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二十五中学:培养性格优势成就阳光身心
2021-09-03高莉
高莉
武汉市第二十五中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自2001年起,学校率先在全国开启“阳光教育”的探索之路,致力于培养“阳光少年”。经过20年的实践与推广,校本化的阳光教育成为极具特色的素质教育实施样本,形成了素质教育的新常态,学校逐渐成为以阳光教育为品牌、享誉全国的单设初中学校。
求进思变谋发展
2001年,学校发展遭遇瓶颈。一方面,根据武昌区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学校由完全中学改制为单设初中,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教育“灰色症”蔓延等问题,学校师生心理压力增大;另一方面,学校地处小东门建筑装饰一条街,生源大多来自外来经商与务工人员的子弟,其中不乏城市留守儿童,不少学生缺乏父母关爱和亲子温情,心理脆弱,学习与生活习惯不好。学校既处于调整布局、蓄势待发、开创新局面的黄金发展期,又遭遇需化解矛盾、安定人心、平稳过渡的危险期。
现实的困难促使学校领导班子思考: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育人才、创造幸福、追求美好;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幸福、快乐的;教育的色调应该是温暖、光明的。怎样还教育以本真,予生命以幸福?
学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邀请多位教育专家会诊,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设计学生积极情绪与心理品质现状调查问卷等,深入到各个变量及其关系中进行分析性统计。还通过个别访谈、个案研究、课堂观察,深入师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中,总结“阳光少年”成长的普适路径等。最终,学校确定了“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的办学理念,开始探索一种崭新的教育实践模式——阳光教育,通过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传授学生掌握幸福的方法,帮助学生增强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学业坚毅,提升认识世界的辨识力、免疫力以及在信息时代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其阳光人格的形成。
探索实践促成长
学校开展阳光教育20年以来,从“孝亲正行”教育到“阳光少年”评选,从探索魅力课堂到尝试翻转课堂,从社团课程实践到阳光人格校本课程开发,一步一个脚印,潜心钻研,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特别是面对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自我效能感不够好的难题,学校将目光聚焦到学生“心理资本”的构建与心理调适上,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适应学校、社会乃至未来的生活。
(一)通过主题班会,优化学生的“心理资本”,培养学生的性格优势。开展“心理资本”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业坚毅,促进学生认知自我并调节能力发展。
基于美国著名学者路桑斯教授创造性提出的“心理资本”理论,学校立足初中生的现实学习与生活,选择了四项具体的积极人格特质,针对初一年级学生开发了专门的干预课程,引导学生明白希望、乐观、自信、坚韧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及时发现自己的性格优势,并通过小组合作、集体分享、情感体验等方式不断强化,增加他们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及应对各种矛盾问题的心理资本。在进行了六次随机对照的积极体验活动干预实验后,学校综合实验数据的前后测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比以及相关分析的结果后发现:提高“心理资本”能促进学业坚毅与自我效能感,干预课程有效地提高了初一学生包括希望、乐观、自信等在内的“心理资本”和学业坚毅,对初一学生顺利度过小升初的过渡期,适应新学校生活具有现实意义。
开发“性格优势培养”阳光德育校本课程,提高学生学业成就感和良好品德,提高生活满意度和创造力。
人格的健全可以减少内心的冲突,从而高效率地发挥调节与控制作用,使个体与内外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积极的人格特质,包括个人性格中的优势、个人的兴趣、天赋、价值观等对青少年的成长及未来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开发了《性格优势培养》系列课程,将性格优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机地整合,通过多样的体育活动、丰富的社团活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等途径,运用多种干预手段引导学生认识并接纳自己的性格优势,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自己的性格优势进行自我调节或者维护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学会审慎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运用批判性思维矫正自己的想法,合理地进行表达自我内心情感,形成在有挑战和困难且容易氣馁的情况下能自愿地继续进行目标导向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公德与大德,以及应对未来生活的挑战的能力。
(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转变学生的归因方式,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认同。引进团体辅导等模式,引导学生正确的归因。通过心理健康课、主题班会、团体辅导等渠道,运用游戏、情景剧演绎、讨论分析、角色扮演、头脑风暴、行为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归因技能,将成功归因于自身能力与努力的因素,而将失败归因于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对事件发生的原因习惯上倾向于做出积极的解释,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方式。而对于那些一贯认为自己能力差且十分努力的学生进行合理地归因训练,改变不合理的归因方式,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接纳自己或更多地认识自己,逐渐认识到失败是正常的,把失败归因为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结果,形成积极合理的归因风格。让学生逐渐接纳自我、欣赏自我,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水平,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结合团队拓展训练,提高自我价值的水平。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自我价值发展的关键时期,有较多研究证明自我价值水平的高低,对青少年成长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而他人的接纳和认可又是自我价值的重要来源,学校在团队动力学理论的指导下,将团体心理辅导与拓展训练相结合,从认知层面改善自我评价,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并探讨团体活动中个体的价值;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中获得同伴的认可和接纳,从而在团队中提升自我价值,促进成员自我价值感水平提升,激发成员对自我的认识与探索,重新认识自我,定义自我,从认知层面帮助个体寻找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并且在团队活动和合作中寻找自己的价值,认可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我价值的水平。
(三)通过“缩微的思政课”,净化学生的思想空间,提升学生认识世界的辨识力和免疫力。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决定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的总开关,它决定着人的理想信念,影响着人的思想境界,指导着人的行为选择,关系着人的价值判断。《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把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新时代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之一。
学校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开发“缩微的思政课”,净化学生的思想,营造一种健康阳光的成长氛围。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每周五主题班队会、少年团校,每月志愿者服务以及演讲比赛、阅读交流等形式开展“党润童心”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诵读红色经典、讲述红色故事、制作红色展板、观看红色影片、撰写心得体会、参观红色基地、咏唱红色歌曲,讲解《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讲述国史,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加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把党的知识、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英雄人物的事迹等内容融入其中,把培养学生阳光品质与关键能力贯穿阳光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党的系列知识,了解党的光辉历史,学习党的先进人物事迹,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自觉追求真善美,不断净化自己的精神世界,争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道德高尚、知识丰富、勤奋刻苦的“阳光少年”。
(四)通过赋权增能,磨炼学生的心理韧性,增强学生抗击挫折的能力。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在校园里搭建共享平台。学校把心理辅导工作组织管理的最终“发言权”交给学生,在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这个工作岗位并为其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充足的平台,精心筹备每月一次的心理委员培训活动,建立间周一次的心理委员例会制度,组织每月一次的心理委员沙龙等,极大地丰富了班级心理委员的心理学知识储备,为班级心理委员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让班级心理委员亲身参与、切身体会团体辅导为自身带来的积极体验增量。
开展服务实践,在生活中磨炼心理韧性。经过前期充分的学习培训后,学校赋予班级心理委员一定的责任,指导记录《每周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从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感情绪、青春期困惑、危机事件等多种角度及时向班主任、学校心理辅导室报告本班同学一周心理状态。协助心理辅导老师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心理健康专题黑板报、心理小报等方式,促进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开展班内“同伴心理互助”,倾听同学心声,协助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化解本班同学的心理问题。
(五)通过“阳光少年”评价,固化学生的优势特长,助推学生的潜能发展。客观公正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特长,激励和鼓舞学生树立自信,持续保持学习兴趣和热情,逐步形成独具个性特征的素质和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大众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阳光教育理论,在注重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时段多元化的综合性素质评价的基础上,按照时代新人的内涵标准,进一步改变评价方式,将学生评价活动化、系列化。让学生在參与活动过程中能及时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有利于学生各种兴趣的持续增长,有利于学生巩固有效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改进和提高。
用“走红毯”“荣誉贺卡”“阳光点评”“集体展示”等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肯定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和扶持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同他人的差距,及时调整、修正自己的行为和处事方式,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态度。让学生看到自己阶段性的改进成果,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励学生性格优势的形成。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由事及人见精神,树立正确思维,凝聚正能量。
砥砺奋进再启航
经过20年的潜心研究,阳光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阳光少年”多元发展,学生心态阳光,素质全面,具有健康、持久的发展后劲。教师素质相对优化,形成了一支敬业爱生、专业功底扎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规模稳定,自实施阳光教育以来,办学规模一直稳定在1200名学生左右。学生家长、社区对学校的满意度高,是各级各类高一级学校的优质生源基地,是武汉市首届“群众满意中小学”学校。“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5个国家级奖项、5个省级奖项、24个市级奖项、63个区级奖项,出版了6本专著,教师在各类期刊上发表百余篇论文、画作等,近400篇论文、课例、教案等在国家省市级获奖。学校先后接待了国内地区、学校组团来校参观访问、跟岗培训达数十批(次),各级媒体报道近300篇。作为中陶会阳光教育研究分会秘书长学校,已连续八年带头策划、组织了全国阳光教育年会,并在会上交流学校阳光教育实践经验。承担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课题均圆满结题,其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示范效应日益彰显。
学校还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及领导专家的好评。教育部原副部长陈小娅亲临学校视察工作,对阳光教育给予高度评价:“阳光教育实验是素质教育的新探索。”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马建华等为阳光教育题词;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说:“我对武汉市第二十五中学等学校开展阳光教育,十分赞成。把学校办成阳光乐园,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阳光少年,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经过多年的艰难探索,学校走出了塑造美好的人格、培养新时代阳光新人的探索之路,开发一系列“心理资本”或阳光人格课程,形成了在课堂上认识个性特质,在学习中运用性格优势,在生活中优化阳光人格的样式。但是,性格优势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多方面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