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与元代的教育思想对当下语文教学的意义

2021-09-05王双梅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9期

王双梅

摘 要:《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以下简称《读书分年日程》)是元代文人程端礼在仁宗延祐二年(1315)著述的,其性质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大纲、教材、教参、阅读书目等,在成书后的近二十年时间,经历了从在江浙地方县学的使用和地方文人的抄录、流传、刊刻,到朝廷下召在全国郡县推广,完成了由地方文人的个体行为到国家意志的转变。《读书分年日程》是元代中后期地方郡县、私塾教育教学的依托之本,代表了元代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明清两朝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对当下的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程端礼; 《读书分年日程》; 元代教育思想; 当下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9-153-002

一、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创作的社会时代背景

(一)程端礼其人及创作缘由

程端礼(1271—1345),字敬叔、敬礼,号畏斋,祖籍江西鄱阳,后迁至浙江鄞县。程端礼出身儒学世家,自幼受学于父,攻经学,颖悟好学,少有名气,“幼颖悟性纯笃,十五岁能记诵‘六经,晓析大意。[1]”十八岁为乡贡“五经”都魁,与诗文家戴表元、郭畀、理学家史蒙卿等交游,声名渐累。南北统一之初,江浙庆元路主流为陆氏之学,史蒙卿宝裕间进士,秉承的是朱子学,门徒甚众,一生在地方讲学不辍,主张合会朱陆,程端礼受其学。

程端礼一生在地方从事教育事业,初任建平(今安徽郎溪县)、建德(今浙江建德县)儒学教谕,后又任稼轩书院山长、江东书院山长,生徒众多,以衢州路儒学教授致仕。归里,郡守王元恭礼请为师。《元史》有传,著有《春秋本义》《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三卷、诗文集《畏斋集》六卷。

二、《读书分年日程》在元代的传播与影响

《读书分年日程》在面世之初即在地方县学得以流行,并被不断抄录、刊刻。顺帝元统三年(1335)十一月,程端礼在甬东思勉斋记述:“与友朋共读,岁岁删修。遂与崇德吴氏义塾、台州路学、平江甫里书院、陆氏、池州建德县学友朋、冯彦思所刊,及集庆江东书院友朋,安西、高邮、六合、江浙友朋所钞,及安定刘谦父所刊旧本不同。此则最后刊于家塾本也。[2]”让我们了解了《读书分年日程》在最初写就后,一直在浙江上述多个县学使用,并在不断地教学实践、友朋交流中,每年加以修改。同时,该书得到了当地教育界、地方名流的认可,为人所抄录,出现了多个版本,最后刊刻的底本是家塾本。泰定年间(1323—1328),文宗在潜邸曾遣近侍子弟来学,礼敬有加。后“国子监以示郡邑校官为学者式。[3]”成为元代郡县学校的官方教材。后至元六年(1336),时任平章政事的雍古部人赵世延序文对该书的实践意义做了称赞,“使家有是书,笃信而踐习如规,一旦功夫纯熟,上焉者至于尽性知天,下焉者可以决科举士,无为功用,诅可涯邪!”(卷三)元代为该书做序跋的还有李孝光、薛观等。

为什么《读书分年日程》能够得到如此迅速的传播、朝廷的认可呢?

(一)《读书分年日程》的创作缘由即因实际需求、救教育教学时弊而作,具有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和操作性强的教学程式

第一,《读书分年日程》针对家族、私塾及县学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而作。自序云:“今父兄之爱其子弟,非不知教,要其有成,十不能二三,此岂特子弟与其师之过?为父兄者,自无一定可久之见,曾未读书明理,遽使之学文。为师者,虽明知其未可,亦欲以文墨自见,不免于阿意曲徇,失序无本,欲速不达。[4]”主要叙述了自己写作此书的直接缘由是在世族家长极为重视教育的情况下,家族子弟受学效果却差强人意。他认为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不在学生。对家长而言,缺少一个持久的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致使“曾未读书明理,遽使之学文”的本末倒置、拔苗助长的教育现象出现。而在这种思想无序的指引下,对教师而言,虽然知道不可行,却碍于呈现一个良好的学习结果,不得不为之,姑息、迁就这种不良的做法。总而言之,缺少一个统领性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以致强调“背文”“学文”,德行和知识根基不牢,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也缺少与之配套的教材、纲目等可以依附的工具。

第二,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缺少合理的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而作。学生读书多以举业为目的,不重底蕴的积累,功利化太强。缺少一套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学生读书无法、无序,“今士之读经,虽知主朱子说,不知读之固自有法也。读之无法,故犹不免以语言文字求之,而为程试资也。[5]”故而作此书,以救斯弊。

(二)与程端礼的地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关

前文提到,程端礼少有才名,与地方名流交往频繁,这些友朋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地方教坛的书院山长、教谕、教授等,这为他教育思想的宣传和该书的推广起到一定的推助作用。如陶安,至正甲申浙江乡试中举,太平当涂(今安徽马鞍山)人,为明道书院时,认为《程氏读书日程》注重次第,前后贯通,使攻儒术者有学习章法,学习者只要按部就班按照书中所说的去做,假以时日,必然成效显著,极力推行此书[6]。视程端礼的《读书分年日程》为瑰宝,认为书中的方法是攻儒术者的良法,极力推行,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程端礼交游之人还有高克恭、月鲁不花等非汉族上流人士,《读书分年日程》得到他们的推赏,使其进一步扩大影响。

程端礼弟子众多,不乏出类拔萃者,他们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也继续推崇和践行《读书分年日程》。如弟子冯彦思后来作建德县学训导时沿用此书,旨在“知根本是务”。冯彦思弟子呙哲台舜臣在浙江乡试乡试中冠右榜,只不过由于元代科举时断时续,恰巧“是年科举罢,不得会试,舜臣信道笃,不以科举罢而一日废学。[7]”科举恢复后,他又再次得浙江乡试榜冠。这样的事件无疑极大地推动了《读书分年日程》的示范效应,提高了程端礼的个人声名。

(三)《读书分年日程》顺应了仁宗朝科举推行的需要。

仁宗延祐元年(1314)复行科举,规定朱子之学为官学。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秉承了朱子之意,顺应和符合了元朝推广程朱理学的需要。同时,该书也旨在有效解决举业与人格养成兼具的教育教学实际,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今圣朝科制明经,一主程朱之说,使经术、理学、举业三者合一,以开志道之士,此诚今日学者之大幸,岂汉、唐、宋科目所能企其万一![8]”

总之,《读书分年日程》的流传与推行开始在浙江行省庆元路县学、私塾传播,随着程端礼在地方教育界任职的流动,也在安徽建平、铅山州学等地迅速传播、实践开来,这样,《读书分年日程》围绕庆元、郎溪、铅山为中心向外传播至江苏南京、溧阳、句容等地,在地方上最初形成了以江浙、江西、安徽为主的传播地域范围[9]。直到顺帝朝初年在全国统一推行,一直为郡县学、举业之人所追捧,“明初诸儒读书大抵奉为准绳[10]”,足见其影响之大。

三、从《读书分年日程》看元代的教育教学思想

程端礼之弟程端学顺帝朝曾任国子助教,倍加肯定《读书分年日程》的实践性:“敬叔首设讲,为人敦厚谨畏,终日危坐,与诸生相对,必使熟读精思,真知实践。本之晦庵、西山教人之意,酌以今日取士之法,为书一编,以行于世,守其辙者,往往有成。”[11]可以说,《读书分年日程》代表了元代中后期教育教学思想。

第一,《读书分年日程》直接承袭了程朱理学的教育思想,把人格养成与科举事业相结合,注重德行兼修,知行合一,这为当时一味追求应试的学风带来了清流。

《读书分年日程》在内容上起于纲领,后分别陈述。卷一通过集录《白鹿洞书院教条》《程董二先生学则》《西山真先生教子斋规》《朱子读书法》及朱子劝学之言,表明教育应重视道德人格和礼仪规范,遵循程朱理学思想。这些辑录内容第一次集中地作为教材、大纲得以展现,起到了宣扬、引领的作用。用现成的条例表达自己坚持的教育目的、为学次序、修身处事之要等。程端礼认为,只要依此而行,从重视德、行始,学校就可以培养出符合国家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第二,在教育教学的具体方式方法上,秉承朱熹读书六法,注重日积月累,小步慢跑夯实基础,重视读书次第和读书方法。

《读书分年日程》按照“分年”的方式,在二十二三岁之前,把学生分为三段,分别以八岁、十五岁为界。在具体的操作上讲究次第、累积,按照“日程”规定每周、每日的读书计划和具体的内容。周,指的是周期,为读书日程的基本单元,根据读书的内容灵活划分。每日分为早上、白昼、晚上三段。规定:读经,每四天为一周,三天读经,一天习字、演文。读史,每五天为一周,三天读史,两天温经、传、注。读文,每六天为一周,三天读文,两天温经、传、注,一天温史。作业,十天为一周,九天读书,一天作文,等等。在具体的读经、史、文等内容上,根据年龄不同,也有具体的规定:在3-8岁的启蒙阶段,可不读《千字文》,因为“此书诠定性理,语约而义备,如医家脉诀,最便初学。[12]”用《性理字训》代替,重在启蒙性理。在8-15岁的经学教育阶段,读书次第很重要,须先后精读《四书》《易》《书》《诗》《仪礼》《礼记》《周礼》《春秋》《三传》等,做到诵读、背诵、涵咏、理解表达复述多管齐下。“凡倍读熟书,逐字逐句,要读之缓而又缓,思而又思,使理与心浃。”“如遇说性理,深奥精微处,不计数看。”“倍读尽本章注文,就思玩涵泳本章理趣。”“或看或读,必详潜思,以求透彻融会;切己体察,以求字的性理。[13]”最终要求“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章求其旨”,达到烂熟于胸。

读经的同时,还需习字、考字、演文。在15-22岁的全面育成阶段,集中研习经书《四书章句集注》、史书《资治通鉴》,辅之以《史记》《汉书》《唐書》《通览纲目》等,注重读经、读史方法的差异,但都强调反复多读。经、史学习后,才开始学文,主张学韩愈之文、《楚辞》。选韩文的标准有二,一是思想艺术上华实兼备,二是文体上多选议论、述事两类,共选七十余篇。规定:每日熟读一篇或两篇,要通读百遍以上,再学习作文,以应举试。总之,《读书分年日程》秉承朱熹读书六法:居敬持志、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在经、史、文等的学习上都一以贯之。

《读书分年日程》兼具纲领、教材、拓展类读物性质,在具体教与学上有实际的抓手,黜虚务实,讲究日日精进,点滴累成,既是对朱熹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的传承,也是元代教育实践的结果和个人经验的总结,经得起社会和时代的检验,富有一定的创见性,对元代教育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对当下的语文教育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第一,《读书分年日程》作为人格养成与科举应试兼顾的著作,对当下语文教育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正确价值观等德育具有良好的启示作用。语文教学虽然有高考应试分数的压力,还应该更多兼顾语文学科素养导向,为人生的后半场保驾护航。

第二,《读书分年日程》在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实践方法,为当下的语文教学与学习提供良好的示范。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的认读、运用以及涉猎较广的文化常识,阅读和写作既在高考应试中占比大,也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学生生活表达交际等必备的基本能力。如对文章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程端礼将读写结合,在阅读上注重经典,注重记诵和模仿,以韩愈的议论文、叙事文为重点学习、背诵、分析,由背诵、解读到模仿、独立创作,形成了一整套读写结合的实操流程和方法,这不论是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还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都是很好的示范。程端礼推崇的朱熹读书六法,直到今天也不失为一种扎实稳进的有效方法。

课题基金: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元两都文学活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8BZW055

参考文献:

[1]宋濂等.元史:卷一九0[M]北京:中华书局,1976:4343

[2]程端礼撰,姜汉椿校.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M]安徽古籍丛书,合肥:黄山书社,1992:172

[3]程端礼撰.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卷末胡文楷跋[M]丛书集成续编本

[4]程端礼撰,姜汉椿校注.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M]安徽古籍丛书,合肥:黄山书社,1992:1

[5]程端礼著,姜汉椿校注.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M]安徽古籍丛书,合肥:黄山书社,1992:1

[6]廖道南.殿阁词林记:卷四载:“间得四明畏斋《程氏读书日程》放考亭六条法及吕舍人规,节目次第,筋联脉贯,使攻儒术者有楷式,逐遵效其略,持循累岁,真若承严师而亲畏友也……童稚师,独爱导以程说,十年前分教泮庠……“列听演《易》旨,探索象数、义理之隐,讥讽览考覆,亹亹忘疲,年渐盛,犹请益不已。”[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52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184

[7]程端礼.畏斋集:卷四[M]广陵书社,1981:83

[8]程端礼撰,姜汉椿校.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M]安徽古籍丛书,合肥:黄山书社,1992:50

[9]葛莉莉.元代教育家程端礼的社会网络[J]珞珈史苑,2016(00)

[10]程端礼撰.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卷末胡文楷跋[M]丛书集成续编本

[11]程端礼.畏斋集:卷四[M]广陵书社,1981(影印《四库全书》第1212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336-337.

[12]程端礼撰,姜汉椿校注.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卷一[M]安徽古籍丛书,合肥:黄山书社,1992:15

[13]程端礼撰,姜汉椿校注.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卷一[M]安徽古籍丛书,合肥:黄山书社,199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