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中的田园
2021-09-03马国新
马国新
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位校长,教育是我的工作,我需要思考和回答“教育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还应当思考和回答“教育为了什么”“教育应当如何展开”等问题。
2014年秋,光谷实验中学提出了“帮教育”的理念,并在哲学层面强调“生命本帮”和“帮能再生”,在实践层面强调“教育是帮的艺术”,强调“教育是为了让人获得帮的能力,拥有帮的精神,成为一个被需要的人”。
我认为,当“帮”是名词,指向一种能力、一种生命的能量,甚至是一种责任、智慧和精神的时候,“帮”就成了教育的目的;当“帮”是动词时,会指向教育的过程和方法,并且一个“帮”字,确立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为了让“帮教育”的理念落地生根,践行学校“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的办学思想,学校围绕德育、课堂、课程和教师成长等工作重点,提出“互助德育”“帮学课堂”“弘帮课程”和“自救教师”等概念,共同构建了“帮教育”的基本框架和体系。2018年秋,为了破解中考应试的压力和非中考学科教学评价的问题,“帮教育”开始强调“生活化”和“看得见”,倡导“走向生活的教育”和“看得见的教育”。
在都市里待久了,我经常会有想回乡看看的想法。每次回去,我习惯到附近的村子里转转,寻找逝去的记忆。秋冬的季节,村子里房前屋后的林子中会有各种各样被遗弃的陶罐。陶见证了我们曾经的生活,所以我舍不得丢下它们,便将它们收集了起来,堆放在老家的一个院落里。每次回到乡下,午餐后闲坐在老屋的院子里,我时常会凝望着院落一角的那一堆坛坛罐罐,开始琢磨:陶是如何诞生的?陶为什么被遗弃?陶与教育相关联吗?
2018年冬,寒假临近时,我意识到陶与学校刚刚提出的“走向生活的教育”和“看得见的教育”相关联。一是因为陶见证了我们曾经的生活;二是如果把陶与学校的美术、生物等课程相结合,会让教育更容易“看得见”。因此,我觉得,学校可以用一只陶罐实现“生活化”与“看得见”两个教育理念的落地。
于是,我与学校干部以及体育和美术组的部分教师,开始到武汉周边正在被拆迁的村落中收集陶罐。到放寒假的时候,校园的“物外书吧”里已经被2000多件陶罐塞满了。
2019年春,以“走向生活”为主题的第四届“帮教育”年会过后,学校相继开展了“彩陶画展第一季”“擦亮一间教室”“校园园艺博览会”“天亮就出发”等与陶有关的系列校园活动,还带动了全校师生及家长参与学校的收集陶罐行动。目前,我们已收集到上万件形态各异的陶罐,学校正在变成一个“陶的博物館”。
当陶与绿植、绘画等结合起来,学生的创作热情便一发而不可收。所以,继“擦亮一间教室”“校园园艺博览会”等“项目式学习”活动后,“校园彩绘周”“彩绘毕业墙”“穿越一座城”“告别六月音乐盛典”等各类校园活动也陆续开展,教学楼、教室、厕所等空间也被学生用陶罐、彩陶画及绿植布置得生机盎然、诗情画意。校园中还有了“植物园”“鸟语林”“空中牧场”等场所,有了山羊、兔子、鸽子等动物,我发现大家更喜欢这个校园了。我想,这种喜欢一定是有原因的,因为这所学校,正在寻找都市中的田园。
责任编辑/曹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