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功能主义对等角度看《与贴画一同旅行的男子》

2021-09-05赵清荣成玉峰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功能对等翻译

赵清荣 成玉峰

摘 要:江户川乱步作为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为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开创了全新局面,将日本战前推理小说推向高潮。而他的《与贴画一同旅行的男子》全篇虽无推理情节,但留下的一个个谜团引人入胜,整体叙事与细节描写都沉浸在充满奇幻色彩的氛围中。本文通过举例论证,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与贴画一同旅行的男子》保留原文叙事特色的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写作特色。

关键词:功能对等; 魔幻现实主义; 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9-099-002

江户川乱步是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他受到明治、大正时期传入日本的欧美小说的启蒙和推动,对侦探、推理等领域的文艺作品产生兴趣,后又大量阅读刑侦类专业书籍,在贸易公司、造船厂、二手书店、面馆、侦探事务所尝试过各种职业,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从处女作《二钱铜币》开始,他的写作生涯留下了诸如《人间椅子》《镜子地狱》等著名小说。推理小说的描写往往逻辑严谨而引人入胜,乱步的小说更是手法新颖,思路奇特、推理严谨、环环相扣。虽然《与贴画一同旅行的男子》更偏向于幻想类,全文包裹在变幻莫测的神秘气氛之中,但在语言使用方面,他多用长句,善用比喻以及拟人等修辞手法,文中的环境描写、对人物穿着以及神态的细节描写可以称得上是细致入微。

1.功能对等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翻译家尤金·A·奈达是一位有重要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学者,1964年他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后改称“功能对等”理论。此理论的提出是为了减少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使它们的转换有一个“客观的、可靠的平衡标准”。“功能对等”简单来说就是要求“目标语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源语读者对原文的反应保持一致”。

在“功能对等”理论中,奈达认为“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强调“动态对等”,在翻译中“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若“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产生矛盾时,译者应倾向后者。所以功能对等理论要求翻译后的语言应自然流畅,不拘泥于文字形式的绝对对应,而是要在两种语言间寻求平衡,再现原文风采,使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在阅读感受上大致相同。

翻译不仅应该传递出文字表面所表达的浅层含义,还应该传达出作者从他独有的文字中透露出的文化内涵以及个人的思考与想法。所以奈达要求翻译不能止步于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因此,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通过分析、转语、重组和检验四个步骤,还原原文的语法意义、所指意义与内涵意义。由此可见,功能对等不仅要求译文中语言信息传达准确,更要求在译文中必须保留原文的特征,也就是说必须保留原文的内容、风格以及功能。

一部优秀的译作应当从文字到内涵都完美地重现原文的风格韵味和思想文化。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斟酌译文读者的反应,如果与原文读者的反应基本对等,那么才可以说这部译作是一部优秀的译作。通过功能对等理论分析译本,可以研究译本中对于原著的特色和经典之处的保留是否获得了读者的认可。

2.功能对等理论对译本的分析

2.1环境描写

文章用了许多篇幅描写周围环境,意在营造神秘诡异的气氛,特别是对于飘忽不定鬼魅般海市蜃楼的描写,仿佛让周围昏暗迷幻的灯光以缓慢的速度铺散开来,乱步的描述略带压抑感,营造出了一种超现实的氛围。文中的环境描写在翻译时应当注意用词不能太过直白,尽量采用较口语、委婉的表达方式。

例1:この距離の曖昧さが、蜃気楼に、想像以上の不気味な気違いめいた感じを与えるのだ。(这种漂浮不定,影影绰绰的距离感,使得海市蜃樓带给人一种比想象中更为可怖、如疯如癫的感觉。)

由分析可知,这里描绘了海市蜃楼带给人的捉摸不定阴森可怖的感觉。在《日汉大辞典》中「曖昧さ」意为“模棱两可,不明确”,「不気味」意为“令人害怕,令人诧异”,「気違い」意为“发疯,疯狂”,而译文并没有采用这种简洁的词汇,而是运用了形容文体的成语和四字词语,给人带来散文的美感,使措辞更为诗意。不仅遵循了功能对等理论,也更加渲染了海市蜃楼带来的奇幻与恐怖的氛围感。

例2:そのほの暗い車室の中に、私たち二人だけを取り残して、全世界があらゆる生き物が、跡方もなく消え失せてしまった感じであった。(仿佛世上所有的生物都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我们两人留在了昏暗的车厢里。)

分析可知,按照原文的顺序是先描述“车室中只留下了我们两人,仿佛世界上的生物都消失了”,而译文运用了倒译,将这两句的顺序倒转,将“只剩下我们两人”放在后面,使描述的重点落在了“我们”上。倒译的译文更加连贯自然,也更符合汉语的表达顺序,体现了功能对等理论。而且更表现细长车厢中的幽暗空寂,车厢中只剩“我”与老者的沉默使气氛非常的压抑寂寞,表现出环境的匪夷所思与恐怖。

2.2人物特点

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非常重要,江户川乱步擅长用长句大段描述人物形象,他的外貌描写,神态描写,以及语言描写让人眼前就能出现人物的肖像图一般刻画得细致入微,文中出现的主人公有“我”,老者,老者的哥哥,画卷中的少女,人物特征描写的非常清晰,在翻译时也应该使用符合人物特征的词句。

例1:彼は非常に古風な、我々の父親の若い自分の色あせた写真でしか見ることの出来ない様な、襟の狭い、肩のすぼけた、黒の背広服を着ていたが、併しそれが、背が高くて、足の長い彼に、妙にシックリと会って、甚だ意気にさえ見えたのである。(这人看上去相当老派。穿着一身狭领窄肩的黑色西服,如同在我们父辈年轻时的褪色照片中看到的。这倒和他个高腿长的身材配合得恰如其分,看上去甚至感觉颇有派头。)

分析可知,这是一句描写老者外貌形象的长句,直译的方式并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也会显得整个句子非常冗长繁琐。译者使用分译,将一个长句分成了三个短句,并将顺序适当调整,先说明整体气质“相当老派”,再描写穿着如同老照片一般,最后转折“甚至颇有派头”,使老者乍一看老派,但仔细观察身形高大有派头的形象跃然纸上,体现出了功能对等。

例2:緋鹿の子の振袖に、黒繻子の帯の映りのよい十七八の、水のたれる様な結綿の美少女が、何とも云えぬ嬌羞を含んで、その老人の洋服の膝にしなだれかかっている。(一旁的美少女大约十七八岁,身着绯色白斑的花布长袖和服,黑锦缎腰带,梳着结棉式发髻,面容清丽,娇嫩欲滴,羞赧暗含,依偎在老者身边。)

分析可知,这一句描述了画卷中少女的穿着外貌与神态。前半句将「緋鹿の子」译为绯色白斑,将鹿的花纹解释为绯色白斑,使文化不同的读者也能明白内容。后半句运用了意译,运用四字词语生动传神地描写出了少女的美丽和害羞。用词也给人一种古典的美感,符合以上理论,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整篇文章古典又奇幻的氛围。

例3:そして、さも一大事を打開けるといった調子で、一層猫背になって、ギラギラした目をまん丸に見開いて、私の顔を穴のあく程見つめながら、こんなことを囁くのであった。(老者又像是要解开一个重要谜团似的,将身子弯得更低,两眼放光,眼珠子瞪得滚圆,死死地盯着我,仿佛要在我脸上盯出个洞来。)

分析可知,在对人物的勾勒中主要描写他们的肖像与动作,但人物的穿着及外貌描写只属于外在描写,从“形”的角度表现人物的地位,时代特点等,并不能传达出人物性格特点。但动作是从更高境界“神”的角度刻画人物,可以表现出人的神采。译文中运用的“弯”“瞪”“盯”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老者盯着我的神情态度令人匪夷所思,阴森可怖,说明了画卷的事对老者来说重要又恐惧,为后文带有奇幻色彩的诡异故事做铺垫。

2.3浅草文化特色

江戶川乱步于1912年(大正元年)18岁从名古屋迁至东京,当时正是浅草作为东京的游乐中心地带最为繁盛的时期。这段青春期的经历给乱步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1926年9月,江户川乱步曾在《新青年》上发表的随笔《浅草趣味》中写道:“于我而言,东京之魅力不在银座,而在于浅草。甚至可说是因浅草而居于东京的。”由此可见,作者对于浅草有着很深的感情。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写了浅草鼎盛时期的各种游乐设施,东京第一高塔“凌云阁”更是成为了小说的舞台之一。这对于翻译来说也是一大挑战,不仅要保留文中的浅草文化,也要向读者传达明确这些游乐设施的实质,让读者产生画面感。

例1:その頃の浅草公園と云えば、名物が先ず蜘蛛男の見世物、娘剣舞に玉乗り、源水の独楽廻しに、覗きからくりなどで、せいぜい変わった所が、お富士さまの作り物に、メーズと云って、八陣隠れ杉の見世物位でございましたからね。(你想想,那时候的浅草公园,有名的无非是些诸如蜘蛛人的杂耍、少女剑舞、踩球、源水陀螺、西洋镜等玩意,最稀奇的也就是人造富士山、或是被称为迷阵的八阵隐山等地方。)

注:1.松井源水,居于浅草一带,首创边玩陀螺边卖牙粉、牙药的艺人。

2.1887年,在浅草出现了一座木质的人造富士山,高约23米,顶上有观景台。

分析后得出,功能对等要求翻译传达出原文作者想让读者所了解的,实现不同文化间的信息传递。所以翻译者要做到在两种语言之间搭建桥梁,关注接受者读者的文化就变得十分重要。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曾提出观点,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形成文化差异,所以如果在翻译的过程中只保证文字形式的对等性,却出现了让读者无法理解的信息,那么这个翻译是不成立的,是一篇失败的译文。所以防止造成误解,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给予一些注释,让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原文举例了非常多的浅草旧时的热闹的集市上的游乐设施和才艺表演,译文简洁地概括出了这些才艺的名称并给予了一定的注释,而且保留了原文的称呼,例如“源水陀螺,人造富士山,八阵隐山”。这些称呼更贴近日语原本的说法,注释也让读者能够明白这些表演的实质,非常符合功能对等理论的要求。

例2:そこへあなた、ニョキニョキと、まあ飛んでもない高い煉瓦造りの塔が出来ちまったんですから、驚くじゃござんせんか。(就在那附近,您想,竟然会造出一座高耸入云的红砖塔来,难道不叫人吃惊吗?)

分析后得出,「ニョキニョキ」在《日汉大辞典》中的意思是“(笋等)细长物一个接一个地冒出状”,而译者并没有译出“一个接一个”的意思。由于文中只有一座红砖塔,所以“一个接一个”并不符合实际,删去较为准确。词形相近的「にょっきり」有孤立高耸的意思,在这里将「ニョキニョキと、まあ飛んでもない高い」直接翻译为“高耸入云”,相较于原文简洁了不少,词意表达也很准确,虽然只使用了一个四字词语,但能够向读者传达出浅草具有标志性的十二层塔的高大与主人公老者的惊叹,符合功能对等的要求。

3.结语

根据功能对等原则,译者按照汉语表达习惯,灵活运用了倒译、分译及意译等翻译方法。在理解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保留了整体迷离梦幻的文体风格,抓住了主人公的人物特征,使用自然准确的语言再现了原文。译文不仅在语境意义上实现了与原文的功能对等,在风格意义上也达到了对等。读者可以从译文中感受到古老浅草的风土人情,“我”的经历如梦似幻,海市蜃楼的若隐若现,老者的诡异离奇,少女的艳丽妖媚,译文传达了原文的信息,也起到了思想交流的作用。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分析文本,更能从整体来理解文章内容,对翻译工作者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日语熟语双读音研究”(2019SJA014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成玉峰.张苹,中日同形词词义衍变的翻译对比研究——以“工夫”/「工夫」为例[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1(第1期):73-80

[2]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67

[3]江户川乱步著,钱晓波译.《江户川乱步短篇小说选》[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4]刘倩.“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观照下芥川作品汉译比较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4

[5]刘晓敏.《漫步人生,对生命·人·教育的思考》的日汉翻译实践报告——以“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8

[6]吕焱莘.从功能主义对等角度看《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对话[J]新西部NEW WEST,2020(第3期)121-122

[7]日本讲谈社.《日汉大辞典》第一版[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魔幻现实主义功能对等翻译
相信不可能
比较文学视域下莫言小说独创性探索分析
魔幻现实主义与宫崎骏的动画电影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The Delivery of the Sense of Humor in the Translation of Jokes in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