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家校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
2021-09-03刘勇波
刘勇波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进行,高中教育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阶段的教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提高高中阶段学生的教育成为家长、教师和学校工作的重点。而家校教育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中班主任作为家校教育的重要的沟通桥梁,在学生的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家校教育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努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本文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家校教育有机结合的意义,进而针对家校教育的现状,提出改善的措施,希望对促进家校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家校教育;有机结合;探索研究
引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在重视学生的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也不要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只有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提高对高中学生的教育,才能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和保证。因此作为学生教育的两个重要场所,家庭和学校要探讨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了学生的成长,共同努力,发挥联动作用,帮助更多学生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综合立体式的教育。及时解决学生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困难,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水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
一、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为子女提供的教育,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厌烦自己的父母,并产生负面影响。一些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不管孩子的性格差异和具体情况如何,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们的孩子,并利用他们的爱好来确定孩子的发展方向。这些已成为现阶段家庭教育的主要特征,在学习过程中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学校教育的特点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系统的和有组织的教学活动,由专业的教师进行教育,其直接目的是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学校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学校教育中,教育活动主要是按照一定的过程进行的。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有时会无法理解学校的某些做法,并且会有些抵触。当学生具有叛逆的心理和行为时,他们将在随后的学习活动中遵循自己内心的道路。如果这种行为继续发展下去,不进行及时纠正,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三、家校教育有机结合的意义
家庭教育主要通过父母的言行来进行,对孩子产生影响和示范作用,使孩子能够以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思想、行为和情感为指导,从而使孩子得以发展自己的思想、观念以及技能。在过去的教育过程中,许多父母过分依赖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发展。高中班主任主导的学校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和技术知识,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学校教育更加系统化和集中化,旨在教育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家庭教育在时间和内容上都具有一定优势,而学校教育则更加专业。首先通过有效地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可以提高教育质量,满足高质量的教育要求,从而扩大了教育范围,也扩大了学习范围,并且使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其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标和出发点是一致的,他们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为学生提供发展才华的机会。彼此的结合与合作可以成为学习的目标,执行各种教育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家校教育的现状分析
盡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同时许多高中班主任也在积极寻找机会,通过与父母的积极沟通,组织个人教育活动和开展课堂活动来实现家庭教育相结合。通过高中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会议和其他方法使学校与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但总的来说,家庭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许多父母的教育观念较为传统,对学生的教育存在误解,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将学生送入学校后,他们对学生成长的关注将减弱。同时,由于许多父母忙于工作,出现了很多留守学生,导致该部分学生严重缺乏家庭教育。其次一些学校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忽视了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为教师和家长提供的交流平台和机会相对较少,许多父母不参加学校教育。高中班主任和父母之间的信息相对受到限制,并且没有有效的沟通渠道。教师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缺乏了解。因此,他们制定了课程和训练活动,这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家校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
从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有特点,或多或少会有缺陷,但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因此,它们有时是一致且互补的,这导致仅使用一个角色进行高中学生的教育将会产生弊端。要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使用不同的科学手段和相关方法,来实现提高和改善高中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有助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父母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基石,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个性形成、性格形成、健康的心理和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学校教育和教学活动应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包括家庭教育。父母要成为教育和培训过程的一部分,与子女一起学习和发展。因此要在高中班主任、家长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对学生共同开展教育。
(1)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是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一致,二者不能同时实现。学校教育应指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积极互动,并且保持有效联系。简而言之,家庭教育必须服从于学校教育的教育目标、要求、核心内容和基础教育措施,紧跟学校教育,同时履行其独特的职能。在兼顾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高中班主任还应通过家访的形式,加强与家庭的互动。在进行家访时,高中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氛围、成长环境和父母的教育环境等。同时,家访也是进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学有机结合的最直接方法。在进行家访时,班主任应与父母和学生讨论学生在学校的教育状况,学习困难等。进行有效对话,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的状况,并为班主任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打下基础。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家庭访问可以使高中班主任充分了解学生,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将有助班主任开发和利用家庭学习资源,并扩大学校与家庭合作的范围。
(2)组织亲子活动
在家庭教育协作教学过程中,学校还可以从校园文化出发,组织亲子活动,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学过程,为学生家长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渠道来了解学校教育,以及开展家庭教育的合作。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亲子体育比赛,使家长和学生可以一起参加体育运动,拉近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家长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了解学生,然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家庭生活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主题演讲,例如感恩演讲等,让学生对父母表示感谢,尊重父母并了解父母,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还可以允许家长走进教室,观察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等,并提出相关的意见或建议,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通过相互合作和协作来提高学习质量,优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创建以生活为中心的实用作业,以便学生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有效地完成家庭作业,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并有效利用家庭教学资源来扩大学校的学习范围,使其能够进一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度更高,并获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3)家校结合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叛逆的心理意味学生极大地重视他们的自由和自我效能感,当学生表现出压力时,如果压力比较大以至于威胁到他们的自由感,他们就会在心理产生抵触情绪。孩子通过违背父母要求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自由和独立性,需要引起班主任和家长注意的是,孩子们需要一个放松情绪的空間。目前学生的叛逆现象很普遍,高中班主任和父母不适合使用批评和打压来应对叛逆的学生心理。不能通过下达命令的方式让学生遵守相关规定,而是让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要对自己负责。因此,当父母从学校教育中获得相关信息时,尤其是在学业表现方面,高中班主任应增加一些分析,鼓励父母通过与子女的沟通来积极引导学生,并放弃殴打、谩骂和指责,以有效应对学生的叛逆,以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使高中班主任和父母成为学生的可靠朋友。高中学生不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生活在群体中,并受到群体意识的影响。他们希望得到认可,也希望属于某个群体,因此,顺从性是最佳选择,从众行为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因此,当孩子有从众行为,而负面影响更为明显时,高中班主任和父母应适当进行一些有关通俗文化和人格文化的知识,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同时与孩子进行有效的聊天,使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做出减少其从众心理的决定。
结论
综上所述,面对新课程教学改革,高中班主任要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沟通桥梁的作用,有效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对高中学生的全面教育,提升学生的教育水平,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和铺垫。家长也要提高自己的认识,不能认为将学生送到学校就不管了,殊不知家庭教育作为对学生身心教育重要的场所,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家庭教育要紧跟学校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加强对学生心理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水平。此外高中班主任也要注意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开展亲子活动,使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让家长体验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校教育提供有效的建议,促进学校教育的提高。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个性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成长过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江.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研究[J].学周刊,2020(01):163.
[2]金娟.对高中学生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途径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26.
[3]杨海清.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52-53.
[4]柳正赟,邢瑾.浅谈新时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2019(15):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