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一画见精神
2021-09-05向建军
向建军
基本信息:
书 名:《故宫的书法风流》
作 者:祝勇
I S B N:978-7-02-016979-5
裝 帧:精装
页 数:589
定 价:128元
出 版 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6月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翰墨香里,不时飘荡着醉人的芬芳,那些曼妙的汉字,一直扎根在国人的记忆里。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曾涌现出许多各具特色的书法大家,并流传下许多传颂千古的书法珍品。如今,这些稀世珍宝,不仅保存在故宫博物院里,还被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以文学化的方式,写进了他的新书《故宫的书法风流》里。
书中,祝勇聚焦李斯、王羲之、李白、颜真卿、怀素、张旭、蔡襄、蔡京、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米芾、岳飞、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等10余位古代书法家,精心选取故宫收藏的书法名作,在条分缕析讲解这些传世佳作的同时,一并将时代的风云、创作的背景,以及他们的人生遭逢,悉数呈现开来。从史学的角度,本书可以作为了解不同时代,特别是文字产生以来,中国书法艺术不断演进的参考读物;从艺术的角度,祝勇对不同书家和他们迥异的创作理念的解读,则能让我们充分领略到,中国汉字的纷繁多变之美。
《故宫的书法风流》既谈具体的书法大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还从文明传承的角度,大谈中国书法之魅力。千百年来,王羲之和《兰亭序》、米芾和《盛制帖》、颜真卿和《祭侄文稿》这些现象级人物及其作品,之所以能历经时间的淘洗,活在一代代国人的心中。在祝勇看来,皆是因为这些书法大家,在运笔之时,已然将书法艺术,点点滴滴融进了自己的生命和情感世界里。他们之所以被后人尊称为书法界的千古风流人物,就在于他们的创作,是真真切切地“从生命中来,不与生命相脱离,又不陷于生活的泥潭不能自拔。”可以说,意蕴深蓄的汉字自问世的那一天起,就当仁不让地成了维系国人思想和精神的纽带。从古至今,中国人写字,不只是为了传递信息,也是一种美的表达,有别于西方“书法”以追求工整为美,中国书法则更注重不拘一格的率性展示。正是本着这种多元化的创新理念,我们才能透过浩如烟海的书法之林,欣赏到王羲之的秀美飘逸、张旭的飞舞流动、欧阳询的法度庄严、苏轼的“石压蛤蟆”、黄庭坚的“树梢挂蛇”、宋徽宗“瘦金体”薄刃般的锋芒、徐渭犹如暗夜哭号般的幽咽顿挫……
本书作为一本文化随笔,视野开阔,评析名家、名作思路清晰,论证有力,为丰富中国书法史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摹本。书中,祝勇解析王羲之的《兰亭序》,称其为“天下第一行书”,以至于王羲之事后再重写十多次,依然无法超过第一稿的神韵,原因就在于这位“书圣”,心无挂碍地写出了自己的真性情。而后继之作,因为带着太多的功利思想,反而再也找不到当初那种纯真的创作状态了。对于苏轼《寒食帖》中所呈现的头向上斜,脚向下伸的结构特点,他的好友黄庭坚戏称苏轼的创作风格为“石压蛤蟆”。祝勇则勾连历史,从苏轼被贬后的思想变化说起,不但剖析了他内心的苍凉和凄苦,还言及了他频遭厄运之后的豁达大度。祝勇点评说,正是因为秉持着这种宠辱不惊的生命态度,才造就出苏轼独一无二的“尚意”书风。类似这种发散性的写法,在书中还有很多。它让我们在了解众多风格各异的书家之时,对其创作特点,以及他们的心路蜕变和情感表达,都有了一个全景式的了解。可以说,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斑斓多姿的创新史,就是一部情感丰沛、充满了生命张力的人文史。这些光耀千秋的书法作品,不但体现出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熔铸着创作者鲜明的个人禀赋,还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在笔砚流转中的生动写照。中国人常说“见字如面”,当细细品鉴这些气象万千的书法作品时,我们见到的,不仅是他们笔走游龙的恣意洒脱和沉静内敛,透过他们力透纸背的挥毫,更见证了中华文明由涓涓细流,汇成浩瀚大海的壮阔。
一笔一画见精神。《故宫的书法风流》以书法为媒,用文学化的手法,生动刻画出中国人的精、气、神。它既是一部意味深远的书法史,也是一部鲜活的民族精神史。
(编辑 文凤 见习编辑 汪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