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秧歌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9-05杨杨
杨杨
[摘 要]陕北是秧歌的起源和传承地区,经过群众的演变和继承之后,秧歌成为了一门广泛流传的文化艺术,其表演形式丰富多彩,由原来的驱魔辟鬼、娱乐转为舞蹈、庆祝丰收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喜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人们对陕北秧歌的研究逐渐加深,已开始普及到高校教育之中,促使高校舞蹈艺术专业不断发展。本文对陕北秧歌的起源进行了阐述,详细分析了陕北秧歌的嬗变过程,并对陕北秧歌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提出详细的措施,以期推动陕北秧歌在新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陕北秧歌 高校 舞蹈教学
引 言
陕北秧歌是一种将技术和艺术进行结合的歌舞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发展环境,代表着中国民间广场、街院文化的艺术风格,经过广泛的宣传之后,在广大地区比较流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欣赏需求不断变化,陕北秧歌也融入了一部分创新元素,其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逐渐趋向多元化,从起源到嬗变都经历了非常大的变化。陕北秧歌的表演形态很多,根据相应的社会现状不断创新。当前,人们脑海中的秧歌主要是一种通过闹灯彩、游灯会、舞狮子、敲鼓、吹唢呐、扭秧歌等活动进行的狂欢表演,尤其是以春节为主题的秧歌表演,将活动的热烈表现发挥到极致。
陕北秧歌的起源
陕北秧歌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陕北秧歌起源于“阳”,它的传统名字应该叫“阳歌”,其说法源于上古时期人们追崇太阳神,是对太阳的崇拜;有人表明应起源于“秧”,秧歌是人们在田间劳作时由于一时兴起,因庆祝而出现的舞蹈,在后期发展过程中,人们又在舞蹈中加入了戏曲和杂技等艺术形式;有人认为其应起源于傩,即傩祭,是因为傩人之乡将秧歌和其他地区的艺术形式进行结合,他们认为秧歌具有敬神驱邪的作用;还有人认为秧歌来源于远古时代的禳、颂歌等,以舞为主,是沿袭于农耕时期的社火。当代,很多人认为陕北秧歌是我国汉族地区民间歌舞形式的代表性舞蹈,又称为“闹社火”“闹秧歌”,它是陕北人民为了庆祝节日而举行的民间文艺庆典活动的俗称,主要形式是秧歌队的人在广场上进行集体表演,如今的秧歌主要集中在榆林及延安等地。
上古时期,人类比较尊崇自然,对大自然有一种敬畏和惧怕心理,会用多种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敬畏,以博得自然的同情,好为自己的居住地带来雨水、阳光及粮食。秧歌也是一种仪式和信仰,表达了人们对自然馈赠的敬意。原始人的信仰有巫术、祖先敬拜、图腾崇拜、神话及自然追崇等,这些信仰都和舞蹈紧密相关。傩文化既是一种舞蹈形式的祭拜,又是一种巫术活动,后来就演变成图腾形式,是人们期望通过虔诚的祭拜和一些敬神驱鬼的活动表达自己的祈祷,希望实现美好愿望,并将自己的恐惧化解掉。傩祭的种类也分为许多,秧歌就是在其演变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秧歌所使用的器具和物品随着傩祭的演变而改变。现代化的陕北秧歌以广场、街院为表演场地,进行大场或者小场的演出,以舞狮头在前面带领,其他舞狮队分两队进行表演,通过扭动、排列不同的队形,表达人们的欢乐情感。
陕北秧歌的嬗变过程
1.早期盛唐
在汉末时期,秧歌随着傩祭的发展仍是一种用来驱鬼辟邪的活动,但进入盛唐时期后,秧歌随着胡人被带进中原地区,渐渐发展起来,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和推广,人们开始用秧歌表达欢乐。当时的陕北是一个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交织的地区,有很多少数民族。秧歌开始受到少数民族民众的喜爱,逐渐发生了嬗变,受到了更多人的影响。在盛唐时期,陕北秧歌沿袭的是商周时期的傩祭,随后又融入了不同的元素和中原风格,更加丰富起来。
2.宋明清时期
宋明清时期,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秧歌也由北方地区被传到南方地区,加入了南方人的一些生活习惯和爱好,如插秧动作,渐渐地,秧歌的名字被定型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向现代角度演变。陕北地区因为朝代的更替,其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具有了让人印象深刻的独特风格。在宋金时期,陕北曾是战争的主战场,诗人范仲淹在陕北组建了自己的军队。而那些士兵大部分都是南方人,在庆祝时,士兵将傩祭和陕北秧歌进行综合,陕北秧歌被注入了新的因素和活力,从用来傩祭的秧歌舞蹈变为一种民间娱乐。一些研究资料表明,秧歌在南宋时期因为受到百姓的喜欢又被称作“田乐”,在明清时期才被称为秧歌,已经被广泛普及。
3.近現代发展时期
近现代时期也是秧歌发展的关键期,红军驻扎到陕北地区后,秧歌受到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傩祭色彩逐渐淡化,而将时代因素得以很好地展现。参与秧歌舞蹈表演的人由原来的全部为男性,转变为男性和女性一起,表演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也趋于多样化,随后,秧歌队伍中还增加了老人和小孩的身影。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其他地区的文艺爱好者竞相加入秧歌活动,秧歌内容又丰富起来,由舞狮变为各种腰鼓和一些农民手持斧头、镰刀的舞蹈动作,还出现了秧歌剧、秧歌歌曲等。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秧歌表演者层次多样,年龄、职业均不限,促使秧歌内容、动作和形象更加丰富多样。
陕北秧歌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课堂中应加强对陕北秧歌文化和艺术内涵的学习
陕北秧歌中含有劳动人民田间劳作、渴望勤劳致富的朴素思想,也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劳作智慧,它融入了人们对平凡、朴实生活的向往和充实感、幸福感,也表现着群众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更是人们勤劳精神的体现。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先对秧歌舞蹈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理解,然后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进行讲授,让学生感受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秧歌的喜爱度,还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认真和主动,使秧歌真正融入现代舞蹈,提高秧歌的创新性。高校作为传播优秀文化的基地要主动承担传承秧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其对秧歌文化的尊重和喜爱,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我国劳动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劳动价值。在传授秧歌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学习,了解相关保护法律和制度,以充实文化保护者队伍,加强学习者的队伍建设。
2.加强对陕北秧歌文化教育者的培养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学生的学习程度,高校要提高陕北秧歌文化教育者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定期对秧歌舞蹈教师进行培训和教育。学校可以邀请或者引进校外优秀的秧歌继承者、研究者,请他们对本校教师定期进行指导培训或讲座宣传,加强教师对秧歌的重视程度。学校还可以定期对专业舞蹈教师进行派遣,组织教师深入陕北秧歌基地进行研究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舞蹈研究能力,让教师深挖秧歌资源,并进行总结和反思,以进一步提升对秧歌的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其能够独立完成的基础给予合理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创作力。学校也可以在校内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研讨会,邀请相关教师和教研人士参加,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讨论并制订秧歌舞蹈教学的措施和手段等。
3.学校为秧歌教学提供充足的支持
要想将陕北秧歌融入高校舞蹈教学之中,就离不开学校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如资金支持、物力支持和人力支持,只有具备了充足的条件才能使陕北秧歌在舞蹈教学中很好地发展下去。这样既能让陕北秧歌得到传承、创新,又能提高高校舞蹈生的舞蹈能力,使舞蹈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进而提升舞蹈教学效果。学校要加强对秧歌与舞蹈教学融合的重视,一方面要定期开展一系列秧歌表演活动或比赛活动,使秧歌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秧歌的宣传,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秧歌表演之中。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师生进行秧歌表演,通过舞蹈实践的宣传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秧歌、学习秧歌,并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養。
4.社会各界加大支持力度,为秧歌舞蹈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社会各界、政府和各级教育领导者要加大对秧歌的支持力度,如制订完善的秧歌传承、学习制度,以引发人们对秧歌继承现状的关注;制订相应的保护政策、可行的继承方案,为秧歌融入高校舞蹈教学提供有利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教师的研究动力和学生的兴趣、学习动力,促使师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加大对秧歌的研究,拓宽秧歌的发展渠道。社会各界应加大秧歌在舞蹈教学中融入的支持,满足高校教学的基础条件,提供充足的教学设备、场地、道具等,鼓励更多的学生投入秧歌舞蹈学习,增强高校秧歌舞蹈教学的力量和声誉。政府可以增加对秦腔、陕北民歌和秧歌艺术纪念馆建设的投入,引导高校更新办学宗旨和教学理念,定期举办相关文艺活动,增强校园文化感染力,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5.丰富专业教学内容,增加秧歌课程
高校要将秧歌融入舞蹈专业教学中,对已有专业课程进行科学安排,加大对专业课程的研发,如合理增加秧歌课程比例、对秧歌相关舞姿进行规范或灵活创新,以不断完善民间舞课程体系。高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应根据实际状况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舞蹈姿势和音乐的配合,以体现表演者的专业性,突出陕北秧歌的民间风格,在研究中不断提高舞蹈技术水平,使秧歌有更大的空间展现舞蹈魅力。教师在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时,还可以借鉴其他优秀舞蹈的风格,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凸显自己的个性特点,深化教学探索。例如,教师可以将音乐、喜剧、话剧等融入秧歌教学之中,或者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表现自我,充分调动自己五官的表达方式,加强想象力,在表现中注入艺术情感的核心因素,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结 语
陕北秧歌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和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秧歌的起源和嬗变是对秧歌的有力传承,将其融入高校舞蹈教学中,有利于将传统舞蹈和现代元素进行结合,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高校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措施促进秧歌在舞蹈教学中的融入,不断提升学生的舞蹈水平,丰富舞蹈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多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曹慧君.分析陕北秧歌的起源、嬗变及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5(21):118.
[2]傅功振.陕北秧歌的起源及其嬗变[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5):57-64.
[3]雷娟娟.陕北秧歌的起源、嬗变及其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5(2):107-108.
[4]徐鹤文.高校舞蹈教学中鼓子秧歌的传承与创新[J].艺术品鉴,2016(11):354.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 陕西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