为容易受到学习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基于这种状况,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对儿童进行引导,这样儿童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思考。教师将道理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或已有知识经验相结合,能够将内容从抽象向具体进行转变;儿童参加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活动,也能够提升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是能够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提高儿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活化的活动内容,与儿童心理特征相符合,儿童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教育的内涵。

三是能够提升儿童思维,培养儿童的探究能力。儿童生活丰富多彩,教师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内容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能够防止儿童的思维陷入僵局。

二、基于儿童生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引入生活化素材,创设生活化情境

小学生因年龄等原因,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他们主要是通过形象、声音、图案等因素来学习和思考。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应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积极引入生活化的素材,以教材中的具体内容为基础,将其中描绘的场景更加形象、具体、生动地展现在儿童面前。这样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更好地来理解其中蕴含的内容。

以三年级上册“生命最宝贵”一课为例。如果教师按照老经验进行讲解,那么小学生只能简单地了解“生命从孕育到养育很不容易”的表面含义。此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开展“保护生鸡蛋”的教育活动。教师首先挑选和学生数一样多的生鸡蛋,课前一周将准备好的生鸡蛋发放下去,让学生周末在家模仿鸡妈妈保护小鸡的样子来保护自己手中的生鸡蛋,要求生鸡蛋不磕破,完整无损。教师这是通过运用情境创设法,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保护一个生鸡蛋”这么不易,而我们从出生到成长,更是倾注了家人无数的心血。这种生活化课堂的设计,能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教学活动的过程获得生命体验,进而得到发展。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教育空间

教师在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活动期间,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设置活动环节;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进行教育,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增强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好地感悟生活,也能使之产生独特的见解。目前,我国互联网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教师在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期间,可以积极运用互联网,这不仅能帮助教师获取更多教育资源,同时也有助于创新教学形式。

以四年级下册“做聪明的消费者”这一单元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将重点讲解的知识内容与互联网技术进行结合,在大屏幕上播放“消费购物”的相关视频,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自主到网络上查询相关内容等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从被动学习的状态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行转变。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与家长一起购物的经历,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将本节内容与自身购物消费案例进行结合。这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能提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三)联系社会生活,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生活情境具有紧密关联。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将社会生活内容与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融合,要求学生参加活动期间,用积极乐观的态度进行学习。教师可根据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经常遇见的情况,进行情境创设,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案例一: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安全记心上”一课时,教师可重点挖掘教材中的“发生火灾”这一情节,用课件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中,然后通过观看视频、消防员讲解以及模拟教室发生火灾现场逃生演练等,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使学生形成安全防范意识,掌握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花儿草儿真美丽”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单独设立“与校园环境交朋友”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加活动期间,能够与大自然培养感情。小学生在校园中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公共财物,禁止乱扔垃圾等,能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在学生参加完这项活动之后,教师对整体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并列举一些破坏环境的反面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案例三: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我们生活的地方”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事先把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霞浦旅游节就要到了,作为霞浦的小导游,请大家合作设计几条适合外地游客‘一日游的线路。”学生们通过课前调查、采访父母、观看霞浦风光片等方式,呈现了五条线路:1. 三沙花竹—杨家溪—流云洞—光影栈道—小皓—西山—东壁;2. 目海尖—吴洋—溪西水库—上水村—霞坪—古龙山;3. 大京(高罗)—马耳山—小呂沙滩—吕峡下尾岛;4. 北岐—南岐—沙江S湾—竹江—半月里—东安鱼排;5. 围江—白鹭—八堡—南湾—鹅湾—西胜—浒屿澳。这些线路既能观赏山的伟岸挺拔,又能领略海的宽广雄姿,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们进一步走近家乡,感受到家乡的风景如此之美,美食令人流连忘返,不禁在心底升腾起“我是霞浦人我自豪”的情感。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学生可感可思的生活事件为原材料,构建生活化的課堂,巧妙运用多样化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课堂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引领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黄晓夏)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生活化法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