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奇女圣,大同的永恒记忆

2021-09-03胡晓光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2021年7期

胡晓光

女人占人类的一半,传奇而有故事的女人不稀罕,最后站在金字塔顶,叱咤風云的政治女人凤毛麟角。

中国历史上最显赫的女人,是堂而皇之上位的山西籍文水女人武曌,她是体面的则天女皇。此外还有几个站在皇帝身后,一段时期实际垂帘执政的皇帝的老婆。声名显赫的包括汉代的吕后,大清朝晚期的慈禧太后等。

世界各国史上,也出现了若干搅动政治风云的女人。印象深的有大不列颠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让英国走到世界前台的神话般的女人。还有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女皇,在政治上也很有作为。

在欧洲中世纪黑暗的时候,奥匈帝国岀现过一个杰出女人,她就是著名电影作品《茜茜公主》中的原型人物,玛蕾里亚皇后,她执政期间同情百姓的贫困,做了一件波及千古的伟大决定,全民普及教育,提高人文质量。今天我们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旅游,为这个音乐之都文明城市的高雅气氛所惊奇。奥地利人迄今深深地感恩玛蕾里亚皇后。她的塑像前,每天有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男女,抱着敬仰崇拜的热肠,向这位几百年前的女人鞠躬。

前段到大同各县采风,码岀几篇印象级的文学游记。有大同人留言,山西的太原,中国的大同,世界的大同。呵呵。老实说,转遍山西各市县,谁不说咱家乡好。生于斯长于斯是最基本的故乡梦。但对家乡的这块土地热爱得近乎于痴狂,情有独衷故乡的老少,莫过于大同男女。企图弄出个中原因,还真是大同土话,闹不同明(清楚)。

大同如何的好,文化冒出来的磁场如何吸力大,与云冈石窟,北魏都城有关系,还有火山群,长城文化等。

扯到大同的魅力和美丽,又扯到女人。不得不隆重推岀一个值得让大同人永恒记忆的女人。

大同市所辖的每个县采风一遭,最后去的新荣区。新荣区是原先的北郊区,1971年建制的最小县级行政区。据介绍说,从城郊的左云县,大同县各划过几个乡镇。所以新荣区地盘不大,人口不多,至今也就十万多点儿。

百度介绍新荣区是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景丰富的宝地。突出的是大漠长城文化,历史上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撞击之处。与蒙古草原接近,畅望新荣,有旷达苍凉的自然美。微观山水的纤巧景致,不是这里的性格。

笔者更注重一地的人文风景。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就是说天地以人为本,以圣贤岀魅生美。到新荣,瞄准的是“方山遗址”,又称方山永固陵。

大同无疑是国内最有味道的旅游城市,有世界文化遗产,北魏摩崖佛系石窟的杰作。在历史上无数个石窟雕刻艺术中,云冈石窟开凿为早,规模宏大,最为壮观。国内外的游客还值得看大同郊区大自然的造化,著名的大同火山群,杜庄土林奇观等,还要逛大同复建的魏都古城,国宝级的佛系名刹上下华严寺、善化寺等。

游人的善男信女们必须注意到,大同古今繁华的字眼儿,无不牵扯到“北魏”二字。北魏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显赫的朝代。1500年之前,东汉末年,朝政腐朽,群雄迭起。中华又被分割成若干小国。一个祖系为东北大兴安岭的游牧民族鲜卑族异军崛起。他们善于学习,迅速消化了华夏文明的优秀基因,用很短的时期,平息了若干分裂的小国后,统一了北方中国。她就是建都在大同,后迁都到洛阳的北魏王朝。

大同人很懂得感恩。拓荒者的辛劳,永远镌刻在无字的心碑。一任市长耿彦波为建设今天的大同呕心沥血,已过了近十年光景,老少还在嘴边念叨。北魏时期奠基了大同千秋的文化辉煌,更应该记住这个朝代的伟人,记住中国民族融合的大功臣拓跋氏元宏。最应该留下记忆的是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就在方山,当地人叫西梁子山。方山永固陵,她悄无声音地长眠在西梁子山岗上,身处阴间,默然难静。千年以来无时不刻关注着大同。

她就是北魏孝文帝的奶奶冯太后,方山是她的陵寝之地。

2021年,初春季节连跑了大同几次。这一次聚焦寻根的是大同的文化源祖,去新荣区方山永固陵看望这位传奇的女人。

方山永固陵在大同市区西北方,离市区约30公里。

上了A级的旅游区有方便的交通。永固陵在人文意义上对大同应是至高无上的,但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厚待。

出租司机是当地人,对永固陵也是一头雾水,概念不清,只好靠导航引路了。穿过市区的御河西路向北进入新荣区花园屯乡,国道变成县道,县道绕到乡道,乡道村道直至找不着道。新荣区丘陵山地,山路弯弯,七拐八绕,离方山不远了,还看到了慧泉寺。过了山村,绕迷了路。折返回来又问当地村里的人,好容易爬到了方山坡上。

方山坡顶是一块东西窄南北长约几公里的塬上。一条土路约3公里多,远远看到两座高大的土丘。两座土丘相距约500米。北面的这座略小些,史称“方山虚宫”。周围没有任何建筑物,用简易的铁丝网围挡。据资料说,这是北魏功臣皇帝拓跋宏的陵墓,生前建好了,发誓要永远陪伴他的祖母冯太后。但死后没住进来。北魏迁都后在洛阳郊区建了皇陵,孝文帝拓跋宏葬在了洛阳。

南边的这座土丘直径近百米,高有60米上下吧。这就是享千年孤独的"方山永固陵”,北魏王朝的风云女人冯太后的陵寝宫。陵宫周边没有任何建筑物,一块碑文证明,这是2006年,国家列入的“国保”级文物。墓丘周边新种了松树,四下里荒草丛生。围栏处正面有一铁丝网撕开的小口子,顺着人们踩成的小路,爬上墓塚的顶端。

爬踩墓塚,按道理这是极大不敬的举动,其行为大过太岁头上动土的逆行。便在口中念念有词,老人家,心中尊崇的冯太后,请您原谅了。欲站在高处,借太后奶奶的目光瞭望,俯瞰平城,诵读一眼万里江山。

自冯太后的永固陵上遐思,可想当年造陵时,这个传奇女人的胸襟。登高处,东北是拱卫大同的采凉山,巍峨绵连,南望大同,依稀可见城市的轮廓,一片云雾朦胧。向西向北远望,即是内蒙古的大漠浩风,依稀可见,横亘东西的天然屏障大阴山与天相连。

一个帝王气概的女人,活着辅佐三代帝君,经营天下。死后仍要躺在高山之巅,俯视山河,一览千古。能想到冯太后在瞑目之际,一定像现代人唱康熙大帝心声的歌词儿那般,“我真的还想再活500年。”不止500年,应是5000年。她没有与自己丈夫的皇陵合葬一处,而情愿不顾风水的大忌,愿世世代代做大同的守望者。因为她太热爱大同这块土地了。

国内不少朝代的皇陵也知一二,如介绍的秦始皇陵,唐代的昭陵,直至清东陵,北京的十三陵等。建筑都如此宏大又诡秘。但无论阳宅阴宅,皇帝佬儿还是草芥百姓一般,阴阳两界都讲究风水。都不外乎道家文化,依山傍水,冲气致和,负阴又抱阳。

方山永固陵建在山顶上,四面临风,冲煞高险,环流大气,阴阳先生读不懂,也可能使许多堪舆大师费解。方山永固陵的独特,也可见冯太后的不同凡响。她特立独行的霸气可见一斑。

冯太后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她的祖籍是冀州,今河北衡水。她是南北朝时代,中心盘踞在东北地区的北燕国皇帝之后。祖父是皇帝,父亲是大官。含着金汤匙长大,天生为千金之躯的小姐。不想刚未成年逢北燕被灭国。冯女沦落为北魏的俘虏,成了奴隶性质的婢女。凤凰落架不如鸡。冰火两重天的际遇,使冯女自幼饱尝了人生的苦辣滋味。既享受过人间极致的奢华,又受尽了草根饥寒漂泊的艰辛。

受北魏朝廷做皇帝嫔妃的冯氏姑母照应,天生丽质又聪颖的童年冯女进了宫廷。她的心计,她的美貌,使她展示岀常人无比的媚力,迅速成为皇帝的爱妃,并很快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冯女典型的双重性格,身上有斩钉截铁的男英气概,又有温婉多情的淑女风情。她和文成帝拓跋濬心心相印,恩爱有加,是一段可以单本文学塑写赞美的爱情佳话。可惜好梦不长。文成帝拓跋濬年轻就突然驾崩。冯皇后哭得死去活来。在龙体火葬的柴堆前,冯后竟然扑进熊熊燃烧的烈火中,欲和丈夫同往天国。幸亏抢救及时,昏迷不醒的冯皇后被从火中拖出,還奇迹般完好无损。

那年冯后才25岁。

是上天的考量吧。沟壑有多阴深,高山就有多挺拔。年轻的冯后经历过几重天崩地裂般的人生遭遇,她没有倒下,反倒挫伤催熟,青年老到。从此她走上皇庭政治舞台。初显整理乱局的才能,她杀死权臣乙浑,选贤任能,保持了北魏王朝权力中心稳定。她有高超娴熟的政治天赋,又有平民化,接烟火气的简朴生活。冯太后没有堂堂正正像后来的武则天一样,凤坐龙椅。她一直以太后身份参与朝政,持续25年,成了北魏皇朝的实际操盘人、决策者。

大同是北魏都城,就在冯太后临朝年间逐渐繁荣繁华,后来百年兴旺,举华夏而仰望。

冯太后作为嫡母,扶佐儿子献文帝多年,并以祖母身份一手培养了北魏雄才大略的孝文帝元宏

有史说,冯太后私生活糜烂,因为儿子献文帝干涉了她的私生活,杀死了她的男宠,然后才报复毒死了献文帝。她的铁腕执政风格,她主张推行的几条改革措施,包括“均田制”“三长制”等,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特别是北魏时的民族大融合,儒道释文化的兼容,北魏迁都洛阳等措施,让东方文明浸润到华夏中原外的广大游牧文化地区,在世界史上也是闪闪发光的一页。

为了中华大一统,北魏孝文帝决定从平城迁都中原洛阳了,冯太后没有去。她太热爱平城(大同)这块宝地了。她在北魏王朝纵横捭阖了25年,49岁时去逝。去世之前就造好了方山永固陵。活着与平城相守,死了也做平城的永久守望者。

冯太后的皇陵十分简朴。解放后曾经做过挖掘和考查,只有少量的几宗稀罕物件。按北魏当时的建筑艺术水平,我国北方存留至今的大部分艺术瑰宝,包括云冈石窟、敦煌石窑、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都是北魏朝的杰作。可是冯太后没有耗资建设自己的豪奢阴窟。可能她有自己的先见之明,宁愿孤独地坚守一处黄土堆,而把伟大的艺术资源留给千秋万代。

大同真是一座伟大的城市,文化内涵丰富,值得思考的东西很多。

怅然永固陵,不尽千古事。

冯太后不仅是大同的,也是世界的。她有许多丰富多彩的生平故事动人心魄。她是一个平凡的女人,有血有肉的女人。传说的很多,该写的太多。她的政治作为,端到世界历史风云的星空,也是十分耀眼的巨星。相比上述的几位女圣,她更有独特的亮色。她的为人行事风格,太有借鉴的现实意义。

大同人,不必沾沾自喜几座高大的寺殿和城门楼子。应该潜心研究一下过往的历史。历史的真正灵动,还是人。冯太后,很值得去聚焦挖掘。