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助力语文核心素养落地

2021-09-05符晓珍

新教师 2021年7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景物习作

符晓珍

“互联网+”下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构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新模式。它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由师生间的互动,转变为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机的多边互动。“互联网+”环境下教学策略及教学方式的转变,能促使语文核心素养落地,从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预学趣为先,催生行动力

传统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开展教学的,而“互联网+”下的教学有效地拓展了教学时空,线上课前导学已成为“互联网+”下常态的教学方式。线上课前预学的开展,突破了40分钟课堂教学的局限,将教学难点前置,利用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线上工具收集、分析数据,能准确把握学生学情,精准制订教学目标,催生学生学习行动力,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 “微”世界,化繁为简。微课短小精悍,趣味性强,便于网上观看,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克服了传统课堂“同步走”的局限。微课导学的策略,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如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在教学“习作:游       ”时,可以习作例文《颐和园》为基础,设计微课《如何按顺序描写景物》,引导学生完成两份进阶练习:一是确定写作对象,明确写作顺序,并将“游       ”的路线图上传到网络平台,写出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句;二是上传一张游览过程中印象深刻的景物照片,对照例文《颐和园》,想想如何写出景物特点。写景作文首先要厘清写作顺序,而微课《如何按顺序描写景物》将教学内容前置,让学生通过线上学习明晰了写景可按移步换景的顺序进行描写,并确定了写作对象,列好了游览路线图,为课堂习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互联网+”下的课前导学,抓住了习作取材、构思和起草环节,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搭建了逐层提高的层级,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平台。

2. “微”数据,问诊切脉。传统课堂中的教学无法及时有效地针对每个学生作出相应的评价,而自学微课后的进阶练习,采用“问卷星”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统计和分析,这一软件的使用,大大减少了教师批阅作业时出现的繁琐现象,避免了课堂中教师对一部分学情的忽略。在教学“习作:游_______”时,学生在自学了微课《如何按顺序描写景物》后,教师在后台可查看到学生上传到平台的进阶练习。从练习情况来看,在过渡句的使用上,35%左右的学生在方位把握、地点转换上存在困难。网络平台的高效统计,使教师迅速作出学情诊断,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策略。由此可见,教学过程前置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二、云端促合作,沃土植根基

“互联网+”下的课堂不受时空的限制,教学过程的立体化为学生搭建了多种平台。云端资源的共享,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学习多元化,促进其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其思维能力,催生素养的形成。

1. 单向交流转向多维互动。“互联网+”下的课堂使传统课堂的单向交流转向多维互动。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学得快”的学生可发挥其优势帮助“学得慢”的学生,并且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巩固新知,内化提升;“学得慢”的学生不再是“看客”,而是在合作中逐渐获得新知,增强自信,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而教师在活动中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再以“习作:游    ”的教学为例。通过课前预学和学情统计,教师在教学前可向学生反馈预学情况,解决在写作顺序中存在的问题,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修改写作顺序及过渡句。通过合作讨论,学生不仅能意识到存在的问题,还能根据同学及教师的建议,自我调整修改。修改写作顺序及过渡句的过程,不仅是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语用能力进阶的过程。

2. 封闭作业走向多元开放。“互联网+”平台能拓展学习空间。通过网络平台,有效利用资源,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习作:游    ”时,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各自上传了一张自己在游览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景物的照片,并按之前划分的学习小组,将上传的照片整理成资源包。在厘清写作顺序之后,学生先结合习作例文《颐和园》及微课《如何写出景物特点》,明确了写出景物特点的方法,并利用资源包浏览之前上传的照片,再次感受景物的特点。然后小组讨论如何将画面写具体,教师巡视指导。接着小组派代表上台说说景物的特点。学生边说,教师边引导学生再次巩固、总结写出景物特点的方法。最后学生选取自己游览过的一处景物,写成精彩片段。小组合作,说中引导;集体反馈,说后梳理;动笔表达,水到渠成。网络平台的搭建,将资源可视化,促进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同时,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三、延学拓空间,习作立体化

“互联网+”下的课后活动可借助网络平臺展开,用网络架起课内与课外的桥梁,学生得“法”于课内,用“法”于课外。

1. 滞后反馈转向及时点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传统课堂教学,师生交流常以单向交流为主,而“互联网+”下的网络学习平台,可呈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滞后反馈变为及时反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习作课后,先借助修改后的写作顺序,参考具体描写景物的方法,完成“习作:游_______ ”,并上传到网络平台,然后点评其他同学的习作。网络平台拥有快捷性、交互性、开放性等优势,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多篇习作进行互赏互评。“一人点评,人人参与”“一师导学,人人受益”的课后延学新常态改变了传统作业模式,学生通过线上互动与同伴互助共学,激活了以往积累的习作经验,储备的学习能力被充分调动。如此的深度学习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力,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2. 传统接受迈向主动学习。“互联网+”下的课堂教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此过程混合了多种学习方法,利用了多种学习资源,采用了组合型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率。课中线下共学,课后线上延学,让学生以网络平台为展示台,展示其学习成果。这个过程,以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为主,注重学生思维独立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以体现,学习目标性强,是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语文教师要精心研读教材,找准信息技术与教材的融合点,利用网络立体架构教学活动,研究课前线上预学、课中线下共学、课后线上延学的有效策略,以学习者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景物习作
四时景物皆成趣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写写冬天的景物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景物描写要准确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