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科学课教学的人文性

2021-09-05陈海峰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人文科学融合

陈海峰

当下,在功利主义、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科学教学片面地成为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和人性陶冶。真正的教育应立足于当下,而着眼于未来,兼具科学和人文的融合,为学生终身全面发展奠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现代教育核心理念,其所追求的总体价值境界就是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以追求真善美为价值核心,以学生有潜力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导向。

科学教学,更需要构建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人”为中心,让学生在民主交往、情感交流、生命互动、深刻体验的和谐过程中全面提升科学素养,发展内在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一、重塑理念,和谐师生关系

老师必须提升对科学课程的认识,确立新的课程价值观和学科功能观,彻底扭转“知识唯上”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任何一门知识中都蕴含着人类生生不息的价值追求,科学也不例外。科学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增强情感体验,形成正确态度,完善科学价值观。

老师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和谐统一是基础,因此,老师必须积极转变理念,由传统的关注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转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把学生有潜力的终身发展作为科学教学的最终目标。

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合作、愉快的新型师生关系。老师走下高高在上的讲台,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真誠对话,营造一种和谐、温暖的境界,使科学课堂成为师生间知识、智慧、人格等多层次的沟通与感染,彰显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老师更应着力为每个学生的个性生命搭建舞台,赏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精彩表现,尊重和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为学生个性精神的弘扬和发展创造一个自由、活泼、关怀、支持的成长氛围。

二、与时俱进,融合教学目标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活动是极富人性的活动。完整的教学目标,就在于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学的目标分为“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就必须改变只重视知识传授、技能养成而忽视学生精神世界的状况,把学生外现的知识和能力的习得与内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发展相融合。科学是骨架和血肉,人文是灵魂和气脉。在课堂上,老师不应割裂四方面的目标,而应该坚持融合理念,融会贯通,始终确立和坚持“每一个学生都是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发展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完整意义上的人”这样一种理念,全面协调,从而为教学指明方向和目标。

三、人文先导,引领科学探究

人文是舵,学是帆。只要把准方向,无论多大动力、多快速度都不会走入迷途。只有在人文理念的指引下,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才能更积极、有效、高效,学生的发展才能更全面、合理,符合社会和时代的前进方向。

在科学教学中,要以科学课程的本质为基点,开发课程资源,构建教学活动,把传统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关注教和学的方式转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加强亲身体验。

(一)探究与生活的融合

首先,探究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使“课堂生活化”。学生一旦将零碎的生活和探究体验上升到审美、情感的高度,就会产生有价值、有意义的感悟,使自己的心灵绽放人性的智慧,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其次,超越教材内容的局限,鼓励学生在自身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去观察、思考和探究,在生活情境―发现问题―激发兴趣―探究体验―抽象认识的过程中,获得自主、直接的感受和经历,从而使学习活动超越课堂的空间和时间,使“生活课堂化”。

最后,注重多学科知识的沟通。科学学习要打破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界限,通过深入挖掘各学科中的知识关联及内在联系的人文精神,让学生获得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情感体验、审美愉悦、价值发现和精神升华。

(二)增进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科学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世界的工具,客观性和真理性是其本质特征。因此,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要讲求客观科学性,绝不能因为追求科学知识和技能而丧失过程的科学性。要实事求是,不以追求预定的唯一结果、唯一答案为教学的最终指向。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在不断发现问题、质疑和实证中,不断地发展科学素质,对科学不迷信、不盲从。

在人类和自然、社会的关系上,要引导学生建立和谐观念,我们切不可毫无节制地将科学技术滥施于自然,社会的发展也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关系为代价,真正的科学追求的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科学不是人类所向往的一切,科学并不是,也不能是纯粹冰冷的知识和工具,科学发展之中还有许多可以深入人心灵的目标:关爱、善良、正义、和平、友谊……

最终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进社会发展,又能影响和毁灭社会。如何把握和平衡,关键是对科学正确地选择、取舍和应用。

(三)人文思想的熏陶

如,通过讲授科学发展史,让学生了解科学对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价值;通过介绍优秀科学家尊重事实、献身真理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介绍科学知识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巨大力量,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科学从而造福人类的热情;通过挖掘科学知识中“美”的因素,让学生感知体验“科学之美”……

四、多元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发展

首先,是评价内容的全面化。既要考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形成状况,又要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把对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方式和科学的思想精神的评价相结合。

其次,是评价语言的人文性。老师要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的评价点,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地进行评价。在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激励中,让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和情感的升华,提升内在人文价值观。

第三,是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老师不再充当“主宰”,不再是“一言评”,而是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既可以是老师评价,也可以是组间评价、组内评价、学生互评,甚至是学生自我评价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让学生懂得尊重、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在心灵的共鸣中,内化知识,提升情感。

最后,是评价语言的发展性。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及时、全程化评价时,应注重鼓励性和指导性,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主动、有潜力地终身发展。

“科学和人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纯粹的科学技术教育是呆板和苍白的,单调的人文教育又是空洞和虚无的。我们应当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出发,构建人文的科学课堂,使课堂教学由刚性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向科学与人文结合的柔性协调转变,从而保持师生在科学学习中的生命活力。

猜你喜欢

人文科学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