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者之职场众生相
2021-09-05康在龙王琛子
康在龙 王琛子
最近,身边很多朋友和同事都在追一部热映的谍战剧《叛逆者》。该剧讲述了投笔从戎的林楠笙,从一名心怀报国理想的特训班学员蜕变为优秀的共产党员的故事。除去时代形势的特殊性和残酷性,叛逆者的职场戏也是精彩绝伦。同为职场人,我更喜欢换位思考,角色转换,剧中的每一个鲜活人物都有着特定人物和性格的写照,不同的表现终究带来不同的起伏命运。
特别是被网友戏称为“军统上海站四大天王”的林楠笙、王世安、陈默群和顾慎言,他们很好地诠释了四类不同类型的“职场人”。因为在这部剧中,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不同性格的长与短,甚至,每个职场人都能在“叛逆者”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内卷王——埋头做事,不问前程
男主角林楠笙刚出场时,还只是一个南京特训班的“小白”。他动手能力强,思维敏锐,善于察言观色,但缺乏历练和实操经验,首次执行任务即被派到谍战最前沿的上海滩。初入职场的特征跟年轻时候的我们一样“青葱”:
●每天跟在上司的身后,拿小本做笔记;
●老同事闲聊、看报、睡觉,他全身紧绷、时刻待命;
●即使被发配到闲散的档案室,也是每天一早就来打扫办公室,煮咖啡,下班前还擦玻璃……
林楠笙工作积极,兢兢业业,即便是996、007,被同事打压也毫无怨言,用现在流行的梗来说就是“职场内卷”,是当之无愧的“卷王”。但即使是林楠笙这样聪明的新人,也同样拥有职场新人一样的特质,对上司唯命是从,尽管自己也会独立思考,对于上司给出的任务也能提出质疑和反对意见,最后还是选择听命行事。
陈站长要求林楠笙通过感情欺骗来获取朱怡贞的信任,虽然林楠笙第一反应就认为这是不道德的,他不忍利用别人的感情来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甚至怀疑整个任务是错误的,但最后还是“坚决执行”。
我们都知道,没有关系或后台的新人往往是职场中的最底层,处在谁也不能不听、谁也得罪不起的尴尬地位。所以他们通常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听上司的安排,低头做事。这导致上司被调走后,林楠笙不被同事所容,一心想要把他踢出队伍。
看到林楠笙,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找到自己刚入职场时的影子:在公司里,活没少干,立了不少功,但遇事总想讲个公平,讲个道理,结果是,得罪了上海的站长,得罪了重庆的大员,职业生涯被踩到了泥里。
为了救顾站长,林楠笙不顾个人的安危,拿着查出来的真相,找上级,越级找更大的官员,私下去找何长官,有多少年轻人在这个过程中,饱受打击。顾慎言的牺牲,彻底促成了林楠笙的转变。从此以后,林楠笙把那个小美好永远留在了心底,躯壳变成了和重庆方面一样的人,然而他心中的信仰愈加坚定,在老顾等人的影响下,加之他心思缜密的观察和强有力的推理,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点评:初入职场的我们常常陷入迷茫,怀疑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怠于观察和思考,可能一不小心就被上司当成了“工具人”,甚至无形中“被站队”而不自知。如此一来,你的职场之路就岌岌可危。而聪明的员工,会通过不断的复盘、反思,寻找工作的意义并且积累经验。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心中的信仰是什么。你坚守的正义与公平,如果在你的组织中得不到认可,周围人都只顾个人不顾组织,那只能是道不同不相谋,另谋高就了,否则就是在荒废年华,虚度光阴。
摸鱼王——唯利是图,自私贪婪
多才的网友给副站长王世安取了一个绰号,叫“摸鱼王”。“摸鱼”源自成语“浑水摸鱼”,现多用于指在上班时间忙里偷闲,停下工作,做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摸鱼王怠于工作,表里不一,人前人后两张皮,聚精会神搞内斗,一心一意去拆台:
●明明心里对站长有意見,但在站长面前始终表演得姿态谦卑,态度友好,背地里却向同事不断抱怨对站长的种种不满;
●在上峰面前,他言语暗示站长独断专行、飞扬跋扈,另一边又不断向站长拍马屁、表忠心,表示自己支持站长的所有决定,愿意替站长承担一切责任;
●他觉得自己被怀疑了,就找到和他有同样情况的档案室主任顾慎言,挑拨顾慎言与站长的关系,试图将对方与自己拉到同一战线;
●当摸鱼王得知老上司要重回上海成为自己的顶头上司时,为怕自己空吃军饷等恶行被发现,不惜向日军通报老上司的行踪,借刀杀人,铲除异己,用心何其毒也;
●摸鱼王得势后,成为上海站一把手,便对前任领导的属下大肆打压,将最危险的工作派给他们,一旦完不成,便要枪决处置,将老员工逼得投敌,成为汉奸。
点评:职场中不怕有摸鱼的员工,最怕有摸鱼的领导。他们擅长伪装自己的真实情绪,没有真正的实力,却两面三刀总想着凭借小聪明上位。所以,组织尤其要警惕这样的员工,因为他们专注个人得失、不顾组织利益的做法,往往最后是掏空团队,让组织成为他个人权力的牺牲品。
拽王——单枪匹马,失道寡助
陈默群是军统上海站站长,也是上海站少有的努力、上进,有能力,有眼光,且是真正在干活的人。《叛逆者》刚开场,他就怀疑组织内部“被渗透”“有卧底”。为了调查出这个人,特地从上海跑到南京特训班,通过测试和观察挑选最合适的人才来帮助他。
对于人才的选拔,陈默群有自己的观点:
首先,在接待室,林楠笙在整理报纸时,陈默群就注意到了他,通过对方摆放报纸的位置和递给自己的报纸类型,暗自对其有了基本的逻辑判断;
其次,当南京特训班向他推荐成绩最好的学员时,陈默群直言,这些分数成绩只能说明学员的基本素养。他设置了一项考核,让学员们进行远距离长跑,途中设下车辆和混杂的人员,并非考察他们的体能,而是考验他们在途中的观察力。最后他挑选出林楠笙,并将他带回上海。
另外,陈默群对待工作非常认真,常常冲在第一线,可以说为组织是鞠躬尽瘁,计之深远,但这样的上司却并不受下属和同事的待见:
●王副站长跟南京方面交涉许久才征得同意引渡重要犯人到上海处,陈默群却直接全权接手,不再让其过问,惹得王副站长一肚子怨气,暗骂其抢功劳;
●陈默群对刚入职的林楠笙说,“记住,没有绝对可信之人”,他不相信单位里的任何人,也包括后来的林楠笙,他甚至为了接近情报人员而设下苦肉计,让林楠笙被打成重伤……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陈默群缺乏正义感,更缺乏仁义之心。后来陈默群也在上司和同事的合谋之下被免职调离了上海区,甚至被同事陷害,无奈投敌,成为人人得而诛之的“陈逆”。陈默群就像是职场中那些会做事,但不会做人的员工,他们自恃实力决定一切,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心中缺乏信仰,对待同事和组织可以随时倒戈。
点评:这类人通常是典型的工作狂,生活里只有工作没有自我,缺乏真正的信念,也没有真正想明白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所以,这样的人很容易遭到抛弃和背叛,他们往往会彻底迷失方向,甚至做出极端之事。
在职场上,像拽王这样的人往往做事情有自己的明确目标,做任何工作都力求做到最好,不说大话,脚踏实地,以结果来表现自己的实力;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答应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任何人和他合作,都会感觉到他身上积极、拼命的态度,总是给人传达一种靠实力证明一切的信念。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做事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強。但是,这类人不屑于讨好上司,不善于了解领导的用心和真实想法,自视清高,漠视领导和周围的同事。如果身在一个以业绩为导向的组织,这样的人会有很好的发展,遗憾的是,只专注事业,却不通人情世故,最终死在谁的手里都不知道。拽王属于典型的智商高情商低,可惜可叹。
狐王——老谋深算,目标坚定
档案室主任顾慎言一出场,就给人一种“老狐狸”“老油条”的印象,有资历有后台,北伐战争中的冲锋战士,还做过何部长的侍卫长。在单位里,性格随和,和谁的关系都不远不近,副站长王世安给他的评价是:“能力强、出身好、不好强争功,还无心仕途,这是老陈最喜欢的了。”
其实,顾慎言的真实身份就是潜藏的卧底——“邮差”。所以,作为资深特工,顾慎言做到了眼观六路、八面玲珑。
●当他是档案室顾主任的时候,是“跟谁都很好”的闲职人员,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谁对他都没有戒心,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和人聊天,拉拢人心,所以,他很容易就把所有人的话套出来,且不摆架子;
●送站里的司机进口烟,给王副站长送进口酒;
●听闻小林母亲生病给钱给假,让他安心照顾家里;
●同事填写行动任务表,指导同事从中捞“油水”;
●面对王世安的抱怨,既响应又做到滴水不漏。
所以,除了怀疑他身份的陈默群外,上到副站长,下到站长司机,甚至从南京来的高官,所有人对他都是满口称赞。而当他是“邮差”的时候,又是观察力和判断力一流的超级员工,KPI绝对满分:
●站长陈默群用“怀疑内部混入奸细”试探他的时候,他直接表示“这话您别跟我说,听了麻烦就多了”;
●为了查出叛徒居住的旅馆,他假装身体不舒服,让站长司机送自己回家,通过司机买的生煎包就推断出旅馆的大概位置;
●只看了一眼旅馆门口的人手里的烟,就发现周围有埋伏的便衣。
像顾慎言这样的人,之所以能做到面面俱到,能在嬉笑怒骂和谨慎机警之间切换自如,不仅仅在于他出色的能力,还在于有坚定的目标和信仰。所以他说:“你的信仰,不应该依附于任何一个人。”
他不像初出茅庐的林楠笙,将上司的话当作必须完成的事情;不像王世安,为了蝇头小利就不顾大局;也不像陈默群,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坚持和大义。
这样的员工非常清楚自己工作的价值,有明确的使命感,不需要督促也会用心工作,会不断自我反省、提升业务能力。
重要的是他对组织十分忠诚,能够用人格的魅力去影响周围的人。主人公林楠笙后来正是在顾慎言的引导和影响下,成为坚定的革命者。
点评:人年轻的时候,就算再优秀,条件再好,某种程度上也是迷茫的,因为,你终归没有经历。这时,如果有一个和你价值观相似又专业能力强的导师,可以省去个人好几年的努力。这种指引,不仅是行为上的,也是精神上的。“信仰,就是要不断经历检验才能最终坚定”,这句话告诉我们,那些坚守初心,坚定信仰,心向光明的人,一定能够熬过黑夜,奔向黎明。
诸葛亮《出师表》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一个国家如此,何况是一个企业呢?
正如林楠笙的扮演者朱一龙所说:“像林楠笙这样的人,不光是我,现在很多年轻人其实都是这样,在寻找自己的理想,在坚持。中间一定会有身不由己或者面临很多困难的时候,但是会一直坚持下去。”
作者 青岛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