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尺蠖病毒杀虫剂在江苏茶区的示范应用效果
2021-09-03郭华伟王志博唐美君邵元海姚惠明周孝贵肖强
郭华伟 王志博 唐美君 邵元海 姚惠明 周孝贵 肖强
摘要:为了更好地推广应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江苏主要产茶区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并在主要发生区进行茶尺蠖病毒杀虫剂的示范应用。结果表明,苏州市、无锡市为茶尺蠖发生区,南京市、扬州市为灰茶尺蠖发生区,镇江市、常州市为混发区;在低龄幼虫期,每667 m2茶园使用150 mL茶尺蠖病毒杀虫剂防治灰茶尺蠖和茶尺蠖,防效分别为77.4%和77.3%;在高龄幼虫期,采用病毒杀虫剂与植物源农药混用,防效为99.6%。采用发生期预测为配套手段,在第1代孵化高峰期应用病毒杀虫剂,可作为茶尺蠖病毒杀虫剂的应用模式。
关键词: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应用;效果;灰茶尺蠖;茶尺蠖
Demonst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secticide 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virus
in Tea Producing Area in Jiangsu
GUO Huawei1, WANG Zhibo1, TANG Meijun1*, SHAO Yuanhai2, YAO Huiming1, ZHOU Xiaogui1, XIAO Qiang1
1. T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Tea Quality
and Safety Control,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Hangzhou 310008, China;
2. T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su Province,Wuxi 214125,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virus (EoNPV), the distribution
of tea geometrid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main tea producing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 and the insecticide of EoNPV
was demonstrated and applied in the main occurrence areas. The results show that Ectropis obliqua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Suzhou and Wuxi; Ectropis grisescens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Nanjing and Yangzhou. Zhenjiang
and Changzhou of Jiangsu province were the mixed occurrence areas. In the early larval stage, the control effects of
EoNPV (150 mL per 667 m2) to Ectropis obliqua and Ectropis grisescens were 77.4% and 77.3%, respectively.
In mature larval stage, the control effect of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EoNPV and botanical pesticide could achieve
99.6%. Adopting the prediction of occurrence period as a supporting method, EoNPV used in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incubation peak was proposed as an application mode.
Keywords: 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virus, application, control effect, Ectropis grisescens, Ectropis obliqua
江蘇省茶园面积约3.4万hm2,茶叶产量1.5万 t,产值25.1亿元[1] ,拥有洞庭碧螺春、无锡毫茶、金山翠芽、雨花茶等众多知名品牌,是我国江南茶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茶区地处丘陵地带,气候温润,茶园病虫害种类繁多,常发病虫害主要有小贯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尺蠖、茶毛虫、茶刺蛾等,其中茶尺蠖为最主要的鳞翅目害虫,常年多地局部暴发。如2016年在江苏仪征暴发成灾,约4 hm2茶园的茶树被吃秃;2019年在江苏宜兴、苏州贡山岛等地暴发,严重为害面积约20 hm2。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virus,简称EoNPV)是茶尺蠖的重要病原微生物[2],茶尺蠖病毒杀虫剂是茶园绿色防控的重要产品[3]。近年来研究表明,茶园“茶尺蠖”实际为2个物种[4],分别为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这2种害虫的致病力存在强弱差异[5]。
为了更好地发挥茶尺蠖病毒的种群控制作用,进一步推广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笔者开展了两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在江苏主要产茶市设点采集“茶尺蠖”,采用分子检测的手段,结合形态鉴定方法,明确其种类,以便针对性地进行防治;二是在不同地点进行茶尺蠖病毒杀虫剂的示范应用,以明确其防治效果。本研究将对促进茶园化学农药减施、促进生态茶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材料与方法
1. 试验药剂
茶核·苏云菌悬浮剂(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1×104 PIB/μL,苏云金杆菌2 000 IU/μL),扬州绿源化工有限公司生产。0.6%苦参碱水剂,内蒙古清源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2.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分布调查方法
在江苏省6个茶叶主产市设点采集尺蠖样品,每市设1~2个采样点(表1),采集茶园里的尺蠖幼虫或成虫,每点采样30头以上。采集的样本使用液氮处理后于-80 ℃保存,使用试剂盒提取法进行DNA抽提。扩增及测序使用的引物为LepF1(5'-ATTCAACCAATCATAAAGATATTGG-3')和
Enh_LepR1(5'-CTCCWCCAGCAGGATCAAAA-3')。
PCR使用浙江擎科生物公司的MIX试剂,PCR反应条件为 95 ℃预变性2 min;95 ℃变性30 s,46 ℃退火1 min,72 ℃延伸30 s,5个循环;95 ℃变性30 s,51 ℃退火1 min,72 ℃延伸30 s,35个循环;最后72 ℃终延伸10 min。PCR产物用1%的琼脂糖凝胶检测,之后由尚亚公司的ABI3730测序仪进行双向测序。测序结果使用Seqman软件进行拼接,使用MEGA5软件基于K2P模型计算样品与标准茶尺蠖E. obliqua(Genebank number:KJ704354)序列之间的遗传距离,遗传距离大于3.2%为灰茶尺蠖,小于2.5%为茶尺蠖[6]。形态鉴别方法参考文献[7]。
3. 茶尺蠖病毒杀虫剂示范应用的效果调查方法
分别在镇江市句容市白兔镇、无锡市宜兴市张渚镇、苏州市虎丘区镇湖街道3个点开展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田间示范应用试验,均采用电动背负式喷雾器施药,每667 m2茶园用水量75 kg,用药量分别为150 mL、150 mL、100 mL。虎丘区试验点因虫龄较大,每667 m2茶园增加了茶核·苏云菌悬浮剂100 mL + 0.6%苦参碱水剂75 mL的处理,同时均设置空白对照处理。试验每处理面积约60 m2,设3~4次重复。句容市试验点和虎丘区试验点施药后,待药液稍干,从对照区和处理区分别抓虫回室内调查幼虫期死亡率,计算校正死亡率;宜兴市试验点采用田间调查,于药前和药后7 d在田间分别调查病毒防治区和空白对照区的幼虫活虫数,计算相对防效。
二、结果与分析
1. 江苏茶区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分布情况
在江苏省6个茶叶主产市设点采样,共10个样点。通过形态和分子鉴定,初步明确了江苏茶区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茶尺蠖分布在苏州市和无锡市茶区,灰茶尺蠖分布在南京市、扬州市茶区,镇江市和常州市茶区为2种尺蠖的混发区。
2. 茶尺蠖病毒杀虫剂示范应用效果
茶尺蠖病毒对灰茶尺蠖和茶尺蠖的致病力有差异,因而在田间使用病毒杀虫剂时需根据不同的靶标对象采用不同的剂量。参考室内预试验结果,每667 m2茶园采用150~200 mL的剂量防治灰茶尺蠖,采用100~150 mL的剂量防治茶尺蠖进行示范应用。
试验结果表明,在1~2龄幼虫期施用茶尺蠖病毒杀虫剂,田间示范应用效果较好,对灰茶尺蠖和茶尺蠖的防效分别达77.4%和77.3%(表2、表3);在高龄幼虫期(3~4龄),单独施用病毒杀虫剂则防效较低,与植物源农药混用后防效较高,可达99.6%(表4)。
三、讨论
基于江苏茶区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分布的调查,初步明确了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在江苏茶区的分布概况,为茶尺蠖病毒的应用打好基础。根据本研究结果,在茶尺蠖发生区,如苏州、无锡等地茶园,每667 m2可采用茶尺蠖病毒杀虫剂100~150 mL进行防治;在灰茶尺蠖发生区或混发区,可采用茶尺蠖病毒杀虫剂150~200 mL进行防治,且应在低龄幼虫期使用,高龄幼虫期宜和植物源农药配伍使用。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年发生5~6代,茶尺蠖病毒使用的最佳时期是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期,最适施药时间是初孵幼虫至2龄幼虫期[8-9]。但大多数情况下,茶农都是在田间出现明显被取食症状后才能发现,此时茶尺蠖或灰茶尺蠖幼虫通常已发育至3龄,由于虫龄偏大,导致病毒防治的效果不理想。笔者在镇江市句容江苏茶博园“双减”课题综合示范区开展了“性诱+病毒防治”防控灰茶尺蠖的集成应用,具体做法是:早春3月,在茶园安置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诱集、监测灰茶尺蠖越冬代成虫的数量,统计发蛾高峰日,预测第一代卵孵化高峰日,并在该高峰日前后每667 m2茶园喷施茶尺蠖病毒杀虫剂150 mL以压制全年虫口基数。示范试验地块喷施病毒后,灰茶尺蠖全年虫口密度降低,一直未达到防治指标,取得了和周边喷施化学农药同样的防治效果。该模式通过可见的成虫发生动态来预测“不可见”的低龄幼虫期,解决了茶农适时喷药的问题,可作为病毒杀虫剂的使用模式,值得大面积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德良, 王敏鑫, 汤茶琴, 等. 江苏茶叶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 茶叶, 2016, 42(3): 143-145.
[2] 叶恭银, 胡萃, 朱俊庆.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的控制作用[J]. 植物保护学报, 1994, 21(3): 231-237.
[3] 徐健, 肖强, 刘琴, 等. 茶尺蠖病毒Bt生物农药尺蠖清的研制与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 2005(6): 56-58.
[4] 席羽, 殷坤山, 唐美君, 等. 浙江茶尺蠖地理种群已分化成不同种[J]. 昆虫学报, 2014, 57(9): 1117-1122.
[5] 李红, 唐美君, 郭华伟, 等. EoNPV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8): 1415-1419.
[6] 姜楠, 刘淑仙, 薛大勇, 等. 我国华东地区两种茶尺蛾的形态和分子鉴定[J]. 应用昆虫学报, 2014, 51(4): 987-1002.
[7] 唐美君, 王志博, 郭华伟, 等.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及成虫的鉴别方法[J]. 植物保护, 2019, 45(4): 172-175.
[8] 殷坤山, 陳华才, 唐美君, 等. 茶尺蠖病毒杀虫剂田间使用技术的研究[J]. 中国病毒学, 2003, 18(5): 492-495.
[9] 唐美君, 郭华伟, 葛超美, 等. EoNPV对灰茶尺蠖的致病特性及高效毒株筛选[J].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29(10): 1686-1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