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国际代表性国家在线教学的 实践、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1-09-05陈新亚翟雪松李艳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21年8期
关键词:挑战与对策在线教学技术应用

陈新亚 翟雪松 李艳

摘   要:国家间经验的互学互鉴是促进在线教学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导致全球很多学校停课,世界各国纷纷将线上教学作为应对举措。为了了解疫情下全球在线教学的具体情况,加强国家间的对话交流,文章选取中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度、美国、英国和葡萄牙作为代表性国家,通过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分别从具体实践、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策三个方面对在线教学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后疫情时代在线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在线教学;技术应用;教学设计;挑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1)15-0069-04

2020年的新冠疫情给全球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破坏作用,教育实践也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很多国家将在线教学作为应对停课的首选策略。在线教学顺利开展离不开网络环境、硬件设备、数字资源、师资力量和体制机制的协调配合。对于非洲一些综合国力有限的国家而言,网络条件的限制促使广播和电视成为维持正常教学的主要途径。能够免费提供终端设备和数字资源的是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国家,如澳大利亚、意大利、美国和中国落实大规模在线教学的关键举措。对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配置水平较高的国家而言,教师综合能力提升是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重点任务。此外,目前的实践表明,中央集权制(如法国)也许比分权制(如美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在应对疫情时的行动落实速度方面更具有优势,分数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如中国)可能要比综合能力导向的评价体系(如澳大利亚)在保障线上课程出勤率方面更为有效。

综上所述,虽然各国统一采取线上教学应对疫情,但由于在经济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教育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统一化”的在线教学也表现出不同实践特征。因此,国家间经验的互鉴互补对于在线教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质性研究方法,以中国、印度、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和葡萄牙作为代表性国家开展研究。其中,中国和印度都具有较大的教育系统体系,新加坡教育信息化水平较高,澳大利亚属于新兴的留学大国,英国和美国整体具有较高的教育质量,葡萄牙的教育投入占比较高。通过分析在线教学的典型案例以及对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的深入访谈,就疫情下各国在线教学独特经验与创新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提高教育界应对突发危机的能力,绘制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的发展蓝图。

一、疫情下国际代表性国家的在线教学实践

面对疫情,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大规模在线教学的应对举措,同时也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育信息化发展一般会经历起步、应用、融合和创新四个典型阶段。起步阶段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技术在教育中的少量应用。在应用阶段,信息技术被普遍应用于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中以提高教学和管理效率。融合阶段强调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和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方法创新。创新阶段体现为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变传统教学模式[1]。疫情下利用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学”正是教育信息化实践的具体体现,借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四阶段以及综合代表性国家在线教学案例,本文从以下两个阶段说明疫情下的在线教学实践,如表1所示。

第一阶段是破坏适应期。该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居家”和“有学上”。面对疫情,通过互联网提供在线学习平台维持正常教学是很多国家(中国、葡萄牙、美国)首先采取的应急措施。短暂的教师培训为“有学上”提供了基本保障,中国和英国都开展了教师和校长的远程工作培训,但由于教学场所转变为家庭,非正式的学习环境可能会挑战知识权威性进而影响学习效果,为了缓解该难题,葡萄牙从家长支持角度为家长提供可以和教师共享共建学习计划的交流平台与APP,新加坡、中国和美国制订了居家学习指导手册,为不同学段学生提供最佳学习时长。其次,保障教育公平也是该阶段的主题。为确保没有网络或设备群体在线学习的机会,葡萄牙政府建议学校与邮局合作,将学习材料寄送到没有网络的学生家中。我国提出广播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先通过无线电广播进行学习,然后教师亲自上门提供教学服务,为学生解答各类问题。最后,也有国家对教学方式进行了初步的创新尝试,如新加坡利用虚拟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体验感。由于疫情给予学生更多使用社交媒体的机会,且社交软件注重个性化的特点有助于催生学生强烈的信息表达和互动意愿,利用社交软件是美国在线教学的一大特色,有教师利用“推特”开展录播教学并取得不错效果。

第二阶段是恢复提升期。该阶段的核心任务是“返校”和“上好学”。除了逐一摸底诊断、精准分析学情、切实做好教学衔接和安全防护措施外,由于经过前期实践,师生已经积累了在线教学经验,此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即利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技术优势实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性。首先,个性化学习能够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浙江大学的智云课堂具有PPT动态抓取、笔记在线留存、复习同步显示、语音识别、热词标签提取等多项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功能。该校后续还会对录制的视频课程打上个性化标签,帮助学生通过关键词智能化快速搜索课程内容。其次,游戏化教学能够促使教学形式更多样、内容更有趣、课堂吸引力更高,教学应用也呈现出较为理想的效果。葡萄牙注重在线教学的趣味性,借鉴游戏化教学思想开展了编程在线教学,后续还会将游戏和扩展现实技术结合,通过开发增强现实的书或游戏化应用程序,实现更为有趣的在线教学。最后,以问题作为牵引、以任务和项目作为驱动且支持成果产出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质量方面具有优势。美国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基于设计思维的学习、基于思考探究的问题式学习、基于实践探索的项目式学习等,如依據设计思维的基本步骤让学生扮演美国运输安全局工作人员的角色,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设计出提高安全筛查的规划,在多次头脑风暴后形成方案原型,然后通过测试分析最终形成可执行度高的方案。

二、疫情下国际代表性国家在线教学面临的挑战

虽然在线教学弥补了疫情下师生不能在学校开展面对面教学的遗憾,有效实现了“停课不停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方式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师生基于教学环境合理应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最终达成教育目标[2]。由于在线教学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在线教学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以相关理论为指导,在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下,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与各类资源等交互达到教学目标,其中,技术特性、教学者特性、课程特性和学习者特性都是影响在线教学的要素[3]。此外,各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在线教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本文结合教学方式、在线教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别从教师综合能力、数字资源、技术支持和组织制度四个方面对代表性国家的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就疫情下在線教学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度访谈。这些挑战既包含某个国家特有的,也有很多国家共同面临的共性问题,如表2所示。

1.来自教师综合能力的挑战

首先,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不高。如我国受访者表示,教师通常会在技术工具使用熟悉度、利用技术工具解决管理问题(课堂的社交管理)、教学工具的筛选(符合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互动反馈等方面存在问题。此外,技术与教学融合处于浅层次,很多教师仅仅将技术与教学活动简单叠加,侧重线下班级授课的“网上搬家”。其次,教师应对在线教学中突发情况的能力较弱。如有美国教育研究者表示,由于在线教学持续时间长且所有人居家隔离,如果教学中出现技术方面的紧急性问题,专业人员是无法到场处理的,教师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还略显不足。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关注有限。很多国家的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指出,教师需关注家庭场域中学生特殊的认知心理状态,因为家庭场域意味着更多的松弛而不是专注,学习任务等的设置要建立在对学生认知心理充分把握的基础上。

2.来自数字资源的挑战

首先,资源访问问题。数字资源访问受限是澳大利亚留学生们面临的难题。疫情严重时期,由于国际间人口严控流动,禁止出入境,导致大部分签证申请中心闭馆,大批留学生滞留国内,而大多数老师的课件存在YouTube上,留学生使用VPN访问资源经常受到阻碍,因此也产生了很多投诉问题。其次,资源质量有待提高。对于印度而言,数字资源质量不高是阻碍学生积极参与在线学习的重要原因,主要体现为数字资源的无趣性、无意义性、低交互性等。最后,资源过载现象也比较常见。过多电子资源(电子邮件等)给学生带来的额外负担也是很多国家数字资源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来自技术支持的挑战

首先,技术可能加剧教育不公。网络配置很可能成为疫情下加重教育不公的诱导因素,虽然电视和广播弥补了农村等贫困地区不能开展在线教学的不足,但这点在美国的体现比较明显,由于美国农村区域网络条件较差,导致在线教学质量大大受到影响。我国农村地区也存在在线教学基础设施等支撑条件不足的问题。其次,技术对实践操作的支持性弱。由于技术条件(扩展现实)等限制,在线教学对实践性强的课程支持程度比较低,疫情严重时期,几乎所有学生居家学习,虽然一些国家使用扩展现实技术增加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和实操性(新加坡),但是技术应用的普及性以及应用深度还有待提高。

4.来自组织制度的挑战

恰当的评价制度是大规模在线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澳大利亚,考勤等评价制度不完善导致高校学生网络课程的出勤率很低,很多学生申请延期,这也迫使相关部门紧急采取措施调整评价标准,如不将本学期的挂科科目成绩计入总成绩等。其次,分权化的教育行政体制似乎不利于在线教学的顺利落实。面对疫情,美国仍有一部分学生未能开展在线学习,除网络等外界条件限制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与美国分权制的教育行政体制相关,该体制尊重地方自主权的特征导致面对疫情时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统一部署的效果,进而阻碍在线教学的全面实施。最后,在线教育中也存在安全、版权、伦理等问题。疫情下,由于全部课程采取线上讲授的方式,保障课程的安全性、防止课程被他人录制后非法使用是在线教学实施前所要考虑的问题。

三、疫情下国际代表性国家应对在线教学挑战的策略

针对疫情下在线教学所面对的各类挑战,代表性国家的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也从教师、数字资源、技术和组织制度四个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1.教师综合能力提升是保障在线教学质量的先导性因素

首先,要重视职前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实践能力的提升。如通过情景式教学锻炼职前教师应对真实问题的能力,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推进。新加坡在职前教师的教育实习中非常重视体验学习,在不同的情境和层次中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直接接触实际教学情境的机会,其中也包含应对突发情况(如疫情)的能力。其次,加强培训是提高教师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新加坡后续会实施特级教师进校园计划,面对面为教师提供各类指导以提升其专业水平。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基于课堂、应用驱动、精准测评、注重创新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为教师培训提供方向性引导[4]。最后,多样化的认证方式不仅为教师认证提供便捷,也是激发教师自我提升的动力。美国的教师微认证在注重能力、提倡个性化和小规模理念下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学习系统。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新加坡后续会对教师的电子教学法能力开展认证。

2.提高数字资源内容质量和完善共享机制是盘活在线教学的关键措施

首先,从顶层层面确保数字资源的质量。这就需要区域教研部门发动学科组的力量,集思广益,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筛选。美国教师经常将筛选出来的优质资源推荐给学生以帮助其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其次,提高数字资源的智能性。浙江大学实现了物理教室、课程和平台的有机融合,将智慧教室录制的课程视频与知识图谱、能力图谱相结合,然后精剪成3至5分钟的精品课程供学生使用,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个人画像可为后续就业提供参考。智能性的另一个体现是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个性化推荐,这对于资源过载的现状起着重要的缓解作用。美国普渡大学构建了基于学习分析的“课程信号”教学干预系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针对性的反馈,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最后,深化数字资源的深层共建共享。疫情下很多高校实现了在线课程的大面积覆盖(各个年级、专业等),主要原因是慕课平台准许高校对部分课程整体打包引入,转变为本校的在线课程。后疫情时代在线课程的共建共享或许可以在该方式下继续完善,实现更大规模、可持续的资源共享。

3.充分发挥技术的支持功能是保障在线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支撑

首先,充分发挥技术的基础支撑功能,浙江大学借鉴阿里巴巴“双11”的经验,采用系统上云、全链路数据监测、项目管理等方式保障大规模在线教学的顺利实施。其次,基于扩展现实的沉浸式环境为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并应用知识创设了有利条件。新加坡强调将扩展现实和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对基于虚拟现实的跨学科知识融合做了嘗试并取得不错效果,如学生在虚拟美术馆不仅学到艺术品知识,还能够了解在线图像版权规则。葡萄牙比较重视在线教学的管理,强调利用平台优势提高扩展现实支持下的学习自动性和智能性,关注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评估,目前已经借助Moodle平台实现了对学生在虚拟世界中学习情况(如在线学习的时长)的全方位监控。最后,利用技术支持协作等多种教学方式的开展。英国已经开展了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在线协作学习,平台的协作支持功能不仅表现为能够实现屏幕、视频、文件等内容共享,共享白板还支持协同编辑,组员的状态(举手、出席等)也能够实时展示。

4.完善的组织制度是在线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首先,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利用信息技术优势记录学习过程,鼓励师生、生生多主体参与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进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出全面判断。新加坡利用扩展现实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科学探究环境,同时也收集学生探索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数据,对其科学认知、归纳推理、探究、知识掌握能力进行综合评测。其次,增加学习的“连通性”,探索多种情景下的学分认可制度,这对后疫情时代在线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美国通过学分制已形成完整的在线教育生态闭环。我国也明确提出制订在线课程学习学分互认与转化政策,保障学生学业不受疫情影响。最后,建立安全保障机制,主要体现为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课程的分级保障工作机制,加强在线课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四、结语

毋庸置疑,疫情下在线教育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世界各国的教育变革进程。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后疫情时代还需要从提升教师综合能力、提高资源内容质量和深化共享机制、充分发挥技术支持作用、完善组织制度等方面给予保障。

展望未来,后疫情时代在线教学将成为常态,线上线下融合的智能性、混合式教学是大势所趋。教学目标从掌握知识转向全人教育、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教学环境从真实场景到扩展现实、教学设计从机械硬性到灵活多变、教学评价从总结性到注重过程。总而言之,在未来的学习中,人机协作将成为常态,泛在学习普遍存在,教学环境智能化是必然,课堂围墙也越来越模糊。

参考文献:

[1]杨宗凯,杨浩,吴砥.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4(3):88-95.

[2]谢幼如,邱艺,黄瑜玲,等.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方式的特征、问题与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20(3):20-28.

[3]Webster J., Hackley, P.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technology-mediated distance learning[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7,40(6):1282-1309.

[4]教师[2019]1号.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Z].

(编辑:王晓明)

猜你喜欢

挑战与对策在线教学技术应用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浅谈基于Web试题库系统的设计
浅谈基于Web在线教学系统设计
互联网+教育微网站的设计与应用
互联网时代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考
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探讨
中国NGO国际化的现状、挑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