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江苏文学蓝皮书·年度关注作品(二)

2021-09-05

青春 2021年9期
关键词:小说

短篇小说

朱文颖《分夜钟》

《雨花》2020年第4期

小说将故事背景设置在精神病院,讲述的是由于一个名叫喻小红的癔症患者策划集体出逃事件的缘故,精神病院院长蒲院长与喻小红姐姐喻小丽回忆起陈年旧事。二十年前,蒲院长(当年为戏剧社团社长)、喻小红、喻小丽、琴师净空之间存在一场爱恨纠葛,爱恨纠葛的结局就是在踏青的雨夜,净空不幸溺亡,喻小红精神受到刺激,喻小丽远走。令人感到惊悚的是,二十年后的此时,蒲院长才坦白当年是他谋杀了净空。二十年来,竟然是具有病态心理的蒲院长一直在担任精神病院院长!小说结构精巧,用倒叙(“一天以后”)和追忆(“二十年前”)的结构巧妙地呈现了二十年来的爱恨纠葛与前因后果以及精神病院每个人的病态特征。“备注”所提及的“分夜钟”极具象征意义,对于小说中的人物来说,二十年前的雨夜正像“分夜钟”一样将他们的人生分为两半:雨夜之后,他们或是失去生命,或是陷入疯迷,或是四处远游,或是将秘密掩藏。小说通过蒲院长、喻小红、喻小丽、净空四人的悲剧故事呈现人性的幽深与玄秘,并试图通过对精神病院众人病态的描写具体地展示人的全部的病态特征,借此试图探寻精神病态的根源。然而这种探寻也许是无效的,小说借南非总理被刺杀的纪录片说明了这一点,即一时的非理性行为也许只是因为身体的不适或是情感的爆发。无论如何,小说展示了这些具有精神病态的患者的生存状态和充满撕裂感的精神处境,揭示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欲望和情感,具有思考生命和人性的深刻性。(纪水苗)

李樯《柔软的生活》

《天涯》2020年第5期

小说讲述的是谢东民和李小艾二人的生活故事:恋爱时期的谢东民热衷于和李小艾轧马路,虽然工资不多却舍得为李小艾买衣服;结婚之后,谢东民懒得陪李小艾逛街,但有时会贴心地为李小艾做饭。生活依然继续,二人之间不愉快的事情越来越多,如李小艾埋怨谢东民用来刷房顶的乳胶漆质量差、味道大而与谢东民发生争执进而带着孩子离家而去。尽管二人多次起意离婚但最终都因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而不了了之。儿子上大学之后,重回二人生活的谢东民和李小艾在一次海边度假中看《英国病人》回忆起恋爱时期的故事并确认了和彼此继续生活下去的心意。小说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而是将关注点置于谢东民和李小艾的日常生活之上。小说显然并不是仅仅想呈现谢东民和李小艾由甜蜜热恋期到婚姻危机时期的转变,而是想通过他们二人的婚恋故事讲述普通人如何在茫茫人海中认定彼此、如何在艰涩的生活里柔软地活着、如何在生活的窘境中困惑并奋斗着、疼痛并坚执着。小说用冷静的叙述口吻、细密平实的文字描述谢东民和李小艾婚恋生活中平淡而又意味深长的生活场景,没有流露出作家本人的看法或判断,然而细腻的人物心理、简洁的人物对白背后却流露出对普通人相互理解和宽容的认可之情。生活的艰涩与谢东民和李小艾的“柔软”形成了叙事的张力,从而使得小说获得了对生活和人性的穿透力。(纪水苗)

王啸峰《四时自成岁》

《青年文学》2020年第3期

《四时自成岁》以写实的笔法,聚焦城市家庭内部,讲述了周伟一家,这一再婚家庭在一年的时长内接连不断面对的再婚家庭关系摩擦、子女教育两难、中年危机、老人养老等现实问题。小说选取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时间节点,分别对应父亲(周伟)、女儿(周心妍)、继母(孙兰)、婆婆(于敏)的叙述视角,以四种“家庭身份”为中心,通过多视角转换,展现出每个家庭成员不同程度的焦虑与难被理解的孤独,揭示出一个城市家庭在平和表象之下,所需处理的复杂、多层次的伦理脉络与所需承担的来自家庭内外的多重压力。王啸峰是对现实生活与社会问题敏锐、及时的反馈者,他准确地捕捉到了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热点事件,如泛及到社会的高考压力、日益增长的医患纠纷、潜伏已久的“P2P”爆雷等,并将它们凝合成典型引入小说以把握现代城市的变迁。与此同时,作家也反思了当社会事件落到一个具体家庭之上将引起怎样难以支撑的压强,以写作者极具人文性的关怀与体察回应了文学如何“在场”,丰富了城市文学的面貌。一年四季也喻指人生四季,正如小说中人物经历迷茫、煎熬、误解、痛苦后最终互相体谅与妥协、共度人生难关。王啸峰并非一味針砭时弊、渲染生之艰难,更意在探查人如何以坦然、自在抵御生活杂碎的席卷,并与时代和弦。(周鋆汐)

杨莎妮《大象往右》

《钟山》2020年第3期

在《大象往右》中,杨莎妮采用时空情景的多次切换,在主人公的回忆与现实之间穿梭。小说以一首冷门的摇滚乐曲为题,逐步刻画了“我”、邢简、刘龚斌、郝莹莹作为摇滚乐队团体的辉煌历史以及当下作为普通人面临的困境与现实的无奈。他们是反叛的摇滚青年,凭借敢说敢做的摇滚精神,诉说着在社会上苟延残喘的人们心中都向往着的疯狂。他们不愿与庸俗的现实妥协,在摇滚中他们能够实现抗争的价值。一群向往摇滚的年轻人与现实进行博弈,却最终难逃乐队解散的命运,“我”与邢简在演出前的谈话直接导致XOV演出事故,乐队最终解散,之后“我”开了一家设计公司,刘龚斌开启酒吧事业,郝莹莹选择出国留学,邢简从29楼一跃而下。他们或是选择了平稳的生活,或是坚持着原初的梦想,或是以死亡祭奠逝去的火热青春。2015年7月1日的夜晚,不仅是刘龚斌酒吧营业的最后一天,同样是这群少年人放下过往的告别仪式。作者把握了当下青年人的心理成长过程,在小说中融入了每个人少年时的热情,也诉说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退却、放弃、成长与牺牲。面对生离死别,梦想破灭,无论过去如何,未来如何,活着的人依旧要含着泪生活。(成朱轶)

朱婧《先生,先生》

《花城》2020年第1期

宁先生去世了,身为先生弟子的“我”不禁回想起自己与先生的过往。“我”如何迈入古代文学的研究,如何产生对智识与真理的强烈欲求,如何学着成为一名真正的学者,都有赖于先生为人、为学的浸润。方术与道术之分,贯穿整篇小说,更是已逝者的见证、在世者的传承。在“我”辞去文化公司的职务,在“我”面对先生、先生的先生、自己与妻子无可回避的寿限之时,“我”知晓了宁先生与丈夫分隔两地的过往,丈夫后又早逝的漫长独居。在生命的徒劳与荒诞间,主人公看见超越寂寞的记忆与宿命,也见到先生留下的有情、道术和斯文,遂克服对朽腐的恐惧。朱婧以化用古典诗文的方式,令其惯有的典雅语言更臻纯熟。作者又一次聚焦于身处困境、孤立无援的无用之人,有所不同的是,之前的小说注目于一个个失败者,而这篇小说的思绪触及“作为注定的失败者”、必然会死亡的人,使得小说在过往与当下、心灵与外界之间兼具“道”的幽微与“器”的具体,小说因此也获得了抚慰人心的力量。(缪一帆)

庞羽《你你你要唱歌》

《小说界》2020年第2期

小说看似以倪沛因多余的门票邀约陌生女性露娜一同参加音乐节为主体情节,通过两个具有相似都市孤独症候的陌生人的偶遇、大篇幅的人物对话以及倪沛略带防备的心理流动建构起整篇小说,并在露娜自顾自对倪沛的倾诉中铺展了她由于一场火灾而损毁了嗓子不再唱歌、弟弟杀死父母后失踪的人生悲剧。然而,这些仅仅是作家设下的“障眼法”,至小说结尾,庞羽轻巧地利用早已埋下的标志性意象——“绿色眼镜”“回形针”“猫”等,寥寥几笔即反转了小说原本的线性逻辑,打乱了我们从始至终确信的人物关系与现实虚实:电台里听众因火灾失去歌手女儿的悲剧、露娜遭遇火灾不能继续歌唱的悲剧、倪沛离开父母失去姐姐的悲剧虽以三者视角呈现,但高度吻合,令人分不清整个小说究竟是平行时空的交叠,还是倪沛的一场幻境,抑或倪沛本身即为幻境。庞羽在小说中设置了一个无法破解的迷局与命运回环,具有深意的歌词夹杂其间,成为现实与虚幻交织的连接点,拉伸了小说的叙事层次。且小说借人物对话揭示了作家对于命运的哲理性探索,以青年心理为焦点剖析了当代人普遍的、共通的精神创伤。作为90后新生代写作者,庞羽的小说一贯以新奇的想象手法与结构方式突破既定的小说叙事边界,并以自己对青年生活的熟稔,将真实的青年生活现状展示于小说之中,在生活的光影交织之间,寻找压抑、困顿精神世界的出口。(周鋆汐)

散文

范培松《钟山》杂志

“文学小史记”专栏

在学界,人们忙着追逐风云人物,却很少有人能够像范培松一样蜷缩在角落里,几十年与散文相依为命,为那些被忽视和冷落的散文家的灵魂吆喝,为寻求文学的历史真实而发声。不同于立传的大史,《钟山》杂志自2020年开通“文学小史记”专栏,共收录范培松六篇文章,分别讨论了林语堂、朱自清、沈从文、丰子恺、陆文夫和汪曾祺六位散文家。第一期从“林语堂是养生专家”的观点出发,揭露了林的政治本性。通过批判林语堂从“幽默”到“性灵”到“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散文三级跳理论,指出了其在散文创作和研究中的不足,并重释了“自我”与“格调”的内涵;第二期作者交代自己散文研究的心路历程,披露了散文研究的怪象,认为散文研究的纯粹是“立其诚”,并以余光中对朱文的解读为例,提出散文的评判标准——聚焦于“情”,以“品”论“情”;第三期写沈从文用“乡下人”包装美的洁癖,以纯粹的赤子之心固守美的信仰;第四期通过丰子恺前后期散文风格的对比,揭示了他在绝望的重压下审美意象的错乱和人格的转变,由此倡导散文创作必须坚持文化人性;第五期的主角陆文夫,为着两个梦——文学梦和苏州文化梦——奉献了一生,他在耕耘纯文学、弘扬纯文化方面的实践值得肯定;第六期写汪曾祺的“随遇而安”的生活理念和“提供文化的休息”的散文创作理念,深刻影响和造就了他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全六期在为六位代表性的散文家“招魂”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散文创作和研究理念。(刘颖)

王彬彬《钟山》杂志

“栏杆拍遍”专栏

一如往年,王彬彬在《钟山》杂志上继续撰写“栏杆拍遍”专栏,共六篇文章。去年最后一篇论唐绍仪与袁世凯的关系,今年第一篇《袁世凯最大的罪恶》承接上文,专论袁世凯称帝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分析袁世凯如何毁灭政界、军界和学界的人格,使社会的道德底线严重下沉。《军队私有化:从湘军崛起到军阀混战》则梳理了从清末到抗战前“军队私有化”的历史,因此而导致督抚掌军权、军队多元化和缙绅阶级的崛起。《熊希龄:在个人名誉与国家命运之间》描绘了熊希龄、梁启超等进步党名流的短视,这使得他们成为袁世凯帝制的帮凶。《袁世凯帝制运动中的古德诺博士》剖析袁世凯如何利用法学大师古德诺为自己所作的咨询报告,为帝制活动制造声势,而其中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当时兴起的崇洋之风。在《徐世昌起诉马叙伦》中,他穿过历史迷雾,寻找起诉事件的真正原因:马叙伦近乎无理的谩骂。《吴佩孚与北洋时期的语言混战》注目于北洋军阀之间文斗的一面——电报战,着重论及吴佩孚对于电报战的突出运用。全年专栏主要涉及20世纪初的袁世凯称帝时期和北洋政府时期,或对重要问题细致爬疏,或另辟蹊径,发掘历史的另一面,为读者呈现出史料与见识并行、严谨与趣味兼备的文章风格。(缪一帆)

王尧《雨花》杂志

“时代与肖像”专栏

2020年,王尧在《雨花》撰写“时代与肖像”专栏,总计十二篇文章。不同于2019年在《钟山》开设的“日常的弦歌”专栏中集中书写现代或当代知识分子,“时代与肖像”在私人化的历史中,借城镇小市民、知青等小人物在历史中的选择,以小见大写出时代的厚度与重量,通过普通民众的肖像回顾社会秩序被打乱和冲击的时代,细腻描绘大历史中被时代洪流所遮蔽的、静谧的人物与内心。文章在有限的空间中以小见大,展现时代浪潮翻涌,旧的尚已打破,新的尚未建立,面对变化的时代,秉持过去革命信念“腿迈不出去”的外公,以文言为媒介固守传统文化与“师尊道严”的李先生,不甘后进追逐时代浪潮的王叔叔……以及寻找共同记忆并在记忆修复中寻求共鸣的“我”。作者通过对记忆的打捞和赋形,展现国家历史与个人命运,试图在写作中与记忆对话,在细节里回溯生活,不断尝试构建作者自我与历史的关系。该专栏与作者的小说长篇《民谣》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外公”“李先生”“西头老太”“表姐”等人物肖像的出现,以及作品中对城乡的中间地带——小镇的关注。作者以细致笔触刻画肖像,塑造人物的生活、事业、爱情与伦理,对历史枝葉的还原,富有现场感。(张丽丹)

诗歌

胡弦《胡弦诗选》

长江文艺出版社,2020年11月

《胡弦诗选》包括“册页”“阅读”“葱茏”三个小辑,共计八十七首诗。胡弦的诗由日常向神秘开启,由细小事物向万物敞开,由现时的观察朝时空深处掘进。他“敲过所有事物的门”,在诗句中隐藏自身,却又突显出自己独特的存在。《胡弦诗选》中绝大多数诗名都是名词性的,且少有宏大词汇。他以近乎显微的方式细细观察,其诗歌触角伸向平凡甚至庸常之物,并以自身的智性锻造其筋骨,以精炼的客观化技艺赋予其丰韵。其中,组诗《册页》获第三届“闻一多诗歌奖”。大奖评委会授奖辞是:由生活的细节伸向人心、伦理、历史和存在,在稳健的节奏和适度的控制中获得绵长的诗意和深度。胡弦的组诗《册页》用流动的眼光与思绪生动记录了一个生存者对生命的思考;在细微处展现了对人生与历史的精细关照与自由穿越,展现了一个成熟诗人对生活和生命感受的处理能力、在日常经验的升华中的娴熟手艺,以及不俗的通道和笔力。胡弦“长期以来不排斥承继,却多以‘反传统的方式,不断建构、推送着精致的文本,只是由于他过于内敛沉潜,在诗里从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感情,而注意情感表达时的隐藏和控制,不易为人察觉”(罗振亚语)。这是胡弦与现代诗人卞之琳相通的个性品质,也是进入他诗歌世界的逻辑起点。(刘婷婷)

黑陶《在阁楼独听万物密语:布鲁诺·舒尔茨诗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6月

《在阁楼独听万物密语:布鲁诺·舒尔茨诗篇》是散文家、诗人黑陶参照2010年新星出版社出版的杨向荣先生翻译的布鲁诺·舒尔茨小说集《鳄鱼街》提炼的诗歌,共计128首,另附跋一篇。布鲁诺·舒尔茨的小说随处可见灵异的感应,充满各种陌生奇巧的譬喻,谛听万物的细微声响,并用这些技巧和感觉集合出一种类似寓言和神话又与现实变形相通的独特文本,被认为“有时候写得像卡夫卡,有时候像普鲁斯特,而且时常成功地达到他们没有达到过的深度”(艾萨克·辛格语)。黑陶以其敏锐的感觉捕捉且把定了布鲁诺·舒尔茨的诗歌气场,虽然黑陶谦称自己所做的仅是“挖掘,挑拣,删削,拼接,分行,组装”,但实际上是与大师对话,并完成了对文本的再创作,做到了在汉语中让布鲁诺·舒尔茨以诗人身份复活。如果我们联想到加斯东·巴什拉,想到《空间的诗学》,我们一定能更明白这本诗集的书名密码(黑陶语)。阁楼,我们的居所,其中的每一个物件,以及生活在其中亲近又陌生的家人朋友,都有待我们的谛听,有待我们的理解。而黑陶,运用诗歌文体,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他心中的鳄鱼街。一条街也可以通向整个宇宙。(刘婷婷)

报告文学

章剑华《世纪江村》

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年10月

《世纪江村:小康之路三部曲》共有上中下三部,即《汔可小康》《上下求索》《百年圆梦》,描写了苏州市开弦弓村从1923年到2020年近一百年的历史变化。在历史长河中,小小开弦弓村在时代的浪潮中几度办厂几度衰落,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建设成农副工三业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村庄,反映的正是时代印迹和小康之路的发展进程。作者在掌握了丰富的史实前提下,又旁征博引,恢复了江村传统农桑的蝶变历史,使人信服。作为一部纪实文学作品,除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外,《世纪江村:小康之路三部曲》的特别之处在于将费家姐弟与江村紧密联系,以费达生、费孝通、郑辟疆、陈杏荪等人在开弦弓村的奋斗历程与江村一百年的发展史联结起来,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满怀激情、无私忘我的奋斗创造,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下,江村实现了小康生活。书中描写的开弦弓村的故事,也是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村的故事。作品以开弦弓村一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为切口,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小康之路上的百年探索,深刻揭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农村的道理,昭示我们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才能实现中国人民的千年梦想。该书是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赵倩)

傅宁军《心中的旗帜》

(《中国作家》2020年第6期,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年10月)

随着社会发展,电成为每个人生活必需品,而恶劣天气和电路老化等问题影响着百姓用电。有这样一支队伍,为了保障人民用电,常年奔走在如东县的大街小巷。傅宁军在该书中描述了南通市如东县电力系统一支由复员转业军人组成的“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故事。从廖恒生到刘跃平到顾海峰再到郭鹏以及那些队员们,有的是退了伍的老兵,有的存了想当兵的想法,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共产党员。这支队伍不仅是共产党员中的先进模范,还是退役军人中的先进模范。本书开篇就进入到对第一任队长廖恒生的生平介绍,与以往报告文学写法略有不同的是,该书以第一任到第四任队长以及重要队员的人生轨迹为线索,这种写法使每一个重要人物的人生历程完整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物得到细致的刻画,最大程度上突出人物性格。老队长廖恒生在每一个岗位上的坚守;刘跃平对战友的仗义和对贫困孩子的资助;陈炜、余新明等转业老兵对烈士父母的关怀,都肯定了人性的每一处闪烁。这些平凡的情感经作者毫无保留地描绘,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感同身受,并从中感悟这群可歌可泣的先锋模范人物的时代意义与当代价值。李炳银认为“作品以真实的人物精神和情感行动为探析目标,像电可以带来光明与能量一样,辐射退役军人共产党员服务队的丰富经历与动人表现。”(赵倩)

李伶伶《南京1949》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年3月

南京这座被称作“十朝古都”的城市经历了多少个朝代更迭,在1949年国民党仓皇弃城南下,由共产党接管换上了红旗,宣告了前首都使命完成。《南京1949》以一年内南京城发生的或围绕着南京城发生的大事小事为背景,反映大时代转换节点上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截面,书写在改朝换代的社会大动荡、经济大崩溃的天地遽变中,国家命运的铸定与个人命运的陡转。李伶伶在书中力求避免主观臆断,也力求做到对任何一方都不卑不亢,她依据的资料、文献,都一一罗列做注,尽最大可能避免来源单一,畸轻畸重,在丰富的史料支撑下,力图将这段历史重现。本书以4月23日为界,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从1949年蒋介石发布“元旦文告”写起,伴随着国共各方面的较量以及国民党内部的分崩离析,抢运黄金、文物、人才教授,疏散官员及其家眷充斥其间,而百姓在政府的不作为中苦不堪言。后半部分写解放军进城、接管南京城过程中的种种曲折,接管时的矛盾以及接管后的经济恢复和人员配置等各种问题。全文以拼接的方式,将构成时代转变的诸多因素进行拼合,勾画联结着重大事件,展现出旧毁新诞的独特景象。雷雨老师评论说:“这是一部聚焦南京、条理分明、鸟瞰全局的沉实之作。”(赵倩)

兒童文学

金曾豪《乌鸦开门》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12月

这部作品充满了天马行空的幻想。整个故事按照时间顺序,以变成乌鸦的贺大宝的经历为线索,描绘乌鸦的日常训练、与天敌的斗智斗勇以及对人类世界的探索。在自由、惊险的奇幻旅途中,作者细腻地描绘出大宝从自卑忧郁转向积极乐观的心路历程。语言灵动活泼,展现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多层复杂关系,既有物种之间的天生敌对,又有族群内部的温暖和狡诈,真实地再现出多类物种共生的自然世界,消弭了横亘在物种之间的陌生感,展现出更加广阔的生命领域。在塑造形象时,作者并没有类型化某个物种,乌鸦聪明而自私,人类精于算计但十分团结。故事情节中偶然的小小“突变”,使得拉克、格格、牛牛等动物形象更加丰满多面。在这里,人类的道德原则并不能作为衡量行为的标准,乌鸦世界的生存之道变得有趣而耐人寻味。超现实的魔法与复杂鲜活的现实相交织,快乐的飞行经历与紧张的斗争相交错,情节张弛有度。在结构上,一个章节是一个小的故事单元,又与其他章节紧密联系,错落有致。以贺大宝两次进门为首尾,将整个故事串连起来,形成圆环结构,紧凑完整。作者描绘的不仅是人类与动物共生的自然世界,还通过主人公隐秘的心理描写,以及人的性格心理在乌鸦身上的映射,深入探索人性的复杂。(周薪璐)

黄蓓佳《奔跑的岱二牛》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3月

《野蜂飞舞》之后,黄蓓佳将目光从城市投向社会大变革中的当代农村,以红草坝的乡村日常生活为背景,用单纯明快、亲切幽默的笔调记录了奔走如风的少年岱二牛追寻自我的成长历程。新农村建设中的红草坝凭借大片大片明艳妩媚的粉黛乱子草吸引了一批批来自城市的游客,给村民带来了梦寐以求的经济发展机遇。岱二牛的父亲岱成材不满足于开饭馆、办民宿等寻常致富之道,而沉浸于“滑草板实验”的理想之中。瘦小的岱二牛是父亲梦想的唯一支持者,一次失败的滑草实验后,岱二牛在草丛中捡到了一只昂贵的手机,从此踏上了寻找失主的漫漫路途。这部经历了损坏、修复又损坏的手机陪伴着心怀理想之光的岱二牛逐渐成长,也串联起了乡村亲切、温暖、饶富情趣的日常生活,牵引出一个个生动有趣、性格各异的人物。作品不仅仅是一个“拾金不昧”的故事,它熔铸着黄蓓佳对飞速发展的乡村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的关怀、对城乡两种价值观念碰撞与交融的思考,以及始终不变的对理想主义情怀的追寻与坚守。岱二牛捡到的手机最终成为一个再也无法物归原主的象征物,但崭新的现代世界正向和岱二牛一样笨拙腼腆、平凡普通但心怀理想的乡村少年们打开大门。(王晗笑)

王巨成《幸福像花开》

明天出版社,2020年5月

这是一部展现人物心灵成长史的小说。主人公唐笑语的父亲是一名党员,为了响应祖国号召,他毅然奔赴云南山区,带领村民脱贫奔小康。与此同时唐笑语家中不幸发生变故,在亲人的帮助扶持下,唐笑语的生活逐渐走上正轨。面对生活的挫折磨难迎难而上,是唐笑语的父母以身体力行的方式给她最珍贵的教导。通过家庭变故前后主人公的性格和心理变化,作者鲜明地描绘出一个青少年的心灵成长历程。故事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安排唐红旗在云南大山的工作与家庭发生的变故两条线索齐头并进,有条不紊,语言质朴简洁,人物生动饱满。外婆的镇静明智、识大体,妈妈敢做敢闯的拼劲,爸爸对工作认真、一丝不苟的责任感,和方巧玲的大方活泼、乐于助人,都带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辨识度。此外,外婆口中念叨的“安逸的日子过久了也不好”,在故事中反复出现,可谓是这部作品的中心句。唐笑语的心灵成长、母亲在生活变故中重新找回年少的拼劲以及父亲主动去云南帮助贫困山村奔小康,都是这句话的现实体现。它与外婆和父亲身为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相交织,成为唐笑语成长的养分,极富教育意义。与隐藏在故事中的教诲相伴,在生活变故中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互助,为整部作品增添了一抹亮色。(周薪璐)

谈凤霞《守护天使》

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1月

小说以十一岁女孩安安的视角讲述了奶奶罹患阿尔兹海默症后全家齐心守护的故事。以“守护”为眼串联全篇,笔触平实而又富有温情。故事沿着安安照顾奶奶和流浪狗这两条线索交叉展开,从主动探寻逝去的亲人们的故事,到为了流浪狗花花不惜“街头卖艺”,安安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对生命、亲情、爱情和友情开始有了深层的体悟。作品在情节的着力点上别出心裁,并没有把笔墨仅局限于儿童世界,而是透过安安的目光照射到了成年人隐秘的情感世界,其中“有欢喜,有隐痛,有忧伤,也有矛盾”,看似“坚不可摧”的大人,肩上背负了太多以爱为名的重担。安安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触摸到了人生重要的命題:“当我们走进别人的生活,就要成为他们生命中美好的礼物”,从“被守护者”到“守护者”的角色转变,也让安安一点点地摸索到家的年轮,感受到身体里流淌着的生命密码。季节的新陈代谢并不能摧毁家庭这棵大树的根基,亲人间的彼此守护才是生命代代相传的关键所在。作家谈凤霞在小说创作中以自己女儿为原型,融入一名学者的细腻的观察与深沉的思考,最终成就了这本充满温情的成长之书。(孙静)

储成剑《少年将要远行》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7月

这是一部讲述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的留守儿童成长的故事。主人公蒋根喜的父母在做生意时受人所骗,负债累累,不得不外出打工,将孩子托付给朋友照料。故事在蒋根喜的视角下展开,记述了蒋庄发生的种种趣事,以及社会经济浪潮下蒋庄的发展与变化,直击改革开放浪潮给江浙农村带来的影响,以小见大地展现了时代的变迁对个体小人物命运的巨大推动力。作者采用内聚焦视角,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塑造了一位聪明懂事、善良淳朴的儿童形象,人物丰满灵动,既有儿童应有的天真,以及留守儿童特殊身份下的孤独,又有人性本有的一点自私,极富有真实感。语言紧扣人物身份,童稚活泼,浸入乡村风味的泥土气息,混有天真感和厚重意味。作者在描写根喜的留守儿童生活中,穿插父亲的发家史和景宽爷爷的过往,顺叙与插叙相交织,蒋庄的发展和上海的繁荣相互交映,在孩子的经历见闻中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刻画出改革开放背景下一代青年人的成长和命运,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而蒋根喜与景宽爷爷的忘年交,则为故事渲染上一层淡淡的温馨。作者试图透过表面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深入触摸人性中的善良美好和冷漠自私,刻画出现代化进程中乡土中国的芸芸众生相,使得故事的呈现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现实感。(周薪璐)

赵菱《乘风破浪的男孩》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11月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秦海心在父亲的鞭策、朋友们的鼓励下,逐渐克服对大海的恐惧,在帆船训练中历经艰辛,最终在世界级帆船比赛中一举夺冠的成长故事。小说把孩童的成长经历融入海军发展壮大这一宏大的时代背景之中,塑造了秦海心、林馨海、于向海、黎梦这些有志青年,他们心中始终怀揣着为国争光的冠军梦,不断迎难而上,突破自我,展现了海军军人后代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小说取材独特,把视线集中在海军军人及其军属这一群体,向读者展现了这一群体不为人知的心酸一面,也讴歌了海军军人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的奉献精神,谱写了一曲海军军人强国强军的英雄颂。小说紧扣时代主题,书写了新时代中国海军崛起、壮大的艰辛历程,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底色。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以真实人物为原型,查阅多方资料,实地走访军营,邀请专家审读,四年来数易其稿,最终精雕细琢出这部现实主义风格的儿童长篇小说。(孙静)

杨筱艳《荆棘丛中的微笑:小丛》(陈伯吹奖)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20年8月

本书是南京籍儿童作家杨筱艳现实主义长篇儿童文学三部曲《荆棘丛中的微笑系列》的第一部,荣获2020年度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小说以小丛一家人和旭生在抗日战争中颠沛流离的经历来追溯那段沉痛的历史。小丛一家人在南京城经营一个照相馆,为了躲避战火,小丛一家四口不得已搭上前往重庆的轮船,一路上饥寒交迫,历经艰难险阻终到达目的地。可谁知,一家人在重庆冉冉升起的生存希望再次被日本人的轰炸击碎,小丛兄弟俩也丧生于此。小说通过小丛和沈旭升两个视角真实还原了南京大屠杀和重庆大轰炸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也让读者领略到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刘老师、洪将军、民族实业家卢作孚先生等,他们每个人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种精神。“了解历史、亲近历史,才能学会尊重历史、铭记历史。”作者耗费四年查阅史料、地方志去深入了解这段历史,将历史真实与文学创作相融合,再现了那场血淋淋的民族浩劫,再现了抗日战争中各个群体的生存图景。该书是对抗战胜利70周年的献礼,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也启迪了当下的青少年,是一部具有鲜明教育意义的儿童文学作品。(孙静)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基地专项课题“‘文学苏军新方阵与新时代提升文艺原创力研究”(17JDB015?)阶段成果】

责任编辑 陆 萱

猜你喜欢

小说
何为最好的小说开场白
小说课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我们曾经小说过(外一篇)
妙趣横生的超短小说
明代围棋与小说
闪小说二则
小说也可以是一声感叹——《寒露寒》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