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对马克思劳动观的继承和发展
2021-09-05赵冰蕾
赵冰蕾
摘 要:习近平的劳动观是对马克思劳动观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劳动观在新时代的表现形式。一方面重申了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劳动价值论以及人的解放学说中关于劳动的经典观点,另一方面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思想并以当前社会新变化、现实发展中的新问题的思考为马克思劳动观赋予了时代性的特征,对促进社会经济创新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营造公平正义的环境,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习近平;马克思劳动观;继承发展
劳动是马克思展开其整个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在其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劳动不仅是人的本质彰显,更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对马克思劳动观的研究、继承与发展,一再强调要重视、尊重劳动和劳动者。当前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社会发展呈现多元化走向,当代劳动观念、劳动形态以及劳动趋势产生了一些现实的新变化和新特征,习近平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人,針对中国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观,对其进行了时代诠释,旨在回应社会关切,解决现实问题,引领全体人民通过劳动创造自己美好幸福的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对马克思劳动观的坚持与继承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劳动创造人和人类历史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核心哲学思想,是公认的马克思众多理论成果中基础性的重大理论,而劳动实践正是唯物史观阐发的基础。马克思以劳动概念对唯物史观进行分析与阐述,以现实的、活生生的人为出发点,提出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马克思认为历史是人本身、社会以及自然界通过劳动实践活动而相互作用发展的,劳动是马克思理解整个社会历史和打开人类历史之谜的钥匙。
劳动是一种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1]人通过劳动进行物质生产构成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前提和基础,劳动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必要条件,是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劳动不仅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还融于人类各种基本活动和社会生活之中,随着历史的演进内蕴着人类社会复杂而多样的矛盾。劳动是人为了能够获取继续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必须进行的活动,而人的生存又是人类历史发展延续的前提。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现象的分析,将人的类本质看作自由、自觉的劳动。他认为人既是能动的、自然的、有生命力的自然存在物,又是受客观条件限制的、受动的存在物,而人通过劳动这种具有社会性和现实性的活动不断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突破自身和客观条件桎梏,使自身在延续的社会历史中不断自我超越,为成为具有丰富而全面的人积累基础、创造条件。他还指出虽然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但是劳动并不是为了物质生产,而是为了人的自我实现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马克思不仅强调要重视劳动,还强调劳动的主体即现实的人的重要性,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必须要以人为本。
习近平从本质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牢牢把握劳动创造历史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多次强调劳动以及劳动者的重要性。习近平指出:“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2]强调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不可取代的基础性地位和决定性作用,他断言:“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3]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如今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中,劳动者们的辛勤劳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习近平高度重视劳动,肯定劳动者的巨大贡献,他坚信继续书写中华民族的伟大篇章仍旧需要依靠广大劳动人民脚踏实地的劳动实践。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劳动创造价值
马克思正处在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全面发展的时代,然而飞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却内蕴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它将劳动者从封建社会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却又让他们成为资本的奴隶,资本对劳动者的剥削比封建社会更彻底,劳资关系的冲突不断加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马克思为了帮助无产阶级找到正确的解放道路,投入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以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4]商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这对矛盾二重性是根源于劳动的二重性,商品实质上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阶段中劳动的产物,是劳动的外在表现形态,它体现的是劳动的本质。通过把拥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抽象为单纯的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凝结,而实现各种商品进行量化的交换,这就是商品的价值。即是说,劳动才是资本主义社会真正赖以发展的基础性、根本性的东西。虽然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从属于资本,受其支配,但是“资本,如果没有雇佣劳动……它就什么都不是。”[5]资本归根结底是“死劳动”,它无法离开劳动者即“活劳动”而独立存在。在此,马克思强调的是活劳动才能创造价值,他的劳动价值论凸显了对现实的人的关注和重视。他指出:“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6]资本主义突破了以往单个人劳动的限制,劳动力表现为分工协同劳动着的工人,劳动产品是劳动者群体的共同劳动的成果,商品价值由从事同一劳动过程的劳动者们协力创造,活劳动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在当代仍旧具有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把握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对劳动概念的解读以及劳动者的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观点,多次强调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坚持马克思对劳动者的重视和关怀,并且提出:“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7]
(三)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劳动促进人的解放
人的自由解放是马克思终生为之奋斗的主题,它贯穿了马克思整个理论体系的始终。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不是单纯的精神愿望,也不是先决的命定,而是人通过对象性活动而不断加深认识并且与客观世界互相确证的主体化过程。人的解放也就是每个人在自由全面地创造世界的活动中能够自由全面发展。而这个过程依靠的就是人的劳动实践活动。
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8]任何生物的生命和自身能力都是有限的,人和动物一样在长期适应客观环境的活动中寻找最适合自身发展、对自身生命损耗最小的路径实现最大化的生存和繁衍。但是人与动物不同的是,动物的这种效益遵循是本能,而在人这里发展成了一种自觉的、能动的目的性。因此,人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自主自觉地和对象世界进行交换。也就是说人在为了实现自身目的而与自然交互的过程中达到自主自由,也就是依靠劳动将观念目的变为现实。马克思认为,人通过劳动促进生产力极大发展,缩小为了生存而必须的生命消耗,最大限度地获得能够实现自己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并且在劳动中不断扩大和丰富人的社会交往关系,使人不断克服自然造成的客观障碍,摆脱压迫性社会的枷锁,劳动也就逐步转化成人的自由的活动,也就实现了人的自由解放。
习近平的劳动观肯定了劳动在人的自由解放进程中无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重申了马克思的劳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的观点,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摆脱束缚实现自由全面地发展。“人生的幸福和成功与劳动存在内在必然联系:幸福快乐,是劳动的收获;事业成功,是劳动的回报。”[9]他旗帜鲜明的号召广大人民通过脚踏实地的劳动来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人生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二、习近平对马克思劳动观的创新与发展
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劳动观的基础上,吸收历代共产党人在建设新中国的劳动实践的经验,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劳动美德,对照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当前社会发展所呈现的多元化形态和趋势,将劳动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起来,针对社会劳动认知的新变化、社会劳动条件的新要求、社会劳动环境的新矛盾等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对新时代劳动观进行了针对性的、创造性的解答,拓宽了马克思劳动观的视野,赋予其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
(一)吸收传统文化,提供理论滋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绵延不断的历史中逐步积累而来的深刻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思想并与马克思劳动观相结合,为新时代劳动观提供了理论滋养,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观。
“勤于劳动”“尊重劳动”是中华传统劳动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提出:“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墨子·非乐上》)表达了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劳动,劳动对人而言是具有根本性的、常识性的活动。《淮南子·说林训》中提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表达了愿望不可能自动成真,必须要通过脚踏实地的诚实劳动才能实现。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多次使用“勤”的概念,提出“勤力可以不贫,谨身可以避祸。”认为作为社会经济主要来源的农业,依靠的是人们的勤奋劳动。东汉杰出天文学家张衡名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等。凭借这种勤劳的优秀精神品质创造了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无数辉煌的成就。
习近平充分吸收了传统劳动思想中的精华观点,引用“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表明辛勤劳动的重要作用。他强调:“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10]只是脱离现实的空谈理想是无法促进个人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华民族伟大梦想必须依靠各行各业每个人的勤奋劳动,要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没有捷径可以走,归根结底依靠的是承担着劳动任务的劳动者们的辛勤、诚实、创造性的劳动。“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11]
(二)顺应社会发展,拓宽劳动内涵
马克思曾明确表明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会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也就说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发展,人的劳动内涵和方式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随着劳动过程的协作性质本身的发展,生产劳动和它的承担者即生产工人的概念也就必然扩大。”[12]十九世纪劳动者主要是从事有形的物质生产,但是当前社会科技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劳动产品的种类和功能有了更高的需求,因而劳动主体和劳动的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习近平指出“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13]无论是从事物質生产还是从事精神文化生产的劳动者都是平等地位,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是很光荣的。习近平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一视同仁的尊重,是对马克思劳动内涵的时代性拓展。
马克思还从资本主义社会分工的劳动形式中看到了资本对人的剥削以及愈演愈烈的劳资双方的冲突与对立,少数人追求的极端私利侵害了多数人的自由发展。因而人的自由解放不是单个人的自由,而是必须要在社会中,在合理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因此,人的自我实现需要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当前中国社会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因此劳资关系总体上呈现和谐态势,但是仍然会随着社会变化而产生一些矛盾。习近平明确提出,要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最大限度地消减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不和谐因素,促进双方协同发展,达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三)应对技术革命,重视创新劳动
当今社会是技术化的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让知识经济、人工智能等概念逐渐深入人们的观念和生活中,智能化的机器、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等等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冲击着人们的传统劳动观念,越来越多的工作被智能化机器所替代,因此,有学者对“劳动创造价值”发出了质疑,认为现在的社会发展趋势是“科技创造价值”。习近平的劳动观对此给出了时代的解答,表达了中国当前社会劳动价值的取向。
习近平提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14]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不代表智能机器逐渐取代人的劳动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而恰恰证明了人通过创新性劳动不断将自己从低级的维持生存的活动中解放出来。再智能的机器都是人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它本质上和普通机器无异,都是人的劳动产物,他并不能独立的创造价值,而是确证和表现人的劳动的价值。习近平强调必须要大力发展创新性劳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15]他强调要重视人民的首创精神,要激发社会在经营、管理、技术等等多个方面的创新、创造能力。只有创新性劳动才能满足新时代下人们生产生活的新要求,突破社会发展中的瓶颈,才能继续追求更高层面的人的自由和幸福。因此,习近平还提出要重视劳动教育,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劳动人才。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与劳动教育相配合的还有要营造公平正义的劳动环境,依靠法律充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为劳动者能够实现有尊严的体面劳动提供客观条件,并且大力弘扬劳动模范精神,真正使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观念深入人心,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
三、习近平劳动观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劳动观是马克思劳动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从当代现实境遇出发,致力于引导新时代劳动和劳动者的现代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首先,肯定劳动者的力量,彰显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习近平高度重视劳动的作用,强调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将极大地激发千千万万劳动者的主人翁意识,鼓舞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自觉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其次,摒弃错误劳动思想,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习近平强调全社会都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都不能贪图不劳而获的生活。劳动才是实现生活幸福的正确途径,并且加强对劳动者素质的培养,对青少年的劳动教育,这有助于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劳动幸福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以积极的心态投身于劳动实践中,为实现个人幸福以及为祖国開创美好未来凝心聚力。
最后,营造良好劳动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习近平强调全社会都要尊重劳动,要通过法律保障劳动者的利益,并尽可能地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劳动环境,最大限度地扫除劳动者参与劳动、共享劳动成果的障碍,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让劳动者能够真正在劳动中获得幸福感同时,能够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刺激劳动者和企业积极创新,将智慧与技术投入社会劳动成果的生产,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新鲜活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4-30.
[3] 《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4][6][1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10][13][14][15] 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改革年鉴,2016,(1).
[9] 习近平.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向全国广大劳动者致以“五一”节问候[N].人民日报,2014-05-01.
[11] 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