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胜似昆冈富
2021-09-05梁小平
梁小平
1
大洋那边的刘生又给我打电话了,他说刚刚做了一个梦,梦见和一帮朋友饮茶,聊古玩,其中有我。
刘生在国内上过电视、上过报刊的专题报道,获得过官方举办的省级集邮展奖,受邀参加过全国红色收藏博览会,是小有名气的红色收藏家。他收藏的是毛公时代的遗存,那些花了三五毛收来的印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要斗私批修!”“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等口号的搪瓷口盅,那些花了几文至几百文大价钱收来的站着坐着的石膏或瓷质主席像和海量的主席像章构成了刘生收藏的主体部分,这部分即使是相同的两件,刘生也是不肯割爱的,这方面他就像那尊张着獠牙大嘴的玉雕貔,只进不出。
初夏的一天午后,天气尚存凉意,我和小李相约前往容州拜会刘生。他身材中等,略胖,宽额方脸,是位皮肤白晳的老者。刚到门口就听到屋里嘭嘭嘭嘭的响声,推门进去,只见这位平时衣着整齐的儒雅之士此时穿着马骝褂,手里拿着行头甩开膀子正干得欢。刘生农家出身,世代拽耙扶犁,年轻时干的是木工活,有一技傍身,后来参加工作,后来当了官,退休抱朴含真又回到了原点干起了木工。
一楼是他的古旧家具修复室,无论谁进去都会为之一震,正面一张案台上一幅两米多宽三米多高的毛主席老人家标准像赫然在目,这是苏州刺绣厂的产品。地上是一堆各种材质的木料、花板和缺臂少腿的旧家具。刘生看到我们进来,面带微笑招呼,由于早已熟稔,我们便径直走上二楼,小李像发现重大秘密一般说:“整天叮叮当当,原来刘生躲在家里造假。”我说:“古旧家具必要适当地修复,行规里修复不超三分之一都不算造假。比如换一块背板或坐板,换一条腿,换一个靠手都不算造假。”小李还是固执己见,我觉得和一位只知道椅凳是用来坐,不懂中国古代的椅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是为了体现尊严的人争论没有意义,只好说,你说造假就造假吧。
二楼是刘生的接待室,四周挂满了样板戏《白毛女》《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宣传画,乍然间,恍如穿越。刘生请我们坐到了那张出筋露骨的明代格木八仙桌旁,用他那套碧玉茶杯,每人分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我忽然发现,往日挂在墙上的一副赵朴初先生的书法对联有些异样,便问:“怎么变得这么新了?”刘生舒畅地答道:“那副真迹出手啰,这是复制品。”
赵朴初的这副“收藏胜似昆冈富,书卷长留天地间”行楷书法对联,书写得可谓古拙而灵动,隽秀而饱满,雍容而自在,对任何一个热爱收藏的人来说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分,怎么就舍得出了呢?
“我这叫穷人的收藏,以藏养藏,包括下面一楼修复室那些旧家具,遇到喜欢的人都可以出让的,这都是为了保住和扩大收藏自己的至爱啊,其实玩收藏的人都没钱,在文物面前都是穷光蛋。”刘生坦荡地说道。
顺着刘生这番话,我在揣摩着赵老这“收藏胜似昆冈富”的意思。这句中的昆冈出自南北朝周興嗣的识字韵文《千字文》,“金生丽水,玉出昆冈”。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有价玉石无价的说法,收藏胜似昆冈富,是说玩收藏就不只是富得流油那么简单,其富有是不可估量的。刘生听完甚是赞同,以为我也是位行家里手。刘生在收藏界颇有威望,不仅饱读诗书,还收藏有不少宝贝,我们在他面前不敢造次。
有一年,刘生到沈阳女婿老家过年,吃饱喝足后无所事事,就到沈阳古玩市场转悠,转到一个地摊时,他突然眼一亮,捡起了一个灰头土脸的大海碗,只见釉面粗糙凹凸不平,近内侧口沿处书“大雅斋”楷体三字,旁一方“天地一家春”盘龙篆书椭圆红章,碗外底足中署矾红彩楷书“永庆长春”四字双行款。刘生窃喜,知道大雅斋是慈禧老佛爷书法画室号,“天地一家春”是她的私密空间个人居所,大海碗浅蓝地粉彩花鸟紫藤纹饰,刘生断定这件东西出自宫里无疑,便手不离碗探起价格,货主爽快要价五百元,刘生强压住激动还价,这是古玩买卖惯常的博弈,还价了证明你喜欢就必须要买下,还价不买没人有空陪你玩,如不砍价,太干脆,有些货主会怀疑自己卖漏了,反悔起来这买卖又做不成。一番讨价还价后,刘生以四百元拿走了这个据货主说摆了大半年都无人问津的碗。“吃仙丹”的刘生把碗拿回家里鉴赏了大半年,后被一明清瓷藏家看中,以二十万元收走,刘生“捡漏”这事为藏友津津乐道,可谓一战成名,从此奠定了他在古玩界的江湖地位。
其实慈禧“大雅斋”瓷器浓妆艳抹花花绿绿,俗不可耐,无品可言,有的只是一个弄权成妖被莫名其妙称为“老佛爷”的老太婆花里胡哨的审美情趣,全没中国工艺品追求的精致、唯美或素简,与雅不沾边,与大雅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有语云“室无瓷不雅,家无瓷不富,国无瓷不强”。慈禧瓷器代表了晚清御窑的最高水平,穷撑起的是这个风雨飘摇山河日下帝国最后的一点颜面。
在刘生处喝茶聊天,不只是能咀嚼到一杯溢着幽幽槟榔香味的陈年六堡,每当你谈到一样物件时,他都会到另一间居室迅速拿出一本相应的书给你看,我很惊讶,认定他还开了一间图书馆。那些年的冬季,每当寒夜降临,到刘生处喝茶便成了我的习惯,八仙桌正中一个酒精炉烧得滋滋作响,在给上面一个有着长长侧把的紫砂公道杯保温茶水,空气中袅袅淡淡的茶香弥漫,有时是闷头阅读啜茗稽古,尽享清旷闲远,有时是天马行空瞎扯、争论,大有围炉夜话的场景,今天想起仍让我感动。我记得在刘生处还看过一本书,那是一个收藏爱好者写的专门针对“汝窑无大器”这一观点展开的反证,证明汝窑不但有大器,还非常多,洋洋洒洒、图文并茂,这一颠覆基本认知改写中国陶瓷史的孟浪举动,未免令人生出蚍蜉撼树之惊叹。
乘着茶兴到绣江边漫步,我们登上容州古城廓,远眺峤山清淑,近观绣水凝蕴。城郭内有建于唐乾元二年(759年)的经略台,经略台上面是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的江南名楼真武阁,被梁思成教授赞为“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罕见的一颗明珠”。另一老物为唐代遗珍景子铜钟,庄重雄健,宝光莹润,这个超千岁的人间瑰宝,原用一根篾条穿起顶部龙钮悬挂在真武阁旁的钟楼。日寇犯我中华时,山河破碎,鬼子趁乱觊觎我宝物,派兵到容州劫掠景子铜钟,铜钟搬上船,船体剧烈摇晃,眼看就要翻船,往返几次莫不如此,只好抛下宝物,灰溜溜滚蛋。系铜钟的篾条已不知所终,神奇的故事口口相传成了佳话。
郭边还有大宋朝时生产青白瓷的城关窑遗址。廓外有儒释道三教相融的都峤山,以及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遍布城乡。独特的人文历史让容州人养成了惜物爱物的风尚,催生出一支支走街串巷,活跃于乡间的“铲地皮”(收古董的贩子),在这帮铲地皮客的鼓噪下,容州人对老物件情有独钟,收藏蔚然成风,无论长者或少年儿童说起古物都能来个只言片语,一般人家都会藏有一两个老物件,出现了一众小有所成的家具收藏家、高古瓷器收藏家、明清瓷器收藏家、民国文物收藏家。
刘生生于斯,长于斯,自然受到熏染,他杂七杂八什么都收,归类应为杂家,自诩为“垃圾佬”,说自己与收藏家还沾不上边。收藏总要有些价值,比如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科研价值,你总得占一两样才有收藏价值。言谈举止间谈及收藏话题,刘生总是表现出一位收藏长者的内涵和从容淡定的气质。
2
刘生顺势而为,提出要将容州玩古董的散兵游勇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协会,以便于交流、学习和提高眼力。此点子一出无不欢呼雀跃,应者云集。
要牵这个头,你总要拿得出一两件有价值的东西。为此他定下了标准:玩字画的必须要有大师的作品,玩陶瓷的必须拿得出官窑的东西,玩石头玉器印章杂项的也要有顶级的物件,这样才能使众人臣服。
当然,官窑的东西,他有。那晚,刘生和藏友谈话回到工作室,从木柜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大盒子,打开后郑重其事地拿出放在书案上,静静地盯着。这是一件重器,平时不轻易示人,这就是收藏者的一个境界:“收藏喜爱物,珍藏于密处,闲时常赏玩,其中多乐趣。”
这是一个文房大缸,缸面上波涛汹涌,一条矫健壮硕的大龙,目露凶光,张牙舞爪,腾云驾雾,大有呼之欲出之势。
这是件青花瓷器,晕散似中国独有水墨丹青的渲染,透露着永宣青花的神采。
永宣青花如雷贯耳,是后世公认的青花瓷器的顶峰,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几百年来为中外收藏家梦寐以求。
永宣青花,永则是永乐,朱棣皇帝的年号。宣则是宣德,朱棣之孙、从小跟随爷爷行军打仗,颇得爷爷真传英明神武的朱瞻基皇帝的年号,这位被称为“蛐蛐皇帝”的好玩主儿,还是个造诣颇高的艺术范,才华横溢治国魄力非凡玩儿起来同样魄力非凡,除了痴迷斗蟋蟀,因酷爱铜香炉下令专门从暹罗国(泰国)进口了一批红铜,铸造了三千座大气异常、光华夺目堪称艺术珍品的大名鼎鼎的宣德炉,惹得后世迄今都在不断仿制。朱瞻基的玩儿惊世骇俗,正所谓:“玩物丧志,其志小,志大者,玩物养志。”
朱瞻基在位十年,守成有为开创了足与大唐盛世“贞观之治”相媲美的大明盛世“仁宣之治”。“国无瓷不强”,强盛的国力助推着帝国制瓷业的发展。
朱棣性格残暴,权欲熏心,好大喜功,这样的性格甚至影响到了永宣瓷器的烧制,这时期的瓷器器形硕大,就是皇帝心大,气魄大,凡事都要大,瓷器理所当然必须大。朱棣很难称得上是个好人,但却是个好皇帝。简言之,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把封建帝制正统继位的侄子朱允炆赶下皇位,自己当仁不让坐了上去,在自己朱家天下同室操戈成功篡位逆袭,用自己的天赋和雄才大略昭告天下:谁更应该坐上这把龙椅!
他奋力毕生要甩掉头上那顶被那帮钻进“四书五经”出不来的书呆子扣上的“反贼”帽子。事实证明,他这样的人不当皇帝,只能说明他老爹朱元璋老眼昏花“打眼”,而老天爷是开天眼的。朱棣在皇帝位上,修大书,迁北京,建紫禁城,五次北征下西洋,无不彰显其勤政恭事,励精图治,赫赫千秋功业。气势如虹的朱棣攻下南京有违祖训登顶大位成执牛耳者便牛刀初试,寻思着为其老爹明太祖朱元璋修建一个神功圣德“天下第一碑”以表孝心,以示正统。为开凿这个石碑,他从全国各地征集了数万的能工巧匠,浩巨的工程致累死、摔死、完不成工作量被处死的无数工匠尸骨隆起的小山包,使附近的一个小村变成了“坟头村”。此石碑凿成后计划立在朱元璋的孝陵,后发现运输、吊装根本就是无法完成的任务,这三块硕大无朋的巨石——阳山碑材至今仍趴在南京城外汤山镇的阳山南侧,成了喷向呼风唤雨、威震天下,手掌无所不能皇权的猛人朱棣任性挥之不去的唾沫。
言归正题。永乐皇帝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给瓷器带来的影响就是带回了苏麻离青,也叫苏泥勃青、苏勃泥青等,简称“苏料”。“苏料”的来源众说纷纭,“西洋说”是较权威的一种,目前,地球上暂未发现有第二个产这种钴蓝料的矿,所以永宣瓷器灵魂般存在的苏麻离青像一道屏障令后仿者孜孜追求又无法逾越。苏麻离青闪亮登场且经久不息,為中国的陶瓷美学带来了一道绚丽的风景。
刘生用手轻轻地拍了拍海水龙纹文房大缸的边沿,嘴里喃喃自语道∶“老爷子,该‘您出来露露脸了。”
3
周五的下午,受筹委会所托,我们找谢守诚征求关于协会会长人选的意见。谢守诚的百年老店至诚斋就开在容州老城的骑楼街,我们一行禀告了来意,谢老板沉吟了半晌,说,如果大家选他,信任他,他会硬着头皮上。接着他还提了几个副会长的人选。我们问刘生任会长是否合适?谢老板认为刘生能力足以胜此大任,但他觉得刘生每年要花几个月赴国外看望女儿,保障活动时间会成问题。
春风得意马蹄疾。藏友对成立协会的热情激发得刘生精神抖擞,这晚他又召集藏友开起茶话会,刘生叙说,荆楚大地,文化璀璨,坐落在风光旖旎东湖之滨的武汉市湖北省博物馆,里面就藏着堪称中国青铜时代铸造巅峰之作的国宝,是一个让你震撼得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喜欢字画的,务必要到故宫博物院武英殿看看,爱好瓷器的,千年瓷都景德镇不可不去,上海博物馆、广东博物馆、观复博物馆都要走一走。收藏协会的正副会长,应该广闻博识,必须要有游历博物馆的经历。此建议一出,大家都欣然认同。
刘生又提议,为扩大收藏协会成立的影响,也是为协会成立预热,搞一次藏品展览会。这些建议都被收藏协会筹委会接受,决定展览会设在百年名校——容州市中学的旧教学楼。这是一幢哥特式中西合璧两层建筑,古朴典雅,雄伟规整,展览会选址在此不失为得其所哉,相得益彰。
刘生一如既往地展示他的收藏专题——“文革”文物藏品。其中有一枚和田白玉毛主席像很招人眼球,刘生介绍说,这枚像章是有故事的,“文革”时期反对封资修,有些地方做法极左,认为佩饰这种追求美的行为属于封资修,有位青年工人极其喜爱家里传下的这块和田白玉,灵机一动利用工厂里的刨床、钻等工具在这块玉石上雕刻了毛主席的头像,从此天天佩戴,羡煞旁人,无人敢干预,这枚像章就是刘生从这位工人的手上花大钱收来的。刘生讲完,大家都被这位青年工人的心灵手巧深深折服。
其他藏家拿来参展的有老旧照相机、电话机,民国时期的街贴海报,明清、民国瓷器。瓷器杯盘碗碟日常使用器居多。另外还有佛像、钱币、金石拓片,文房四宝中的笔、墨、纸、砚和洐生出的文房用品笔架、笔洗、水丞、水注、小插屏等。
展览会隆重开幕。五花八门的藏品,周密的编排,精致的布展,为容州市上演了一场文化盛宴,冲击着这个热爱文物的收藏大市,掀起了阵阵参观热潮。
为了公平、公正选出一位众望所归又具实力的会长,筹委会决定举办一场交流会,让有意竞争会长的人选进行一轮持物论战,这个交流会,说白了就是斗宝会。
会前秣马厉兵,会期如约而至。刘生、谢守诚、田谱等一大干人马都到了,黄二狗来得更早,这二狗不玩古,就玩个热闹,他是哪里热闹就在哪出现的人,是个手脚勤快麻利,常主动自觉地搭个手帮个忙什么的,有饭开有酒喝自然不客气,没有也无所谓的闲人。
陈发财也来了,这让刘生心里有点不爽,不觉皱了皱眉头,这人来干什么?就一“菜鸟”,平时就爱买些“动过手”的手镯、手链、项链、珠子什么的骗女孩子玩。
交流开始,谢守诚老板首先拿出了他的宝贝,一件宋代的茶盏,一件宋代的印模。宋人好斗茶,茶具也做到极致,这个茶盏,宛如翻转的斗笠,线条简洁明晰,盏里外一抹幽幽的青翠撩人心弦、摄人心魄。这是本土大宋朝时的产品影青瓷,又名青白瓷。在场的人大都没见过如此的完美器物,此物一出,喝彩声一片。谢老板另一件印模,虽美感不足,但作为研究宋代本土瓷器,价值也相当高。
地方窑口的瓷器,因含蕴家乡情结而受到本土藏家的格外珍视。
接着刘生捧出他的盒子。这时大门被推开,一位身着旗袍身材曼妙明眸皓齿的女子走了进来,女子高绾发髻,细长的脖子就如颈上的佩玉洁白温润,精致动人。众人眼睛一亮,这不是那位足不出户日进斗金开网店的店主张丽琦吗?平时骄傲得像个公主。
张丽琦嫣然一笑,和众人边打招呼边握手,黄二狗正怔怔地看着,“二狗好!”张丽琦转身问候了二狗并伸出她的纤纤玉手,黄二狗万没想到张丽琦对他也这么客气,忙不迭双手往自己身上的衣服猛擦了两把赶紧伸了出去,大家都被二狗这熊样弄得哄然大笑。
张丽琦优雅地坐下后,刘生已慢腾腾稳妥妥地把他的器皿摆在了桌面上,大家重新把眼光集中到了这件瓷器上,同时发出了阵阵惊叹,但见桌面上的海水龙纹文房大缸,青花发色浓艳,色闪黑蓝,串珠状凝聚处可见自然形成的黑褐色结晶斑深凹胎骨,口沿下古拙的楷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青花横款,大“开门”“一眼货”!玩瓷器的都明白,精品难得,像永宣官窑瓷器更是难上加难,永乐瓷器多无落款,像这件有款更是少之又少,能见上一眼就犹如享用了一顿山珍海味,今天大家都见上了。“养眼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大家纷纷赞道。
看到众人的表情,刘生心中释怀了,为了这个缸耗尽了他的积蓄外加一对海黄圈椅,他甚至感到能和大家分享收藏的快乐而小激动……
一波热浪过后,张丽琦从她的香奈儿包里掏出了一个红木小盒,一系列灵巧的动作后,一块淡淡黄影的石头摆放到了桌面上,石头上施薄意技法雕刻了一尊长眉老者和一尊笑容可掬的大肚弥勒佛,这应该是一幅寓意知足常乐图案,这块卵状石头下线条优美的紫檀底座,精雕细琢,文雅机巧,显然出自苏作和上面的石头摆件珠联璧合。张丽琦介绍说这是一块田黄石,众人的目光即刻被锁定,接着又是一阵惊叹。
田黄石是寿山石系中的珍宝,有“中华神物”“印石之王”等尊号,利于文人雅士操刀篆刻,在方寸之间或遒劲、清奇,或追古、旷达,展示笔意、刀趣抒发情怀,田黄石因文人雅士的赏识而镶入了高雅、品位等文化内涵。
张丽琦这块田黄艺术摆件,通灵莹澈,宝气逼人,迎光照肌里隐含如丝的萝卜纹,间有红筋格,骨头里透着黄净,上手把玩嫩滑如婴儿肌肤。田黄这种稀世之珍,能见上一眼都是福气,能上手那更是莫大的福分。
在众人啧啧称奇的余音中,田谱一手搓着他那对通红透亮的鸡心文玩核桃,一手慢悠悠地打开一幅卷轴,到了地杆处,黄二狗眼尖手快喊了起来:“悲鸿,徐悲鸿的画!”这是一幅祝寿图立轴,两只昂首挺胸精气神十足的仙鹤站立在一株苍虬的松树上。坊间传闻,容州市民间有徐悲鸿的画作,今天看来此言并非空穴来风。
田谱是一位教师,他爷爷曾随桂系三杰之一的老表在桂林省府做文牍,这幅祝寿图为当时徐悲鸿作客桂林时所赠。田谱这幅祝寿图,虽不是徐悲鸿最负盛名的马,但它以另一题材表现大师的笔墨风采亦弥足珍贵。
欣赏完四位最具会长竞争力藏家的藏品,大家都把目光自然投向了陈发财,陈发财被众人盯得涨红了脸自觉地说:“我没有。”“没有你凑什么热闹?”黄二狗狗仗人势般大声起哄道,二狗这么理直气壮揶揄别人也许把自己也是凑热闹而来完全忘了。
陈发财多少显得有些尴尬,嗫嚅地说:“在江边,在江边我有一幢三百平方米的房子闲着,可以提供给大家办公或者交流使用。”
人生自古伤离别。就在刘生辗转各方不亦乐乎忙着筹备收藏协会的成立时,他远在加拿大的女儿也忙着催促他前往,说小孩到了多动季节实在应付不了,邀他两老出去照看,这让刘生很兴奋,这是他生命的延续,一个好古之人,尤其看重传承,想起他的外孙,想起那天真烂漫的笑容,很让他牵肠挂肚。但是收藏协会选举大会开幕在即,他强忍下了自己的天伦之乐。他是发起人,他有这个资格,这是重大活动,他不想放弃这个资格。拨打得噼啪作响的当会长的如意算盘看来要戛然而止,但也不可颟顸,自己当不成也不让别人做,这不是他的为人处世风格,起码要选出一位自己认可的人来带领协会,这是他的心愿。
众所瞩目的容州收藏协会成立大会暨选举大会在富丽堂皇的峤山宾馆会议厅开幕,刘生一人端坐在主席台上主持着这个选举大会。一大堆的客套和华丽的说辞后,接着便进入了这次大会的主题,经紧张的统计,选举结果出来了:谢守诚为会长,田谱、张丽琦、陈发财为常务副会长,还有副会长十位……
前面说过刘生收藏的核心部分在“文革”文物。前几年有一位国内知名的红色收藏家要建博物馆,专程前来拜会刘生,看了刘生的红色收藏,提出要用一千万元“一枪打”,“匀”走他的像章、邮票、雕塑像、搪瓷口缸、连环画册、八大样板戏的全套海报,但刘生不为所动,这是他的收藏事业,构建和支撑着他的整个精神家园,他不愿割爱。舍得,有舍才有得,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如果拿器物和金钱相比,刘生会毫不犹豫选择舍弃金钱,因为他更爱物、惜物。如果让他舍弃了这些器物,他会失魂落魄,这些物件,伴随了他的前半生,每一件都记录了他的脚步,每一件都存着一个故事,是留下了记忆的东西,在他眼里是活的,是有生命的。他曾说:“要那么多钱干吗?有了这个钱,还得去淘换这些东西。”
收藏,人们或认为是富埒陶白之人干的无用之事,这些东西,不能吃不能喝的,但它能满足人精神上的需要,用佛系的语境说,可以养心。如果非要用钱这个庸俗的标准去衡量的话,当不缺吃、不缺喝越有钱时它就越值钱,当少衣缺食时它或会变得不值一文,这就出现了“盛世收藏、乱世黄金”的現象,但大到国家、民族,小到个人,总有一些有志之士无论身处何境都在苦苦地搜寻、研究、收藏。往大处上说,无论其动机如何,这都是在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保存精神和文化财富,诚如庄子在《人间世篇》中的要义:“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别看这些收藏家坐拥百万、千万,乃至过亿元价值的藏品,表面风光无限,实则大多囊中羞涩,网上说控制不住爱购物的女同胞为剁手党,其实爱上古董的男人更应剁手。
刘生自然可归入这一行列。
这年夏天,刘生在大洋那边的女儿已三番五次催促,但刘生夫妇就是没有成行,还是他冰雪聪明的女儿猜出了他爸这个倔老头的窘境,给他转了旅费,刘生夫妇终于订下机票,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