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黄蚁

2021-09-03郭梦瑶

关键词:触角洞口拟人

郭梦瑶

周末,我正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为写作文而发愁,低头间就被小桌下鼓起的小土包吸引。小土包周围还散落着一些移动物体。带着好奇心,推开椅子,钻入桌下,趴在地上,一个神奇的世界在我眼前展開——

原来,桌下竟有一个小小的蚂蚁天地,一只只米粒大的小黄蚁井然有序地忙碌着。几缕阳光钻入桌下,暖暖地照在小黄蚁身上。瞬间,它们变成了一只只浑身通透的、闪着光的小精灵,加之头顶舞动的小“天线”,真是美得不可方物!

突然,一只飞奔的小黄蚁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匆忙地跑着,对遇到的每只同伴都用触角给予热烈一“吻”。被“亲”过的同伴皆不约而同地奔向一个方向。顺着它们奔跑的方向望去,一只两厘米左右,正在拼死挣扎的毛毛虫赫然映入眼帘。几只最先赶到的小黄蚁上下其手,试图移动它。殊不知,如此巨大的体形和力量之差,简直就是一个人妄想搬走一座大山——自不量力。思量间,越来越多的蚂蚁蜂拥而至,瞬间,毛毛虫的身上和周围聚满了蚂蚁。毛毛虫挣扎得更猛烈了,许是被咬痛了,许是感觉到了危险。在毛毛虫激烈的抗争中,它身上的蚂蚁不断被甩下,同时,很多只蚂蚁被它压在身子底下。但蚂蚁们未见任何慌乱,依旧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又一番挣扎后,毛毛虫似乎丧失了求生的欲望,躺在那一动不动。

难道毛毛虫认输,蚂蚁赢了?正当我惶惑间,忽见一只较大点的蚂蚁来到毛毛虫角斗的现场。它边走边用触角与同伴们“交流”,转完一圈后便昂首站到了较远处。蚂蚁们似乎接收到了“智慧点拨”,纷纷钻到毛毛虫身子底下。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无数只蚂蚁站在毛毛虫身子底下,高举着“手”,托着肥胖的毛毛虫,一步一步朝我的方向移动过来。原来,蚂蚁想要把毛毛虫搬回家。真令人惊奇,团结的力量不可小觑!

毛毛虫或许还想做最后的挣扎,它翻身打了个滚儿,无数蚂蚁被压倒。但蚂蚁们毫不气馁,再次迅速爬到毛毛虫身下,在领头蚂蚁的指挥下,又把毛毛虫扛了起来。就这样,蚂蚁扛,虫子滚,再扛,再滚……经过两小时的奋战,毛毛虫终于被移到了蚂蚁洞穴口。那股不屈不挠、奋战到底的精神真令人震撼!

我为蚂蚁的胜利欢欣鼓舞,伸出手准备为它们鼓掌之时,手指无意间掀翻了洞口的土堆。我顿时为自己的行为懊恼不已——那不是“灭门”之罪吗!但蚂蚁们不曾惊慌,洞外的蚂蚁开始搬运堵住洞口的土粒,不一会儿就有蚂蚁从洞内爬出。它们里应外合,很快,一个清晰而更加宽敞的洞口呈现在我眼前。完成洞口的清理后,它们又不遗余力、连拖带拽地把毛毛虫硬塞进了洞中。毛毛虫大餐一定能让它们美美地享受好长时间,我暗自思忖着。

火烧云渐渐爬上天空,妈妈的呼唤声将我的思绪拉回。爬起来看到尚未开始的作文,我终于知道自己该如何做了。

[评  改]

交代事情的起因和观察地点。

“推”“钻”“趴”这一系列动词,写出了小土包很吸引人,侧面展现了“我”的童真。

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阳光下的小黄蚁比作“闪着光的小精灵”,把蚂蚁的触角比作“天线”,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黄蚁在光照下的形态。

拟人的修辞手法,“吻”和“亲”形象展示了蚂蚁间交流的情形。

蚂蚁的“有条不紊”与毛毛虫的激烈抗争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蚂蚁的智慧。

拟人手法的运用,使一只沉稳干练、睿智自信的领头蚂蚁形象跃然纸上。

寥寥几笔,展现了蚂蚁搬动毛毛虫的场面。

体现了搬运过程的艰难,侧面写出蚂蚁顽强的意志力。

再次展现蚂蚁有组织、有纪律,在困难面前不骄不躁、团结协作的精神。

“连拖带拽”,形象地展现了蚂蚁把毛毛虫运进洞中的情景。

呼应开头,收束自然。

【总  评】 本文写了小黄蚁搬运毛毛虫进洞的过程。对蚂蚁与毛毛虫的斗争过程、搬运方式、清理洞口以及拖毛毛虫进洞的过程都做了精彩而又细腻的描写,让人如临现场、过目不忘。虽是在写昆虫,本文并没有采用常规的写作形式,而是采用记叙文文体,并用拟人的手法来描述蚂蚁的一举一动,可谓精彩!同时在叙述中,小作者着重围绕蚂蚁团结协作、顽强奋斗的精神来写,重点突出,主题鲜明。另外,文章由学习入笔,再以学习收笔,蚂蚁精神的启示可谓不言而喻,激励人心。

(讲评教师  苗  芳)

责任编辑 邓佳平

电子信箱    67931422@qq.com

猜你喜欢

触角洞口拟人
拟人手法真多情
蜗牛
步行街
蜗牛的触角
学习用拟人的方法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开洞后内力变化分析
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