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及其德育启示

2021-09-05冉亚辉

中小学德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道德教育法治

冉亚辉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主要有:法律是成文的道德和道德是内心的法律的哲学理念;高质量的法治教育是建立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高度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教化作用的教育理念;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统一的教育模式;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法治理念的法治教育目标。法治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是实施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法治教育需要在学校德育中全面系统实施。学校德育实践法治教育,要高度重视法治教育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建立系统的学校法治教育体系、法治教育社会支撑体系和法治社会文化环境,系统提升法治教育质量。

关 键 词 法治教育;新时代;学校德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1)08-00-04

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教育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法治教育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学校德育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并扎实推进。

一、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教育重要论述主要内容体系提出的时间,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此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法治中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来看,法治中国是建设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主要概述如下。

(一)法律是成文的道德和道德是内心的法律的哲学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教育重要论述蕴含着深刻的哲学理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1]法律是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的结合,才能有效建构健康社会秩序。“一方面,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只有那些合乎道德、具有深厚道德基础的法律才能为更多人所自觉遵守。另一方面,法律是道德的保障,可以通过强制性规范人们行为、惩罚违法行为来引领道德风尚。”[2]对于学校德育来说,必须高度重视法律知识、法律规则、法治理念、法治信仰等的教育。

(二)高質量的法治教育是建立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

高质量的法治教育是治理国家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立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法治教育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国家治理战略的重要基础。国家治理需要高质量的法治教育。“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4]在学校教育中,“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5]。学校德育要注意系统推进法治教育,在青少年的可塑期,打牢法治教育基础。

(三)高度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教化作用的教育理念

法律不只具有规范作用,还对整个社会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发挥好法律的规范作用,必须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6]法律本身要有明确的道德导向,发挥其内在的教化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道德才有可靠制度支撑。”[7]同时道德教育要有效支撑法治教育,“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必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8]。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把一些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使法律规范更多体现道德理念和人文关怀,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来强化道德作用、确保道德底线,推动全社会道德素质提升”[9]。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规范后,就成为规范性的强制要求,以此有效保障社会道德底线。

(四)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统一的教育模式

在学校德育中,道德教育本身要与法治教育相统一。道德教育虽然更为基础,但也更为抽象,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并不如法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只重视道德教育而缺失法治教育,会导致道德教育缺乏力量。只重视法治教育,忽视道德教育,会导致法治教育缺乏道德基础。“没有道德滋养,法治文化就缺乏源头活水,法律实施就缺乏坚实社会基础。”[10]中小学德育中,必须高度重视法治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在道德教育中一定要突出法治内涵,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启蒙,引导学生理解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的关系。在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关系上,一方面要注意道德教育对法治教育的支撑,另一方面要重视法治教育对道德教育的保障。道德教育是一种柔性的教育,法律本身就是对道德底线的一种强力维护。

(五)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法治理念的法治教育目标

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即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法治理念的教育,如果社会不能有效建构法治文化,就很难建设成为法治国家。法治文化是社会法治水平的直接展示,也是法治理念培育的重要途径。“要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法律要发挥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道德要得到遵守,必须提高全体人民道德素质。”[11]“要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律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全社会都讲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环境。”[12]法治教育的目标是有效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法治理念,建设法治中国。

二、 法治教育重要论述的德育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教育重要论述对学校德育有重要理论价值。法治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是实施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法治教育需要在学校德育中全面系统实施。高质量法治教育对于系统推进青少年德育质量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德育需要高度重视法治教育,科学建构德育中的法治教育体系,提升青少年的法治素养,服务法治社会建设。

(一)法治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构成部分

如果缺失法治教育,学校德育的内容体系是不健康的。法治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构成部分。首先,法治教育在学校德育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学校德育致力于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的社会性,而社会性的重要构成之一就是法治素养。学校德育需要认识法治教育的重要性,理解法治对社会治理的重要价值,高质量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法治素养,建构现代法治社会。其次,学校德育需要高度重视法治教育。学校德育是社会治理的关键和重点领域,学校德育如果存在偏差,会导致社会治理中的严重问题和危机,特别是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中,学校德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出自于学校教育的培养,如果学校德育中缺失了法治教育,会导致国民出现普遍意义上的法治素养问题。学校德育需要高度重视法治教育的质量,有效提升青少年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最后,法治教育是学校德育内容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我国学校德育的具体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情教育等。道德教育主要培养学生个体的道德认知和发展,思想教育主要培养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哲学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政治信仰,法治教育主要培养法治素养,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培养心理健康素养,国情教育则是普及国家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国家常识和爱国主义情感。在德育内容体系中,法治教育是指向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学校德育是实施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法治教育的全面实施,必须倚重学校德育主阵地。学校德育是实施法治教育的关键领域。首先,青少年是实施法治教育的主体。法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青少年可塑性强,具有良好的可接受性,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从而实现对青少年的法治素养的系统培养。整体上看,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更为重要,也更为有效。其次,学校德育是实施法治教育最重要的阵地。学校是青少年集中聚集之地,通过学校德育实施法治教育,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德育中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国情教育等协调实施,其质量更高,在教育效果上更具有保障。最后,法治教育应当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推进全民守法,必须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13]中国公民都出自学校的培养,而义务教育阶段是所有公民必须接受的教育阶段。法治教育的有效普及,最重要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唯其如此,才能够实现对所有公民法治教育的全覆盖。

(三)法治教育需要在学校德育中全面系统实施

法治教育是依法治国国家治理战略在教育领域中的核心要求,只有在学校教育中建立了良好的法治教育体系,全面依法治国才具有强大的国民法治素养基础。学校教育要服务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质量建设,必须在学校德育中高度重视法治教育,以此系统提升国民的法治素养。法治教育在学校德育中全面系统实施,既强调全面性,也强调系统性。全面性指法治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和所有教育教学环节。系统性指法治教育要自成体系,要具有科学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学校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教育的所有阶段都有相应的德育体系。在学校德育中实施法治教育,能够实现法治教育内容的体系化、法治实践体系的结构化,有效保证法治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要建立从小学到中学和大学的系统性学校法治教育体系,建构系统性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校园文化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体系。课程体系指学校实施法治教育的课程结构,主要涵盖课程名称、课时、目标、内容等。教材体系指制定和编写优秀的系列法治教育教材。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决定了学校法治教育的基本质量。目前中小学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已经基本建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名称是“道德与法治”,学段是从小学到初中。校园文化环境是法治教育的潜在课程,能够有效地、潜移默化地培育和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社会实践活动体系指学校法治教育依托的相关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在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和能力。

(四)法治教育要注重法治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

法治教育的实践,要求建立系统性的法治教育社会支撑体系,包括法治政府建设、司法系统建设等,通过与学校教育的配合,有效提升学校法治教育的质量。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途径,不只是学校教育,还包括社会教育。只有建立了良好的法治教育社会支撑体系,才能更好地推进学校法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讓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14]这种公平正义感正是培养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基础。同时,要努力打造全方位的法治社会文化环境,建立法治社会的舆论氛围和社会共识。法治社会文化环境需要道德环境、舆论环境、文化环境、治理环境等的系统支持。只有良好的法治社会文化环境才能有效培育青少年的法治精神,建立牢固的法治信仰。

三、学校德育实施法治教育的基本要点

学校德育中具体实践法治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实践要点。

(一)注重法治教育的整体结构性和系统化

学校德育中的法治教育要注重整体的结构化和系统化。结构化指的是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内容分布、阶段设置等维度注重法治教育在大中小学的整体结构性,系统化指的是法治教育要与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国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整体匹配。这种结构性和系统性还要注意社会支撑系统和社会法治文化的建设,形成法治教育领域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

(二)根据学生发展规律分段实施法治教育

科学实施法治教育,必须依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各学段具体法治教育内容和法治能力素养。小学阶段主要承担法治启蒙教育,注重故事熏陶,初步培养少年儿童的法治价值导向。童年期是最容易建立价值导向的阶段,要高度重视法治故事对青少年一生的重要影响力。中学阶段重点在于法治知识、法律规则的学习理解,重点是法治知识体系的学习。这一阶段是法治知识普及的最佳阶段。中学生具备了较好的理解能力,能够系统性学习法治知识体系。特别是初中阶段作为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是普及国民法治素养的重要阶段。大学阶段主要是法律哲学、法治理念的学习,重点是法律哲学和法治信仰的培养。大学阶段是进一步固化青年大学生法治信仰的阶段,也是进一步提升青年法治素养的重要阶段。

(三)注意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相互支撑

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紧密相关,道德教育是法治教育的重要基础,法治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支撑。两者在学校德育中需要协调配合,形成健康教育合力。“要在道德体系中体现法治要求,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努力使道德体系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衔接、相协调、相促进。”[15]道德体系必须与法律体系相衔接,以共同形成对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合力。

(四)强调法治教育中的知识学习与生活运用的结合

法治教育既要重视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法治能力和法治思维的培养,注重法律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要训练学生运用法律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就应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参与法律实践的机会,从而培育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思维。[16]学校德育既要注重法治知识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同时也要充分创设条件,增加法治社会实践,有效培养青少年法治能力和素养。法治知识只有在生活中得到具体应用,才能牢固培养青少年遇事找法律的习惯,树立尊重法律、相信法律、信仰法律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2][3][4][5][6][7][8][9][10][11][12][13][1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16,117,133,133,122,117,134,117,117,117,135,134,122,134.

[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9.

[16]卢野,彭钟敏.全面依法治国与高校思修课改革——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的融入为视角[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3-19.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道德教育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