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2021-09-05薛海涛王岚
薛海涛 王岚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高校体育课程开始实行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思政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做人的工作,大学生正处于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培养优秀品质的重要一步,是在强健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增强其政治素养。
[关键词]课程思政 体育课程 思政教育 融合 发展
课题:咸阳师范学院2019年校级科研项目(课题编号:XSYK19038);202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课题编号:S202010722018)。
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高校大学生作为祖国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这就要求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教育中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精髓融入体育课程中,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从而实现其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平衡发展的教育目标。本文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对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1.是新时代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体育课程作为高校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首先,就当前体育课程的性质和目标而言,主要是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方式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意识等,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其次,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要想对体育课程的目标、理念进行更新和优化,将原有的专业知识能力转变为多元化发展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就需要高校积极创新和发展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而在体育课程中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一致的。最后,在体育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是增强学生品格,提高其运动能力的必经之路。
2.是培养多元化人才的必要趋势
教育改革的推进不仅体现在教育方式、教学模式上,还体现在对学生思想的塑造上。对于高校而言,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要紧紧围绕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什么样的人能够担负起民族复兴这一伟大任务等问题来开展。高校要牢牢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将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化到体育课程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各种运动中磨炼出优异的品格、坚强的意志,从而为社会主义发展做贡献。
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融合的具体表现
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教育,通过培养人的品质、树立人的意识、发展人的潜能来保证社会的良性发展和循环。同样,高校作为育人主体,应担负起构建良性社会的重任。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加强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既能够保证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又能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方面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具备一定引领作用的。首先,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能够使其及时了解我国大政方针的发展与变化;其次,能够适时引导大学生在学习和运动过程中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使其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最后,可充分保障学生的个体行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吻合,促使其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学校而言,将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就是用先进的、科学的文化创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也是高校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
2.品格方面
体育运动是引导学生学习技能,了解体育历史,感受体育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方式。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魄,还能有效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据相关研究表明,适量的、规律的运动能够对运动者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对性格方面的影响大多也是积极向上的。经众多实践验证,适量的体育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保持心理健康,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对于提升身心健康有一定帮助。这就需要高校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稳定的、愉快的运动环境或氛围,让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为其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3.规范约束方面
体育竞技的魅力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体育项目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规则的变更而不斷演变。高校可通过举办一些体育活动,利用制订规则的方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明白“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内涵。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不能做出任何违反规则的动作,这一点,竞技体育可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示范作用。
4.精神激励方面
体育竞技本身就存在竞争和对抗的关系,以最终胜利为主要目标。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也会感受到出于本能的对胜利的渴望,可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高校内开展校园体育活动的竞争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民主激励,激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活动,主动行使权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达到体育竞技的目的和要求。二是榜样激励,在校园内张贴优秀学生的事迹和照片,树立优秀的示范榜样,以此激励学生“见贤思齐”,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素养,规范自身行为。三是情感激励。情感激励大多体现在体育竞技的过程中,通过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获得更多的关注、理解和尊重。四是奖惩激励。奖惩激励是四种激励方式中最简单的一种,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够发挥奇效。奖惩制度主要是为了规范学生在运动和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必须对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加以惩罚,避免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问题,同时奖惩激励也是最直观和直接的激励方式。
5.身心调配方面
体育运动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脑力水平的发展。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不断减少,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越来越多。脑力劳动者长期在办公室环境下,缺乏运动,致使身体素质不断下降。这就需要我们要加强体质锻炼,以保证自身体质健康。目前,许多大学生多关注于其他科目的专业知识学习,而对强化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不够重视。因此,高校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其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顺利度过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期。
6.审美方面
体育竞技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体育运动中有花样游泳、冰壶及蹦床等项目,这些体育运动不仅展示了精湛的运动技巧,还能塑造人体最为健康的曲线。体育运动作为展现美的重要媒介,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中,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真正地认识美、发现美、追求美。
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策略
体育课程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品格,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水平。因此,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体育教学和思政教育融合中的理论指导;其次要坚决贯彻和落实国家有关课程思政的各项建议和决策;最后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要始终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为主要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在高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三个问题,充分发挥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素质教育和体质提升紧紧结合在一起。高校还应该大力动员各科教师配合学校共同开展工作,将德智体美劳进行更深层次的发展。
1.已有经验可为高校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参考
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并不是盲人摸象式的前进,而是有充分的体育文化基础、丰富的资源及成功的实践案例的。高校体育教师可改变教学方式,参考其他课程思政的经验,将思政教育與体育文化结合,将育才和育人通过课程变革体现出来,构建一个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技能训练、价值观培养的教学体系。
2.各个部门明确自身在体育课程建设中的职责
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对于学校而言,校领导要坚持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大力支持体育课程的改革发展,并为其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其次,在教师方面,高校要时常开展相关备课会、研讨会等,激发集体智慧,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只有教师先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自然融入教学,才能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实现价值塑造。最后,是体育课程大纲的修订。高校应深度探索体育课程教学的新路径、新方式,修订课程大纲,制订新培养方案和锻炼方案,将育人和锻炼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国家输送更多高层次人才。
在课程改革方面,高校要加强课程思政的建设力度,提高校领导对课程改革的支持度,明确增强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热情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体育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积极改革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除此之外,高校还可通过集体座谈、外出学习、精品课程评选、公开评价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合作能力,提高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数量和质量。
3.完善评判标准
教学评价作为教育目标达成与否的重要评判标准,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自我,协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方式。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传统、单一的评判标准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要增加思政教育评价的内容。除了将学生的考勤率、体测成绩作为评判依据外,学生的意志、品格、道德情操、家国情怀,以及其在团体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都可成为全面评价学生的依据。实践证明,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评价,是弘扬社会正能量、彰显学生个人价值的重要手段。
结 语
体育课程作为高校必修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可凸显体育运动对大学生性格塑造、意志磨炼等多方面的影响,这也与高校育人的目标不谋而合。因此,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教学的思政教育功能,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健全学生品格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包海丽.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机理与践行研究[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6(2):48-51+61.
[2]杨如丽.新时代高校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7):9-10.
[3]李文芳.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2):151-153.
[4]贺飞.探析大学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实践及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3):117-120.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陕西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