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科学课堂预习导学的立体化设计

2021-09-05幸伟赐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导学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幸伟赐

预习导学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性质,利用多元化预习导学方式,对不同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导学,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使科学课堂实现高效教学;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课程性质的定义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在小学阶段的知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及地理的学科基础知识,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对小学生而言,虽然都是些浅显易懂的知识,但是由于知识领域跨度大、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性以及在日常生活当中存在一些错误的前概念知识,从而造成课堂只服务于一些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而教师也往往愿意让这一类学生进行回答,进行课堂的推进;对其他学生而言,只是获得一堆零散、呆板、无趣的知识并没有使其更好地得到发展,因而课堂效率极低,这在农村学校尤为明显。因此,为实现小学科学课堂的高效教学,可在课前进行预习导学。预习就是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学生自行对学习内容进行预先学习。学生通过预习活动,事先对本节内容有所了解,能积极、充分、灵活地对课堂知识进行学习,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减少错误的前概念知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对该知识内容展开多元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实现高效课堂。

一、实践式预习导学,锻炼学生操作能力

实践式预习导学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前,进行有关教学内容的动手动脑的活动,并对该实践内容操作熟练及原型内化,使学生在课前能对该教学内容提前掌握,从而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能保障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也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学习,进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在实践式预习导学中,对于学生实践任务的布置尤为重要。实践任务的难度不应超出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避免打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任务应设计得简单易操作,能让学生易获得成就感,从而保证实践预习导学的有效性。

如在进行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工具》一课教学时,教学活动前可以出示学生日常生活当中能经常遇到一些需要工具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在预习单上出示问题:

钉子钉在木板上,如何将其拔出?螺丝拧在木板上,如何将其拧出?如何将铁丝剪断?

引导学生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就要到工具箱里去寻找帮助。学生想要完成这几项任务就必须打开工具箱,并观察工具箱里面的工具,发现不同工具的特点;思考要用哪个工具才能完成这几项任务,进而形成自己的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样,在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起意义关联,从而更好地掌握该课内容。

二、问题式预习导学,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问题式预习导学是最常见、最有效的一种预习导学形式,它将教学内容的重要知识问题化,建构问题群,引导学生以问题为载体展开教学活动前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知识的前概念,与思考问题的科学概念产生认知的冲突,从而引发学生对于问题深度的思考,进而达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目的。

在问题式预习导学中,对于问题的设置尤为关键。设计问题时应做到合理、恰当且精准,要做到深入浅出,并能巧妙贯穿教学内容,紧扣学习的重点及难点,提高问题的有效性。在预习活动中,问题设计应与学生认知基础相契合,对课程内容做出结构化分析。只有这样,问题式预习导学才是高效的并能引发学生学习共鸣的。

如在进行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植物开花了》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事先对校园内开的花进行摸底,然后以校园里的花进行问题的设计:不同的植物开出花一样吗?不同的花它的结构一样吗?这些花的结构有哪些不同?花的这些结构分别有什么作用?

当这些问题呈现出来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对校园里不同的花进行观察预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观察花的同时,也对之前对花的前概念产生一定的认知冲突,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螺旋式上升的问题群落。经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学生逐渐进入学习状态,进而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这样,就不是单纯地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了。

三、探究式预习导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探究式预习导学,对促进小学科学课堂高效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和了解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却容易忽视的事物,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空间,在探究的预习导学中思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及想象力。

在探究式预习导学中,设计探究的情境对于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以探究式任务重构学习的过程,由此驱动学生对知识的创造性和有目的地应用,加速学生对预习知识的内化,并转变为成长的养分,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如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一课,在对传动装置教学前,布置学生对能变挡的自行车进行探究式预习,让学生在观察自行车通过链条传动的同时体验不同挡位链条所在的齿轮大小及在行驶中的用力效果,引发思考,为什么使用不同大小的齿轮进行蹬踏时,会有不同的用力感受?同时自行车的车速也会有所不同?从而对传动装置有一定的理解。这样,在正式教学前,学生就能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学习,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上,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课堂变得更加灵活有趣,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梳理式预习导学,构建学生知识框架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内容涉及不同领域的知识,其中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跨度较大、知识点错综复杂。但是这些知识却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某个线索能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给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采用梳理式预习导学,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达到构建知识框架,促进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知识。

梳理式预习导学,是教师对小学阶段科学课程中零碎、相对孤立的知识进行串联,并重新构建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吸收消化。该预习导学方式,需要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梳理,对之前学习及今后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很強的概括整合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在预习时事半功倍。

如在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骨骼、肌肉的保健”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前面三节课《骨骼》《关节》《肌肉》的知识进行预习导学的布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紧密的联系,给予学生对于骨骼、肌肉的保健知识学习的方向。由此帮助学生提高预习效率,主动构建知识的框架,完成与课堂教学的衔接,进而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的学习活动。

当下,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旨在培养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重在培养学生的八项能力  (提出问题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有自己的思维,而不是盲目地接受教师的“满堂灌”的知识。但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极为有限,因此预习在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疑问,有自己的思考,带着问题来到课堂,这样,就能使课堂更加充满活力,提高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及课堂参与度,在教学活动中达到做中学、学中思、思中悟,进而深度学习。而针对科学课程的特殊性,我们利用问题式、探究式、梳理式、实践式预习导学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内设计安排不同的预习导学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能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积极主动地理解并建立联系、对基本原理的探求、对相关证据的权衡、批判反思和应用,形成全新的学习认知和独特的学习体验。从而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并深度学习,进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导学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