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竹编产业智能化发展的意义与建议

2021-09-04吉聪辉侯玉晶杨淑艳费本华

世界竹藤通讯 2021年4期
关键词:竹编编织智能化

吉聪辉 侯玉晶 杨淑艳 费本华,2

(1 中国竹产业协会 北京 100102;2 国际竹藤中心 北京 100102)

以植物材料编织产品,种类丰富,应用广泛,可分为竹编、藤编、草编、柳编、棕编、葵编6大类[1],其中竹编是用竹子剖劈成篾片或篾丝并编织成各种用具和工艺品的一种手工艺。中国竹编工艺历史悠久,是传统民间艺术中重要的文化瑰宝和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竹产品制造国和出口国,2019 年竹产品出口总额为21.4 亿美元,其中竹编制品出口额为2.7 亿元,占竹产品出口种类贸易总额的13%[2]。

竹编制品在中国、日本、印度、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广泛应用,具有非常高的文化和使用价值,产品采用经纬向编织,无需胶黏剂,属于绿色无胶产品,在家具、建筑、餐具、容器、装饰等领域均可应用[3]。发展竹编产业不仅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样本。然而,目前中国竹编产业一直处于手工、传统和小作坊式加工模式,缺少现代化设计、工业化设计、现代技术和集成化加工的发展理念,严重阻碍着竹编产业的发展,推动竹编智能化发展已势在必行。

1 竹编是中国的特色产业

中国竹编工艺历史源远流长,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已有竹编的筐、篮等用来存放食物。良诸文化时期,发现先人们用大幅的竹编席子铺在干栏式建筑的屋顶用来遮风避雨[4]。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竹编始终是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其极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成中华民族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2006年,浙江嵊州竹编被列入中国第1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目前,中国已有东阳竹编、青神竹编、道明竹编等12 项编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1),有12 位竹编艺人被评为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竹编技艺的传承和发扬。

表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竹编项目Tab.1 Bamboo weaving items in the list of Chin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中国竹编产品品类繁多,从形体上可划分为平面竹编、立体竹编和混合竹编。古代立体竹编较多,如竹筐、竹篚等日常生活用具,现代已发展到用细竹丝和薄竹篾编成精美的立体艺术品[5]。按照使用功能分类,竹编大体可分成以实用功能为主的器皿器具类、以欣赏功能为主的陈设欣赏品类和建筑装饰3 大类。中国拥有竹类植物39 属837 种,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6]。中国竹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由于竹种特性不同,各地的竹编工艺具有明显的差异。中国竹编产业区域分布明显,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和河南省部分产竹区,其中尤以浙江竹编、四川竹编、福建竹编、云南竹编和河南洛宁竹编最负盛名(图1)[7]。

图1 中国代表性的竹编作品Fig.1 The representative bamboo weaving works in China

浙江竹编技艺精湛,历史悠久,竹编产品色彩鲜明,造型美观,在全国率先创制了大型竹编工艺品,以嵊州、东阳两地的竹编最为有名[8]。四川地区竹编材料以慈竹为主,技艺以精编细织见长,产品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瓷胎竹编、青神竹编、道明竹编等是四川竹编的典型代表,制作工艺精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9]。福建竹编以毛竹为主要原材料,善于将竹编与其他材料相结合,技术不断创新,其中泉州竹编和安溪竹编最具特色[10]。云南是中国竹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其竹编质朴大方,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特色[11],以青竹和金竹为主要材料,竹编产品多以提篮、背篓和女士手镯为主,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特点。河南洛宁竹编其材料主要是淡竹,历史上曾供皇家之用,20 世纪又融入日本编织技艺,独具特色,洛宁竹编质地优良,虫不可咬,韧性好[12]。与南方地区的竹编产品不同,洛宁竹编造型精细完美,古朴典雅,实用性和观赏性都很强。

除了以上5 省典型的竹编工艺外,其他地区的竹编也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并创制了许多特色产品,如湖南益阳的水竹凉席、安徽舒城的竹编舒席、广西南昆的竹席、广西苍梧的竹丝挂帘、安徽太平的竹编动物等,都在全国闻名遐迩,具有广阔市场。

2 竹编产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国竹编产品以手工制作为主,技术发展基本依靠老一辈的匠人传授,由于其工艺复杂,耗时长,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年轻人对竹编缺乏兴趣,学习意愿不强,技术传承后继乏人的问题日趋严重。由于专注于竹编工艺的从业者大多来自农村或是城镇下岗女工,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年龄较大,新鲜血液较少,因此在竹编产品的美观设计和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就突显薄弱,竹编产品无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中国使用竹编产品虽然历史悠久,但是竹编产业的智能化发展道路发展缓慢。从整个产业链来看,竹子采伐基本是人工作业,起蔑可以到达半机械作业,编织则主要以人工为主,现有的起篾机、竹编机完全不能满足竹编产业规模化生产的需要[13]。由于竹编各个环节的机械化程度偏低,使得劳动生产率不能得到有效提高,竹编家居类产品尚处于粗放的照图加工、山寨以及劳动密集型的OEM 生产制造水平[14]。同时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材料的研发,竹编产品受到塑料制品以及其他高分子材料产品的冲击,由于原材料采伐和人工价格的增加,竹编产品的价格不具有优势,将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

3 竹编产业智能化意义重大

3.1 智能制造是全球发展的大趋势

从工业1.0 蒸汽机时代,到工业2.0 的电气化时代,再到工业3.0 的信息化时代,如今世界正向着信息化技术的产业变革和工业4.0 智能制造大步迈进。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工业增加值达到31.31 万亿元,连续11 年位居世界第1 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业对世界制造业的贡献接近30%[15]。

实现智能化发展是中国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16]。从传统人工模式到半自动化,再到智能化发展,是机械制造不断发展的前进方向,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不断升级,传统的生产工艺条件已经无法满足机械制造的要求。通过智能化发展的科学构建,能够转变机械制造模式,提高生产效率,为精细化、高效生产等提供有力支撑[17]。因此,智能化是竹编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可为中国竹产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3.2 智能制造是打破竹编产业瓶颈的重要手段

竹子是生长快、生物量大、可再生、可降解、可循环的自然之材、可塑之材、绿色之材,在发展绿色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缓解和消除贫困、建设生态文明、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长期而艰巨的努力中,占据独特地位,具有巨大作用。近年来,中国竹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竹编产业的发展对突破制约竹产业高效利用的瓶颈具有重要意义。

竹编工艺流程非常繁复,常规的工艺竹编大体分为创意设计、造型脱胎、选材取料、剖篾制丝、防蛀防霉处理、编织、收口和造型、着色和油漆、装配成品9 个步骤。其中,编织是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机械化的重要环节,设计制造了满足不同需求的编织设备(图2)。湖南大学季铁课题组利用3D 打印新手段新技术实现竹编技艺[18],为竹编技艺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使传统竹编文化在当代设计与生活中得到最广泛的运用与推广;西南交通大学的杜鹏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算法,提出一种智能竹丝编织机控制系统[19],使竹编图案更加多样化,提升编织效率。有企业生产出数控智能机械化精细竹丝制作以及机械化智能编织机器,打破了传统的手工编织,实现了竹编自动化,目前已投产使用。

图2 代表性竹编设备Fig.2 The representative bamboo weaving equipment

随着中国制造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竹编产业机械智能化开始起步(图3),但与中国纺织业、碳材料先进水平相比,全自动化智能操控体系、竹编集成化、自动化的智能化生产线还未实现,新一代人工智能融合速度慢。竹编作为中国竹产业的主攻方向,智能化竹编发展水平关乎中国未来竹产业的发展地位。应该主动迎接新时代技术变革,把握智能化机遇,开展智能化创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重构传统产业,围绕集约化、科技化、精准化等方向努力,引领竹编技术的进步。

图3 竹编产品智能化制造基本流程Fig.3 Basic process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for bamboo weaving products

3.3 竹编产业智能化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竹产业是中国林业重点发展的十大绿色富民产业之一,竹资源主要分布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山区。竹产业在山区脱贫致富中对于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转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竹编产业具有技术门槛低、行业带动性强等优势,可以带动乡村留守老人和妇女用竹编致富。随着最严“禁塑令”实施,若竹编实现智能化生产,竹编产品成本降低,竹产业必将迎来新的机遇。竹编产业智能化发展将会引入更多社会组织和智库研究力量,吸引更多农村年轻劳动力,将有效解决农村人口流失问题,激活农村土地、资本、人才等一系列要素,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平台。竹编已构建起贫困地区新的产业体系,智能化发展道路必将成为促进贫困山区绿色、全面、可持续发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有效途径。

4 竹编产业智能化发展的建议

4.1 践行新理念,产学研用共同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中国竹产业面临的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特别是竹编产业需要打破旧的观念,践行新的理念。政府需要进一步做好宏观调控与政策支持,搭建好产学研用共同平台,企业需要转变落后的手工作坊的传统模式,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快产学研用合作创新,综合集成和有效利用产学研用各方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研发出竹编智能化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让绿色竹编产品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4.2 适应新时代要求,加快科技创新

迈入新时代,既要弘扬传统手工艺,也要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和满足更广的消费群体。产品的文化价值开始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对于竹编产业而言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当然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竹编工艺的发展应重新审视产业特色、地位及其优势和不足,适应时代需要找到新的发展方向。目前,竹编关键阶段的编织环节已基本实现半机械化,解决竹编产品边缘化的关键在于加快科技创新,将先进的智能化机械设备用于竹编生产过程中,同时借鉴国外智能机器人、集成化数控等先进技术,结合竹编自身特点,在自主技术的创新研发中,提高竹编产业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成效,实现现代设计、机械化、智能化生产。

4.3 加强综合性人才培养,夯实智能化基础

人才培养是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四川省青神县为例,青神县作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竹编已成为当地竹产业除竹浆造纸之外的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虽然当地政府足够重视竹编产业的发展,拥有中国唯一开设竹编专业的大专院校,并聘请竹编工艺大师作为学科带头人进行竹编专业课程教学,为竹编产业注入新鲜血液,但其教学内容以传承手工竹编技艺为主,仍停留在在手工层面,竹编机械化水平发展落后。

编织技术通过参数化编织程序,可以实现多样化设计,工业化生产,有利于吸引高精尖人才,提升竹编产品附加值。因此,竹编产业智能化发展不仅需要技术性人才,更需要加强高素质综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智能化制造发展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竹编编织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体验编织的乐趣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一针一线编织爱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竹编在室内隔断中的应用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竹编艺人
1500m2竹编人文艺术,隐于自然的轻灵简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