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生态廊道建设的湘潭范本

2021-09-05杨文华杨贤腾

林业与生态 2021年8期
关键词:绿心湘潭市绿道

杨文华 杨贤腾

前不久,湘潭发布了一条以法华山森林步道为主线的休闲健身旅游线路。这是湘潭生态廊道建设中的又一重要节点,它有效地与相邻的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生态廊道昭山示范段衔接起来,构建起了绿心地区的生态安全屏障。

至2021年6月,长株潭生态绿心森林步道一期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步道的太阳能路灯、节点景观、休闲公共设施、观望台、标志、标识、消防管道以及与市政自来水管道对接工作都已建设完成。项目法华山段设置法华晨曦、法华流芳、青山云雾三大节点;凤形山段设置洞天清韵、栖林鸣凤、凤山远眺三大节点。沿着步道游览,青松迎客、山花诱人,当地有名的湘潭青山茶场在步道一侧,成片的茶林孕育着新芽,从步道下来,国家4A级景区盘龙大观园近在眼前。

湘潭市从2019年承担昭山段省级生态廊道建设,到2020年湘潭县易俗河金霞山生态廊道基本完成,再到今年计划在G4(京港澳)高速公路、G60(沪昆)高速公路、武广高速铁路沿线建设省级生态廊道,让生态廊道充分发挥生态、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效益,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高质量建设省级生态廊道示范段

位于长株潭城市群绿心核心区域的昭山七星村,现在是有名的“网红村”。七星村建设的生态廊道是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省级生态廊道建设昭山段建设内容之一,是《湖南省省级生态廊道建设总体规划》中“一心一带九核”的生态廊道重要节点,是湖南省省级生态廊道建设试点之一。

2019年,昭山段生态廊道建设启动,通过实施修复河流、沟渠、水塘,栽植水生植物,促进水系的贯通连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满足景观和水系净化功能的需求,为湿地动物提供丰富的栖息环境。沿着七星村蜿蜒曲折的廊道,踏过涓涓流水的石桥,时有氤氲的水气升起,让人感觉行走在美丽的画卷中。同时,七星村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与旅游发展,推动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绿化美化,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显著改善了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让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优良相得益彰,释放生态红利。

与七星村毗邻的红旗村是长株潭绿心地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示范点。改造前,现有林分为杉木人工纯林,林龄18年,林分郁闭度在0.8以上,平均胸径12.7厘米,平均树高14.3米,每公顷蓄积约320立方米,冠高比不足20%,生长量逐年下降,林下无植被,无自然更新能力,土壤肥力下降。现有林分通过多次抚育间伐,伐除Ⅴ级木、Ⅳ级、部分Ⅲ级木和必要的干扰树、竞争木、树干弯曲木和木材有缺陷的林木,最终保留目标树。第一次间伐后密度控制在每公顷750株左右,郁闭度为0.6,预留目标树每公顷180株左右。在间伐后的林中天窗处或林木稀疏处,平均每公顷补植楠木、红榉、木荷等珍贵树种450株以下,优化林分结构和密度。后期采取施肥、扩穴抚育、间伐、修枝整形等管护措施,力促林分早日演替为近自然异龄复层针阔混交林。现有目标树伐除后,按目标树经营法,形成乡土珍贵自然混交林。经过近两年的改造后,红旗村林地上树木更为清晰,一束束阳光透过枝叶洒落在林间,林下各种珍贵树种正在生长。

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延伸至县

2020年10月,湘潭市出台了《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廊道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以县市区(园区和示范区)为实施主体,以增绿扩量、森林提质、生态修复为重点,以构建“山、水、林、田、湖、草”完整的生态系统为目标,加快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同时,按照省级总体建设规划要求,到2023年,通过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造林绿化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措施,完成该市省级生态廊道建设任务,同步推进市、县级生态廊道建设,构建起纵横成网、连续完整、景观优美、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生态廊道体系。

在省级生态廊道昭山示范段的基础上,2020年,湘潭市集中在湘潭县易俗河金霞山(属于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生态廊道)实施52公顷的生态廊道建设;2021年,又新增了4处延伸至县的生态廊道建设,即岳塘区G4(京港澳)高速公路生态廊道、湘潭县武广高速铁路生态廊道、湘乡市G60(沪昆)高速公路生态廊道、S50长芷高速公路生态廊道,预计今冬明春完成建设任务。

“莲城绿道”助推绿色发展

目前,《湘潭市“莲城绿道”专项规划》已通过部门和专家评审会。规划范围将在湘潭市市域范围展开,包括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雨湖区、岳塘区(含国家高新区),总面积约为 50万公顷,其中规划重点是区域级绿道和城市级绿道。“莲城绿道”建设将在市域构建“两轴两廊五环”的规划结构,形成“城区以湘江为主轴,市域以韶山灌渠为主轴”的“莲城绿道”网络体系。

該规划期限2020~2035年,近期(至 2025 年)重点是“莲城绿道”核心骨干轴的打造。启动建设绿道核心骨干轴(湘江、韶山灌渠)和各区县市内精品绿道示范段建设,提质绿心廊道白石段,形成首期绿道示范标杆。中期(至 2030 年)完成“莲城绿道”骨架建设。在进一步完善绿道核心骨干轴建设基础上,启动潭城文化绿道环和湘莲环城绿道环建设,贯通湘江绿道,无缝对接长沙市、株洲市湘江绿道,选择性开展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建设,形成绿道骨架。远期(至 2035 年)实现市域绿道成网成系统。全面连接和贯通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依托绿道打造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形成完整绿道体系。

绿道具备“生态保障、慢行交通、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体育运动、农业景观、业态培育、应急避难”等多重功能,建设“莲城绿道”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系统结合的重要载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助力。建设“莲城绿道”有助于连接贯通城乡空间,保护关键的生态用地和自然资源,构建连贯、高效、多元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区域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绿心湘潭市绿道
湘潭市:感悟百年党史,践行初心使命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湘潭市老年大学学员作品 展示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500多平方公里的期待 刘激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绿心”
三明市建设城市绿道
林间的“绿心”
湘潭市农地正外部性价值量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